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浅析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丰富生态保护、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低碳经济发展展开讨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和创新模式,以及其对国家和企业的影响。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市场、技术和投资的支持。
政策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中最关键的元素之一,需要从法律、政策和市场方面完整地考虑。
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形成制度体系,统筹法律和政策资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能源战略规划、节能和清洁能源的支持、环保税收和排碳贸易等措施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了资源配置的作用,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
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市场化激励的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提高其低碳化程度和竞争实力,同时塑造出可持续的市场竞争机制。
在技术创新方面,低碳经济需要高效的科技体系作为后盾。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科技创新、研发和人才建设。
同时,政府可以积极消除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法律障碍,促进技术合作和创新的交流,加快自主创新的进程,加速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充足的资本投资和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利用国际机构和多边开发银行等外部注资持续发展,通过税收激励、金融支持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低碳经济投资和建设。
而企业则需要积极转型升级,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进口对低碳经济有益的装备和技术,通过参与排碳贸易等投资渠道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低碳经济创新模式低碳经济存在多种创新模式,其中包括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以及供给、消费模式、企业转型等方面的创新模式。
先是新兴产业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完善,低碳经济所需的新兴产业已经逐渐形成。
例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环保装备制造、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点和趋势,成为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论率先实现低碳城市化——浅析低碳经济的战略路径

在国 内建设两型社会 和十二五规 划对转 变经济 发展方式
的背景 下 , 国内学 者也正 日 益关 注低碳 经济的建设 。国 内对低
碳经济 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低 碳 经 济 的 内涵和 政 策 建 议 、
的环境 污染 , 获得更 多的经济产 出 ; 低碳 经济是 创造 更高的 生 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的途径和机 会” 。国内外不少学者给 出了自己的理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义 , 本文将低碳经 济定义为一种资源利 用
() 3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 市病 ) 城 。城市化 是一个地区的人 口在城 镇和城市 相对 集中的过 程 , 城市化 水平通常用城镇人 口 占总人 口的比例来衡量。通常把城市 发展产生的一些矛盾称为 城 市病如交通拥堵 、 环境污染和 资源短缺 等。本文用环境污染 ( 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代理 ) 来衡量 。由工业化带动的城市化在促 进 经济增长的同时 ,也带来了城市病——城市人 口不 断增 加 , 城 市的碳排 放不断上升。究其原因 , 这都 是由工业化带来对能 源消费量和生活用 电量增加所导致的结果。对碳排放进行因素 分解 , 可得碳排放的基本公式为 :
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路线 。
2、 高碳 城 市的 现 状
查 冬兰 (0 8 得出我国 2 个 省区 19 - 2 0 20 ) 8 9 5 0 5年间能源 利 用效 率( 用总 能源消费 量比 GD P衡量 ) 存在趋 同现象 , 能源 强
度 对地 因 司人均 C 排放的差别贡献最大 ; Oz 穆海林等 (0 2估 20 ) 算了 4个地域 ( 巨大都 市 、 大都市 、 中小城市和农 村 ) 的能源 消 费和碳排放量 , 也认为能源密集型企业是城市化经 济增 长过 程
浅析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

中 图分 类号: 4 F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6 3 0 9 2 1 7 — 9 2( 01 0)1 — 0 0 0 200—1
人类社 会经 济活 动不 断 向大 气 中排放 大量二 氧化碳 等 多种 温室 气体 ,使全 球气 候变 暖导致 了一 系列 自然 灾害 的发生 。人类 不得 不 更加 重视 自己 的生存 环境 。在我 国,虽然 中央政 府在 保证 经济稳 定 增长 的 同时 ,环 境也 逐渐 地有所 改善 ,但 是 ,我 国人 口基数 大 , 自 然 资源人 均 占有 量较 低 。所 以 ,调节 我 国产业结 构 ,转变 经济 发展 模式 ,走绿 色经 济 、低 碳经 济的发 展道路 更具 有艰 巨性 和 紧迫性 。
浅 析 我 国 低 碳 经 济 的 发 展 战 略
胡 霞
( 川 师 范 大 学 政 治 教 育 学 院 四 川 成 都 61 0 8 四 06)
摘 要: 气候 升温 导致 了各种 自然 灾害的发 生 ,人 类的 生存 环境 面临 着极 大的威胁 ,我 国将 如何 实现低碳 经 济的发展 ?有 全球 些人 认 为 ,我 国 目前还 处 于经济 的 高速 发展 阶段 ,不适合走 低碳 经济的 发展道路 ,但是 面对 严峻 的 国际国 内形 势 ,走低 碳经 济发 展 道路是 我 国必然 的选择 ,这将会 对我 国经 济社会全 面协调 可持 续发展 具有 十分重要 的战略 意 义。
式 的转变 。 积极 开展 利用氢 能 、太 阳能 、地 热 能 、海洋 能 等可再 生能源 的 研究 ,逐 渐用 这些 能源替 代传 统 的化 石 能源 。例如 :氢能 的开发 ,
力。
低碳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 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时科技部等 13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 实国家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 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同年 11 月,中国启 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计划” 。2008 年 10 月 29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 动白皮书》,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 的影响、应对气候战略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各种积 极措施。2009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家已着手制定《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各地都在探索 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模式,纷纷制 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并以低碳经济理念来指导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而技术瓶颈的存在也使得清洁能源替代火电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交通部门通过制定尾气排放标准来限制汽 车CO2排放,各大汽车企业加紧研制新能源如混合动 力汽车还普遍存在成本较高和推广困难,其中最大的 制约因素是技术成本问题,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中国 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但大量的引进费用是 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制约中国由“高碳经济”向“ 低碳经济”转移的关键。
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 和降低废气排放 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 少10%。但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 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 不仅浪费大,污染严重,而且资源利用率低。2006年 全年万元GDP能耗实现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 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全年全国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 节能减排目标。虽然 2007 年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 碳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同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情 况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紧迫。2009 年初,面对 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保经济增长、促就业的政 策,很多地方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强劲,
浅析重庆市渝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分析及政策建议

浅析重庆市渝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分析及政策建议一、引言二、渝北区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分析1. 渝北区低碳经济现状2. 渝北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三、渝北区低碳经济战略分析1. 渝北区低碳经济战略的实施现状2. 渝北区低碳经济战略的分析与新思路四、关于渝北区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1. 清洁能源的发展2. 高温废热的利用3. 低碳建筑的发展4. 绿色出行的发展5. 低碳金融的发展五、案例分析1. 三峡集团渝北软件园建设2. 渝北机场燃气管线改造3. 渝北矿区清洁煤制燃气项目建设4. 渝北核心区绿道建设5. 奥园和谐城项目建设六、结论引言: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旨在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重庆市渝北区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商贸物流枢纽,也面临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转型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重庆市渝北区低碳经济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渝北区低碳经济战略分析与新思路以及政策建议,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
渝北区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分析:1. 渝北区低碳经济现状:渝北区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期,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868.8亿元。
在重庆市的9个主城区中,渝北区在旅游、物流、运动、文化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低碳经济方面,渝北区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低碳工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广可再生能源、建设绿色经济产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措施,实践低碳发展道路。
2. 渝北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虽然渝北区在低碳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着碳排放强度高、碳排放趋势增大的问题。
因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清洁能源占比不高,且渝北区地域较大、交通不便等问题。
此外,由于渝北区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更是对低碳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渝北区低碳经济战略分析:1. 渝北区低碳经济战略的实施现状:渝北区低碳经济战略的实施围绕着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等方面,与全国和重庆市等相关政策和规划的指导性意见相互关联。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作为人口和经济规模都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也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低碳经济现状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国已经成功地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比如《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十二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其次,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比如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LED照明等领域。
在这些产业中,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为实现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我国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低碳示范城市,并且正在逐步推广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
这些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为建设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二、我国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我国低碳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具体来说,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可能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
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的清洁能源投入生产和消费领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
2. 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融合数字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它将信息、网络、技术等与传统经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紧密结合。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
未来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将逐渐融合,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 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是指以满足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金融活动。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金融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外低碳经济战略浅析及启示

国外低碳经济战略浅析及启示一、标题:国外低碳经济战略的概况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问题。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国外低碳经济战略涉及能源减排、绿色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深入分析多个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和特殊之处,同时分析其治理模式和实施效果。
多数国家的低碳经济战略都带有国家指导性,并且往往通过制定细致的政策来实现一定程度的目标。
例如,欧洲联盟的低碳经济战略涵盖了碳交易机制、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政策。
日本的经济再生战略则着重于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环境。
澳大利亚则将绿色技术研发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
总体来看,低碳经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协作。
二、标题:国外碳排放管理的几种方式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各国也在实际行动中采用了多种方式来管理和控制碳排放。
本文将从碳交易、碳税、碳对冲、碳捕获和储存等方面进行分析。
碳交易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特点是节约成本、灵活性和市场化。
欧盟目前使用的是碳排放交易系统,通过对碳排放量进行限制和交易,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碳交易虽然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和实施难点,但它的前景还是很有希望的。
碳税制也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对碳排放产品征收环保税来实现。
瑞典曾是全球碳税制制定者的领导者,但由于它的领导地位并没有影响其他国家,因此碳税制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碳对冲是一种新型的碳排放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投资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来抵消碳排放。
目前,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已经在创新性地探索和实践碳对冲交易模式。
碳捕获和储存技术是一项灵活的技术,它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这种技术是将碳排放在产生后进行捕获或吸收,然后将它们压缩、输送到地下或海底的地带进行储存。
挪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实验室之一。
三、标题:国外绿色技术的发展动态低碳经济需要的是创新性的绿色技术,而这些技术在发展和推广过程中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保障。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_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_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环境问题愈发突出,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低碳经济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两方面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指将碳排放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基于低耗能、低排放、高效能的生产模式,以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不仅关注碳排放问题,还注重资源利用效率,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协调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创新理论。
环境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
可持续发展理论倡导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创新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一)减排政策1. 制定碳排放限额:政府可以通过设定碳排放限额,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2. 碳税和碳交易:通过对碳排放征税或建立碳交易市场,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碳税可以从宏观角度引导整个社会减少碳排放,而碳交易可以在市场机制下实现企业之间的碳减排交易。
(二)能源政策1.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
2. 提高能源效率:加强能源利用效率的监管和评估,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能源消耗。
(三)产业政策1. 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并提供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2. 改造和升级高碳行业:加强对高碳行业的监管,推动其改造升级,降低碳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进 步 。低 碳 经 济 实 质 是 能 源 高 效 利 用 、 洁 能 源 开 清 发 、 求 绿 色 G P的 问题 , 心 是 能 源 技 术 和 减 排 技 追 D 核 术 创 新 、 业 结 构 和 制 度 创 新 以 及 人 类 生 存 发 展 观 念 产 的根 本 性 转 变 。联 合 国环 境 规 划 署 确 定 2 0 0 8年 “ 界 世
低 碳 经 济 的 理 想 形 态 是 充 分 发展 “ 光 经 济 ” “ 阳 、 风 能 经 济 ” “ 能 经 济 ” “ 物质 能 经 济 ” 、氢 、生 。现 阶 段 , 于 由 科 学 技术 储 备 不 足 , 阳能 发 电 的 成 本 是 煤 电水 电 的 太
碳 、 氟化 硫 都 是 温 室气 体 。但对 气 候 变 化 影 响 最 大 的 六 还 是 二 氧化 碳 , 二 氧 化 碳 的生 命 很 顽 强 , 旦 排 放 到 且 一 大气 中 , 则 5 少 0年 , 长 的可 达 2 0年 也 不会 消失 。 最 0
赵 超 孟 祥 彬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黑龙 江 省 方 正 林 业 局 1 0 2 ; . 龙 江 省 森 林 工 业 总 局 ) 5822黑
随 着 社 会 的 进 步 , 们 对 生 态 环 境 的 开 始 重 视 起 人 来 。 特别 是 资 源 节 约 型 、 境 友 好 型 “ 型 社 会 ” 确 环 两 的 立 , 碳 经 济 已经 成 为 热 议 的 话 题 。碳 汇 、 足 迹 、 低 碳 碳
第 3期 ( 总第 l 2期 ) l
21 0 1年 6月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Fo e tBy Pr du ta d Spe ilt n Chi r s — o c n c aiy i na
N o 3( . GSN O .1 2 1)
J n 2 1 u . 01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浅析
1 低 碳 经 济 的 内涵 和 外 延
5 1 ~ O倍 , 一些 地 区 风 能发 电 价 格 高 于 煤 电水 电 ; 为 作
二次 能源的氢能, 目前 离 利 用 风 能 、 阳 能 等 清 洁 能 源 太 提 取 的 商业 化 目标 还 很 远 ; 大 量 消 耗 粮 食 和 油 料 作 以 物 为 代 价 的生 物 燃 料 开 发 , 定 程 度 上 引 发 了 粮 食 、 一 肉
以“ 低碳 经 济 ” 内涵 。其 实 , 二 氧 化 碳 外 , 为 除 目前 还 发 现 人 类 活 动排 放 的 甲烷 、 氧化 亚 氮 、 氟 碳 化 物 、 氟 化 氢 全
下 , 个 问 题 就 越 来 越 严 重 ; 筑 排 放 占 比 2 , 着 这 建 7 随 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 。
火 电减 排 、 能 源 汽 车 、 能建 筑 、 业 节 能 与 减 排 、 新 节 工 循
环 经 济 、 源 回 收 、 保 设 备 、 能 材 料 等 等 。低 碳 经 资 环 节 济 的起 点 是 统 计 碳 源 和 碳 足 迹 。二 氧 化 碳 有 三 个 重 要 的来 源 , 中 , 主 要 的碳 源 是 火 电排 放 , 其 最 占二 氧 化 碳 排 放 总 量 的 4 ; 长 最 快 的则 是 汽 车 尾 气 排 放 , l 增 占
碳 排 放 量 尽 可 能 减 少 到 最 低 限 度 乃 至 零 排 放 , 得 最 获
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3 低碳 经 济 的发 展趋 势
从 中 国 能 源 结 构看 , 展 低 碳 经 济 就 意 味 着 节 能 , 发
环 境 日” 主题 为 “ 变 传 统 观念 , 的 转 推行 低碳 经 济 ” 。
低 碳 经 济 是 经 济 发 展 的 碳 排 放 量 、 态 环 境 代 价 生 及 社 会 经 济 成 本 最 低 的 经 济 , 一 种 能 够 改 善 地 球 生 是 态 系 统 自我 调 节 能 力 的可 持 续 性 很 强 的 经 济 。低 碳 经 济 有 两 个 基 本 点 , 是 它 包 括 生 产 、 换 、 配 、 费在 一 交 分 消 内 的 社 会 再 生 产 全 过 程 的 经 济 活 动 低 碳 化 , 二 氧 化 把
“ 碳经济” 早见诸 于政 府文 件是 在 20 低 最 0 3年 的
英 国能源 白皮 书《 们 能 源 的未来 : 建 低碳 经 济 》 我 创 。
低 碳 经 济 是 以低 能 耗 、 污 染 、 排 放 为 基 础 的 经 济 模 低 低 式 , 人类社会继农 业文明 、 是 工业 文 明 之 后 的 又 一 次 重
比 2 , 别 是 在 我 国 汽 车 销 量 开 始 超 越 美 国 的情 况 5 特
扑捉 、 碳经 济 、 碳 技术 、 碳发 展 、 碳生 活 方式 、 低 低 低 低 低 碳 旅 游 、 碳 社 会 、 碳 城 市 、 碳 世 界 等 一 系 列 新 低 低 低 概念 、 新政 策 应 运 而 生 , 几乎 都 与“ ” 系起 来 , 且都 碳 联 而
类 、 用 油 价 格 的上 涨 。从 世 界 范 围 看 , 计 到 2 3 食 预 00 年 太 阳 能 发 电也 只 达 到 世 界 电力 供 应 的 1 , 全 球 0 而 已探 明 的石 油 、 然 气 和 煤 炭 储 量 将 分 别 在 今 后 4 、 天 O 6 O和 1 0 左 右 耗 尽 。因 此 , “ 素 燃 料 文 明 时 代 ” 0年 在 碳 向“ 阳能 文 明时 代 ” 风 能 、 物 质 能 都 是 太 阳能 的转 太 (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