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1.1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3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1.1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3 川教版

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1教学目标知道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了解北京人的体制特征、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石器,以及用火的情况理解发现北京人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历史想象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初步能力。

掌握学习和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学习识读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因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安全隐患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北京人的体制特征2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教学难点:1北京人上肢、下肢和头部发展水平的差异极其形成原因2北京人在人类演进过程中的地位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1961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又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处遗址为什么这么重要?在这里有什么重大考古发现让我们到周口店去做一番考察和探究吧活动2【讲授】北京人的发现时间:1929年12月2日发现人:裴文中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依据: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北京直立人距今年代:70万年前——20万活动3【讲授】2北京人的体制特征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象讨论:北京人与现在人有哪些差异?结论:北京人以及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任保留了一些猿类的特点活动4【讲授】北京人的劳动与生活学生阅读p6页的小字材料:感受北京人远古时的生存环境观察p6页文中图片:概括北京人的生活技能: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石器和木棒旧石器(简单打制、粗糙)会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学生讨论:火的用处活动5【讲授】北京人发现的意义1中国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繁衍的地区之一2为研究人类演进提供丰富实证3周口店遗址成为世界著名的考古遗址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基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川教版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1课时;一、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劳动和生活的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能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北京人;三、教学难点:在史料有限的情况下理解元谋人的重要地位,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四、教学方法:教法:讲述法,问答法;学法:阅读,观察,比较,讨论等;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播放视频人类的起源,通过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引发学生兴趣,提问:最初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同学们还听说过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引导学生说出由猿猴进化而来)最早的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据说,地球上早在400多万年以前就出现了人类,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这片土地上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他们的样貌是否和我们一样,他们又是怎么生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2、讲授新课:首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八页,快速浏览一遍《史海拾贝》这一栏的内容,给学生3分钟时间,找出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地域和地位。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在云南元谋生活的元谋人是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他们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但是由于在元谋人遗址中只发现了两枚古人类牙齿的化石和一些石器,对其研究比较困难,而能更加清晰而完整的展现给我们原始人类生存面貌的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北京人。

北京人没法生活下去,只好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对付猛兽的侵袭。

(简单打制的石器被称为旧石器,使用旧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当北京人猎得食物之后,他们怎么吃呢?刚开始茹毛饮血,后来渐渐学会了熟食。

第一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

第一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

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设计学校:澄江县第五中学姓名:王清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记住北京人生活的地点及时代,知道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了解北京人的体制特征、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石器,以及用火的情况,理解发现北京人的重要意义。

2、培养从古人类化石(头盖骨化石等)中提取有用信息,了及早期人类体质特征的能力;通过想象北京人第一块头盖骨化石出土的场景、北京人的模样、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北京人用火的情况、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等,培养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分析用火对北京人的影响、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北京人的体制特征、生活环境和制造使用工具,以及用火遗迹等,感知和想象早期人类生活情景。

2、通过在《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上寻找和确定元谋人、北京人的活动地点,学习识读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对北京人复原头像、周口店遗址出的石器和火烧过的东西等的观察,学习和运用观察历史图像的方法;通过对北京人与现代人上肢、后肢、头部和整体的比较,学习和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北京人的发现,认识中国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繁衍的地区之一,而这一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对人类起源研究的重要贡献。

2、通过了解北京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史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2、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1、原始人类使用火的意义2、北京人被发现的意义三、学情分析所授课的初一班级学生知识面宽,思维活跃。

但是历史对于他们来说,毕竟是一门全新接触的课程,对于历史课程的思维方法等,学生还很欠缺。

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仍然主要处于感性思维,具象思维的阶段。

鉴于以上的学情,我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学生提供大量鲜活的图片,文物照片,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具体的文物,自己去还原这段历史的原貌,而当这些原貌被还原出来之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得以实现和突破。

川教最新版七年级(上)第1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川教最新版七年级(上)第1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1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1929年裴文中电文
图片和电文内容所说的“化石”,是在我国境内 这些原始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 什么时候、在哪一地点发现的?距今多少年?
现代人头像
仔细观察上面两幅图,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说说 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区别。
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这幅图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 火 。
思考:北京人的火种最早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始人使用火有什么作用? 烧烤食物、用火照明、
抵御严寒、驱赶野兽
火烧过的北京人遗物
讨论:原始人使用火有什么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御寒,减少因风寒和潮湿带来的疾病。 2、可以抵御野兽的侵袭,加强自卫能力。 3、可以把生食转化为熟食,减少消化道及肠胃疾病,促进人的发育, 提高人体素质,延长寿命。 4、为发现制陶方法创造条件。
1、北京人的上肢、下肢、大脑的发展是否同步? 2、为什么北京人的上肢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而下肢却 发展相对缓慢? 3、为什么说“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慢慢地进化”?
总结概括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像猿,是人
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
旧石器时代
从事渔猎和采集
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什么特点? 简单、打制 ------旧石器
三、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
1、劳动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 2、自然火的获取、使用和保存 3、居住方式——群居生活 四、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1、对考古发掘和人类起源研究的意义; 2、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说北京人是人而不是猿?
答:1、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 2、北京人已会使用和制造工具——旧石器。 3、北京人已学会获取、使用和保管火。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导学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导学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一、元谋人1.距今年代: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2.考古工作者在元谋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

二、人1.距今年代及地域: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某某店。

2.体质特征: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经能直立行走。

3.生活状况(1)人已经会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

(2)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3)人过着群居的生活。

三、山顶洞人1.距今年代:距今约年。

2.地点:某某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3.山顶洞人除了采集和狩猎外,还会捕捉水生动物。

4.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问题1】世界各国都有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

果真如此吗?如果不是,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探究:不是。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致过程: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大量消失,为了找到足够的食物,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他们的体质特征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双手日益灵巧,开始能够使用工具,慢慢地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这样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过渡,又经过若干万年,人类形成。

【问题2】在人生活的洞穴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

这说明了什么?能反映出哪些现象?探究:灰烬是用火的遗迹,说明人已会使用火。

反映:①集中用火,而且是长期的;②有固定的用火地点;③会保留火种,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④活动的X围不是很大,他们不会人工取火;⑤人过着群居生活。

1.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

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至少出现在()。

A.400万—300万年前B.170万年前C.70万—20万年前D.40万—20万年前2.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下图中的()。

第1课【教学课件】《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川教)

第1课【教学课件】《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川教)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一单元 · 史前时期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本课时编写:杨庄中心学校苏凤老师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周口店遗址图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一、考古现场―北京人的发现
1、北京人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什么?
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
2、它发掘于什么地方?什么时间?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三、聚焦细节----北京人的劳动与生活
穴居
北京人遗址洞穴入口
畅言教育Biblioteka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蛇兽上 ︒众古 ︐之 人世 民 ︐ ︽ 不 人 韩 胜 民 非 禽 少 子 兽 而 ︾ 虫禽 ---
群 居 生 活
数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
取暖

驱吓野兽
照明
总之,火的使用 提高了原始人生存与 适应自然的能力,是 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 大进步。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北京人 是中国 境内最 早的人 类吗?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四、探究意义---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1、研究人类起源
2、研究中国历史 3、遗址保存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原始人类使用火有什么意义?
有了火可以熟食,熟食给人提供了易于消化的食物,这对于人类体质 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火可以帮助人类躯赶猛兽,又可以照明、取暖。在北京 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灰烬,都是成堆地堆放着,可以看出,北京人不仅 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
烧烤食物----摘编自叶郎、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 1 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学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学案 川教版

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情景创设】新课引入【预习准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7,完成下列填空:1、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有:距今170万年前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我国最早人类的__________;距今70—20 万年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__________;距今1.8万年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还有在西安发现的_____________。

2、北京人的发现:20世纪______年代,一批中外学者在________西南__________(今属北京市房山区)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在周口店_________发现了古人类____________化石,表明在________万年前---_______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一带已经有人类生活,这种原始人类被定名为_________人,俗称___________。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北京人骨骼______,个子比现代人________;上肢于现代人极为相似,下肢与现代人也无大的差别,不过微微有点________;前额_______,眉骨______,嘴巴________,牙齿_______;已具备了的______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______的特点。

4、北京人的劳动与生活:北京人能够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称为___________;北京人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去______________,从事采集,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___________。

在北京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成堆的________,有的地方高达6米。

灰烬里夹杂着烧过的兽骨、石块和木炭。

这些痕迹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_______,并能够保留火种。

他们用火烧烤______、还用火______、________和驱吓野兽。

【新课解读】1、有哪些自然条件适宜于北京人的生存?2、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周口店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课堂议议】P8历史想象:北京人的一天【分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报】【课堂小结】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3、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蓝田人④山顶洞人材料二:在北京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成堆的灰烬,有的地方高达6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大猩猩、现代人的脑容量情况,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2)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进那个远古时代,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的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通过对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的学习,形成自觉地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和地点。

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教学难点】
1. 劳动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 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北京人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929年12月2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有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什么考古发现能震惊世界呢?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
本课学习目标:1.北京人的发现
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3.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
4.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课件展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震惊世界的发现是什么发现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震惊世界的的考古发现。

这个考古发现是什么呢?就是北京人的发现。

师:北京人是怎样发现的呢?
(1)北京人的发现
①地点:
生:北京西南周口店。

②过程:
生:1929年12月2日,考古学者在周口店的龙骨山挖掘出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课件展示:北京人遗址外观;北京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图片,见第6张PPT。

师:这个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就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课件播放视频:《北京人头盖骨发现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观看了北京人头盖骨发现的过程,结合课本上的叙述,考古学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③结论:
学生依据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经过科学检测,在周口店发现的化石是约生活在约70万年~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的化石和遗物。

这种原始人类被定名为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人。

师:北京人有怎样的特质特征呢?
(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学生活动:照镜子。

师:拿出你们手中的镜子,看看镜子中你的头像或看看同桌与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地方与我们相同?
学生活动:照镜子和北京人进行比较,见第9张PPT。

教师组织学生:北京人和现代人进行比较,说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

教师明确: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有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嘴巴前伸、牙齿粗大、骨骼粗壮,个子矮小;北京人像猿。

教师明确: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与现代人无多大差别;北京人像人。

教师进行总结:北京人具备了人类基本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师:北京人的大脑容量和大猩猩、现代人比较是怎样的呢?
课件展示:大猩猩、北京人、现代人大脑容量比较图,见11张PPT。

师:北京人的脑也在慢慢地进化。

这些变化表明,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师: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是怎样的呢?
(3)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
师:当时的北京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呢?
①生活环境:
学生依据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几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种类繁多。

适宜的自然环境为北京人的生存提供条件。

师:北京人使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劳动呢?
②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师:打制石器分为哪几类类别?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依据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类别有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以刮削器为最多;打制石器的特点是简单打制而成。

课件展示:北京人制作石器详细图,见第14张PPT。

师: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

他们从河滩上捡来鹅卵石,从山上捡回石块,经过打制,做成粗糙的石器。

教师总结: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制造与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师:北京人用这些打制石器做什么呢?
生:猎取动物,从事采集。

课件展示:北京人狩猎和采集想象图——狩猎与采集,见第16张PPT。

师:北京人还用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

北京人使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去猎取动物,从事采集,获得食物。

学生活动:自编自演《北京人的狩猎和采集》
主要人物:旁白、北京人甲、北京人乙、北京人丙、北京人丁。

课件展示:自编自演内容,见第17张PPT。

教师对学生的自编自演进行点评。

师: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③生活状况:使用火
课件展示:烧石、灰烬的图片。

师: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北京人已经使用火了。

师: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呢?北京人用火来做什么呢?火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学生分组回答。

课件展示:取火种的方法,见第22张PPT。

教师明确:北京人住在山洞里,他们取火种的方法有煤的自燃、雷电生火、偶然碰撞生火、森林自燃生火等,他们拾回火种,小心地保存起来,不让它熄灭。

师:使用火对北京人有什么意义呢?
课件展示:使用火的意义,见第20张PPT。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北京人可以用火烧烤食物;可以照明、御寒;可以驱赶野兽;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大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师: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
(4)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北京人的发现是20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人类起源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证明几十万年前华夏大地上有人类生活,中国人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繁衍的地区之一,而且为我们破解人类起源之谜,研究人类演进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1987年周口店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地点、特质特征、劳动和生活等情况;北京人的发现是20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人类起源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师:史海扬帆的时候到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史海扬帆(练习)。

练习:
1. 北京人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答案:D
2. 假如你去北京旅游,你可以参观下列哪个原始人类遗址()
A.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元谋人遗址D.半坡遗址
答案:A
3. 北京人劳动和使用的工具主要是()
A.磨制的石器
B.骨针
C.石块
D.打制的石器
答案:D
4. 材料:“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回答下列问题:
(1)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
(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答案:(1)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大脑的进化。

4、感情提升
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人的发现是20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人类起源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5. 布置作业
(1)制作北京人的大事年表(生活时间、地域、工具)
(2)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1.北京人生活的发现距今70万—20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具备了人类基本体质特征
北京人仍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点
3.北京人劳动与生活使用打制石器
会用火
4.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通过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了小组讨论、上台展示、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足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较广,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

学生上台展示和自编自演时,有点放不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

学生对劳动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学生还有点不太理解,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仔细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