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转行而来的十大女歌星

合集下载

明星舞台人物

明星舞台人物

明星舞台人物明星舞台人物舞台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它以演员通过肢体、声音和表情来展示角色情感和故事情节。

在舞台上,有许多出色的明星舞台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演技、声线和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明星舞台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

第一位明星舞台人物是梅兰芳。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巨星,被誉为“梅派”的创始人。

他以其细腻入微的表演和高亢激昂的唱腔,将传统京剧演绎到了极致。

梅兰芳的剧目涵盖了历史剧、传奇剧和儿童剧等不同类型,他的演出充满了饱满的激情和个人魅力。

梅兰芳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出色表演,更在于他对京剧传统的坚守和创新。

第二位明星舞台人物是玛琳·黛德丽。

玛琳·黛德丽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歌剧演员之一。

她的美妙音色和出色的演技使她成为二战后最具代表性的歌剧女主角之一。

玛琳·黛德丽的歌唱功底和戏剧表演相辅相成,她可以通过声音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命运。

她的演出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深深打动了全球观众。

第三位明星舞台人物是皮尔斯·布鲁斯南。

皮尔斯·布鲁斯南是英国著名的舞台和电影演员,曾在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中饰演詹姆斯·邦德。

他以其优雅的风度和幽默的演技成为了詹姆斯·邦德的象征。

皮尔斯·布鲁斯南不仅在动作戏中展现了他的男子气概和英勇无畏,而且在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第四位明星舞台人物是杰克·尼科尔森。

杰克·尼科尔森是美国著名的舞台和电影演员,他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而闻名。

尼科尔森凭借出色的演技在电影《愤怒的公牛》中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之后又多次获奖。

他擅长于演绎复杂和多维的角色,通过精湛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位明星舞台人物是朱迪·丹奇。

朱迪·丹奇是美国音乐剧女演员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在舞台剧《绿野仙踪》中饰演小女孩多萝西而名声大噪。

京韵大鼓第一位女演员“更姑娘”

京韵大鼓第一位女演员“更姑娘”

京韵⼤⿎第⼀位⼥演员“更姑娘”
京韵⼤⿎第⼀位⼥演员“更姑娘”
作者:陈笑暇
⾃1900年,经过前辈名家刘宝全、⽩云鹏、张⼩轩创⽴了京韵⼤⿎三⼤流派后,已成京津各“杂耍场”的“攒底”⼤⾓⼉,各以独特的代表曲⽬和演唱风格雄踞曲坛,凝聚了⼴⼤知⾳。

⾄1908年,第⼀位京韵⼤⿎⼥艺⼈“更姑娘”由京来津,由其⽗钟有亭(著名弦师钟少亭之⽗)等伴奏,在“东燕乐”挑梁,前三天⽇夜连演名段《战长沙》、《关黄对⼑》、《古城会》、《赵云截江》等“三国段”,唱做俱佳,风靡了顾曲周郎,⽴即誉满三津。

“更姑娘”本名灵芝,1893年⽣于北京,满族镶蓝旗⼈,⾃幼受艺术熏陶,听到弦乐喜形于⾊,如嗜如慕,⽗母喜悦异常。

惜当时不许旗⼥从艺,认为是“给皇上丢脸”。

依清王朝祖制旗⼥必须注册,以备选“秀⼥”⼊宫。

钟⽒原为其取名“德禄”着男装。

⾄17岁(1911年)清廷崩溃,始着⼥装,改名“更姑娘”,正好成为艺名。

家传之外,幸得⿎曲教师谢五先⽣传授,每⽇上午去谢家与谢⼥⾦⼦同堂学唱做;勤修苦练,⼒求上进。

⼀年后出演于“豪门堂会”,相识刘宝全先⽣,不断私淑其技艺,并据⾃⾝条件锐意改进。

如⾃知⽴⾳、刚⾳、宽厚苍劲上不如男声,乃以清脆、柔媚、悲情见长。

刘⽒认同为“笑看⼥将,精彩亮相,曲坛呈现,旺盛景象”。

更姑娘在津东、西两家“燕乐”轮流“攒底”,刘则回京休养。

后嫁卞姓富户,仍向其妹钟⼆姑娘、钟三姑娘传艺。

74岁病逝。

活跃在八十年代歌坛的著名女歌唱家(含歌手歌星)有哪些?

活跃在八十年代歌坛的著名女歌唱家(含歌手歌星)有哪些?

八十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许多女歌唱家(含歌手歌星)以其出色的唱功、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表演艺术,成为了当时音乐界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活跃在八十年代歌坛的著名女歌唱家(含歌手歌星)的介绍。

1.邓丽君邓丽君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音乐风格独特,歌曲质量高,深受人们喜爱。

邓丽君在八十年代的音乐作品中,以《甜蜜蜜》、《但愿人长久》、《小城故事》等歌曲成为了经典。

她的音乐风格纯净、清新,歌曲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渴望,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2.范晓萱范晓萱是八十年代的一位知名女歌手,她的音乐作品以抒情、民谣风格为主,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

范晓萱以《雨夜花》、《一场游戏一场梦》、《天空之城》等歌曲成为了八十年代音乐界的代表人物。

她的音乐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歌曲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诠释,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3.张明敏张明敏是八十年代的一位著名女歌手,她的音乐作品以流行、摇滚风格为主,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活力。

张明敏以《我是一只小小鸟》、《红豆》、《夜半歌声》等歌曲成为了八十年代音乐界的代表人物。

她的音乐风格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歌曲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4.韩红韩红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位著名女歌唱家,她的音乐作品以民谣、流行风格为主,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

韩红以《天路》、《天亮了》、《天边》等歌曲成为了当时音乐界的代表人物。

她的音乐风格充满了深情和感悟,歌曲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活跃在八十年代歌坛的著名女歌唱家(含歌手歌星)有邓丽君、范晓萱、张明敏和韩红。

她们以各自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表演艺术,成为了当时音乐界的代表人物。

她们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深情和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她们的音乐作品在当今依然流传,成为了经典之作。

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五大名旦

陈素真女,1918年出生。

豫剧表演大师,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

豫剧五大名旦之首,对豫剧的改革做出转折性的巨大贡献。

经典剧目:《宇宙峰》,《三上桥》,《洛阳桥》艺术特色: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美妙绝伦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群."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辛酸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人民要汝添光彩,珍重金喉昔盛年."提起《叶含嫣》、《宇宙锋》,熟悉豫剧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名字——陈素真。

她那行走如飘的台步,美妙绝伦的辫子功,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

1993年初冬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被称为“河南梅兰芳”的陈素真老师。

久闻她记忆力惊人,年轻时演新戏,经常是边化妆,边学戏,上台后竟能一字不差。

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只略一思索,便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陈素真原名王若瑜,1918年3月生于陕西富平,继父陈玉亭是一位河南梆子(即豫剧)艺人,受家庭熏陶,从小她便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的她,常被人带去看戏,只要看一次,回去她就能唱上几句,戏看的多了,她就学着模仿戏里的角色,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竹篾子当雉鸡翎,用大手绢当裙子,边唱边耍,每当这时,她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尽管她对唱戏如此痴迷,戏班的人也都觉得她是块学戏的材料,但历来河南梆子戏班中却没有坤角,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台的,谁敢破这个例呢?然而她抱定了学戏的决心,冲破了家庭和世俗的偏见,在同乐舞台开时的单经理的支持下,陈素真终于如愿以偿。

1926年的中秋佳节,8岁的陈素真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小喜、妮子一同正式拜师学戏,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从艺之路, 成为豫剧界的第一代女演员。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中国历史悠久,音乐艺术也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奉献,成就了中国音乐的辉煌。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他们是中国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1.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公元625年-公元680年)是唐朝皇室成员,也是唐代著名音乐家。

她是唐玄宗的女儿,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文成公主擅长演奏琵琶和箜篌,她在宫廷中多次表演,被誉为琵琶箜篌的“仙女”。

2. 董建华董建华(1895年-1951年)是中国近代音乐家,也是中国西洋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他精通欧洲古典音乐,并将其融入中国音乐创作中。

董建华提倡音乐现代化的思想,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冼星海冼星海(1900年-1941年)是中国早期的男高音歌唱家和指挥家。

他的歌声激情四溢,富有感染力,被誉为“东方卡拉雅”和“中国四大男高音”之一。

冼星海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支合唱团,为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4. 陆春龄陆春龄(1919年-1991年)是中国著名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是中国交响乐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对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春龄的指挥风格独特而充满激情,为中国音乐界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5. 冯增湘冯增湘(1923年-1989年)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擅长创作现代中国音乐,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语言相结合,开创了中国作曲家的新风格。

冯增湘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李谷一李谷一(1929年-2013年)是中国杰出的打击乐演奏家和教育家。

他在打击乐演奏技巧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打击乐教育。

李谷一为中国打击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中国乐坛的传奇人物。

7. 阿炳阿炳(1893年-1961年)是中国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的重要人物。

他以高超的琴技和独特的创作风格闻名,被誉为现代古琴艺术的奠基人。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

越剧以其优美的唱腔、精湛的演技、深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越剧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优秀的演员和唱段,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

一、荀慧生荀慧生是越剧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越剧之花”。

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深受观众喜爱。

她的代表作品有《牡丹亭》中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红楼梦》中的“秦淮河畔”等。

二、袁雪芬袁雪芬是越剧界的巨星,她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她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和《西厢记》中的“夜深人静时”等。

三、程砚秋程砚秋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深情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化蛇”等。

四、梅兰芳梅兰芳是中国戏曲界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越剧的名家,也是京剧的大师。

他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他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凤姐儿讲义气”等。

五、尹桂芳尹桂芳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六、秦怡秦怡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凤姐儿讲义气”等。

七、王文娟王文娟是越剧界的一位年轻艺术家,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八、陈佩斯陈佩斯是越剧界的一位著名艺术家,他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深受观众喜爱。

他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豫剧名旦六大家

豫剧名旦六大家

豫剧名旦六大家常香玉(1923 -2004),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

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

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

幼功深厚。

豫剧六大名旦之常香玉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

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是豫剧旦角唱腔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其真假混合声科学发声方法的推动下,出现了“无腔不常”的旦角形势。

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

1941年赴陕甘演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被誉为豫剧皇后。

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

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地方戏中只有常香玉袁雪芬获此殊荣。

同年与梅兰芳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演出,成为享誉世界的戏曲名家。

1956年《花木兰》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两次进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破洪州》,毛主席亲笔写信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革后对郭沫若的词《大快人心事》进行谱曲,唱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成为时代的烙印。

1988年带领河南省豫剧一团演出大半个中国,募捐资金,设立了由杨尚昆同志题词的“香玉杯”,为培养豫剧新人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3年的上半年参加了艺术人生节目,同年年末参加首都慰问民工演出,成为生前最后一次登台。

2004年6月1日病逝郑州,享年81岁。

2004年7月被国务院追授为人民艺术家,这是自建国以来国务院首次授出此荣誉称号。

常香玉同志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开创了豫剧旦角真假声结合唱法的先河。

艺考中走出的十大惊艳女星-中戏篇(组图)

艺考中走出的十大惊艳女星-中戏篇(组图)

艺考中走出的十大惊艳女星-中戏篇(组图)章子怡章子怡,1979年2月9日出生于中国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著名女演员,四大花旦之一。

1998年被导演张艺谋发掘,担任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女主角,此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1999年章子怡被著名华人导演李安选中,与周润发、杨紫琼合作,参演影片《卧虎藏龙》,此片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由此晋级国际影星行列。

梅婷梅婷出身于南京一个军人家庭,还在读小学时就进了前线歌舞团的校外班,在那里学了五年舞蹈。

毕业后正式进入前线歌舞团,跳古典舞。

自从《红色恋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问世后,梅婷这个名字和一张温和、端庄的脸就频频出现在娱乐圈里。

在许多影视剧中,她总是塑造一些善良、甚至带点悲苦的角色。

胡静胡静,1978年11月13日出生,云南昆明人,中国著名演员。

2008年9月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完婚,其老公是马来西亚富豪朱兆祥。

胡静及其老公朱兆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苏丹皇宫受封拿汀和拿督,受封的礼节非常隆重,胡静也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中国籍艺人拿汀。

曾黎曾黎,中国内地女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6级本科毕业,与章子怡、梅婷、袁泉、秦海璐、胡静、张彤、李敏并称中戏“八大金钗”,中戏毕业后进入全总文工团,先后在《烟雨红颜》、《东西奇遇结良缘》、《江山为重》、《男才女貌》、《归途如虹》、《死亡日记》、《理发师》、《神舟》等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重要角色。

陈好陈好,中国女演员、歌手。

先后出演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电视剧《天龙八部》,其中《粉红女郎》中的万人迷一角让陈好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并获得中国大众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女演员奖。

电影《求求你表扬我》让她首次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后,在《纸醉金迷》中,陈好凭借在该剧中的上佳表演,获得第四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高奖项评审团特别奖,2010年电视剧《新三国》中出演貂蝉,备受关注。

话剧《日出》结束演出之后宣布暂停演绎事业,就读中央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转行而来的十大女歌星
一、李谷一——花鼓戏李谷一,我国著名歌唱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她的“气声”唱法,是国内流行歌曲的标志性创新。

李谷一15岁考入湖南艺术专科学校。

1961年至1974年,作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主要演员,成功地塑造了二十多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年轻姑娘形象,因主演《补锅》一剧拍成电影而成名,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1974年至1984年,调入中央乐团担任独唱演员。

她演唱的四十多首歌曲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如《边疆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知音》、《乡恋》等等。

1986年中国轻音乐团正式成立,担任团长。

在此期间,其演唱艺术再创高峰,《难忘今宵》、《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我和我的祖国》、《刘海砍樵》等,在国内外颇具影响,为我国声乐艺术拓展了新路。

二、李玲玉——越剧风靡大江南北的甜歌后李玲玉,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家中有父母和两个哥哥。

曾就读上海虎林中学和复旦中学。

198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红旗越剧团,并赴浙江嵊州越剧学校学习,攻小生宗徐派,曾在越剧《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

1981年经越剧团老师介绍,与东方歌舞团舞蹈演员胡平相识。

1984年转入东方歌舞团,主攻日本及东南亚歌舞。

由于声音甜美,外型秀丽,舞姿优雅,台风清新,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东方歌舞
团的主要演员。

同年,与胡平共同组建家庭。

1985年由东方歌舞团为其灌录第一张个人专辑《东方新秀李玲玉》。

1987年录制个人大碟《午夜街头》,开始受到唱片公司的瞩目。

随后灌制的磁带《甜、甜、甜》销售量更达800万盒。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连续灌制了《甜歌皇后》、《甜妹子》等六十多张个人专辑,每张专辑的销量都在百万以上,从而奠定大陆歌坛甜歌皇后的地位。

1987年首次“触电”,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成功地扮演了玉兔精一角,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其在剧中表演的歌舞《天竺少女》广为流传,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作。

三、张也——花鼓戏张也,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张也的演唱,音色甜美,细腻动人,她的多张个人专辑唱片畅销国内国外。

是当今歌坛不可多得的,颇有实力的女高音歌唱家。

近几年来作为文化使者,代表国家出访世界各地,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张也幼年就对戏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4岁登台,扮演小常宝获得轰动。

14岁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学习戏曲,与歌手甘萍同为学校花鼓科八二级的同学。

1991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

1995年攻读完硕士研究生,现任声乐歌剧系教师。

1968年起,多次在全国各类音乐大赛中获奖。

1990年在北京电视台举办的1980年- 1990年优秀歌手演唱回顾展及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观众投票活动中,均获“观众最喜欢的歌
手”殊荣。

四、李娜——豫剧李娜196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戏剧学院,学习豫剧唱腔及表演。

而豫剧有被称为中国的民族美声之说,其发声方式相当考究,有许多利用腔体共鸣的技巧,要求演唱者必须拥有良好的运气控声能力。

唱豫剧出身的她拥有一把雄浑高亢的声音,并充分发挥豫剧的发声优势,唱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女人是老虎》、《嫂子颂》、《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风满楼》、《好人一生平安》等等,使美声唱法得以民族化地展现其独特风采。

不过李娜并没有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在一些歌曲里,李娜在声腔的运用上,在仍然采用发音较为靠后的胸腹共鸣作为基础下,加进了鼻腔共鸣技巧的运用,并赋予了情感的投入。

这样,歌曲的感情更为真切自然,歌词更具说服力,对加强歌曲的亲切感以及感染力都起了关键的作用。

李娜的皈依佛门,对战台烽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缺憾。

五、萧雅——越剧萧雅是著名越剧青年演员,尹派小生,第21届(2004年)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但已经不太为人知的是,萧雅开了戏曲演员唱歌的先河,成为最早的戏歌两栖演员。

她曾以首唱的一曲《月亮走,我也走》唱红大江南北,显示出厚实的音乐功底,在促进戏曲和歌曲的相互渗透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中学时,萧雅曾跟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学习过声乐,读完高中后,她考进了上海虹口越剧团当演员。

尔后,萧雅进入上海戏曲学校,专攻小生行当。

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
此在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子。

后又拜昆剧名家岳美缇为师,吸吮昆剧乳汁,提高艺术品格。

萧雅还大胆创新,在突破戏曲的传统唱法上作了可贵的探索,对越剧传统唱法进行开拓创新。

她把通俗歌曲中轻声、气声及西洋美声唱法融合到尹派唱腔之中,在戏曲和歌的相互渗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丰富了越剧的表现力,使之富有时代感。

缩短了传统戏曲和青年观众的欣赏距离,形成了独特的演出魅力,赢得了众多的知音。

六、吴琼——黄梅戏吴琼,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1975年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

在黄梅班里经历了五年的刻苦训练。

1980年包括吴琼在内的五朵金花毕业了,同时进
入黄梅戏剧院。

吴琼在“五朵金花”中是公认唱功最好的,而
经过严苛减肥变得扮相俊美的她,却始终没有得到导演的青睐。

无论拍电视还是拍电影,嗓音条件极好的她要么被安排为主角配音,要么配唱主题曲。

1992年,吴琼毅然离开黄
梅戏舞台转战歌坛,但发展成绩显然不及黄梅戏。

虽然当时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流行音乐上,但吴琼说:“我始终不会忘记黄梅戏,因为它是我的本。

”同时她也在努力将传统与时尚、古典与现代的诸多元素融合到流行歌曲中,“像我的新专辑《仙女》中的很多歌曲,初听起来非常传统,但内在节奏与曲调却是流行的。

”七、慕容晓晓——黄梅戏慕容晓晓有两首歌最火爆,一是《爱情买卖》,二是《黄梅戏》,虽然戏嗓在
后者中稍显身手,却惊艳异常,深厚的黄梅戏底子暴露无疑。

慕容晓晓从小喜爱唱歌的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作为黄梅戏世家的她,从小就追随父母到处演出,造就了她舞台的驾驭力,以及非常有亮点的嗓音。

慕容晓晓10岁代表市文化
馆参加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荣获一等奖。

12岁一曲《杜鹃山》选段荣获安庆市青年黄梅戏演员大奖赛特等奖,代表市里加安徽省比赛获得第四名。

16岁跟随父母进入黄梅戏民间艺术团学习黄梅戏。

20岁时开始演唱流行歌曲。

2009年,北漂了4年多的慕容晓晓凭《爱情买卖》红遍大江南北。

八、甘萍——花鼓戏甘萍现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
歌舞团,是国家二级演员。

甘萍从流行歌坛消失已久,但她甜美的相貌和清脆委婉的嗓音,相信并未被广大歌迷忘记。

甘萍作为戏校时期张也的同学,也是曾经的湖南花鼓戏演员。

甘萍1987年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校分配至湖南省花鼓戏剧
院曾为电视连续剧《情满珠江》、《中国特警》、《中国模特》、《十七岁不哭》、《爱情帮你办》、《年轮》等录制单曲。

曾随同国务院侨办出访英国、法国、比利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九、李琼——楚剧以一曲《山路十八弯》爆红于央视春晚的李琼,常以土家少女装扮出现在舞台上,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伢,家住湖北省楚剧团院内。

李琼出身于艺术世家,的父亲李建勋是湖北省楚剧团副团长,全国著名的楚剧演员。

1975年6月10日,李琼在湖北中医院降生。

“哇——”地一
声惊天动地,楼上楼下的人听到后,纷纷跑来围观。

人群中,有位漂亮的护士小姐发出预言似的赞美:“这个女伢声音好亮,是个歌唱家的料子。

果然,李琼自幼就爱唱歌,二十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所以成就了她骇人的女高音。

十、陈琳——曲艺、昆曲已驾鹤西去的曾经当红女歌手陈琳,1985年9月
考入四川省舞蹈学院学习曲艺专业,1988年7月进入四川
省曲艺团担任清音独唱。

1992年闯北京流行音乐圈,录制
第一盘专辑。

1993年发行第一张专辑《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创造150万张销售纪录,在"东方时空"节目销售排行榜中取得第一名;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佳演唱奖和新人奖;在上海的“金曲跃东方”节目中排名第一;1994年1月作为中国唯一的歌手赴香港参加第十六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开幕式
获得“最佳优秀新人奖”,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女歌手。


不为人知的是,陈琳的昆曲造诣也很高,表演端庄秀丽,备受赞赏。

可惜如今只能空留回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