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概况(三)——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概况(三)——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概况(三)——中国民间美术前两期的文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和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概况,希望能让大家对中国古代艺术有大致的了解并对其中所具备的精神有所感受。

而本文将开启本系列的最后一个部分——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概况。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馍、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

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

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

具体而言,民间美术有平面造型、立体造型、综合造型三个类别。

一、平面造型像我们日常所见的剪纸、木刻版画、刺绣织锦、印染花布以及民间绘画都是平面造型的一种。

剪纸刺绣相对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常见一些,木刻版画反而会少见许多。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中国最早的简直发现是北朝时期五幅团花剪纸,而到唐代已经是大发展时期。

宋代造纸业的成熟也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达到鼎盛时期,窗花、喜花、棚顶花等都会用剪纸来装饰。

木刻版画是在木板上进行雕刻的绘画种类之一,有黑白和彩色之分。

严格意义上说,木刻版画是以刀或化学药品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木刻版画经历了由复制版画到创作版画两个阶段,而创作版画才使得版画家得艺术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也是经鲁迅先生提倡后取得了巨大发展。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织锦指的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

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中国刺绣历史悠久,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中国织锦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丝织物,随着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织锦作为丝绸中最美丽的部分走向全世界。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传统与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传统与发展
6.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提供教学设备、教材和培训教师等方式,提升这些地区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7.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民族民间美术师资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艺术造诣和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民间艺人走进校园,担任兼职或客座教师,将他们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1.结合地域特色
根据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2.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运用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跨学科教育
将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与历史、民俗、人类学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2.传统教育模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学校教育等形式进行。师傅言传身教,弟子心领神会,使民族民间美术技艺得以代代相传。
三、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发展
1.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逐步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美术课程设置中增加了民间美术内容,使广大青少年有机会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美术。
八、培育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人才
1.设立专项奖学金
设立民族民间美术专项奖学金,鼓励有才华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与创作。
2.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在高等院校、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中,建立民族民间美术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3.开展联合培养项目
与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传统与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传统与发展

艺术教育108■ 封美言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传统与发展民族民间美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映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芒。

民间美术不仅表现本民族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审美理想,而且经千年来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润,已经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征。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对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美术进行美术教育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理想与文化价值的失落。

民族民间 美术教育 传统 发展内容摘要:关键词:一、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弘扬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与精神的载体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说过:“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

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

”这就是生活,就是艺术的来源所在。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以及对生活方式的表达体现,产生出了鲜明的美感特点,其质朴与淳厚中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新疆喀什民间工艺彩车,新疆巴州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等,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显示出民族特色与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

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就有人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不需要发展,不需要大量投资,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

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摘要】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

本文从民间美术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探讨了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传承与发展、以及新时代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独特魅力的描述,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民间美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充满魅力和活力,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当下和未来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和发展空间。

期待中国民间美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继续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历程,起源,地位,传承,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独特魅力,文化贡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是广泛存在于民间,由普通人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众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民间美术的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刺绣、剪纸等,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和民俗风情。

民间美术的创作源于生活,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不受传统艺术规范的束缚,充满了原生态的自由与真实。

民间美术的表现方式简单直观,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通过民间美术,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感受到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民间美术既是民间艺术的重要形式,也是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作的重要途径。

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

1.2 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性中国民间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是中国人民创造性劳动和生活经验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通过民间美术,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精神风貌。

民间美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的具体体现。

从古至今,中国民间美术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民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民间美术的起源与传承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

民间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

中国的陶瓷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陶瓷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早就被中国人民广泛使用和发展。

陶瓷的制作烧制技术、图案装饰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例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精湛的彩陶艺术作品,即展示出中国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民间美术在汉代达到了一个高峰。

汉代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光辉。

汉代的民间美术主要表现在织锦、木雕、泥塑、刺绣等方面。

其中,著名的织锦作品《墨母待诏图》等是汉代民间美术中的瑰宝。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还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礼仪观念的特点。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民间美术在唐代重新繁荣兴盛。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黄金时期。

在唐代,民间美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和传承,主要体现在壁画、佛像雕塑、陶瓷等方面。

如承德遗址出土的唐代勾线磁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别具一格的装饰图案成为当时的代表之一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在明、清两代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明清时期,中国民间美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此时,民间美术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艺术观念,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清时期的民间美术主要表现在木版年画、刺绣、泥塑等方面。

例如,扬州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明清时期民间美术的代表之一如今,中国民间美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的民间美术作品受到国内外的青睐,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例如,京剧脸谱艺术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绘画、手工制作等领域。

此外,民间木雕、剪纸、窗花等也是中国民间美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试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试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试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闪烁的珍珠,它秉承着民族的精神,蕴含着丰富
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智慧。

在当今社会,受到了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冲击,民间美术面临着传
承不易、发展困难的困境。

我们需要重视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传统民间工艺、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剪纸等形式,这些艺术形式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信仰、
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每一个地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这些传统的民
间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发展。

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

需要加强学术研究,对民间
艺术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将民间艺术作为研究的重要对象,推动民间美术的学术化
发展。

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对民间美术传统工艺和技艺的传授,培养一批有才华的
民间艺术家和工匠,保证民间美术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还需要注重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收
集和保护,创造更多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促进民间美术创作的活跃。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
努力,才能够实现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了传统的民间美术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一些古老的手工艺
在现代机械化、工业化的冲击下逐渐消失,一些民间艺术品逐渐被商业化和文化冲击所侵蚀。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对民间美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确保其传统得以传承。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演变与现状中国是一个大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传统手工艺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手工艺是指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人工手工操作的技术,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手工艺来创造了许多惊人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承载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片段,记录了中国人民的劳动和精神。

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陶器、骨器和玉器等。

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门类逐渐丰富。

中国经历了不同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

民间手工艺也有很大发展,如蜡染、刺绣、剪纸、景泰蓝、雕刻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式微。

但是,在2000年代之后,随着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手工艺开始得到发扬光大。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将传统手工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扶持力度。

许多传统手工艺作品走向国际。

例如,中国的北京工艺美术展览会、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手工艺品博览会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和购买。

许多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成为世界各地的收藏品,例如瓷器、玉器、织锦和传统漆器等,这些手工艺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同时,一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在推广传统手工艺,以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传统手工艺。

许多手工艺人也积极参加交流活动,通过传授技艺和展示作品的方式,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业已遇到了很多困难。

一些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已经失传,一些手工艺人也缺乏后继者。

同时,一些手工艺品也在市场化中有所失真。

为了保护传统手工艺的真正传承,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三、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

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归纳

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归纳

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民间美术的特点1. 民间艺术的根源民间美术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是普通民众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和表现,以及其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知和表达。

2.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包括了民间工艺、装饰艺术、绘画艺术等多种形式。

它们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色,凸显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3. 民间美术的创作特色民间美术在创作时常常以手工艺为主,注重手工技艺和民间技法的传承和发展。

在传统的工艺品制作中,民间技艺的工匠们通过手工操作,将传统文化和艺术元素传承下来,使这些工艺品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审美价值。

4. 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师徒制的方式,即由长辈传授给后辈的方式进行。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仍然有许多传统工艺品和技艺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

5. 民间美术的社会功能民间美术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和表现,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价值观念。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1. 民间工艺民间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统称,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种类的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陶瓷、木雕等。

这些工艺品多以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文化内涵。

2. 装饰艺术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民间生活中起到了装饰和美化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建筑、家具、服饰、饰品等都融入了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如雕刻、绘画、图案等。

这些装饰艺术不仅在材料、工艺和造型上具有特色,还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价值。

3. 绘画艺术民间绘画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它在表现形式、题材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民间特色。

在农村地区和民间庙会上,常常能见到一些以历史传说、民间传统和生活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
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

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
抛弃。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

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

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

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

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
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

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
加细致多样了。

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

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㈠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

“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

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
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

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

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

”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

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

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
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㈡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
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

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着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
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①。

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
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

②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

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㈢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

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
到四面八方。

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三,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

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

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
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

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

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这
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
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

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求,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
混淆了媒体的视听,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民间美术的
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四,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

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

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
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
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

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

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而这
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

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

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