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传统与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传统与发展
6.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提供教学设备、教材和培训教师等方式,提升这些地区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7.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民族民间美术师资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艺术造诣和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民间艺人走进校园,担任兼职或客座教师,将他们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1.结合地域特色
根据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2.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运用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跨学科教育
将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与历史、民俗、人类学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2.传统教育模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学校教育等形式进行。师傅言传身教,弟子心领神会,使民族民间美术技艺得以代代相传。
三、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发展
1.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逐步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美术课程设置中增加了民间美术内容,使广大青少年有机会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美术。
八、培育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人才
1.设立专项奖学金
设立民族民间美术专项奖学金,鼓励有才华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与创作。
2.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在高等院校、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中,建立民族民间美术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3.开展联合培养项目
与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传统与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传统与发展

艺术教育108■ 封美言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传统与发展民族民间美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映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芒。

民间美术不仅表现本民族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审美理想,而且经千年来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润,已经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征。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对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美术进行美术教育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理想与文化价值的失落。

民族民间 美术教育 传统 发展内容摘要:关键词:一、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弘扬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与精神的载体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说过:“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

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

”这就是生活,就是艺术的来源所在。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以及对生活方式的表达体现,产生出了鲜明的美感特点,其质朴与淳厚中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新疆喀什民间工艺彩车,新疆巴州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等,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显示出民族特色与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

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就有人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不需要发展,不需要大量投资,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

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源远流长,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民间美术无论是在艺术形式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信仰、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角度,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浅谈。

近代以前,中国民间美术主要表现在各地的民间手工艺品和民间绘画上。

民间手工艺品包括陶瓷、木雕、青铜器等,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融入了丰富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例如,江苏无锡的太湖石雕刻,给人以精巧玲珑之感,每一处雕刻都蕴含了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元素。

民间绘画则以年画、墙画和门神等形式呈现,在装饰乡村和寺庙的同时,也向人们传达着祈福和庇护的寓意。

进入近代,随着社会变革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民间美术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一方面,西方现代艺术的传入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造成了冲击,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西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而忽视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政治的转变也对民间美术造成了影响,由于民间美术往往与市井生活和宗教信仰相联系,因此在一些时期和地区,民间美术曾受到严厉的审查和限制。

然而,近代中国民间美术也不断寻找自身的发展道路,并逐渐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

一个重要的转变是中国民间美术开始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技法。

例如,画家齐白石在他的画作中融入了写意的手法,打破了传统写实画的规矩,表现出中国民间艺术的鲜明特点。

同时,一些画家开始将民间艺术的题材和元素运用到现代绘画中,创作了一系列既有现代感又传承了传统的作品。

另一方面,民间美术也在不同的地区和群体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一些地方政府和艺术机构开始注重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振兴,投入资金和资源支持传统工艺品的开发和推广。

同时,随着文化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和收藏民间艺术作品,推动了中国民间美术市场的繁荣。

这些举措不仅让传统民间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为传统艺人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遇。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民间美术的起源与传承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

民间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

中国的陶瓷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陶瓷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早就被中国人民广泛使用和发展。

陶瓷的制作烧制技术、图案装饰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例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精湛的彩陶艺术作品,即展示出中国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民间美术在汉代达到了一个高峰。

汉代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光辉。

汉代的民间美术主要表现在织锦、木雕、泥塑、刺绣等方面。

其中,著名的织锦作品《墨母待诏图》等是汉代民间美术中的瑰宝。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还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礼仪观念的特点。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民间美术在唐代重新繁荣兴盛。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黄金时期。

在唐代,民间美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和传承,主要体现在壁画、佛像雕塑、陶瓷等方面。

如承德遗址出土的唐代勾线磁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别具一格的装饰图案成为当时的代表之一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在明、清两代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明清时期,中国民间美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此时,民间美术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艺术观念,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清时期的民间美术主要表现在木版年画、刺绣、泥塑等方面。

例如,扬州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明清时期民间美术的代表之一如今,中国民间美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的民间美术作品受到国内外的青睐,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例如,京剧脸谱艺术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绘画、手工制作等领域。

此外,民间木雕、剪纸、窗花等也是中国民间美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试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试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试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闪烁的珍珠,它秉承着民族的精神,蕴含着丰富
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智慧。

在当今社会,受到了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冲击,民间美术面临着传
承不易、发展困难的困境。

我们需要重视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传统民间工艺、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剪纸等形式,这些艺术形式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信仰、
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每一个地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这些传统的民
间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发展。

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

需要加强学术研究,对民间
艺术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将民间艺术作为研究的重要对象,推动民间美术的学术化
发展。

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对民间美术传统工艺和技艺的传授,培养一批有才华的
民间艺术家和工匠,保证民间美术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还需要注重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收
集和保护,创造更多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促进民间美术创作的活跃。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
努力,才能够实现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了传统的民间美术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一些古老的手工艺
在现代机械化、工业化的冲击下逐渐消失,一些民间艺术品逐渐被商业化和文化冲击所侵蚀。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对民间美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确保其传统得以传承。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组成 部 分 。
及 到题 材 的多 样性 和 时代 性 , 使用 功 能 的增 加和 改变 , 图案 的重新 组 合和 设计 以及新 材料 和 新技 术 的运 用 。 三 、 间美 术 的发展 民 民间美 术是 中华 民族 文化 的一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 是一 它
切 美术 的基础 , 不论 历史 上 的宫廷美 术 、 人士 大夫 美术 、 文 宗
色 彩 的美术 形 态 ,我 们 应对 它 的存 在 进 行 必要 的保 护 和研 究 , 它 能够 得 以延续 、 使 发展 。


每 一 ~ 谚煎
泉 州 3 2 0 60 0
泥 人造 型“ 开相 、 先 后装 花 , 金带 彩在后 头 ” 民间皮影 口诀 描 ; 中则要 求创 作 :若要 娃娃 恶 , “ 鼻子 挨眼 窝” 文人 一根钉 武 人 “ 张 弓” 等等 。在 民间 的师 徒传 承 中 “ 教”的情 况可 能 比 身 的 限制 , 在他 们 不能 准确 的表达 出其技 术精 要 的情 况 下 , 多 以实 际操作 来 教授徒 弟 , 弟观察 师傅 技 艺的“ 徒 身教 ” 就成 为 民 间美术 主要 的传 播方 式之 一 。 但 传 承并 不意 味着 一成不 变 , 时代 的 民间美 术还 需要 创 新。 当代 民间美 术 一方 面 要做 到 维持 其纯 朴 性 、 地域 文 化 在 中保 留其 典型 的个 性 , 另一 方面在 当代 民间美术 的创 造 中充 分 使用 民间美术 传统 的精 神和 语言 符号 , 并赋予 几千 年 民间 美 术 积 淀下 来 的符 号 以时 代 的特色 。“ 就本 质而 言 , 间艺 民 术与其 他 的精神 活 动 、 神 生产 一样 , 一种符 号 的创 制 、 精 是 解 读 和 传 播 。 归根 到底 是 一种 具 有精 神 性质 的符 号 , 它 其性 质 是这样 , 功能 也是 这样 , 民众创 造 的是这 样一种 精神 符 号 , 欣 赏 的是这样 一种 精神 符 号 , 人们 消费购 买 的也是 这样 一种 精 神符 号 。 符 号特 征 的延 续 使我 们 不至 于 失去 传统 的 文脉 。 ” “ 传” 多 的多 。 因很 多 民艺传 授 者 由于 自身 文化 和 能 力 言 要

浅谈工艺美术的发展

浅谈工艺美术的发展

浅谈工艺美术的发展一、民间工艺美术的起源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和原始的社会美术都是相同的起源,它们在发展和艺术形式、特点上都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

在现如今,很多民间的工艺美术仍旧还可以看到原始艺术的痕迹。

民间工艺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工艺美术呈现出一种更加旺盛的发展趋势,体现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艺术品质快速提升。

工艺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

二、当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当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二者相互渗透、影响,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首先,中国的工艺美术在不停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持着自己的设计特点,这主要体现在:材美工巧,以用为本,文质彬彬,顺物自然,重己役物,物以载道,这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这些观念完全可以运用到当代的设计中去。

传统的工艺美术思想一直在指导着我国现代的设计形式,让现代的设计更加充满形象感和色彩美感。

与此同时,现在的设计思想也不断影响着当代的工艺美学,使其也更加充满时尚的功能性元素:(1)现代设计包含了很多的西方元素并把其融入到了对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之中,促进了当代工艺美术的时代性的发展;(2)现代设计的观念是当代工艺美术走向商品时代的源泉动力,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3)当代的工艺美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了现代设计的科学技术支持,各种现代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又使得工艺美术的发展变得方便、快捷、高效。

因此,当代工艺美术品与现代设计产品共同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当中。

当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有着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两者的相同之处有:(1)现代设计和工艺美术都应该服从社会发展的要求;(2)都是服务于人民,使人民的生活品质变得更完美,更加符合社会生活的要求;(3)都使用新型材料来表现。

传统民间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宝库

传统民间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宝库

传统民间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宝库传统民间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类型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剪纸艺术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

它通过剪折纸张,形成各种生动形象,如花草鸟兽、人物形象等。

剪纸艺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如今,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春节、婚庆等场合。

二、泥塑艺术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它通过捏塑、雕刻等手法,以泥土为主要材料,创作出各种有趣的形象。

泥塑作品形态各异,既有寓意深远的神话传说角色,也有生动活泼的民间故事人物。

泥塑艺术通过塑造形象,传递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成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刺绣艺术刺绣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它以丝线穿插于织物之间,通过刺、绣的方式,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

中国的刺绣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技法精湛。

刺绣作品色彩鲜艳,构图精美,富有东方美感。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传递着中国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四、剪纸艺术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

它通过剪折纸张,形成各种生动形象,如花草鸟兽、人物形象等。

剪纸艺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如今,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春节、婚庆等场合。

五、木雕艺术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一环,它以木材为原材料,通过雕刻、涂漆等工艺,创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木制物品。

中国的木雕艺术在构图、刻画和色彩运用上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木雕作品主题广泛,既有武侠、神话传说人物,也有花鸟、山水等自然景观。

木雕艺术通过对材质和形象的处理,传递着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方式及发展的方向几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美术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

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1.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

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

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

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
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

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

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

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

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2.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2.1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

“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

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
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

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

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

”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

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

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
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2.2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

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着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

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
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

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

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2.3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

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

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3.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

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

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

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
的互补点。

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

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

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