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 公开课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歌语言的伤感、朦胧、唯美,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语言的伤感、朦胧、唯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1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师:说到李商隐,我的头脑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在一个朦胧的雨夜,一位年轻的才子独倚窗边,思念着自己远在北方的妻子。不知在座的同学们还能否想起这首唯美的诗歌呢?(齐诵《夜雨寄北》)

“却话巴山夜雨时”,所谓雨夜遥思,难免令人伤感,那么“锦瑟”之音又当如何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李商隐的《锦瑟》,去再次聆听他的浅斟低唱。【生齐读《锦瑟》】

二、初读,读情感

1.本诗标题为《锦瑟》,“锦瑟”是什么?

生答,教师补充:《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

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2.

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忆”定位:这是一首回忆性的诗歌

3.回忆性的文字在朗读时的节奏是怎样的?

要点:舒缓,缓慢一些。(齐读全诗)强调“惘然”二字的读法,似沉醉在回忆中不愿醒来,拖长音。再次强调放慢速度。(全班齐读最后一句)

4.通过反复诵读,你认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学生说)

明确:伤感

诵读指导:如果说回忆的文字要读得舒缓,那伤感的文字则要读得低沉。(教师范读)建议一起把最后一句读一遍,速度越来越慢。(生齐读)

三、三读,读意象

过渡:同学们,一首诗歌如果只是伤感,那么,它留给我们的印象或许只有泪水,一首诗歌如果只是因为流泪的伤,它又如何能够家喻户晓呢,这伤感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1.除了用“伤感”形容这首诗,还可以用什么别的词来形容它?(学生自由轻声朗读此诗)【小组合作4分钟】

预设:朦胧,唯美,雅致。

解析:(1)朦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玉生烟,烟气弥漫的情状,还有沧海明月似乎都在遥远的天边可望而不可及。

教师指导:这么伤感却又朦胧的诗歌,应该怎么读呢?因为这首诗最后用了两个字“惘然”,对吧,所以,我们既要读得舒缓,低沉,还要感觉到那种迷离不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语音的轻重调节,语气的长短调节来表现诗人在回首时伤感中的那种迷茫。请大家试着自己朗读一遍,读出这种朦胧,这种迷离,注意轻重缓急的调节。(示范一二两句,“弦”拖长音,柱字重音)有长短音,有重音,(全班一起读这首诗,教师跟读)

(2)唯美。蝴蝶,春天,杜鹃,蓝色的大海,明亮的月亮,玉淡淡的化成一缕烟,这些除了含有悲的情感因子外,它同样给我们一种美丽的感受,很美很美。

教师指导:美丽的事物应该怎么读?伤感基调下的美丽应该怎么读?

向往、急切和渴盼(男生读前后四句,女生读中间四句)

(3)雅致。伤感在美丽的事物上慢慢表现,美丽的不仅仅是它的意象,也许还有它美丽的理想,美丽的抱负。那么,同学们,我们也有理想,也有伤感,那伤感可能就是窗外的雨丝,树上的落叶,那么,李商隐为何不直接用这些事物。它写的这四句诗,课文注解里说的很清楚,都用到了哪种手法?正是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这首诗又增加了书卷味道,文化的味道。

总结:这一系列的东西浓缩在这四句话中,其实也把作者的哀伤,作者曾有的美丽,作者的那份遥远的感动以及作者特有的文化意蕴深深地表现了出来。梁

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这首诗做一个综合性的朗读,这个时候你要读出伤感,低沉,读出朦胧,迷茫,读出向往,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吧?

【师生一起背诵】

四、四读,读主旨

1.请大家想象华年时代的作者形象。

过渡:同学们,当时“惘然”与否我们姑且不在今天讨论,但请你思考一下,诗人面对美丽的景色,想到他那美丽的年华,那么他想到的美丽年华如何成为他的华年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华年时代的作者可能是怎样的形象?

预设:年轻,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有抱负,有理想。

2.诗人追忆的是什么情感?他回忆的是什么情?

过渡:不知不觉,我们感受这四句话除了伤感,除了朦胧,唯美,除了向往,更多的是对华年的回忆,而今天华年不在,人即将走入人生的黄昏,所以,他不由自主地追忆起此情。那么,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这首诗中,考虑一下,锦瑟似华年,此情成追忆,这首诗中,他追忆的是什么情感?他回忆的是什么情?

预设:对年华已逝的感慨;对理想的追求无果,人生的一种无奈;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人生不得志的遗憾。

小结:这首诗被很多人人物是中国古代最难解的一首诗歌之一,被称为中国诗歌的斯芬克斯之谜。所以著名学者张中行他说过“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如重点取其意境而不求甚解。”

李商隐这首诗他有很多情感,有很多主旨都如他的名字一样,隐。他把一切都隐含在这首诗歌里面,而外物出来的是他的一份情感,也是一个字:伤。所以伤隐——李商隐。他把自己内在的悲愤和伤感慢慢地外露出来以后却隐藏了自己很深的诗歌主旨。所以,我私心里认为一个人的名字也许正和一个人的文风是相同的,这也是在众多诗人当中,我读钟情于李商隐的原因之一吧。正如张中行所言,或许不求甚解就是对这首诗最好的解释,而我也相信,随着时间、阅历和文学的慢慢积累,我们会对这首诗做出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但此时此刻,我们要感悟这首诗,最好的方法是。读(全班齐读该诗)

六、课后练习

1.背诵此诗;

2.完成《益友》46页“拓展提升”练习。

板书设计:

锦瑟

李商隐

伤感朦胧唯美

爱恋妻子仕途

(完整版)锦瑟高品质公开课获奖教案

堂:好。《瑟》,什么是“ 瑟”,迅速 前几分,肖老学生朗了《秋声》找出来。 的后两段。生:一种器。 :从秋季走出,看看窗外是怎的天?:一种器,一种有美文的器,那么, 生:雨天李商首在大家的第一次朗以后,你告我它 :雨是那个起我多的一种西,喜是写瑟的? 雨天?生:不是。 生:不喜。:那是写什么? :不喜,我用四个字来“又是雨天”,一世:写他自己。 猜猜看我雨天是什么感情?你来。:写他自己,写他什么事,找出一个字,写什一世:得雨天生好多的事情,有点感,有么? 点念。生:思 :你从老的哪个字感出来?:思,才同学出来了,思,或许一个 生:又是字。 :又是,同学她解得不?生: 生::哎,位男同学出来了,。来,把开 :从一个上她感到老的一种感情,不。和尾四句再一起来,瑟一二。 来,再听,又是雨天。(生) 一世:感你有点不耐的感。:是一首李商回顾旧事的,那么回, 生:(声)啊!(笑声)同学考一下,在回的候人的情境是⋯⋯或 :同学他了。好,你来。者,回的文字在朗的候奏是⋯⋯ 一世:我老才的感是十分高的,十生:慢 分欣的,又是雨天,于雨天又来了,老特别期:哎,舒,慢一些。第一次朗了,接下 待个雨天,特别期望个下雨的季。来,在老的指下出种回的感。注意,要:同学不啊?放慢奏,慢一些。“ 瑟无端五十弦”一二。 生:。(生) :四个字,老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奏,:假如要把回的感出来,最后两个字“惘出的感情一不一?然”要⋯⋯ 生:不一。生:慢一些 :不一,就明亮是成立在文字推测:哎,再来一遍,“不过”一二开始 的基上的,是否是?(生最后一句) 生:是。:慢慢的,在回,个“然”字不必定就 :来,模一下。西南旱灾的人是怎么从回中醒来,它在引着我去陶醉, 四个字的?去思虑。好,位女同学,你大家一。 生:又是雨天!(一女生,得一字一) :太高了,是?再来,广雨灾后的人:速度再慢一点好,两句,最后两句。 是怎么四个字的?(女生最后两句,到“当”的候笑了)生:又是雨天!(拖声音,充苦):不过当已怅惘(范)全部同学一起来 :了。同学,雨天啊,是很简单起心,一二开始 一种感情的,它装了太多的西,它很简单起我(生) 心的一些遥,心底的一种深邃。同学,:好,再看,次了此后你告我, 从表达感情的需要,雨天常常适合于回顾,适合于追首你出了中的⋯⋯ 。今日,个雨天我就一起走近晚唐人李商生:悲。 的《瑟》,听一听他心中的瑟之音,好不好?:好,上就出来了,悲。你呢? 生:好。另一世:忧愁。 :一起来一首。瑟无端五十弦,一:其,两个所表达的观点一不一? 二开始。生:一。 (生《瑟》)

公开课—《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掌握唐诗的形式特点,了解了李商隐及其诗歌的风格。但要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需先理解诗中典故的寓意,还需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背诵诗歌,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中运用典故的深 刻寓意。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怅惘与感伤的情感,探究诗歌写作特点和 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熟读并能背诵诗歌,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中运用典故的深刻寓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怅惘与感伤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 李商隐的名句导入,引入新课《锦瑟》。 名句展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二、思 初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无端”是什么意思?此句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由“五十弦”的锦瑟联想到什么?此处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1.“无端”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意思。无问处发问说明诗人情绪强烈浓重,迫切需要宣泄。 2. 诗人由“五十弦”(锦瑟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复。)想到了 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三、议 小组合作讨论10分钟,诗中由几处用典,分别是什么典故?请从意境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四、展、评 1.学生上讲台展示讨论的答案。 2.教师评析并补充展示四个典故所体现出的意境和情感。 庄周梦蝶:梦中快乐——梦后怅然 杜鹃啼血:国家的生病与哀伤 沧海遗珠、暖玉生烟:沉于海——埋于土 情感:人生遗憾的感慨、怀才不遇的愤懑、青春理想的破灭、夫妻爱情的追忆、年华已逝的伤感。

锦瑟教案设计

锦瑟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锦瑟》朗读教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锦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 学习朗读技巧,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停顿;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锦瑟》的诗句或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出本课的话题。 Step 2:学习背景(10分钟) 介绍《锦瑟》的作者杨洪基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该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题。 Step 3:朗读示范(10分钟) 教师进行朗读示范,注重语音、语调和停顿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美感和表达力。 Step 4:语音、语调和停顿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语音、语调和停顿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Step 5:诗歌理解与表达(20分钟)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锦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感情,然后进

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Step 6:个别朗读训练(15分钟)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个别朗读训练,让整个班级倾听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Step 7:朗读比赛(15分钟) 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拼,通过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和最佳团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Step 8:小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朗读技巧对于表达的重要性,并在反思中思考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 1. 在朗读比赛中进行评分,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和最佳团队; 2. 布置阅读《锦瑟》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于该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锦瑟》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语音、语调和停顿的训练,并加入了小组合作和比赛的元素,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互动。同时,通过阅读与讨论,也有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 下面是我分享的《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供大家赏析。 《锦瑟》教案1 ◆自读导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2、总体内容把握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

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 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 五、思考:

1、“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自己年近半百。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扑朔迷离 望帝化鹃——相思 南海蛟人——破灭 蓝山暖玉——迷惘 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 七、背诵 八、作业: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初为牛党令孤楚赏识,被表为巡官。开成二年,因令孤楚之子令孤绹荐,中进士。调弘农尉。李党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为掌书记。后商隐与王女结婚。这行为被牛党视为“背主、忘恩”。从此他一生处在牛李党争的漩涡里,无法摆脱,郁郁不得志。开始,他虽遭打击,但还有热情,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想有所作为。及李德裕为相,朝政有些起色,他也比较积极。后来牛党上台,政治上倒行逆施,他再次受到排挤,到桂州、

李商隐锦瑟公开课教学导案

李商隐锦瑟公开课教案

————————————————————————————————作者:————————————————————————————————日期: 2

平和正兴学校高中部2012-2013学年上学期 _高一_年级_语文__教案备课人:_卢小婷 教师卢小婷授课时间课时 1 课题《锦瑟》课型公开课 备课 组成 员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2、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2、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难点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步骤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二次 备课 复习上节内容3分钟一、复习 1.学生齐背《杜甫诗三首》 新课导入4分钟二、导入 (大屏幕展示图片) 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整体感觉比较迷离,虚幻,和平常的图片不太一样,比较特别,从不同角度来看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锦瑟》也是一样的,自从问世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后人对它的研究,对于其表达的感情、主旨可谓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但是,他们的意蕴美却是无可非议的,梁启超曾经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那么咱们这节课就来领会这份美与神秘。——锦瑟(板书) 3

锦瑟 公开课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歌语言的伤感、朦胧、唯美,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语言的伤感、朦胧、唯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1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师:说到李商隐,我的头脑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在一个朦胧的雨夜,一位年轻的才子独倚窗边,思念着自己远在北方的妻子。不知在座的同学们还能否想起这首唯美的诗歌呢?(齐诵《夜雨寄北》) “却话巴山夜雨时”,所谓雨夜遥思,难免令人伤感,那么“锦瑟”之音又当如何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李商隐的《锦瑟》,去再次聆听他的浅斟低唱。【生齐读《锦瑟》】 二、初读,读情感 1.本诗标题为《锦瑟》,“锦瑟”是什么? 生答,教师补充:《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 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2. 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忆”定位:这是一首回忆性的诗歌 3.回忆性的文字在朗读时的节奏是怎样的? 要点:舒缓,缓慢一些。(齐读全诗)强调“惘然”二字的读法,似沉醉在回忆中不愿醒来,拖长音。再次强调放慢速度。(全班齐读最后一句) 4.通过反复诵读,你认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学生说) 明确:伤感

诵读指导:如果说回忆的文字要读得舒缓,那伤感的文字则要读得低沉。(教师范读)建议一起把最后一句读一遍,速度越来越慢。(生齐读) 三、三读,读意象 过渡:同学们,一首诗歌如果只是伤感,那么,它留给我们的印象或许只有泪水,一首诗歌如果只是因为流泪的伤,它又如何能够家喻户晓呢,这伤感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1.除了用“伤感”形容这首诗,还可以用什么别的词来形容它?(学生自由轻声朗读此诗)【小组合作4分钟】 预设:朦胧,唯美,雅致。 解析:(1)朦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玉生烟,烟气弥漫的情状,还有沧海明月似乎都在遥远的天边可望而不可及。 教师指导:这么伤感却又朦胧的诗歌,应该怎么读呢?因为这首诗最后用了两个字“惘然”,对吧,所以,我们既要读得舒缓,低沉,还要感觉到那种迷离不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语音的轻重调节,语气的长短调节来表现诗人在回首时伤感中的那种迷茫。请大家试着自己朗读一遍,读出这种朦胧,这种迷离,注意轻重缓急的调节。(示范一二两句,“弦”拖长音,柱字重音)有长短音,有重音,(全班一起读这首诗,教师跟读) (2)唯美。蝴蝶,春天,杜鹃,蓝色的大海,明亮的月亮,玉淡淡的化成一缕烟,这些除了含有悲的情感因子外,它同样给我们一种美丽的感受,很美很美。 教师指导:美丽的事物应该怎么读?伤感基调下的美丽应该怎么读? 向往、急切和渴盼(男生读前后四句,女生读中间四句) (3)雅致。伤感在美丽的事物上慢慢表现,美丽的不仅仅是它的意象,也许还有它美丽的理想,美丽的抱负。那么,同学们,我们也有理想,也有伤感,那伤感可能就是窗外的雨丝,树上的落叶,那么,李商隐为何不直接用这些事物。它写的这四句诗,课文注解里说的很清楚,都用到了哪种手法?正是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这首诗又增加了书卷味道,文化的味道。 总结:这一系列的东西浓缩在这四句话中,其实也把作者的哀伤,作者曾有的美丽,作者的那份遥远的感动以及作者特有的文化意蕴深深地表现了出来。梁

《锦瑟》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锦瑟》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 修中)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并背诵全诗。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哀怨的感情基调及朦胧迷离的艺术境界;体会李商隐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李诗神秘的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强调美对人精神的涵养作用,鼓励学生注重提高审美的境界。 体会诗歌中通过用典、意象等寄托诗人情感的传统。品味诗歌哀怨的感情基调及朦胧迷离的艺术境界;体会李诗神秘的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寻找突破点、切入角度理解诗歌,即“理解诗歌 的多义性”;体会本诗非写实的艺术手法。 一、导入解题

1.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2.文学常识: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沁阳人。李商隐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锦瑟》这首诗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争议最多、晦涩难懂、众说纷纭,被人们称为“斯芬达科斯之谜”、古典诗歌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二、赏析诗歌 (一)初读,知内容 1.播放朗诵视频。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诗歌。

《锦瑟》公开课教案

《锦瑟》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深入讨论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体会李诗意象美、意境美、朦胧美。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商隐的艺术美。 重点: 鉴赏本诗华美的意象、凄美的意境、朦胧的主题 难点: 本诗的旨意 一、导入新课 只有在庄生的梦里你才醒着听凭世界的手被诗歌所书写一管笔提起来就悬了千年只等着泪水凝成珠玉琴弦断成华年……你耗尽一生为万物寻找对仗可你自己的下联是谁?在那个喧闹而热爱偶数的朝代你是唯一孤独无匹的事物帝国的秋阳斜照着你的落寞你一旦开始追忆历史只好一片惘然……——林东威《夜读李商隐》 二、知人论世——走近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诗歌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典雅精丽。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政治溺水】 他十六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少负盛名。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从此,李商隐在牛、李党争中夹缝中备受排挤,潦倒终身。46岁病逝。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他反对藩镇割据,也反对宦官专权,他有胆有识有抱负,可惜“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遭排挤,“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伉俪深情】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上玉阳山东峰学道。邂逅了侍奉公主、后随公主入道的宫女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坠入情网。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无果,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印记。有些荡人心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腊月,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订婚;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三、诵读品诗情 1.一读 走近诗情通过倾情齐读,整体感知,初步体会诗情。 2.请划出表达情感的词语,揣摩诵读技巧,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可以通过语音的轻重缓急,语气的长短调节,来表现诗人回首人生时的伤感、迷惘、朦胧的情感。 3.二读 走近诗意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 四、探讨赏诗意《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这

李商隐锦瑟优秀教案

李商隐锦瑟优秀教案 【篇一:锦瑟公开课教学设计】 锦瑟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思索诗歌意旨。 3.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 [教学重点、难点] 典故的使用。 本诗的旨意。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探究合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等是每个人都曾经有的故事,等是 一种很美妙的期盼。这首歌仅仅是写青花瓷吗? 看来,青花瓷是有故事的,在1000多年前,被称为唐代的忧郁王 子的晚唐诗人李商隐面对一种很熟悉的乐器,有感而发,写出了一 首谜一样的诗。它让人百读不厌,读罢五味陈杂,这就是今天我们 将要共同学习的——李商隐的《锦瑟》。 二、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请全体同学放声朗读诗歌,老师提问:这首诗题为锦瑟,写的是 不是锦瑟呢?写的是什么? 明确:本诗“锦瑟”并非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个引子,或睹物思人,或 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真正要说的不是“锦瑟”,而 是“思华年”,“思华年”是主眼。这也是古诗常用的手法——托物起兴。 2.诵读指导:这首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教师配上伤感的音乐。请一学生朗读,把握诵读节奏,用感伤的语 调来读。

3.思考: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惘然”?他在思什么样的“华年”?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 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 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 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 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 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 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 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像《锦瑟》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 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 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 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三、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1.探究活动一 宝玉对黛玉诉肺腑后,二人感情笃定。假设黛玉题帕,会送《锦瑟》中的哪一联给宝玉?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学生合作探究,派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2)教师小结

锦瑟公开课教案

锦瑟公开课教案 锦瑟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锦瑟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锦瑟公开课教案篇1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诗人最大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他一生写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他善于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却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使人难以把握,他的诗中喜欢用典,但又只是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绪,即使知道典故的出处,也很难搞清楚他到底要说什么。《锦瑟》就是诗人无题诗的代表,诗意朦胧,晦涩难懂。历来对这首诗的鉴赏颇多,但总不能完全解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 2、学习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句填空(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同学们都耳熟能详。这些诗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整体感知 1、听音频范读,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标出停顿。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3、请一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读完后教师要做评价和指导) 通过三遍朗读,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抒情诗,但究竟写的是什么,依然不是很清晰。想要准确把握诗歌情感,从诗人的生平和诗作的创作背景入手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 四、背景介绍(一代情种——李商隐) 很多人称李商隐为情种,这和他丰富曲折的感情经历密切相关。

《锦瑟》课堂教学实录5篇

《锦瑟》课堂教学实录5篇 《锦瑟》课堂教学实录1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 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 句对接. 资料链接——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 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 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 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 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 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 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 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 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 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

李商隐锦瑟板书教案

李商隐锦瑟板书教案 篇一:《锦瑟》教案 《锦瑟》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锦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了解重点字词含义,理清文章思路;熟读诗句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教学难点:了解重点字词含义,理清文章思路。 教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教学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著名诗句,现在就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资料链接——名诗对接。(PPT)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知识积累 了解作者及其诗歌(PPT) 那写出这些优美诗歌的诗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初步赏析《锦瑟》

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精选6篇)

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

《锦瑟》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1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锦瑟》的艺术与人文价值,体验它的内涵及情感抒发。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段。 二、教学过程: 1. 首先,教师分享音乐家钟离汉的《锦瑟》乐曲,引导学生感受曲调及旋律所表达的情感。 2. 介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向学生阐述《锦瑟》的主旨。 3. 对比《瑶枝词》及《蝶恋花》等古诗词,解答学生对古诗词不透彻的疑问。 4. 解读《锦瑟》: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觉来眉尽欲归何处?恨有年年绿叶空。 教师带领学生对各句词意理解,注释词汇及名句,对情感抒发进行分析。 5. 以《锦瑟》为范例,通过讲授诗歌写作三要素:格律、意象与意境,向学生介绍诗歌主题的表现方法及方法。 6. 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分别自行分析一个已知的古代诗词中的格律、意象与意境,并流畅地朗读它。 7. 为锦瑟的翻译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古代文学的精髓。 三、教学后记: 《锦瑟》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教案中的教学设计为我国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诗词

的意义。此外,教学设计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平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得到了对中国文化传统和古代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欣赏。通过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他的代表作品《锦瑟》,学生学会了如何解读一首古诗词,理解其格律、意象和意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本教案的实施不仅仅是一次教学活动,更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促进文化传承的有益尝试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2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 引言 《锦瑟》是唐代李商隐的一首名篇,描绘了作者在梦中梦中听到了琴声,往事历历在目,思绪万千,抒发了他对生命、爱情的理解和体味。本文针对《锦瑟》这首诗,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分析。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2.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

锦瑟-李商隐优秀教案

五步教学设计语文必修三主备人:张露 课题:锦瑟 一、教学目标 1.鉴赏诗歌《锦瑟》,学习用典表达手法。 2.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朦胧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锦瑟》的多种解读方法。 二、预习导学 义山年华知多少 〔1〕仕途坎坷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其中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婚后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2〕深山倾情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明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3〕伉俪深情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大中五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思念她,如《花·妻死之后作》。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逢着美景良辰,则思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4〕锦瑟留情 《锦瑟》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 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这首诗为李商隐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

锦瑟公开课教学设计

锦瑟公开课教学设计 XXX 本课旨在了解XXX凄美的一生,鉴赏他的诗歌,从而领 会诗歌美质,思索诗歌意旨,并诵读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等是每个人都曾经有的故事,等是一种很美妙的期盼。这首歌仅仅是写青花瓷吗? 看来,青花瓷是有故事的。在1000多年前,被称为唐代 的忧郁王子的晚唐诗人XXX面对一种很熟悉的乐器,有感而发,写出了一首谜一样的诗。它让人百读不厌,读罢五味陈杂,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共同研究的——XXX的《锦瑟》。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请全体同学放声朗读诗歌,老师提问:这首诗题为XXX,写的是不是锦瑟呢?写的是什么? 明确:本诗“XXX”并非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个引子, 或睹物思人,或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真正要说的不是“XXX”,而是“思华年”,“思华年”是主眼。这也是古 诗常用的手法——托物起兴。 诵读指导:这首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教师配上伤感的音乐。请一学生朗读,把握诵读节奏,用感伤的语调来读。 思考: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惘然”?他在思什么样的“华年”?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锦瑟》一诗,堪称XXX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 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XXX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 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这首诗无疑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不仅在艺术成就方面高超,而且具有丰富的多解性。元代的元好问和清代的XXX都 曾对这首诗发出感叹,说明它的特异之处。 在探究活动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中使用了众多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也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同时,诗中所表达的爱情也是充满浪漫和悲剧色彩的,与原著相符合。这种高洁的感情表达了爱慕和执着,同时也充满了哀思和XXX。 在探究活动二中,我们可以看到XXX的诗歌开辟了一种 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诗中表达的主题是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美好总是乍现即逝,这也是诗人自身经历的反映。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精品教学设计两篇 《锦瑟》精品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展开想象,体会诗歌表现的心绪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历史典故和诗歌画面的理解,深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画面。 2、难点:对诗歌主旨、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诵读,翻译,质疑答疑,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师生共读李商隐诗歌名句,教师朗读上句,学生朗读下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油始干。(《无题二道》其一)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3、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5、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二、学生简介李商隐及诗作。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诗中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那么李商隐的诗则重于象征。 三、学生诵读《锦瑟》。 1、诵读形式:自由读、集体读、个人读。 一读:正音、解词。二读:理解全诗内容。三读: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 2、教师:这首诗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四、师生合作,探讨诗歌主旨,把握诗人情感。 1、教师:对《锦瑟》这首诗的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悼念亡妻王氏的,是一首悼亡诗;有人认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的,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一首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有人认为是感伤唐室之残破的;有人认为是懊悔少年风流的;有人认为是作者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遭遇的,等等。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