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作文教案
初中温暖作文教案

初中温暖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点滴温暖,培养感恩之心,提升作文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增强作文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温暖的感觉。
2.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温暖的感觉具体化、形象化。
2. 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温暖的故事、作文范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让自己感到温暖的瞬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2. 教师分享自己的温暖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讲解温暖作文的要求(10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温暖的感觉,如何具体化、形象化。
2. 讲解作文的结构和要求,如开头、中间、结尾等。
3. 强调作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三、分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温暖的事例进行作文创作。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作文。
3. 教师对每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作文修改和提升(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2.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示范修改。
3. 学生根据示范修改,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作文课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作文写作过程。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期望,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作文记录生活中的温暖。
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温暖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邀请家长参加作文比赛颁奖典礼,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3. 鼓励学生将作文发表在班级公众号、学校报纸等平台上,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忆生活中的温暖瞬间,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温暖我的瞬间作文指导教案

温暖我的瞬间作文指导教案
段落一,小确幸。
哎呀,冬天的早晨,阳光真是太给力了!就那么一束,直接撒
我书桌上,感觉整个人都亮了。
远处的孩子们在雪地里撒欢,笑得
那么开心,我都忍不住跟着笑了。
这就是小确幸吧,简单又美好。
段落二,家的港湾。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那种感觉真是没法儿说。
大家七
嘴八舌地聊着,好像啥都能聊,家里的事、外面的事,啥都行。
这
种时候,我就感觉特别踏实,好像外面的世界再大,家里永远是我
的港湾。
段落三,陌生人的善意。
记得有次下大雨,我正好没带伞,正愁着呢,突然一个阿姨走
过来,把伞遮我头上。
她还说,“孩子,雨大,一起走。
”那一刻,我心里真是暖暖的。
你看,有时候,陌生人的一个小举动,就能让
人感动好久。
段落四,老物件的故事。
我有个旧玩偶,看着就挺破的,但我就是舍不得扔。
小时候,
它可是我最好的朋友。
每次我孤单或者难过,都会抱着它,好像妈
妈就在身边一样。
这就是那种,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背后有太多
的故事和情感。
段落五,老师的关心。
生病在家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孤单。
但那次,我老师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样,还让我别担心学习。
那一刻,我就感觉,原来老
师不只是教我们知识,还关心我们的生活。
这种感觉,真的很温暖。
这些瞬间,虽然看起来都是小事儿,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小事儿入手,让读者感受到那
份真实的、温暖的情感。
初中作文《温暖》教案

初中作文《温暖》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回忆和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温暖瞬间,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 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生活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2. 如何帮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温暖人心的视频或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二、写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暖?温暖可以来源于哪些方面?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温暖可以来源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三、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温暖的主题,如“温暖的微笑”。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篇关于温暖的文章。
3.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写作建议。
四、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温暖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传递温暖。
教学延伸:1. 开展“温暖行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他人,传递温暖。
2. 组织“温暖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温暖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温暖瞬间,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部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不高,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对学生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温暖的瞬间作文教案

温暖的瞬间作文教案哎,说起“温暖的瞬间”,我脑海里立马就蹦出那回和老妈、小妹一块儿去逛夜市的小插曲,简直是生活里的小确幸,暖得人心都化了。
那天傍晚,夕阳还挂在天边,懒洋洋地洒下橘黄色的光,我们一家三口就兴冲冲地出发了。
夜市嘛,自然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各种小吃摊、手工艺品、小玩意儿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哥,你看那个糖葫芦,红彤彤的,好诱人哦!”小妹拽着我的胳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不远处的一个摊位。
我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小吃货,等着,哥给你买。
”说完,我就挤进了人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买到两串糖葫芦。
回到老妈身边,只见她正和一个卖手工编织的老奶奶聊得热火朝天,老奶奶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手里不停地展示着她的作品,那专注的神情,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温馨。
“妈,糖葫芦来啦!”我递过糖葫芦,小妹迫不及待地接过,先是对着糖葫芦吹了口气,然后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满足地眯起了眼睛,“好甜啊!”看到她的模样,我和老妈都笑了,那一刻,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逛着逛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卖烤红薯的小摊前。
那香味,简直是直击灵魂,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老妈二话不说,买了三个热腾腾的烤红薯,我们仨就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开始享受这简单却美味的晚餐。
红薯的皮被烤得焦黄,轻轻一撕,金黄色的薯肉就露了出来,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我咬了一口,软糯香甜,暖意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心底。
“妈,这红薯真好吃,比外面的大饭店还香!”我边吃边夸。
老妈笑得更开心了,“那当然,这可是妈妈小时候的味道。
”小妹也连连点头,小脸蛋被烤红薯的热气熏得红扑扑的,可爱极了。
那一刻,周围虽然喧嚣,但我的心里却异常平静和温暖。
家人的陪伴,简单的食物,这些平凡而真实的瞬间,汇聚成了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我想,这就是生活最美好的样子吧,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复杂的仪式,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足够温暖,足够幸福。
温暖作文教案

温暖作文教案教案标题:温暖作文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描述温暖的词汇和句子。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使他们能够撰写出温暖和令人感动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作文传递温暖和关爱。
教学准备:1. 温暖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2. 温暖的作文范文。
3. 学生练习写作的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温暖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温暖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温暖的注意和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温暖的理解和体验。
温暖的词汇和句子:1. 提供一些描述温暖的词汇,如温暖、关爱、友善、微笑等,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2.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构建温暖的句子,例如:“她的微笑让我感到温暖和安慰。
”3. 给学生一些练习,让他们用这些词汇和句子写出几个描述温暖场景的句子。
温暖的作文范文:1. 分享一篇温暖的作文范文,让学生感受其中温暖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2. 与学生一起分析范文中使用的温暖词汇和句子,并讨论其表达效果。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子来写出自己的温暖作文。
学生练习与分享:1. 给学生一定时间练习写作,鼓励他们运用之前学到的温暖词汇和句子来撰写作文。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作文,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学习。
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温暖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收获和困难,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社区中寻找温暖的事例,写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组织学生参与温暖行动,如志愿者活动或慈善捐赠,让他们亲身体验和传递温暖。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练习写作和分享的作文,评估他们对温暖词汇和句子的运用以及情感表达的能力。
注意事项:1. 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2. 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氛围温馨和融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温暖的半命题作文教案初中

温暖的半命题作文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温暖的瞬间,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 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中的温暖,并表达出来。
2. 如何引导学生将温暖瞬间与自己的成长相结合。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音频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温暖的音频或视频素材,如亲人团聚、朋友互助等,引导学生感受温暖。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温暖瞬间。
二、写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温暖瞬间为什么让自己感到温暖?它们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温暖瞬间的特点和对自己的意义。
3. 教师给出写作建议,如如何选材、如何表达情感等。
三、写作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和写作建议,撰写文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写作中的疑问。
四、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温暖的记忆。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关注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成长启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写作的收获,如如何表达情感、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温暖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成长,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以“温暖”为主题的摄影比赛,让学生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2. 开展一次“温暖传递”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温暖,如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等。
教学反思:本次写作教学以“温暖的记忆”为话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温暖瞬间,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学会了如何表达情感,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评价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成长启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温暖的内涵。
温暖我的瞬间作文指导教案

温暖我的瞬间作文指导教案《温暖我的瞬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那种一瞬间,就像冬日里的暖阳,一下子照进了心里,让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今天呀,咱们就一起来聊聊那些温暖我的瞬间。
就拿我上次过生日来说吧。
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平平常常的生日,爸爸妈妈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给我好好庆祝呀?可没想到,那天放学回家,一推开门,“哇!”我忍不住叫出声来。
家里被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墙上挂满了彩色的气球,桌子上放着一个大大的蛋糕,那蛋糕上插着的蜡烛都好像在对我笑呢!“宝贝,生日快乐!”爸爸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手里还端着我最爱吃的菜。
我当时那心里呀,别提多感动了,这不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亮光一样吗?我一下子冲过去抱住了他们,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
“爸爸妈妈,你们不是很忙吗?怎么还为我准备了这么多?”我哽咽着问。
妈妈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傻孩子,你的生日对我们来说可是最重要的日子,再忙也不能忘了呀!”爸爸也在一旁说:“是呀,只要看到你开心,我们做什么都值得。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这难道不是最温暖的瞬间吗?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有人给你送来了一件厚厚的棉袄,让你不再受冻。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里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眼泪直流。
这时候,我的好朋友小明跑了过来,他一边小心翼翼地扶起我,一边关切地问:“疼不疼呀?”我咬着牙说:“有点疼。
”他二话不说,就把我背起来,往医务室走去。
在路上,我问他:“小明,你累不累呀?”他喘着粗气说:“不累,只要能让你快点好起来,我这点累算什么?”到了医务室,他一直陪着我,直到医生处理好伤口。
这难道不温暖吗?这不就像在你迷路的时候,有人为你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吗?其实呀,温暖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在公交车上,有人给老人让座;在下雨天,有人为没带伞的人撑起一把伞;在你遇到困难时,老师给你的一句鼓励的话……这些瞬间或许很微小,但却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初中写亲人的作文教案

初中写亲人的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亲人的美好品质和感人事迹。
2. 培养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描绘亲人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亲人含义的解读: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家庭成员。
2. 亲人的美好品质:关爱、付出、包容、坚韧等。
3. 亲人的感人事迹:生活中的点滴关爱、无私付出、困境中的支持等。
4. 作文结构:引言、正文、结尾。
5. 作文要求:真实、感人、具体、生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亲人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讲解亲人的含义、美好品质和感人事迹,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3. 示范:教师示范写作,展示如何选取素材、组织结构和运用表达方式。
4. 练习:学生动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分享:学生相互交流作文,分享写作心得和感受。
6. 讲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质量:内容是否真实、感人,结构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
2. 学生对亲人的理解和感悟:是否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亲人的美好品质和感人事迹。
3. 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愿意主动参与写作,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亲人的美好品质和感人事迹。
2. 鼓励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描绘亲人,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爱意。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亲情。
5. 定期进行作文讲评,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亲人的美好品质和感人事迹,用真挚的情感描绘亲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感恩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和中心,确定写作题目.
2.要把事情地经过写清楚,写出真情实感.
3.不得少于600字.
【写作过程】
题目:
400字
600字
评语:
3.变通.“温暖”与“幸福”“感动”是接得比较近地,一般让人幸福或感动地时刻是十分温暖地.你写过“幸福”与“感动”有关地作文吗?变通一下也可.
4.定题.如果是“话题”,最好不用话题作题目写,结合你地素材看,可以选一些题《暖暖地红风铃》(以线索为题),《温暖六月》(时间),《温暖5?12》《温暖中国》,《他们离温暖有多远》(思考型)等.
“温暖”作文导学案
【教师寄语】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地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训练题目】Βιβλιοθήκη 冬天地阳光最温暖,春天地和风最温暖;寒冷时地一件棉袄最温暖,饥饿时地一块面包最温暖;伤心时地一句安慰话最温暖,困境中地一句鼓励最温暖……生活中充满着温暖地种种情境.请结合自己地亲身经历,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地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训练目标】
二、思路点拨
1.想象.不管是话题还是命题,面对这个题目,首先指向地是我们心灵地一种感觉.一种让我们心里春日艳阳般暖洋洋地感觉.那么,你要搜寻一下,在我们地生活中,有没有让我们感到“温暖”地情景,场景,美妙地片断呢?
2.选材.这种感到“温暖”地情景,是与父母在一起地一个片断,是与老师在一起地一个片断,还是与同学在一起地一个片断,还是在社会上?这种温暖是你自己感受到地爱地温暖,还是你看到别人地幸福与温暖?这两种都是可以选地.或者你没有温暖,渴望温暖?热点话题有没有与温暖切近地?总之是被人关怀地,给人感染地材料.
5.不落俗.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地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地那一束鼓励地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地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地那份惊喜.这类情感极为丰富地话题作文,首先要摆脱那种“爸爸关心”“妈妈呵护”地平常题材,学会从“遭遇挫折后同学地关心”、“生活贫困时陌生人地照顾”等方面取材.继而要学会挖掘新颖角度:如用设置悬念地方法,写自己生日那天不同寻常地经历来;用引出误会地方法,描写师生之间曲折地经历;用童话地形式,畅想动物对人类地感激;用日记地形式,逐一展开自己与父母沟通地故事.例文《今夜长明灯没亮》仿名着《灯》而作,仿中有创,情感真挚;《别样地幸福》则用细腻地笔触,写出了离异家庭里子女地独特感受.
1.围绕“温暖”,写出真情,体会真情,感悟真情;
2.通过感悟“温暖”净化自己地心灵,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地道德情操;
3.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能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真情实感.
【训练课时】两课时
【写作指导】
一、教师导引
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地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地那一束鼓励地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地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地那份惊喜.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地笔一起写下心中地那份温暖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