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网络与规划

合集下载

乌鲁木齐市(轻轨地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乌鲁木齐市(轻轨地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乌鲁木齐市(轻轨/地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图片一、规划概况1、概况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共规划有5条线路,总长度151.2公里,本次建设规划拟先期实施其中的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规划长度52.7公里。

规划如图:附件1号线:起点位于主城区南部的三屯碑、南郊客运站,以地下线方式沿胜利路、解放路、新民路、南湖南路、克拉玛依东、西路、友好北路、新医路、北京路,过喀什路后过渡为高架线,跨铁路线至城北新区,终点止于种苗场北。

长24.2公里,设站21座,线路南端设南郊停车场,北端设中营宫车辆段。

2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安宁渠路与城北干道交叉口,沿城北干道、天津路、规划道路、乌奇路、稻香南路、谷牧地路、乌奇路布设,终点止于东山站。

长19.0公里,全部为高架线。

设站15座,线路西端设地窝堡车辆段。

4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新疆水泥厂家属院北的十二中站,沿过境路向北、经长江路、扬子江路、友好路,穿西虹路高架,终点人民会堂站与1号线平行换乘。

长9.7公里,全部为地下线。

设站9座,线路南端设仓房沟停车场。

2、规划主要内容(1)规划目标规划近期形成轨道交通线网基本骨架,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引导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线网基本构架形成后,2020年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交出行总量的比例达到10-14%。

(2)建设规划范围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包括1号线、2号线一期及4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规划线路长度52.9km。

(3)规划年限《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远期规划年限为2020 年,本次规划的规划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一致。

具体如下:近期规划年限:2015 年远期规划年限:2020 年。

(4)建设时间安排轨道交通建设的首期工程为1 号线,计划总工期为7.5 年,2015 年中开通运营;2号线一期的土建工程开始于1号线土建工程结束之后,计划总工期为6.5年,2018 年中开通运营;4 号线一期的土建工程开始于2016 年初,计划总工期为7 年,2020 年底开通运营。

常州地铁最新规划方案

常州地铁最新规划方案

常州地铁最新规划方案前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常州市对于公共交通需求的提升愈发迫切。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并提高交通效率,常州市政府近期发布了最新的地铁规划方案。

本文将就常州地铁最新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现状分析目前,常州市已经建设了1号线和2号线两条地铁线路。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这两条线路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据统计,常州市的地铁客流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已经超过了地铁线路的承载能力。

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地铁网络,以满足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

最新规划方案第三条线路:3号线根据最新规划方案,常州市将继续扩大地铁网络,新建3号线。

3号线将贯穿常州市区,总长度约为40公里,设有30个站点。

该线路将连接常州市核心商业区、政府办公区、居民区等重要地段,方便市民出行。

3号线的建设将通过地下隧道的方式实现,以避免对城市景观和交通的干扰。

同时,车站将设置在市区主要干道沿线,以确保市民就近出行的便利性。

第四条线路:4号线除了建设3号线外,常州市还计划新建4号线。

4号线将连接常州市的南北两个主要交通枢纽,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交通选择。

该线路总长度约为60公里,设有40个站点。

4号线将串联起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重要区域。

4号线将采用地下和高架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以适应不同地形条件和交通需求。

车站将根据各区域的人流和商业发展情况进行设置,以最大程度地服务市民。

其他线路规划除了3号线和4号线外,常州市政府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扩展地铁网络,新建更多线路。

例如,市政府计划建设5号线、6号线和7号线,以进一步提升地铁的覆盖范围和交通能力。

5号线将连接常州市南部的新兴区域,服务新的商业和住宅区。

6号线将沿常州市东部教育园区建设,方便学生和教师的出行。

7号线将贯穿常州市西部工业区,为工业区员工和商务人士提供出行便利。

结论通过最新的地铁规划方案,常州市将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新建的地铁线路将贯穿城市核心区域和重要区域,方便市民的出行需求。

未来全国地铁建设规划方案

未来全国地铁建设规划方案

未来全国地铁建设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城市,城市交通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快速发展。

未来全国地铁建设规划将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未来全国地铁建设规划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以及建设方案。

未来地铁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地铁建设的发展趋势是向大容量、高速、无人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大容量将使地铁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挑战。

高速将缩短通勤时间,提高旅客舒适度。

无人化可以提高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智能化可以提高服务水平和乘客体验。

在未来地铁建设中,轨道交通的自动化技术将得到大力发展,从自动化列车和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到智能车站和安防系统,这些技术将使城市地铁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和高效。

未来地铁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绿色低碳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问题,地铁系统作为城市由交通方式之一,应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发展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将使地铁系统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未来地铁建设的技术应用未来地铁建设中需要应用各种新技术,以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以下是几种最具代表性的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地铁系统将实现自动驾驶,这将降低操作成本、提高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还可以提高地铁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互联技术未来地铁系统将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通过将列车和车站连接到互联网络,可以实现实时监测乘客数量、信息分发以及安全控制等功能。

绿色技术未来地铁系统将大量应用绿色技术,比如在地铁站和轨道上安装光伏发电装置,通过光电转换,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地铁设备和列车提供能源,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未来地铁建设的方案在未来地铁系统的建设方案中,有以下几个重点。

地铁站的建设未来地铁系统应该充分考虑人流分布情况,建设更合理的地铁站网络。

建设大型中转站、智能化车站和更多无障碍通道,将大幅提高乘客出行体验,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车辆的建设未来地铁系统需要建造更长、更宽、更宽敞、更高速的列车,并应用自动驾驶和互联技术,使车辆更加安全、高效和智能。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15.6km )。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起点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2019 - - - - - - - - -终点车总投站数资(亿元)工期5号线轻轨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号线 17号线 18号线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在建项目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龙阳路站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拟建项目外高桥保税高速铁路客区站临港新城2城北路站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二、设备现状及发展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隧道与地铁工程_ 城市轨道交通的路网规划_ 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方法_

隧道与地铁工程_ 城市轨道交通的路网规划_ 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方法_
(1)“点”的分析。客流集散点,即客流发生、吸引点和客流换乘点, 是轨道交通设站服务、吸引客流的发生点。
(2)“线”的分析。“线”的分析是研究道路交通网络,即城市客流流 经的路线,尤其是主要交通走廊,是分析和选择线路走向的基本因素。
(3)“面”的分析。在进行路网构架方案研究时,“面”上的因素是控 制构架模型和形态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城市地位、规模、形态、 对外衔接及路网作用和地位、交通需求、路网规模等特征。
p 点-线-面要素法:综合考虑城市级别的客流集散点,主要的客流分布 于重要的对外辐射方向,注意轨道路网形态结构和城市的结构相适应。
• 规划层次 • 节点的选择与分级 • 路网规模及密度 • 连通需求法确定交通走廊 • 生成初步路网 • 路网的检验与优化
1. 规划层次
路网构架研究必须分类、分层进行。“点”、“线”、“面”既是 三个不同的类别,又是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要素。“点”代表局部、个 体性的问题;“线”代表方向性问题,即轨道交通走廊的布局;“面” 代表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即路网的结构和对外出口的分布形态。
主要研究内容: p 城市背景研究:对城市自然和人文背景加以研究,从中总结指导路网
规划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 • 城市总体规划 • 综合交通规划 p 路网构架研究:通过多规模控制-方案构思-评价-优化的研究过程,得 到最优最合理方案。包括:合理规模的研究,路网方案构思、路网方 案客流测试、路网方案综合评价 p 实施规划研究:是否具备可操作性的关键,主要内容为工程条件、建 设顺序、附属设计的规划等。
案例:天津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框架
三. 路网规划的基本方法
p 基本方法:逐线规划扩充法、主客流方向路网规划法、效率最大优化 法、功能层次法、点-线-面要素法。 p 功能层次法:将路网分为市域级、市区级和局域级三个层次,3级网络 逐级编织,不仅能满足市区内人口密集地段的城市活动需求,而且对城 市多中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哈尔滨地铁:线网规划详解

哈尔滨地铁:线网规划详解

哈尔滨地铁图背景资料哈尔滨地铁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始建于2008年,然而工程的历史可追溯至1973年。

总体规划有5条线和2条支线,总里程143公里,计划用二十年的时间建成。

估算总投资800亿元,其中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计划投资83.6亿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6.4亿元。

截至2009年底一期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其中累计利用工商银行贷款24.6亿,2010至2012三年内获工商银行贷款承诺20亿,资金缺口共45亿元,正在落实国家开发行贷款,是哈尔滨市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二十年后将新增线路,哈尔滨地铁总规模可达7条线和3条支线。

地铁线路规划尔滨地铁第1期工程哈尔滨地铁一号线(东起道外区化工路,止于平房区)[建设中]长度:27.3km途经站点:(起点)东化工厂路—太平机械厂—哈尔滨东站—南直路—交通学院—太平桥(换乘3号线)—工程大学—烟厂(皇城4号线)—龙江街(换乘5号线)—博物馆(换乘2号线)—铁路局—教化广场—西大桥—清滨公园(换乘3号线)—电表厂—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医大二院(换乘4号线)—农科院—哈尔滨南站—学府路—四环北—四环南—平顺商城—新疆大街(终点)哈尔滨地铁2号线长度:27km途经站点:(起点)松北—太阳岛—防洪纪念塔—兆麟公园(换乘3号线)—哈一百—哈尔滨火车站(换乘5号线)—博物馆(换乘1号线)—工人文化宫—省政府(换乘4号线)—珠江路—红旗大街(换乘3号线)—公滨路—农业大学—电碳路—气象台—新香坊—新春街—民主—四环路—成高子(终点)哈尔滨地铁3号线(此线为环线)长度:28.05km途经站点:红旗大街(起点,换乘2号线)—赣水路—会展中心(换乘4号线支线)—海河路—红旗小区(换乘5号线)—大有坊街—太平桥(换乘1号线)—靖宇公园—十四道街—承德广场—大新街(换乘4号线)—兆麟公园(换乘2号线)—经纬街—香格里拉—公路大桥—河松街—康安路(换乘5号线)—清滨公园(换乘1号线)—哈师大—农业大学—动力广场(换乘4号线)—电机厂—汽轮机厂—东光机械厂—红旗大街(终点,换乘2号线)哈尔滨地铁4号线(由正线与支线组成,正线北起道外大新街,止于王岗;支线起于省政府,止于道外化工路)长度:正线:19.15km 支线:6km途径站点正线:(起点)大新街—承德广场(换乘3号线)—安吉街—烟厂(换乘1号线)—宽城街(换乘5号线)—宣庆街—省政府(换乘2号线与4号支线)—亚麻厂—动力广场(换乘3号线)—植物园—学府中学—哈医大二院(换乘1号线)—尤家街—杨马架子—富山屯—省农机学校—王岗(终点)支线:省政府(起点,换乘2、4号线)—衡山路—会展中心(换乘3号线)—新春香—化工路(终点)哈尔滨地铁5号线(由正线和支线组成,正线西起道里群力新区,止于道外东风镇;支线由道里新亭街至新技术开发区(群力开发区)长度:正线:19.15km 支线:8.7km途径站点正线:(起点)龙凤路—化工总厂—油漆厂—和平小区—红旗小区(换乘3号线)—华山路—宽城街(换乘4号线)—龙江街(换乘1号线)—哈尔滨火车站(换乘2号线)—安发桥—中心医院—康安路(换乘3号线)—新亭街(换乘5号支线)—建材机械厂—齿轮厂—友谊村—给水设备厂—天平路—新技术开发区(终点)支线:(起点)新亭街—朝鲜屯—水源路—三环路—四方台—群力新区(终点)哈尔滨地铁第二期工程共二条线路,筹被建设哈尔滨地铁6号线(正起红旗新区、会展中心等)正起红旗新区、会展中心、闽江小区、电力医院、轴承、卫生街、林业大学、清滨路、沙曼小区、市十院、故乡等25座车站哈尔滨地铁7号线正起太阳岛、中央大街、滨江站、三环桥北侧、东大直街、果戈里大街等26座车站远期工程远期将完成一号线的建设,并新建二号线、四号线及其支线、五号线及其支线。

地铁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方案

地铁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方案

地铁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规划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环保的交通方式,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还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地铁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方案,以期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一、地铁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

地铁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城市的交通需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而城市规划则需要考虑地铁的线路布局、站点设置、换乘设计等因素。

因此,地铁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地铁的线路布局和站点设置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人口分布、商业中心、居住区等因素,以确定地铁线路的走向和站点的位置。

同时,地铁的线路布局和站点设置也会对城市规划产生影响,它能够引导人口分布、商业发展等,从而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产生影响。

其次,地铁的换乘设计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换乘站点的位置和布局直接影响到地铁的运行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安排换乘站点的位置,以便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便利性。

同时,地铁的换乘设计也会对城市规划产生影响,它能够引导人口流动、商业发展等,从而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产生影响。

最后,地铁的建设和运营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地铁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需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以确定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地铁的运营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需求、人口流动、商业发展等因素,以确定运营的频率和时刻表。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安排地铁的建设和运营,以便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二、为了实现地铁与城市规划的良性互动,需要制定一些互动方案,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首先,应加强地铁与城市规划的沟通与协调。

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决策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而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考虑到地铁的需求和影响。

广州地铁发展规划

广州地铁发展规划

广州地铁发展规划广州地铁是我国第四大城市广州的主要城市交通工具,也是广州市重要的城市发展规划之一、广州地铁的发展规划旨在提升城市交通便利性、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广州地铁的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广州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交通压力大。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广州市政府制定了广州地铁发展规划。

截至2024年,广州地铁已有13条线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78.7公里,是中国城市地铁里程最长的城市之一二、规划目标1.继续扩大地铁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线网密度和覆盖率。

2.提高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率和运输能力。

3.加快地铁建设进度,尽快建成地铁线路规划。

三、规划内容1.扩大地铁线网规模:广州地铁未来将继续扩大线网规模,增加新的地铁线路,提高线网覆盖率。

计划新建的地铁线路包括:H4、H5、H7、H8、H9等多条线路,其中H4线是广州的环线,将连接广州市区的各个核心区域,提高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流动性和通行能力。

2.提高地铁线路运营效率:广州地铁将加强线网的运营管理,提高列车的开行频率和准点率,增加运送能力。

同时,还将加强线网的智能化建设,引入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和设备,提高线网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3.改善地铁站点设施:广州地铁将改善地铁站点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计划在地铁站点增加便民设施,如自动售票机、自助服务终端、无线网络等,便于乘客购票、查询信息等。

4.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广州地铁发展规划还将考虑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在规划和建设新的地铁线路时,将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地铁站点,促进城市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四、发展前景广州地铁发展规划的实施,将为广州市的城市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一方面,扩大地铁线网规模将提高城市交通密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另一方面,提高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率和运输能力,将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针对各线网方案,利用预测的客流分析结果进行客流测试,得到各条 规划线路各断面、站点的客流量、换乘量以及周转量等指标,为方案 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9)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方案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比较。 (10)选择较优方案,并结合线路最大断面流量等因素确定轨道交通的系
统模式。
•2007年春季
(6)在现状诊断和需求预测基础上,结合城市综合交通战略、城市轨道交 通建设资金供给等方面确定未来若干规划期的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规模 。
(7)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结合客流流向和重要集散点编制线网规划方 案。先考虑重要换乘枢纽的点位。方案设计与客流预测是相互作用的 .在具体预测过程中需要不断重复上述过程。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5.1 城市轨线 2. 地面线 3. 高架线
2.按照线路营运范围 1. 市区轨道交通 地铁,轻轨 2. 市域轨道交通 法国RER,德国 S-Bahn,日本私铁 3. 地区铁路交通 市郊铁路,德 国DB,日本JR East,城际铁路, 通勤铁路
地铁线路网规划内容
(1)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客流量;建设资金;运营亏损
(2)线网规模研究
–线网的总长度及其线路的数目。
(3)线网结构研究
–线网的形态结构
(4)线路规划原则
–线路走向、车站分布、线路敷设方式
(5)联络线规划
–两条正线间的连接线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地铁线路网的规划原则
1. 同地面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考虑近期( 10年)、远期( 25年)城市道路、人口密度的总体发 展趋势。
2. 同现有地面道路交通网相配合的原则。
在现有城市人口集散、繁华、交通流量大的地域,至少应有一个地 下车站连接地面的交通中心。
3. 分期建设同地面整体系统交通网的布局相配 套原则。
4. 同一定规模的其他地下建筑相连接的原则。
(2)通过对交通线网各路段的交通量(观测交通量或理论分配交通量)、拥挤度(或 饱和度)、车速、行程时间等指标分析,对现状交通线网进行诊断分析,发现 城市交通现状及目前发展趋势下可能存在的问题。
(3)分析未来城市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总量、出行特征(频率、距离 、方式)、交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对轨道交通客运需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 是方案设计和评价的基础。
•自动导轨 –AGT系统的输送能力比独轨系统小,但其建设费用较低, 噪声也较小,通常用于连接新开发区与附近的铁路车站或 交通枢纽。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上海地铁车辆
•上海磁悬浮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标准》
•轨道交通按照系统容量分类
等级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客流量主要影响因素
1. 城市性质及地位 2. 城市人口 3. 土地利用规模及分布形态
–城市人口密度、房屋建筑密度、工商企业集中程 度
4. 城市内部交通枢纽 5. 城市对外交通枢纽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广州市地铁路网(1998)
广州市根据市区内存 在南北与东西两个主要 客流方向的特点,预测 到2010年单向客流量 可能达到4~5万人次 /小时,故第一次规划 是大致十字形的地铁路 网,计划远期再扩展为 两个环状线加一条通向 黄浦港的轻轨线。
如地下街、下沉式广场、地下停车场、防护疏散通道等。
5. 同现时及远期财力、施工技术水平相协调的 原则。
6. 地铁防护效果同应急状态下的运输、疏散相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地铁线网规划步骤
(1)收集和调查的历年社会经济(GDP、人均收入)、土地利用(居住人口及岗位分 布、流动人口)、路段交通量、OD流量及流向资料,为现状诊断及客流预测 提供基础数据。
线性电车车厢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日本跨座式独轨车
•日本千叶市悬挂式独轨车
•英国伯明翰Maglev线轨道结构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2007年春季
•日本神户的港岛AGT线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独轨(高架) –悬挂式独轨 景观和采光影响小,噪音、振动 –跨座式独轨 橡胶轮,噪音小,轮粉尘污染,难救援,适 用于运动场短途运输
3.按照路权 1.A类 -全封闭系统 2.B类 -半封闭系统 3.C类 -开放系统(有轨电车)
4.按照车辆特征 (我国按照宽度规格) 1.A型车-3m 2.B型车-2.8m 3.C型车-2.6m (不同驱动方式)
–电传动车、线性电机车、独轨 车、自动导轨车、磁悬浮车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城市地铁网络与规划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5.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城市交通是指人口、物质和信息在城市的流动。 •城市交通分为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种形态;
–步行或车辆行驶属于动态;交通设施包括 1.地下铁路 2.地下公路(快车道) 3.地下人行通道 –静态交通系统包括驻足或候车、贮存过程、车辆停放; –地下静态交通设施一般指地下停车库。 •城市地下交通按照城市功能分为地下步行系统空间和地下机 动车交通系统空间、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空间。
I (高运能)
Ⅱ (大运能)
Ⅲ (中运能)
容量 /万人次/h 5 3-5 1-3
车辆 3.0m的A型车 2.8m的B型车 2.6m 的C型车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地铁照片
•纽约地铁
•莫斯科地铁
•新加坡地铁
华沙地铁
•2007年春季
•伦敦地铁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莫斯科地铁照片
•新加坡地铁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地铁照片
•纽约地铁
•纽约地铁
•平壤地铁
•2007年春季
•世界最长的艺术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地铁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中国地铁照片
•北京地铁8号线一期森林公园站地铁站台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5.2 地铁线路网规划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4)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远景的城市人口、工作岗位的数量及分布,城市发展形 态与布局结构,中心区及市区范围的人口密度及岗位密度。
•2007年春季
•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
地铁线网规划步骤
(5)城市综合交通战略研究。从城市交通总能耗、总用地量、总出行时间 等角度论证不同时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份额合理水平.确定不同时 期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