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统计学》课后答案
统计学(第二版)课件及习题答案《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教育部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数量方面定量认识2.统计总体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3.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不变标志可变标志4.总体指标名称指标数值5.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B三、多项选择题1.ABDE 2.ABC 3.ABCD 4.ABD 5.ABD四、问答题1.什么是指标?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①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指综合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②指标与标志有两点区别:一是说明的对象范围不同,即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二是具体表现的表示方式不同,即指标的具体表现都用数值表示,标志的具体表现只有数量标志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则用文字表示。
③指标与标志有密切联系:一是标志表现是计算指标数值的基础;二是两者随研究目的不同具有转化关系。
2.指标有哪些具体分类?指标按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按性质或内容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时间状况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3.什么是指标体系?设置指标体系有何意义?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单项指标的局限性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统计中必须科学地设置指标体系,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反映现象的全貌和事物间的联系。
4. 统计工作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统计工作过程大致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阶段。
四个阶段基本体现了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
统计首先要对现象进行初步的定性(质的)认识,作出统计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去进行量的调查和整理;最后通过统计分析,揭示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性,达到高一级的质的认识,实现统计之目的。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或经济)2.调查项目3.全部工业生产设备每台工业生产设备每个工业企业4.单一表一览表表头表体表脚5.调查得到的统计数字客观现象实际数量表现登记性代表性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C 4.C 5.B三、多项选择题1.BCDE 2.BCDE 3.ABD 4.ABCDE 5.ACE四、问答题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哪些种类?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总体单位登记其有关标志表现,以获取统计研究所需要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D 5.D 6.D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D 3.AD 4.BCDE 5.ABDE(三)判断题:1.×2.×3.×4.√5.×(四)简答题:答案略(五)综合题答案略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C 5.C 6.A 7.B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CD 2.ABC 3.ABCD 4.ABC 5.ACD6.ABCD 7.ABDE 8.BCE 9.ABE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㈤(五)简答题:答案略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B 5.B 6.A 7.B 8.C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B 2.BD 3.ACD 4.AD 5.BCD6.BD 7.ABC 8.AC 9.ABC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2可见,组距1000元的分布数列,更为合理。
(2)对选中的分布数列,计算频率、较小制累计次数、较大制累计次数、组中值:(3)略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B 5.C 6.B 7.B 8.C 9.B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E 3.ABCDE 4.BCE 5.ABCD(三)判断题:1.X 2.X 3.X 4.√5.X(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该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比去年增长百分比 =110%/(1+7%)-1=2.80%2.解:(1)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12178-9559=2619(亿元)(顺差)2011年进出口总额的发展速度=21737/17607×100%=123.46%(2)2011年进出口额比例相对数=9559/12178×100%=78.49%2011年出口额结构相对数=12178/21737×100%=56.02%(3)该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出现贸易顺差。
汪信尊新编统计学答案

汪信尊新编统计学答案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有区别的,因此总体不可能成为总体单位。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反映现象数量特征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所有调查单位一个不漏地进行全数观察。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普查中的标准时间是指登记资料的时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在统计研究中,用统计表显示数据比统计图更加形象直观。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要鲜明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的统计图一般采用条形图。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两个有联系的不同现象的数值之比的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平均指标不受极端标志值的影响。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作为时期指标,其各时期指标值都可以直接累加。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某星期内,甲校患感冒者10人,乙校5人,则得出甲校感冒发病率高。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l.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4.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5.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二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6.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7.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8.统计整理的关键是对各项整理的指标进行汇总。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四版)4.5.7.8章

《统计学》第四版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4.1 (1)众数:M 0=10; 中位数:中位数位置=n+1/2=5.5,M e =10;平均数:6.91096===∑nxx i(2)Q L 位置=n/4=2.5, Q L =4+7/2=5.5;Q U 位置=3n/4=7.5,Q U =12 (3)2.494.1561)(2==-=∑-n i s x x (4)由于平均数小于中位数和众数,所以汽车销售量为左偏分布。
4.2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年龄出现频数最多的是19和23,故有个众数,即M 0=19和M 0=23。
将原始数据排序后,计算中位数的位置为:中位数位置= n+1/2=13,第13个位置上的数值为23,所以中位数为M e =23(2)Q L 位置=n/4=6.25, Q L ==19;Q U 位置=3n/4=18.75,Q U =26.5(3)平均数==∑nx x i600/25=24,标准差65.612510621)(2=-=-=∑-n i s x x(4)偏态系数SK=1.08,峰态系数K=0.77(5)分析: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来看,网民年龄在23-24岁的人数占多数。
由于标准差较大,说明网民年龄之间有较大差异。
从偏态系数来看,年龄分布为右偏,由于偏态系数大于1,所以,偏斜程度很大。
由于峰态系数为正值,所以为尖峰分布。
4.3 (1(2)==∑nx x i63/9=7,714.0808.41)(2==-=∑-n i s x x (3)由于两种排队方式的平均数不同,所以用离散系数进行比较。
第一种排队方式:v 1=1.97/7.2=0.274;v 2=0.714/7=0.102.由于v 1>v 2,表明第一种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种排队方式。
(4)选方法二,因为第二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较短,且离散程度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
4.4 (1)==∑nx x i8223/30=274.1中位数位置=n+1/2=15.5,M e =272+273/2=272.5(2)Q L 位置=n/4=7.5, Q L ==(258+261)/2=259.5;Q U 位置=3n/4=22.5,Q U =(284+291)/2=287.5(3) 17.211307.130021)(2=-=-=∑-n i s x x4.5 (1)甲企业的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41.193406600301500203000152100150030002100==++++乙企业的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29.183426255301500201500153255150015003255==++++原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总平均成本。
《新编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08级财管、信管《统计学》复习提纲(2009.12)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4.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5.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6.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7.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8.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0.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11.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12.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限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1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14.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1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16.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17.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数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18.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19.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 3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0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9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25第五章参数估计37第六章假设检验49第七章方差分析62第八章非参数检验70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78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89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101第十二章指数108第十二章指数108第十三章统计决策120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128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分类: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统计学的发展史(学派与主要代表人物)数据类型(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变量:连续与离散;确定与随机总体、样本与个体标志、指标及指标体系统计计算工具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推断统计学研究()。
(知识点:答案:D)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知识点:答案:D)A.数理统计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国势学派3. 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知识点:答案:B)A.性别B.年龄C.籍贯D.民族4. 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
(知识点:答案:C)A.从定性到定量B.从定量到定性C.从个体到总体D.从总体到个体5. 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知识点:答案:C)个企业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个企业的全部职工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6. 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知识点:答案:A)A. 样本B. 总体单位C. 个体D. 全及总体7. 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
(知识点:答案:D)A. 指标B. 标志C. 变量D. 标志值8. 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
《统计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0.00
92.24
368.80
829.69
1175.5
589.80
0.51
32.65
114.80
246.94
661.22
合计
350
800
20300
94250
42700
800.03
2580.48
2821.43
(1)设 表示企业总产值, 表示固定资产价值,则有:
(2)
(3)当 时, (万元)
(4)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可得:
全距:24 - 20 = 4
表3-2某企业30名工人在一个工作间内生产的零件数量次数分布表
按零件数分组(件)
工人数(人)
比重(%)
20
21
22
23
24
3
7
10
6
4
10.0
23.3
33.3
20.0
13.4
合计
30
100.0
3、把题中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序:
49 54 57 57 60 61 64 65 67 68 70 71 72 72 72 73 75 75 76 7678 79 81 81 81 82 83 84 85 8686 87 87 87 89 89 89 90 95 97
(4)
含义:在单位成本取值的总体误差中,有82.81%可以由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解释,可见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较高。
2、根据某地区历年人均收入(元)与商品销售额(万元)资料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x代表人均收入,y代表销售额):
=9, =546, =260, =34362, =16918
要求: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新编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1

新编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1第1章绪论⼀、填空题1. 统计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系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字资料和⽂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它是统计⼯作的(成果).2.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3. 根据统计研究⽬的,对统计⼯作的各⽅⾯和各环节进⾏的整体考虑和细致安排,称为(统计设计).4. 在某⼀研究⽬的下,由许多单位在(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整体,成为(统计总体).5. 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叫(统计标志),它⼜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6.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它⼀般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构成.7. 将总体单位标志值加以综合汇总和计算,即求得(统计指标),在⼀定条件下,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可以发⽣变化,这取决于(统计研究的⽬的).8. 可变数量标志和指标名称就是(变量),它按取值的特征不同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9.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成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数量指标),说明总体数量关系、社会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成为(质量指标).10. 统计指标所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所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11. 要了解⼀个地区⼯业企业产品的⽣产情况,统计总体是(该地区全部⼯业企业),总体单位是(该地区各个企业).12. ⾸次使⽤“统计学”这⼀术语的是(国势学派),标志着社会经济统计学诞⽣的学派是(政治算术学派).⼆、判断与改错题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和数量表现.(? 关系)2. 总体与总体单位是相依的,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3. 指标与标志的表现形式完全不同.(? 不完全相同)4. 变量就是统计指标数值和标志值的统称.(? 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名称)5. 任何统计指标都应该包括指标的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6. 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和数值,就是统计标志.(? 统计标志值)7. 全国在校⼤学⽣基本情况调查,总体单位是全国每⼀所⾼等院校.(? 全国每⼀所⾼等院校的学⽣)8. 汽车轮胎的使⽤寿命是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9. 把若⼲统计指标组合起来,就形成指标体系.(? 有机地组合才)10. 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都有⼀定的联系,数量上都能互相推算.(? 不⼀定能)三、选择题1. “统计”的含义是(B)A.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 统计⼯作,统计资料,统计学.C. 统计理论,统计⽅法,统计实践.2. 进⾏湖北地区外资企业从业⼈员调查(B,C)A. 总体是全省的外资企业.B.总体单位是全省外资企业的每⼀个从业⼈员.C.全省外资企业从业⼈员总数是指标.3. 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前提,差异性是指(A)A. 标志的具体表现不同.B. 指标和标志的名称不同.C. 整体单位之间的性质不同.4. 以全国的每⼀所⾼等院校为总体单位,各⾼等院校的“学⽣⼈数”是(A,C)A. 数量标志.B. 数量指标.C.变量.5. 要调查了解100名⼯⼈的⽉⼯资收⼊,每个⼯⼈的“⽉⼯资”是(A,C)A. 连续型变量.B. 离散型变量.C.随机变量.6. 以某地区商业企业的全体职⼯为总体,下列数据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A,C)A. 男职⼯所占⽐重63%.B. 某职⼯的⽉⼯资收⼊为586元.C. 职⼯⽉平均⼯资为598.7.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在于(A,C)A. 说明的对象不同.B. 表现的形式完全不同.C. 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8. 下列变量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A,B)A. 企业职⼯⼈数.B. 某农场拖拉机拥有量.C. 某商店商品零售额.9. 下列变量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B)A. 企业产品的增加值.B. 农副产品的收购额.C. 某县拥有中学数.10. 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C)A. 全国⼈⼝总数.B. 全国⼈⼝性别⽐例.C. ⼈均消费率.四、统计名词解释1. ⽆限总体——总体单位数⾜够⼤,以⾄不能穷尽,或者不必穷尽的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统计概述【习题与实践训练】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二、单项选择题1.B 2.D 3.D 4.A 5.C 6.D 7.A 8.D三、多项选择题1.BCDE 2.ABCD 3.ACD 4.ADE 5.BC 6.ACE四、填空题1.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2.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3.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4.可变的数量标志5.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总体.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与实践训练】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单项选择题1.C 2.A 3.A 4.C 5.B 6.C 7.A 8.C 9.B 10.D三、多项选择题1.BDE 2.BCD 3.ADE 4.BCE 5.AE 6.ABCE 7.BDE 8.BDE 9.ABC10.ADE四、填空题1.单一表.一览表2.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3.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4.直接观察法5.有意识.随机6.调查方案7.表头.表体.表脚8.采访法9.开放式.封闭式10. 统计报表、专门调查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习题与实践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A 4.D 5.D 6.B 7.D 8.A 9. A 10. D 二、多项选择题1.ACD 2.BCD 3.ABD 4.CD 5.ACE 6.BCE 7.BCD 8.CD 9.BCDE10. ACE三、填空题1.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2.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3.品质数列.变量数列4.组限.每组最小.每组最大.组中值5.反比6.上线不在内7.等距式.不等距式8.分组.次数.频数.频率9.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与实践训练】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6 . 17. 18.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A 4.C 5.A 6.A 7.C 8.D 9.C 10. B 11. A12. D 13. B.14 . 15. D 16.A 17.D 18 .C19. D. 20 .D 21. A 22. B23. D24. D25. A 26.D三、多项选择题1.BDE 2.BC 3.ABD 4.ACDE 5.ABE 6.ABC 7.BD 8.ABCD 9.ACE 10.ABC11 .ABCD 12 .ACE 13 . CD 14. ABCD 15 .ACE 16.ABE 17.BE四、填空题1.集中趋势2.权数本身数值.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3.平均数4.最多.中点.位置5.标志.总体单位6.极端值.所有标志值的频数一样7.0.128.集中.差异9.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10. 有名数无名数无名数11. 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12. 比较13. 时期14. 结构15. 强度相对平均指标16. 可比五、应用能力训练题1.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05.7%2. 蔬菜的平均价格=1.65元/千克3. (1)平均成绩=79(分)(2)平均成绩78.3(分)(3)平均成绩=79.7(分)(4)成绩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男女生比重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4.(1)平均年龄=33.4(岁)年龄的众数=34.5(岁)(2)听众年龄的标准差=7.63(岁)5. 幼儿组标准差系数=3.04% 成人组标准差系数=2.32% 成人组平均身高代表性大6. 甲组:平均产量=35(件)全距=30(件)平均差=8.3(件)标准差=9.5(件)标准差系数=27.4%乙组:平均产量=50(件)全距=20 平均差=6.7(件)标准差=7.6(件)标准差系数=15.2% 。
乙组平均产量代表性大。
7.甲商店:平均销售额=41(百元)标准差=7.2(百元)标准差系数=17.5% 乙商店:平均销售额=51(百元)标准差=7.4(百元)标准差系数=14.5%所以乙商店平均销售额代表性大8.(略)9.实际产值比上年增长19.35%10. 产值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2.9% 。
成本计划完成程度=99.056%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习题与实践训练】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C 5.C 6.B 7.A 8.D 9.B 10.C三、多项选择题1.CE 2.ABC 3.BC 4.ABD 5.ABD 6.ABDE 7.ABD 8.BDE9.BDE 10.ACD四、填空题1.时间.指标值2.时期数列.时点数列3.时点.时期4.水平分析.速度分析5.变量数列.动态数列6.33.056%7.连乘积.代数和8.本期环比发展速度.本期逐期增长量9.0.934%五、应用能力1、四月份平均库存=300辆2、首末折半法求得平均存款余额=726(亿元)3.下半年平均工人数=574(人)下半年全部职工平均人数=685(人)下半年工人占全部职工的平均比重=574/685=83.86%4.第二季度该商店平均每月商品销售额=197.3(万元)第二季度平均销售员人数=205(人)第二季度平均每个销售货员的销售额=197.3/205=0.9624(万元)第二季度平均每月每个销售员的销售额=0.9624(万元)/3=0.3208(万元)5.(1)平均增长量=32(万台)(2)平均发展速度=112.5 % (3)平均增长速度=12.5% 6.第六章指数【习题与实践训练】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单项选择题1.B 2.D 3.C 4.B 5.B 6.A 7.B 8.C 9.C 10.C三、多项选择题1.AB 2.CE 3.BC 4.ACD 5.ABE 6.AC 7.AD 8.AB四、填空题1.算术平均数指数.调和平均数指数2.下降9.09%3.6.05%4.指数5.质量指标.基期.数量指标.报告期6.个体指数.算术.调和7.报告期比基期综合下降3%.成本节约2200元8.105.26%9.90%10.上升1.03%五、应用能力训练1、略2、(1)价格个体指数114.29% 98.04% 96.97%销售量个体指数105% 102% 110%(2)价格总指数100.16% 销售量总指数106.50%(3)销售额总指数106.67%(4)106.67%=106.50% 100.16% 400万元=390万元+10万元分析略3、产值总指数121.74% (250万元)产量总指数114.77%(169.87万元)价格总指数106.07%(80.13万元)4、(1)价格总指数99.42% 销售量总指数129.55%(2)销售额增加7600元,其中销售量影响增加7800元,价格影响减少200元。
5、(1)生产总成本指数107.50%(2)产量总指数110.82%(3)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节约总成本0.4万元6、(1)零售物价上涨2.92%(2)零售额指数109.40%(220.82亿元)零售量指数106.30%(148亿元)零售物价指数102.92%(72.82亿元)分析略7、(1)总平均成本:2009年9.959元2010年9.225元(2)平均成本指数92.63% 节约总成本5280元(3)可变指数92.63%(-0.734元)固定构成指数91.79%(-0.825元)结构影响指数100.91%(0.091元)分析略第七章抽样推断【习题与实践训练】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A 4.C 5.B 6.A 7.B 8.B 9.C三、多项选择题1.ACD 2.ABCD 3.ABCE 4.ABCE 5.ACD 6.ABCDE 7. BC 8.ACD四、填空题1、抽样调查.总体相应数量2、总体标准差.样本单位数的平方根3、不重复抽样4、类型抽样5、抽样极限误差6、抽样平均误差7、样本平均值方差 样本成数方差 8、点估计 区间估计 9、3010、登记性误差 代表性误差 五、应用能力训练1、重复抽样误差3% 不重复抽样误差2.998%2、67.72%——76.50%之间3、50个4、(1)样本平均数560元 抽样平均误差4.59元(2)平均工资550.82——569.18元之间 工资总额826230——853770元之间 5、废品率1.3%——6.7%之间(超过5%) 6、(1)抽样平均误差63.29元(2)3610.13——3989.87元之间7、及格率范围74.32%——89.68%之间 401名 8、(1)150.04——150.56克之间(达到规定要求) (2)56.32%——83.68%之间第八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习题与实践训练】 一、判断题1. 2. 3. 4. 5.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C 5.B三、多项选择题1.AB 2.ABD 3.ABD 4.BCE 5.CDE四、填空题1、函数 ±12、估计标准误差3、基础 具体形式4、回归方程5、微弱 低度 显著 高度 五、应用能力训练 1、(1)x y c1958.007.4+=(2)平均增加1958箱 2、(1)x yc2472.0343.18-=(2)平均减少0.2472千美元 (3)18343美元 3、(1)相关系数0.91 (2)x yc2200+=(3)440万元 (4)3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