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材分析大纲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必修模块教材的定位
必修模块的教材定位和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是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 奠定基本的知识
基础和方法基础, 课程内容面广、深度低。
2.教材具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功能
教材的编排渗透了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 科学的学习方法。教材在呈现知识的同时也兼 顾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
2.科学精神的基本理念: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
探索精神 求实精神
理性精神
科 学 精 神
实证精神 求真精神
质疑精神
创新精神
可重复、可 检验精神
2.1 理性精神
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
理性精神
科学抽象的过程 科学活动
质量守学教学的目标不是 “为学生未来成为化学家”打 基础, 而应当立足于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除了 核心知识之外,不应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很多的化学事实;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不仅需 要有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正确科学方法,而且 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包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 自身所应具有的基本认识。因此教材的价值,不 仅体现在它所展示的自然观和化学学科所特有 的方法论上,而且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 用。
3.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
教师不能过分重视教材中实验操作的熟练性, 忽视了操作所要求的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 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针对每一个实验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一次生动的科学思想教 育,让学生体会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以科学原理 为基础的,而科学原理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规律。
除了最基本的技能外,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化学基本操 作和技能熟练性,忽视了创造性.不应该让学生反复练习 那些脱离实际的化学计算题。应该重视化学与社会、生活 的联系和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 阅读、思考、交流与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学习,加深对 化学现象和规律的认识, 扩展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引导学 生掌握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揭示科学的本质,形成科 学的世界观。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931017总学时数:24(理论24)总学分数:1.5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化学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师范类)专业的一门方向选修课程。
本门课程所涉及内容是连接先进教学理论和化学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使化学教学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教材分析的方法将有利于师范生更加完整合理地处理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促使师范生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师素质。
通过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教学,应使师范生达到 .1.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运用;2.掌握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方法;3.掌握中学化学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方法;4.熟悉及掌握中学化学典型题等。
从而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言1.什么是教学设计2.现代教学设计的意义3.现代教学设计的层次要求:了解教学设计的涵义;理解现代教学设计的意义;知道现代教学设计的层次;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程序。
第二章化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准备工作及教材分析1. 钻研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分析教学任务2.熟读教材、分析教材3.对学习主体进行调查、分析4.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调查和分析5.选择教学理论基础6.综合决策7.教材分析实例要求:知道从六个方面进行化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准备工作;读懂课程标准并能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能联系实例从四个方面分析教材;能够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正确认识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会选择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理论。
第三章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1.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化学新教材3.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4.化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情设计5.化学新课程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6.化学新课程学习活动组织和学生发展及学成就评价设计7.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要求: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及蕴含的理念;了解化学新教材的结构及编写特点,会分析教材;掌握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掌握化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情设计;掌握化学新课程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掌握化学新课程学习活动组织和学生发展及学业成就评价设计;会对化学新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基础阶段,它承上启下,为学生打下了化学学科的基础。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制定本大纲旨在明确教学目标、规定教学内容、导引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化学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常见物质和现象的化学本质;b) 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包括元素、化合物、反应等概念;c) 理解化学方程式和化学符号的含义;d) 理解常见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b)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c)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d)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质与物质转化a)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b)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 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d) 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2. 元素与化合物a)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b) 常见元素周期表及其特点;c)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符号的使用;d) 元素与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a)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b)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c) 碳的化合物及其结构特点;d) 化学能源与环境保护。
4. 实验与实践a)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b) 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c) 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d) 进行科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化学知识和概念。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化学原理和规律。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知识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等。
2.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小测验、作业、项目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一、绪论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旨在全面规划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九年级化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和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结构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和特性。
3. 化学键讲解化学键的种类、成因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4.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结合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组织各类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评价标准1. 知识考核考察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2. 实验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打好化学基础。
2. 突出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验教学。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大麦地中学杨育波一、本册教材内容分析§ 1 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 1.3 物质的提纯§ 1.4 世界通用的语言§ 2 浩翰的大气§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2.2 神奇的氧气§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3 走进溶液的世界§3.1 水§3.2 溶液§3.3 溶液的酸碱性§4 燃料及其燃烧§4.1 燃烧与灭火§4.2 碳及其化合物§4.3 化学燃料二、教材实施单元计划§ 1 化学的魅力(总计课时 3+5+2=10)§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3课时)第一课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的研究范围;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过程与方法:理解观察与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好奇心和激发求知欲望。
第二课时化学研究什么学习化学的意义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了解化学能帮助人们科学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实际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文明和韩战的推动作用。
认识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认识到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科学的价值,增强热爱化学科学,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第三课时学生实验§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5课时)第一课时参观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第二课时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使用和注意事项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认识几种常见的仪器,知道它们的主要用途;认识实验室药品的存放识方法。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化学》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材,涵盖了九年级的化学知识内容。
本节课为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的命名方式。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学会正确命名元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能力与技能: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元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元素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元素是什么。
2. 学习元素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3. 元素的命名方式•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解释元素名称的由来和命名规则。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元素的命名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运用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元素。
6. 总结与展示•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命名方式。
•展示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教学课件•练习题卷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举手等。
2.收集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评估他们对元素的命名方式的掌握程度。
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命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通过练习和巩固,学生对元素的命名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例、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是围绕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份教学大纲。
本文将介绍该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五个主要部分:样品制备与处理、指标测定与判定、色谱与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
正文:1. 样品制备与处理:- 样品收集与保存- 样品预处理方法- 样品分离和富集技术- 样品溶液的调制与稀释- 样品化学处理方法2. 指标测定与判定:- 指标物质的选择与应用- 指标测定方法的原理与步骤- 指标测定的仪器与设备- 指标判定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指标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3. 色谱与质谱技术:- 色谱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 质谱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质谱仪的操作与数据解析-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4.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分析仪器与装置- 常用电极的类型与应用- 电化学分析的步骤与操作- 电化学分析结果的处理与解释5. 光谱分析:- 光谱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的应用- 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与操作- 激光光谱与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 光谱数据的解析与分析总结: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样品制备与处理、指标测定与判定、色谱与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五个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也为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相应指导。
通过适当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I课程模块教学说明《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是化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分为4个模块:模块一化学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模块二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分类实训;模块三中学化学拓展性学习设计;模块四基于设计的化学教学研究。
模块一、二为必修模块,模块三、四为选修模块。
教师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课程教学学时数和教学进度。
II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与方法(1)初步运用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相关知识解析案例。
(2)初步掌握理性和创造性设计的技能和技巧。
(3)掌握化学教学设计方案表征的思维方法和技术。
2.意识、能力与习惯(1) 问题意识:在理论解读、案例解析和自我反思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 创新意识:以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框架,能创造性地对教学设计的正例、反例进行辨别、解释和释义。
(3) 实践能力:在案例分析和设计中初步形成系统思维、逆向思维、透视本质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情感:对化学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创造性产生切身认同感,并积极投入到设计与创新的活动之中。
(2)学习态度:对基于案例的学习产生新的认识,即“从自己原创案例中学习效果更佳”,说服自己利用课外时间大胆进行原创案例设计。
(3)价值观:建立教师教学设计的社会责任感,理解“疏于设计,盲目从教,乃误生误民误国之举。
”III 教学原则1.实践性原则本课程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全面的化学专业能力和教师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之基础上的一门实践课。
教师应当从第一次课起,布置学生解决现实教学情境中的教学设计问题,引导模仿已有教学设计案例,亲自参与案例设计,在案例设计、展示、评议、再设计这一学习循环中,逐步提升其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智慧。
2.渐进性问题解决原则教学设计任务布置应当具有情境性、真实性、问题性和渐进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设计的实践价值,体验到化学教学法知识的易理解性和问题解决的成就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4134235 课程类型:教师教育
适用专业:化学教育总课时数:3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1)理解中等学校化学教学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2)具有分析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重、难点及教材深度把握的初步能力;
(3)通过系统的微格教学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将中学化学教学的一般教学模式及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了解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及其规律。
二、教学内容纲要
学习内容包括“化学教学设计、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说课技能、评课技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分析和高中必修一、二化学课程内容分析”等。
教学时数:36学时。
模块1
绪言微格教学概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微格教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能掌握微格教学教案的设计。
3.懂得微格教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点:
1.微格教学的研究对象
2.微格教学的研究方法
3.微格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微格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语言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语言技能的功能。
2.掌握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语言技能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语言技能的应用要点
教学要点:
1.语言技能的功能
2.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
3.语言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二章导入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导入技能的功能。
2.掌握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导入类型分别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导入技能的类型教学要点:
1.导入技能的功能
2.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
3.导入技能的类型
4.导入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三章讲解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讲解技能的功能。
2.掌握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讲解类型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讲解技能的类型教学要点:
1.讲解技能的功能
2.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
3.讲解技能的类型
4.讲解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四章板书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板书技能的功能。
2.掌握板书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板书类型各写一份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
1.板书技能的构成要素
2.板书技能的类型
教学要点:
1.板书技能的功能
2.板书技能的构成要素
3.板书技能的类型
4.板书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五章演示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演示技能的功能。
2.掌握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演示类型各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
1.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2.演示技能的类型
教学要点:
2.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3.演示技能的类型
4.演示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六章提问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提问技能的功能。
2.掌握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提问类型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
1.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2.提问技能的类型
教学要点:
1.提问技能的功能
2.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3.提问技能的类型
4.提问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七章变化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变化技能的功能。
2.掌握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变化类型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
1.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2.变化技能的类型
教学要点:
1.变化技能的功能
2.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3.变化技能的类型
4.变化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八章强化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强化技能的功能。
2.掌握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强化类型各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
1.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2.强化技能的类型
教学要点:
1.强化技能的功能
2.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4.强化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九章结束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结束技能的功能。
2.掌握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结束类型各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
1.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
2.结束技能的类型
教学要点:
1.结束技能的功能
2.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
3.结束技能的类型
4.结束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十章评课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强化技能的功能。
2.掌握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强化类型各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
1.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2.强化技能的类型
教学要点:
1.强化技能的功能
2.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3.强化技能的类型
4.强化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十一章说课技能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强化技能的功能。
2.掌握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强化类型各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
1.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2.强化技能的类型
教学要点:
1.强化技能的功能
2.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3.强化技能的类型
4.强化技能的应用要点
第十二章物质的分离课程内容分析
教学时数:2
教学要点:过滤、蒸发、蒸馏、萃取
学习及考核目标:
1.能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2.知道本节的重、难点
3.能找出学习任务
4.制定出学习策略
第十三章元素符号课程内容分析
教学时数:
教学要点:
学习及考核目标:
第十四章元素周期律课程内容分析
教学时数:2
教学要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学习及考核目标:
1.能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2.知道本节的重、难点
3.能找出学习任务
4.制定出学习策略
第十五章摩尔-物质的量课程内容分析
教学时数:2
教学要点:物质的量、摩尔
学习及考核目标:
1.能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2.知道本节的重、难点
3.能找出学习任务
4.制定出学习策略
第十六章钠的化合物课程内容分析
教学时数:2
教学要点:过氧化钠
学习及考核目标:
1.能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2.知道本节的重、难点
3.能找出学习任务
4.制定出学习策略
第十七章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要教学时数:2
教学要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学习及考核目标:
1.能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2.知道本节的重、难点
3.能找出学习任务
胡志刚主编.化学微格教学(第二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三、教学说明
(1)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理论课程。
在进行教学时要力争通过实践环节(活动)来带动师范生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引导他们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从教技能训练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2) 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即将走上试教岗位的师范生,他们的特点是缺少教学体验、缺乏教学观念。
在本门课程中不宜追求理论的加多、加深,而宜充分利用实践途径,用典型教例或案例教学引路,让师范生经受体验、领悟、内化等反省认识的锻炼。
四、考核方法考差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胡志刚主编.化学微格教学(第二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全日制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及必修 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