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北方地区新课件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影响
住
穿
联系生活说说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活动P16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屋顶坡度大与降水、降雪较多有关,坡度大可 以有效地避免雨水、雪在屋顶积存;
湿的原因是什么?
冷:纬度较高,紧邻亚 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
湿:气温低,蒸发量小, 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3、气候 (1)本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漠河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课文P15
活动P16 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阅读图6.14,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 计算三地的雪期由北到南的变化规律。
课文P17
漠河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 械化耕作
•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课文P17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3、气候
温度带: 北部---寒温带 中部---中温带 (大部分地区) 南部---暖温带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 年平均气-4℃ --10 ℃ 降水量>400mm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阅读课文P15
P15图6.11东北三省年平 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
分析: 东北三省气候冷
评价训练
“白山黑水”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素有“白山黑水”之称,是指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水系所涵盖的区域。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特点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资源、工业、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
2.难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地理位置、资源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北三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 课件(共30张PPT)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53厘米 22厘米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 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坡度大:避免雨水、雪在屋顶积存。
墙体厚,窗户小:与气温较低有关, 较厚的墙体和较小的窗户有利于室 内保温。
自然环境 影
特征 响
C.东海
D.南海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嫩江每年有春
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湿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丛生,沼泽湿地
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读黑龙江省局部地区河流、湿地的分布
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嫩江春汛的形成是由于春季( )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一课时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结合气候统计图归纳东 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01 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02 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 期和雪厚的分布图,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谈谈你对东北三省的印象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冬季漫长严寒,夏 季短促温暖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是什么?
冷:纬度较高,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 冬季风源地。
湿:气温低,蒸发量小,属于湿润半 湿润地区。
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阅读图6.14,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 沈阳的雪期,计算三地的雪期由北到南 的变化规律。
三地雪期由北到南不断减少
A.流域内降雨较多
B.地下水丰富,补给河流
C.湖泊水大量流入河流
D.气温回升,大量冰雪融化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PPT课件

气候特征: 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雪较多
13
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
雪期由北向南:
始期越来越晚 终期越来越早 雪期越来越短
影响: 民居房顶坡 度大,墙体 厚,窗户小。
14
P16 2、造成延吉与长春两地积雪厚度差异的
主要原因是地形和距海远近的不同。延 吉地处长白山区迎风坡,降雪多;长春 地处内陆平原,降雪少。 漠河与长春两地积雪厚度差异的原因主 要是纬度差异。漠河纬度高气温低,积 雪融化比长春慢。
1、北方地区 1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2
3
白山—长白 山 黑水—黑龙江
4
120°E
130°E
50°N
经度: 120°E—135°E 纬度: 39°N—53°N
40°N
5
黑龙江
辽
宁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位于中国的东 北部
(2)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 林省和辽宁省
6
我 们 会
27
P21 哈尔滨是哈大线、滨州线和滨绥线 的交汇点,也是松花江内河航运的 中心。 长春位于哈大铁路线上,同时东西 方向上有铁路连接到白城和珲春。 沈阳位于哈大线和京哈线的交汇处。 大连位于哈大铁路线终点,同时也 是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
28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5
P16 3、东北三省冬季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
于排雪;这里冬季寒冷漫长,墙体厚, 窗户小有利于保暖。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2课时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D.一年三熟
随堂习题
4.下面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措施中,最不
妥的是( C)
A. 充分利用技术力量,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 率及产品附加值 B.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C. 大量利用湿地建设工业新区 D. 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和谐同步
大庆:以石油工业为主 原因:靠近大庆油田
伊春:以木材和钢铁工业为主 原因:附近有煤炭,且靠近小 兴安岭
鞍山:以钢铁、机械、非 金属加工为主 原因:铁、铅锌、菱、镁 等矿产资源丰富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振经兴济东发展北滞老后工的业现象基。地
1980-2020全国各省GDP排名开降统计(含港澳合)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读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工业中心及 其主要工业部门。
沈阳 大连 长春 抚顺 大庆 伊春
(机械工业)
(造船工业) (汽车工业) (煤炭工业) (石油工业) (木材工业)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读图,说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136推98动.5 创新驱-动17 、 12311.3产2 业升级-8 • 治理环境污染、
排除体制障碍
61.98 124.86
课堂小结
“白山黑 水”东北 三省
农业 工业
耕作制度及主要农作物 农业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 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
发展条件: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 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分布在矿产地附近和铁 路沿线面临问题及对策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0 200C以上的月数
2
3
2.气温特征: 00C以下的月数 7
5
5
(1)气温的空间变化: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2)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
三.气候特征
漠河
齐齐哈尔
长春
3、降水特征:
(1)降水的空间变化:大致从_东 南 向_西 北 递减。 (2)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集中在_夏季 ,冬季降雪较多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认识区域的基本方法
1.地理位置与范围
4.农业
2.地形特征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5.工业
3.气候特征
6.交通
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要素之间的联系
雪 乡
东
北
印
雾 凇
象
冰 雪 大 世 界
东
凿
北
冰
大
捕
炕
鱼
一.地理位置
中国最北端
1 8°E 东北三省地形图
53°N
中 国
最 1.经纬度位置
谢谢
东
端 纬度:_3_8_°_N -_5 3_°_N 经度:1 1_8_°_E -_1_3_5 °_E
38°N 135°E
一.地理位置
黑 龙 江
鸭绿江
图们江
东北三省地形图
1.经纬度位置 纬度:38°N-53°N (最北端) 经度:118°E-135°E (最东端)
2.相对位置 (1)位于我国东北部; (2) 大兴安岭 以东
3. 大部分地势起伏和缓,周高中低
判断 找出 概括 总
地
结主 地
地
形
要
势
形
类
地
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知识点梳理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知识点梳理一、山水环绕沃野千里1、东北三省的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位置和范围:(1)战略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纬度位置: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3)海陆位置:东北地区(黑、吉、辽三省),东、北两面与朝鲜、俄罗斯为邻,南连河北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南临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深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
3、地形:(1)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北平原又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河平原。
(2)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地形特征)①山环: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②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图们江、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4、气候(1)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2)气候特点: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3)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是什么?①冷:纬度高,紧邻亚洲冬季风风源地。
②湿:气温低,蒸发量小,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4)气候图:5、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窗户小、墙体厚等特点。
房顶坡度大可以有效的避免雨雪在屋顶积存;窗户小、墙体厚有利于御寒保暖。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1)有利: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地广人稀;农业科技水平高(如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
(2)不利:纬度高,热量不足;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2、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共32张PPT)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D)
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5.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A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多人少,粮食的商品率高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优势条件:
4.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5.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商品率高。
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揭秘五:”北大荒”与“北大仓”
不利条件:
纬度较高,热量少,一年一熟; 冬季气温较低,易发生低温冻害。
活动
1.我们能不能一直延续“北大荒”的模式进行开发,继续增加农田? 2.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扩大耕地
湿地锐减
生态恶化
停止开荒 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措施
作用
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 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 保护对象 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中国一汽 大连船厂
鞍钢集团 大庆油田
揭秘六: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为何会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阅读材料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三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创造新中国的多项“工业之最”。 1935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吉林长春生产下线。 1958年,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在大连造船厂建成下水。 1960年,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在黑龙江大庆投入开发建设。 ┈┈
A.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B.河流多为内流河 C.气候全年温暖湿润 D.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来形容该地山河大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三省
省会
黑吉辽,中国东北部 山地、平原为主 鸭绿江、图们江、黑龙江、乌 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 夏季短促温暖,冬季漫长严寒
降水集中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湿润、半湿润区
干湿状况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位置和范围
黑
龙
江
(1)位置:
中国的东北部
(2)范围:
黑、吉、辽
辽 宁
2、地形 (1)在图上找出主要山 脉、平原及河流,描述东 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流特点。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林海雪原 吉林雾凇
鹿茸
人参
貂皮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归
纳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掌握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
对本区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
作用和相互影响
总结
名称 范围、位置
地形 河流 气温 降水
)A
2.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气候冷湿 C.冬短夏长 6.东北三省的地形以( A.山地和丘陵
)A
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D.降水集中于秋季 )为主 B.山地和平原
B
C.高原和平原
D.平原和盆地
4.图中甲所在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A.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 B.三江平原 D.江汉平原
166天
雪期由北到南不断减少
纬度因素
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 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 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 因(提示:从地形、纬度 位置和距海远近考虑。)
延吉与长春: 延吉较长春厚,地形因素;延 吉山地,长春平原 22厘米 58厘米
53厘米
漠河于长春:
延吉较长春厚,纬度因素;漠 河纬度高,雪期长,降雪多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 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吉林长春产) 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 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黑龙江) 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 (大连造船厂造)
钢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 技术产业、服务业等, *针对个别地区进行具体分析,改善该 地区因发展重工业而产生的环境污染, *依托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发展一些新兴 工业等。
)B
C
5.本区域被三山环绕,其中三山依次是 A.①长白山 ②大兴安岭 ③小兴安岭 B.①长白山 ②小兴安岭 ③大兴安岭 C.①大兴安岭 ②小兴安岭 ③长白山 D.①大兴安岭 ②长白山 ③小兴安岭
6.下面对于东北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B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能一年二熟 B.地势平坦,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基地 C.气候寒冷,经常遭受低温冻害,粮食产量较低 D.土壤肥沃,水稻、小麦、油菜、甘蔗产量最多 7.下列不属于东北工业特色的是( ) D A.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B.发展历史悠久 ,技术力量雄厚 C.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D.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 土壤水分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 的沿海地区。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洪、调节 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281天
242天
观察漠河、齐齐哈尔 和沈阳的雪期,找出 其中变化的规律,并 找出影响的原因
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梳理归纳
位置范围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地形和气候特征 自然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东 北 三 省
发展条件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主要农作物
合理开发利用 发展条件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可持续发展方向
1.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第二大平原 C.黑土面积广大 B.地势平坦开阔 D.沼泽地较多
自主学习
1.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气候对东三省农业发展有何影响?该地 区的耕作制度是怎样的?主要有哪些农作 物? 3.现在东三省农业发展面临怎样的问题? 4.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类型及解决措施?
农业生产历史
“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
机械化耕作
是我国最大的 此图说明了东北三省________ 。
山环
水绕
(2)讨论东北地区的地 形在发展农业方面的优势 有哪些? 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面积广大,便于实现机 械化操作 。
山环水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气温
降水
漠 河
夏季短促温暖,冬季漫长严寒。
降水集中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冷
——湿
冷:纬度较高,紧 邻冬季风源地。 湿:气温低,蒸发 量小,属于湿润半湿 润地区。
商品粮基地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一年一熟 耕作制度: ①纬度高,热量不足。 原因是: ②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 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为什么说东北三省是“中国工业的摇篮”。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建成中国第一座大型轧钢厂,被称 为“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在长春下线; 1958年,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货轮“跃进”号在大连建成下 水; 1960年,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在黑龙江大庆投入开放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