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病人呼吸困难时的表现: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病人吸气 时可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称“三凹征”。见于上呼吸道狭窄。如:气管异物、 喉头水肿、气管或大支气管的炎症等引起的吸气费力、 吸气时间延长。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当下呼吸道部分梗阻时,如支气管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导致小支气管痉挛性狭窄。 病人出现呼吸费力、呼气时间延长等症状。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当重症肺炎、肺结核、大量胸腔积 液、气胸等引起肺换气面积减少和通气障碍,表现吸 气和呼气均费力。
第一篇 内科疾病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思博护理学院 基础医学教研室 王辉
第一节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约占内科疾病的1/4, 病死率 较高,居我国总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 位。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种复杂,如,非 典等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如卡氏肺囊虫肺炎, 是艾滋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主要死因是肺癌,各种肺炎,肺结核,急性肺 损伤,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
为卧床病人拍背:
(3)湿化呼吸道:适用于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 者。常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利用超声波能使 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在雾化 吸入中加入痰液溶解剂以稀释痰液;若加入平 喘药、抗生素及减轻黏膜水肿的激素类效果更 佳。
超声雾化吸入:
(4)体位引流:适用于痰液较多的病人,如支 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疾病。利用重力作用,使 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方法:病变部 位或痰液潴留部位在上,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引流时间每次15~30min,每日2~3次,宜在 早上起床后或睡前进行,不宜在饭后。大咯血 者和严重心血管疾病禁忌。
过热的空气等。
③过敏因素:解除或吸入过敏原,如花粉、油漆等。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与特征

分为上、中、下叶。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二) 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支气管树。
支气管肺段(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 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右肺有10个肺段, 左肺有8个肺段。
3.勺状软骨:有声带突和肌突。
4.会厌软骨: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二)喉的连结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环声膜):是张于环状软骨弓上缘、
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勺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膜 状结构,呈圆锥状,上缘游离增厚,称声韧带。 位于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弓上缘的部分, 称环甲正中韧带。 4.方形膜:是位于会厌软骨侧缘、甲状软骨前角 后面和勺状软骨前内侧缘之间的斜方形膜。
二. 喉 Larynx
喉是以软骨为支架,并借助软骨间的连结和喉肌, 内衬粘膜而形成的腔隙,是呼吸道,也是发音 器官。
(一)喉软骨
1.甲状软骨: 甲状软骨板、前角、喉结、甲状软 骨上切迹、上角、下角。
2.环状软骨:是呼吸道中唯一呈环状的软骨,对 维持呼吸道的畅通特别重要。分为环状软骨弓 和环状软骨板。
5.甲状舌骨膜:
6.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三)喉肌 由环甲肌、环勺后肌、 环勺侧肌、勺横肌、 甲勺肌和勺斜肌组成, 主要是运动环甲关节 和环勺关节,使声襞 紧张或松弛,声门裂 扩大或缩小。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四)喉腔 是由喉软骨作为支架围城的筒状腔隙, 内衬粘膜, 向上 通喉咽部, 向下通气管。 喉腔侧壁上呈矢状位的粘膜皱襞为前庭襞和声襞,两 侧各自形成前庭裂和声门裂。 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分,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 2/5的软骨间部。 声带是由声襞及其覆盖的声韧带和声带肌共同构成。 喉腔借前庭裂平面和声门裂平面分为上、中、下的喉 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3部分。 喉中间腔向侧方突入前庭襞和声襞之间的梭形隐窝, 称喉室,是发音的第一音箱。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和细胞,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1. 鼻腔和喉咙呼吸过程始于鼻孔。
鼻腔内有细长的气道,被细毛和黏液覆盖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灰尘。
空气通过鼻腔后进入到喉咙。
2. 喉(喉框)喉是一个由软骨组成的管状结构,位于声带之上。
它包含会厌、会厌骨和杓状软骨等组织,负责将空气引导进入气管。
3. 气管和支气管树气管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喉与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属于呼吸系统的下部,由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组成,最终分支至肺泡。
4. 肺和肺泡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一,分为肺叶,其内又包含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通过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接触,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学1.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通过肺部扩张,降低气压,使空气进入呼吸道。
呼气则是通过肺部收缩,增加气压,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活量和换气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努力下吸气和呼气的能力。
静息状态下的换气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肺部的气体量。
肺活量和换气量的变化会受到年龄、性别和体格等因素的影响。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身体各组织。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中通过血液进入到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
4.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大脑干的呼吸中枢和延髓中枢。
它们通过感受体的信号和化学反应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酸碱平衡是呼吸中枢的重要调节因素。
5. 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呼吸系统通过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和纤毛系统来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此外,肺泡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参与抵御入侵病原体。
总结: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是我们理解人体的重要部分。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的机制和重要性。
2020年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笔试考点讲解及答案解析 (8):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喉软骨软化症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胸膜炎、脓胸及脓气胸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气管异物特发性肺纤维化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气道梗阻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①上呼吸道:②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薄弱;气道较干燥。
纤毛运动较差,易于感染且易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右支气管短粗,异物易坠入右支气管,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③胸廓: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心脏呈横位;呼吸肌不发达,胸廓活动范围小,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
纵隔相对较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呼吸频率与节奏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早产儿、新生儿易出现呼吸节奏不齐呼吸类型腹式呼吸随年龄增长出现胸腹式呼吸呼吸功能特点肺活量:50~70ml/kg,呼吸潜在力较差潮气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快,体表面积与成人相近功能残气量:受肺脏体积与肺弹性回缩力影响气体弥散量:气体弥散量小,单位肺容积与成人相近气道阻力:大于成人,随年龄增大而递减三、呼吸道免疫特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难以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尘埃及异物颗粒SIgA、IgG亚类含量均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易患呼吸道感染四、肺部疾患常用检查方法肺功能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最大通气量,呼吸死腔和肺泡通气量换气功能:肺内分流量、肺泡动脉氧分压、生理死腔支气管镜检查用于气道、部分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气体分析氧饱和度水平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小儿最常见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二、病因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约90%以上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三、临床表现和常见临床类型一般类型上感·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 婴幼儿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也可忽然 出现频繁而较深。多有发热,体温可达39~ 40摄氏度,热程2~3天至1周左右不等。可出 现烦躁不安、鼻塞、流涕、轻咳、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等。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婴 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年长儿再诉 头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 延2~3周,或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 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 有继发细菌感染。
精品课件
治疗
❖ 1. 一般治疗 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使呼吸道分 泌物易于咳出。
❖ 2. 控制感染 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一般不采用 抗生素,怀疑有细菌感染者可用青霉素类,如有支 原体感染,则应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3. 对症治疗 应使痰易于咳出,故不用镇咳剂 。1 化痰止咳:如复方甘草合剂、急支糖浆或沐舒 坦等,痰液粘稠者可用10%氯化铵,高渗盐水雾化吸 入有助于排痰。2止喘; 对喘憋严重着,可雾化吸入 全乐宁等或用氨茶碱口服或静脉给药。喘息严重者 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
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
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
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
精品课件
护理要点
❖保持病室良好环境 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 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 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 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 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关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

关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
新生儿呼吸系统具有以下生理特点:
1. 特殊解剖结构:新生儿的呼吸道解剖结构与成人相比有所不同。
喉部更窄,气管软骨未完全骨化,支气管及肺泡比例较小。
2. 呼吸肌肉薄弱:新生儿的膈肌和肋间肌肉尚未充分发育,导致呼吸肌肉相对较弱,呼吸能力较差。
3. 呼吸频率高:新生儿的呼吸频率比成人要高。
平均每分钟可达40-60次。
4. 肺功能不足:新生儿的肺泡表面积相对较小,肺泡“表面活
性物质”(即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较少,导致肺部的膨胀
和气体交换功能相对不足。
5. 低氧激敏性: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对缺氧的敏感性较高,能够迅速做出呼吸反应,以保证细胞组织得到足够的氧供。
6. 无肺通气:胎儿在子宫内主要通过胎盘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出生后需要很快建立自主呼吸。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包括特殊的解剖结构、呼吸肌肉薄弱、呼吸频率高、肺功能不足、低氧激敏性和需要建立自主呼吸能力等方面。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4--+2 96--98
免疫特点
• 天然免疫 • 特异性免疫
per
1.2
1
0.8
0.6
0.6
0.4 0.33
0.2
0
3~4Mo
1yr
IgG level
1 0.86 0.78 0.62
4~6yr
7~9yr
age
10~12
>13yr
IgA level
1.2
1
1
per
0.8
0.6
0.4
0.2
0.8
0.6
0.4
0.2
0.01
0
birth
IgD level
0.1 1yr
age
1 2~3yr
IgE level
1.2
1
1
per
0.8
0.63
0.6
0.5
0.4
0.3
0.25
0.2
0.1
0
birth
1~5Mo
1yr
1~3yr
3~5yr
7yr
age
检查方法
• 体格检查 • 血气分析 • 影像学检查 • 纤支镜
气管切面
气管
• 新生儿长4cm,成人增加3倍 • 分叉新生儿3~4T,成人5T下 • 右直,易异物 • 新生儿末梢气道相对较宽,到成人,肺重
增加20倍,气管直径增加4倍,
• 毛细支气管增加2倍,壁厚增加3倍
• 毛支平滑肌5月前薄少,3yr后明显发育 • 梗阻主要为肿胀和分泌物 • 气管壁缺乏弹力纤维,软骨柔弱,,细支
0.2
0.093 0.026
0
1Mo 4~6Mo 1yr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

4
病因多样
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导致阻塞性肺部疾病。
间质性肺部疾病
炎症
肺间质是肺泡壁和血管之间的组织。间质性肺病的特点是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
纤维化
长期炎症会造成肺组织的纤维化,导致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
影像学检查
胸部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间质性肺病,观察肺组织病变。
分类
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根据感染的部位、病原体类型、病程等进行分类。
阻塞性肺部疾病
1
气道狭窄
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气道发生狭窄,导致气流受阻。
2
气流受阻
气流受阻会导致呼吸困难,呼气时更为明显,并伴有喘息、咳嗽等症状。
3
疾病类型
常见的阻塞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困难
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肺部弥漫性浸润
肺部出现广泛的炎症和液体积聚,导致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低氧血症
由于肺泡气体交换受阻,患者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导致全身组织缺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其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可逆转。
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泡的交换
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
气体压差
氧气从肺泡的高压区扩散到血液的低压区,二氧化碳则反之。
血液运输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溶解在血浆中,被运输到全身。
肺通气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气体交换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完成气体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及肺泡。
[解剖特点]
(一)上呼吸道
1.鼻和鼻窦
婴幼儿时期,鼻和鼻腔短小
后鼻道狭窄,缺少鼻毛
易受感染
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
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 堵塞,引起呼吸困难及吮吸困难。
1.鼻和鼻窦
婴儿极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出血才多 见。
肺门包括支气管、血管和几组淋巴结(支 气管淋巴结、支气管分叉部淋巴结和气 管旁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与肺部其他部 位淋巴结相互联系,当肺部各种炎症时, 肺门淋巴结易引起炎症反应。
(三)胸廓与纵隔
小儿胸廓短小,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 膈肌位置较高,主要靠膈肌呼吸,易受腹胀 等因素影响。
小儿纵隔相对较成人大,占胸腔的空间较大, 故肺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新生儿及婴幼儿呼吸道粘膜SIgA水平较低, 人工喂养儿更低。
其他免疫球蛋白如IgG,IgM在生后5-6个 月时亦不足,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 干扰素、补体等数量不足,肺泡巨噬细胞 功能不足。
故婴幼儿期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呼吸类型
婴幼儿呈腹(膈)式呼吸。
7岁以后大多数改变为胸腹式呼吸,少 数9岁以上的女孩可表现为胸式呼吸。
(三)呼吸功能的特点
小儿时期肺活量、潮气量、气体弥散量较 成人小,面气道阻力比成人大,故小儿呼 吸功能差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免疫特点]
小儿机体免疫机能尚未健全,IgA不 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 生后3个月开始逐渐合成,1岁以后逐 渐增加,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见到。
3.喉
小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 声带及粘膜柔嫩,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 容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都 狭小,患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吸气性 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
1.气管和支气管
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 纤毛运动能力差。
因此,不仅易感染,而且易引起呼吸道 狭窄与阻塞。
纵隔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富于弹性,易引 起纵隔器官的移位。
பைடு நூலகம்生理特点]
(一)呼吸频率和节律
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
婴幼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运 动调节功能较差,迷走神经兴奋占优势, 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间歇呼吸及呼吸 暂停等,尤以新生儿明显。
不同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敷的平均值(次/分)
1.气管和支气管
右侧支气管短粗、 较直,似由气管直 接延伸。
故支气管异物多见 于右侧,引起右侧 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2.肺脏
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 炎症时也易蔓延,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
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 由于肺弹力纤维组织发育差,肺膨胀不够充分,
易发生肺不张和肺气肿。
3.肺门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特点 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急性肺炎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 发病率居儿科疾病首位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 将呼吸系统分为上、 下呼吸道两个部分。
上呼吸道: 鼻旁窦、鼻腔、咽及
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 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 引起结膜炎症。
2.婴幼儿咽和咽鼓管
咽扁桃体
6个月内已发育
1岁后开始增快 4-10岁发育达高峰
咽鼓管
14-15岁后逐渐退化
较宽,短而直,呈水
因此,扁桃体炎多发生在 年长儿,而婴幼儿则较少
平位,故上呼吸道感 染后容易并发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