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教育与科技管理共71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论ppt课件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第一章 绪论
编辑课件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卫生事业的性质和方针 熟悉我国卫生事业的环境、以及取得的成
就和存在的问题 了解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编辑课件
2
第一节 卫生事业
一、卫生事业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1.卫生事业 (Health services)
二是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 险分担能力。
三是防治重大疾病,控制健康危险因素; 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是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社会 管理职责,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
编辑课件
20
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Health work guidelines)
以农村为重点(emphasis on rural areas) 预防为主(prevention priority) 中西医并重(equal attention to TCM&WM) 依靠科技与教育(lying on Sc i& Tec and edu) 动员全社会参与(social participation)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发展卫生事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 障(securit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编辑课件
11
把握如下几个观念
1.以人为本的观念 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3.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 4.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80% 60% 40% 20%
个人现 金卫生 支出
社会 卫生 支出
政府预 算卫生 支出
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绪论cause)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的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并且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health service)是国家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权利,保障经济发展,履行其社会的包括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服务政策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一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卫生事业的特点:(一)以增进国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二)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三)卫生政策体现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四)卫生服务具有垄断性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方式-------计划、法律、经济、行政、项目对象-------各种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及相关人员内容-------优化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的编制和实施为生计划、提升卫生系统功能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 (二)卫生组织体系 (三)卫生政策 (四)研究政府在公共卫生事务中的管理职能、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模式(五)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研究对象: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政策、资源、组织、系统、行政和绩效,这些构成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基本要素。
)“看病难看病贵”原因: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
3.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靠自费就医4.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卫生事业管理学课件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者的分类
层次: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 工作性质:综合管理者、职能管理者 职权关系:直线管理人员与参谋人员
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相关的内在基本属性与质 量,是形成管理水平与能力的基础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分别为 政治与文化素质, 基本业 务素质, 身心素质 卡兹提出管理者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技能: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与概念化技能(Conceptual Skills)
以农村为重点 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重 依靠科技与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与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事业与卫生事业管理
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
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 艰巨
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 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 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控专业人员; 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约有一半的经费靠 机构自己创收。
将个人或部门利用与组织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
管理机制
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组织的结构为基础,由若干子机制有机 组合而成
运行机制: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 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机理包括利益驱动、 政令驱动、社会心理推动
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高位
结核病患者人数约450万,列世界第二位, 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200万。乙型肝炎 病毒携带者估计占全世界三分之一。血吸虫 病患者约有85万人。
卫生事业管理学PPT课件

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 三级卫生服务网。
巩固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 高度重视和做好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
2.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我国控制疾病形势的需要。 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 全面负责。 认真做好“五大卫生”工作。 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
5.社会生活的民主程度 民主程度越高,则越倾向于理性决策
.
17
(二)决定和影响决策方式的因素
5.决策者能够支配的时间和资源 由于理性决策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所
以当决策者时间和资源不够时,往往倾向 于经验决策。
.
18
三、卫生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 2.复杂性 3.阶段性 4.系统性
.
19
四、卫生政策分析的主要内容
.
9
理性决策的质量高,可以最大限度的运 用人们的智慧,但是过于复杂,所费时 间也较长,有时候很难穷尽所有的备选 方案,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少。
.
10
2.经验决策方式 (1)个人经验决策 (2)集体经验决策 (3)政治协商的经验决策 (4)渐进式经验决策
.
11
(二)决定和影响决策方式的因素
1.待解决问题的复杂性 简单问题适合于经验决策,复杂问题适合于理
性决策 如果决策者对处理这种问题有经验,则可能为
简单问题 达到的目标单一,则可能是简单问题,否则,
则可能是复杂问题。
.
12
(二)决定和影响决策方式的因素
2.事物发展的确定性
(1)确定性决策:政策目标清楚,人们的价 值观和偏好清楚且一致,决策面临的各种条 件清楚,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也大致清楚 。
第二章 卫生政策
卫生事业管理学__重点超全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卫生事业一、卫生事业的概念1.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2.卫生行业是指卫生服务机构的总称,包括与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直接相关的组织机构(医院、CDC),也包括与医疗保健服务存在间接关联的组织机构(医学研究机构)二、卫生事业的性质199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1、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2、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福利政策三、卫生事业的特点1、政府在卫生事业的主导作用(设计卫生制度和政策并管理、提供资源上的帮助)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3、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4、卫生事业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四、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卫生事业是健康的保证2、卫生事业是保持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3、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4、卫生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第二节卫生事业管理一、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卫生事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一)、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具体由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资本不断进入卫生服务领域在政府与企业之外,以各种非盈利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卫生服务组织成为重要部分。
(二)、卫生事业管理的过程1、计划2、组织3、控制(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卫生系统绩效评价)(三)、卫生事业管理的客体1、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机构及其相关机构;卫生人员及其相关人员2、卫生系统活动医疗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3、社会卫生措施卫生筹资、卫生支付、卫生组织、卫生规制、卫生行为(四)、卫生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1、卫生人力资源管理2、卫生信息管理3、药品管理4、中医药管理5、医学教育和科技管理1.计划方式2.法律方式3.经济方式4.行政方式5.项目方式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1、20世纪50年代的四大原则: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2、20世纪80-90年代初的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城乡兼顾、中西药结合3、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四、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4.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6.卫生法制化建设深入推进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卫生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1.人民健康需求发生变化,对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并发挥其功能提出新要求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多样化和层次化)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对医疗卫生体系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公共卫生体系仍不健全“看病难、看病贵”仍为问题焦点,促发体制改革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仍任重道远药品供应体系尚需优化3.突发事件频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仍不完善一、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定义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
卫生事业管理学讲义(PPT 71页)

• (8)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和食品、职业、环境、放射、学校工作, 组织制订食品、化妆品质量管理规范并负责认证工作。
• (9)制订国家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卫生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拟定卫 生机构编制标准、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认定标准并组织实施。
• (10)组织指导医学卫生方面的政府与民间的多边、双边合作交流的 卫生援外工作,组织参与国际组织倡导的重大卫生活动。组织协调我 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在医学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县卫校
乡镇卫生院\街道医院 社区卫生中心 门诊部(站)
17
18
• 部领导 • 部 长陈 竺 • 副 部 长黄洁夫 • 副 部 长马晓伟 • 纪检组长李 熙 • 副部长刘 谦
党组书记张 茅 副 部 长王国强 副 部 长 陈啸宏 副 部 长 邵明立 副部长尹 力
19
1.卫生部的主要职责 • 根据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一)卫生组织体系的概念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卫生系统(health system)指的是所有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 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 这是较为广泛的一个定义,按照这个界定,所有 与健康有关的组织或者活动都包括在这个系统中。 其中包括医院、诊所、专业治疗机构、预防机构、 卫生科研机构、医疗器械药品经销商,还包括和 公共卫生有关的组织如健身的场所等。
卫生事业管理学
公共卫生学院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
1
第五章 卫生组织体 系
2
关于大众对我国卫生组织体系了解程度的调查
• 问题1:请问你是:男/女; • 问题2:请问你的年龄是:20岁以下/20岁-30岁/30岁-40岁
/40岁以上; • 问题3:请问你的职业情况是:学生/在职/退休/其他; • 问题4:卫生组织体系的构成有: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
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教育与科技管理

2020/3/12
13
高等医学教育
2. 学制
• 专科(三年) • 本科(五年、六年),护理专业为四年或五年,卫生事业
管理专业有四、五年制等。 • 长学制(七年、八年),同时完成了硕士研究生教育。
2020/3/12
3
一、医学教育概述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1-2015)》 2005年目标
–本专科教育(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到52%,研 究生教育提高到8%,中等教育减少到40%。
2015年目标 –本专科教育(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到60%,研 究生教育提高到12%,中等教育减少到28%。
2020/3/12
23
专科医师培训
• 2006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 的通知》。
• 2007年,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印发《专科医师培 训标准(试行)》和《培训基地标准(试行)》。
• 目的:使住院医师达到某一临床专科(包括普通专科和亚 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成 为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
2020/3/12
4
表1 2010-2012年年医学专业招生和毕业情况
项目 招生 毕业
培养层次 中等职业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
研究生 中等职业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
研究生
2010年 582799 533618 40067 435870 483611 35582
2011年 530467 593030 60831 504644 498184 49039
2020/3/12
27
澳大利亚
《卫生事业管理学》PPT课件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年>
基本要点: <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 行工时和动作研究. 方法是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 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 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 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 . 创立了"工作定额原理"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 年>
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 理》一书,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 的诞生. 泰罗毕生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效 率 一是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年>
基本要点: <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二>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三>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 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 <四>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五>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 学工作法. <六>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 公正. 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马克斯・韦伯对管理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 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
<二>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