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影视镜头语言分析
电影《阿凡达》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阿凡达》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李雪燕(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摘 要]话语意义仅仅靠言语是不能准确表达的,还需要结合各种角度和要素等,因此要准确传达电影的语篇意义,将会涉及到各个层面。
以电影《阿凡达》为研究对象,对电影片段中的语言、色彩、角度等各个模态进行分析,解读多个模态在电影中的作用,进而推动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与创作。
[关键词]电影;多模态话语分析;阿凡达[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5823(2020)05 0050 02 [收稿日期]2019-11-24 一、引言多模态话语,主要指的是运用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官,通过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与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首先在西方国家掀起研究狂潮,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话语分析,开始增加多个维度、从各个方面(如听觉和视觉)研究所要传达的意义。
之后在以张德禄教授为首的几位中国学者的关注下,也开展了同类研究,张教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论文一发表,便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与框架。
电影《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科幻电影。
它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萨姆·沃辛顿及佐伊·索尔达娜等人主演。
影片自上映以来获奖无数,它将观众带入一个无法想象的美妙而壮观的世界。
该片主要讲述人类穿上阿凡达的躯壳飞到遥远的星球潘多拉开采资源、最后遭到潘多拉星球驱逐的故事。
目前对电影《阿凡达》的研究大都聚焦于电影所发生的背景、文化研究,[2]尚没有人从多模态理论的角度、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以突出电影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表达的主旨。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具有三种元功能,即同时具备人际功能、概念功能及语篇功能。
分析电影阿凡达

分析电影《阿凡达》节选片段A幅画面B幅画面C幅画面一、选用的基调色(或其他)1、基调色(或由什么基调转换为什么基调)2、在此片段中,该基调色的作用是什么?二、从形色角度分析片段色彩变化及用这种变化要传递的信息或情感元素!(或其他)1、主要景物的色彩(包括色相/纯度/明度)2、在此镜头中,该景深的作用是什么?三、选用色彩的象征意义(或其他)1、某物→颜色(包括色相/纯度/明度)2、在此片段中,该物体或颜色的作用是什么?四、结合电影全篇简述一下该片段中色彩的运用在整部电影中的作用及意义。
(200~260字)这部片确实引人深思,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的从自然中索取资源,人类的丑恶在这一刻完全的显现出来,贪婪、欲望、自私,为了满足自己对钱的贪婪,对享受的欲望,便自私的不停的向大自然索取,而一次次索取的回报却是一次次的破坏大自然,为了资源的分配,还发动战争,这对自然或是人类自己都无疑是巨大的伤害,战争的硝烟污染了自然也毁了人类的生命。
或许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所谓的幸福已经只是局限于外在的了,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幸福,那么人类与动物就没有多大的差别了,甚至还不如,至少动物懂得惺惺相惜,而人类呢,为了满足自己甚至可以互相残杀,用尽了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那永远填不满的欲望。
有人说这是为了生存,没错,生存是必要的,可是却不是唯一的,生存的方式更不是唯一的。
大肆掠夺与破坏的生存方式仅仅是动物本能的直接宣泄,人类本应有更为道德的生存方式。
可是,如今盲目的发展,将许多应有的秩序给搞乱了。
面对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失去了控制。
文明列车的超速和失控的结果将是走向毁灭!当务之急,是在毁灭发生之前,如何使失控的列车冷静下来,或者是迫使其转变现行的轨道。
人类啊,停止对大自然的破坏吧,我们同样生活在这片大自然中,就应该和平的相处的,停止那自私的欲望,开始保护我们的自然,我们的地球吧!。
阿凡达影视鉴赏

中文名:阿凡达/化身/异次元战神/天神下凡外文名: Avatar出品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国别: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编剧:詹姆斯·卡梅隆制片人:詹姆斯·卡梅隆乔恩·兰道主演: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类型:动作/惊悚/科幻/冒险片长:163分钟剧情简介:在未来世界中,人类为获取另一星球潘多拉星球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并以人类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土著)的混血,培养出身高近米高的阿凡达,以方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
受伤的退役军人杰克,同意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
然而,在这唯美幽境里,地上爬的、天上飞的、土里钻的生物却只只巨大且致命阿凡达杰克背负重任,身处险境中,在与纳美人首次意外接触后,虽然开启了沟通的可能性,却也即将面临一场意想不到、浩瀚壮烈的世纪冲突,从中他也将获得空前启示。
主题分析:很多人说阿凡达的主题是环保和自然,其实我认为热爱自然仅仅是主题的表现形式而非主题本身。
阿凡达的真正主题是杰克在驯服飞龙的时侯Ne ytiri在他身边大声喊的话:交流,建立交流。
那美人与自然交流的方式和人类是如此不同,他们通过头上的神经纽带可以和潘多拉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建立心灵的沟通。
在潘多拉上所有的生物,动物和植物,都是一体的。
以圣母之树为核心的巨大神经网络,这才是全篇最出彩的设计。
这种全新的交流方式让广泛存在于人类中的冷漠,蔑视和暴力显得如此幼稚和丑陋。
人类没有心灵的纽带,人类不能理解潘多拉星球上生命的伟大和深邃,只知道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毁灭。
最终导演用让主人公彻底抛弃人类的方式完成了自身的进化,象征着对人类无法相互沟通,无法相互理解的悲哀。
《阿凡达》电影剧本赏析(2)

《阿凡达》电影剧本赏析(2)《阿凡达》电影剧本赏析 杰克:——他们在调整它的神经系统。
或者是什么类似的。
他们之所以给了我这个娱乐活动就是因为只有我才能连上汤⽶这个巨贵的阿凡达。
(转过头) 是这样⼦吗?我在这个录像⽇志⾥说什么都好? 镜头拉宽,看见诺曼和马克斯在⼀旁忙活。
是啊。
你只是需要形成⼀个记录所有东西的习惯——你看到的,感觉到的——这全是科学的⼀部分。
有⼀个好的观察资料才能做好科学。
杰克:好的。
(转回来) 所以,我来了。
做科学。
(看看四周)从没在实验室⾥呆过。
马克斯:把它关掉吧。
现在是去见你未来五年的⽼板的时候了。
他带着杰克和诺曼穿过短短的⾛廊,来到了—— 镜头切⾄: 连接房,傍晚: 连接房⾥有着⼀个个精神连接单元,他们很像棺材,⾥⾯有⼀个个交叉的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
诺曼:格蕾丝奥古斯丁是⼀个传奇。
她是阿凡达项⽬的总管,她还写了那本书——我指的是真正写的——关于潘多拉植物学的书。
马克斯:(很沮丧的)那是因为她对植物的兴趣⼤过对⼈的。
格蕾丝奥古斯丁博⼠从她的连接单元中坐起来,伸着懒腰并揉着她的因为长时间保持着同⼀个动作⽽疲劳的脖⼦。
她五⼗岁了,长着⼀张有⼒的脸,有着⼀双极度智慧的眼睛。
格蕾丝:(叫道)谁拿了我该死的⾹烟?! ⼀个⼯作⼈员急匆匆地⾛过来,把⼀⽀点上的⾹烟给了她。
当格蕾丝⼤叫时,周围的⼈们都惊地蹦了起来。
当杰克、诺曼和马克斯⾛近时,格蕾丝满⾯怒容。
马克斯:这就是她了,从舞会回来的灰姑娘。
格蕾丝,我希望你见⼀见诺曼斯佩尔曼和杰— 格蕾丝:诺曼,我听说你不错。
你的娜美语说得怎么样了? 诺曼:(纳美语)当我们第⼀次见⾯时,所有的母亲都在微笑着。
格蕾丝满意地点了点头,抽了⼀⼝烟。
格蕾丝:不错,就是有⼀点⽣硬。
诺曼:我还有很多要学。
他们⽤流利的纳美语交谈,把杰克晾在了⼀旁,杰克只好等着。
马克斯:呃,格蕾丝,这是杰克舒—— 格蕾丝:(转向杰克)对,对,我知道你是谁,但是我不需要你。
阿凡达纳威语语言体系介绍

纳威语语言介绍纳威语是电影《阿凡达》中纳威人的唯一语言体系,拥有非常规范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
2005年8月,时任南加州大学教授的语言学家创作人:保罗·R·弗洛莫(Paul R. Frommer)收到一封电子邮件。
信中称希望其为卡梅隆正在摄制的电影中的外星种族创造出一套语言体系。
当时卡梅隆为其展示了一个剧本雏形,当中包含有30个左右的纳威语词根,但大多数都是角色名字。
保罗在结合了印第安语,非洲,中亚以及高加索等地区的语言后,终于创造出纳威语语言详情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阿凡达》(Avatar又译:化身)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上映了(国内明年一月初),这部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遥远外星球潘多拉(Pandora)上的一个美丽悲壮的“风中奇缘”的故事。
为了使影片接近完美,卡梅隆事无巨细的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他甚至还专门找来语言学家为片中的“纳威人”(Na'vi)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
负责创造“纳威人”语言的是南加州大学教授保罗·R·弗洛莫(Paul R. Frommer),他是一名语言学专家,4年前他接到一封电子邮件,邮件里说他们正在帮詹姆斯·卡梅隆的新电影找一名能够创造外星语言的人,不过那个时候电影还没有名字,用的是代号《Project 880》。
弗洛莫知道机会难得,立刻回复了过去,很快便得到了这个任务。
弗洛莫并不是完全凭空创造,卡梅隆给了他一个剧本雏形,里面包含了30多个“纳威语”词汇,虽然大部分都是角色的名字,但这让弗洛莫明白了卡梅隆想要一种什么样的语言(有韵律感、流畅富于感染力)。
靠着这一点线索,弗洛莫花了4年时间逐渐摸索创造出了一套有自己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的、可以使用的、完整的语言体系。
成型的“纳威语”是一种非常温柔的语言,它吸取了印第安人、非洲、中亚、高加索的语言特点,有的人听了觉得像波利尼西亚语,有的人觉得像非洲的某种语言,还有的人觉得像德语或日语。
《阿凡达》电影剧本赏析

《阿凡达》电影剧本赏析《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和西格妮·韦弗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该片于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北美上映。
截止2010年9月4日,该片以全球累计27亿5400万美元的票房,一举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不计算通货膨胀)。
此外该片还获得第67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和最佳视觉效果奖。
《阿凡达》电影剧本赏析淡入:我们飞透过薄雾,隐约瞥见一座森林。
当我躺在那里,在弗吉尼亚州医院。
我的身上出现了一个大洞,我开始有了这些关于飞行的梦。
我们在很快的滑行中接近那座森林,鼓声渐强......但是迟早,你要醒来。
镜头切至:汽车的刹车声——杰克舒利,一个坐在碳纤维轮椅上的伤痕累累的老兵,22岁。
他的眼睛被智慧和对超过他这个年龄而经历的痛苦的厌倦而变得坚强。
城市中,晚上:杰克凝视着城市的上方,对着一个花哨的广告。
磁悬浮列车从头顶上嗖嗖地开过。
(杰克:)他们可以治好我,但是军人的福利负担不来。
随着交通灯的变化,杰克推着他的轮椅穿过人群。
大部分人都戴着防毒面具,在有毒的气体中保护着他们。
长焦镜头,(压缩景深,达到很多叠层的效果):不知道名字的,一颗颗孤立的灵魂所汇成的一股前进着的洪流。
杰克的家,晚上:这是一个很小的房间,好像是监狱的元素遇上了747的洗手间。
一个窄床,墙上的电视嗡嗡作响。
广播员:孟加拉虎在灭绝了一个多世纪后正卷土重来。
这些在北京动物园的克隆虎子是...杰克在辛辛苦苦地拉他的裤子——摇晃到一边,把面料从屁股后面推过去,然后把另一条裤腿摇晃到一边之类的。
他的腿是白色的,萎缩着的。
完全无用。
但他有着纹身的胳膊是粗壮有力的。
“天生失败者”的纹身在他的肩膀上显得很突出。
(杰克:)我为了磨练自己加入了海军。
我要当这个世界上的强者,宁做锤子,不做铁砧。
阿凡达镜头分析

镜
画面截图景别角度运动头
1 全景水平移+推
2 中景水平摇+移+推
3 近景水平摇+拉
4 近景水平推
镜
画面截图景别角度运动头
5 特写水平先推后拉
6 近景水平移
7 近景水平推
8 近景水平移
镜
画面截图景别角度运动头
9 近景水平推
10 近景仰角推
11 中景水平推+移
12 大远景俯角移
镜
画面截图景别角度运动头
13 中景水平移
14 近景水平推+跟+拉+移
15 中景水平推
16 近景水平推
镜
画面截图景别角度运动头
17 特写水平固定
18 远景俯角摇+跟
19 中景水平左右移
20 远景水平移
镜
画面截图景别角度运动头
21 全景仰角跟
22 特写俯角跟
23 中景水平移
24 近景俯角跟
镜
画面截图景别角度运动
头
25 中景水平推
26 中景水平固定
27 近景仰角移
28 远景鸟瞰移+推+移+推
镜
画面截图景别角度运动头
29 中景仰角跟
30 全景鸟瞰移+推
31 全景俯角推
32 近景水平固定
镜
画面截图景别角度运动
头
33 全景鸟瞰移
34 全景鸟瞰移
35 特写鸟瞰摇+然后固定
36
此次片段分析的是《阿凡达》的45:33秒到48分:33秒。
主要剧情是阿凡达开始进入纳威人的部落,经历一些考验和挫折经历,开始了他的阿凡达生活。
分析人:粟晓波(201230120216)动画2班
2013年4月3日星期六。
经典电影解读解析符号和隐喻

经典电影解读解析符号和隐喻经典电影解读:解析符号和隐喻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镜头语言传递情感与思想,观影者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共鸣与思考。
而其中的符号和隐喻则是电影中常用的手法,通过隐含的意义和象征来丰富影片的表达以及观众的理解。
本文将从符号和隐喻的角度,解读几部经典电影,探讨其中的深层含义。
一、电影《阿凡达》《阿凡达》是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一部科幻电影。
电影中的蓝色双子人民“纳美族”被刻画成和谐与自然共生的种族,而“人类”则代表着剥削和破坏自然的力量。
通过色彩的对比,电影传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纳美族的呵护之间的冲突。
这里,蓝色象征着纯洁和和平,而灰色则代表着冷漠和利益。
通过这样的符号,电影呼吁观众关注与保护自然环境。
除了色彩的象征意义,电影中还借助隐喻,进一步强调了人类的贪婪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在故事中,人类利用一种被称为“不绝”的能源资源,不顾一切地开采,将其解读为现实世界中的非可再生能源。
而在纳美族的文化中,“不绝”象征着生命的无尽循环。
这一比喻揭示了人类在追逐短期利益时忽视了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对自然界的破坏所引发的问题。
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一部剧情片。
电影通过男主角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的故事,揭示了人的希望与坚持的力量。
在电影中,牢监所被设定为一个阴暗、封闭的空间,象征着囚禁、束缚和绝望。
而安迪则代表了对自由的追求和绵延不绝的希望。
他在监狱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通过教育和传播知识,渐渐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
这里,牢房的象征意义暗示着现实社会中的困境和束缚,而安迪摆脱困境的过程则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电影中还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符号,那就是雷·雷德宣布的“罐头盖计划”。
安迪通过经年累月的坚持和追求,在监狱的图书馆里挖掘了一条隧道,用来逃离牢狱。
而这个隧道被藏在一大堆由安迪合法地依法获得的旧小罐头盖下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凡达》场景分析
一场景特点:现实中寻找素材
阿凡达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外星球的迷幻之境——潘多拉星球,《阿凡达》电影场景塑造了一个虚幻的空中楼阁,但是虚幻得很真实,说其虚幻是因为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崭新的世所罕见的三维场景,离奇新鲜怪诞但又真实可信。
影片中“哈利路亚柱状悬浮山”明显是沉积岩,且不是石灰岩,是砂岩,上大下小,其顶很平,甚至可以停直升飞机、放置实验空间,与张家界属同类型。
“悬浮山”的淡紫红色、山顶灌木、天生桥和天门都带有张家界地貌特征。
卡梅隆近期在中国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山水的风景太美了,是真正的仙境,是神秘的中国人自己拥有的现实世界中的仙境。
中国元素给《阿凡达》电影大大增色,整体设计源于中国的秀美风光。
《阿凡达》特效组的确曾赶赴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进行取景制作。
今后的想要拍个什么电影,第一考虑的不是剧组需要去哪里搭景,或者去哪里找场景来实拍,而是让设计师直接设计场景。
也许也可以去张家界采风拍照,回来就能做出一个比张家界更漂亮的潘多拉星球。
这就是三维技术在电影场景制作技术上的巨大优势所在,既虚幻但又有真实原型的存在。
二场景风格:创造新奇
工业革命的负罪,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人类欲望的无止境,通过这部电影为心灵上了一课。
《阿凡达》故事的精彩不言而喻,整个场景逼真效果也让人叹为观止,更重要的是那份真诚,那份认真。
影片中场景所塑造出的无垠飘渺仙境,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如梦如幻。
在哈利路亚山上灵魂树中的图腾,逼真的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貌似含羞草的植物,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植物,似水母一样的树精灵等。
这些虚拟的潘多拉星球和生物由三维场景虚拟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了设计者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和开拓。
三场景与角色:净化演变
那美人与自然交流的方式和人类是如此不同,他们通过头上的神经纽带可以和潘多拉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建立心灵的沟通。
在潘多拉上所有的生物,动物和植物,都是一体的。
以圣母之树为核心的巨大神经网络,这才是全篇最出彩的设计。
这种全新的交流方式让广泛存在于人类中的冷漠,蔑视和暴力显得如此幼稚和丑陋。
人类没有心灵的纽带,人类不能理解潘多拉星球上生命的伟大和深邃,只知道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毁灭。
最终导演用让主人公彻底抛弃人类的方式完成了自身的进化,象征着对人类无法相互沟通,无法相互理解的悲哀。
这种交流也让潘多拉星球上的一切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联合为一个整体,也正是这种交流让潘多拉庞大的生态系统抵抗住了看似强大的人类的入侵。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