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铁路发展概况
国内外高铁发展现状

国内外高铁发展现状高铁是一种高速铁路交通工具,运行速度通常达到每小时350公里以上。
近年来,高铁的发展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国内,中国高铁建设始于2003年,经过短短几十年时间的发展,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网,铁路运输网络完善程度远超其他国家。
中国高铁不仅在速度和技术上具备世界领先水平,还积极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高铁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节省了大量的旅行时间,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同时,中国高铁的技术和工程经验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中国高铁正逐渐走向世界。
国际上,高铁的发展也逐渐迎头赶上。
日本在1964年首次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高速铁路“新干线”,开创了高铁时代。
以日本的“新干线”为榜样,许多国家纷纷开始建设高速铁路。
例如,法国的“TGV”高速铁路、德国的“ICE”高速铁路、西班牙的“AVE”高速铁路等,都成为了各自国家的标志性交通工具。
这些国家的高铁在速度和舒适度上也具有很高的水平,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此外,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高铁的建设。
例如,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家纷纷投资建设高铁项目,希望通过高铁来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这些国家在高铁建设过程中也积极向中国学习,以便更快地实现高铁网络的建设。
然而,高铁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成本问题,高铁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对国家的财政压力较大。
其次是环境问题,高铁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和振动,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高铁线路的建设也需要占用土地资源,可能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综上所述,国内外高铁的发展现状可总结为:国内高铁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国际上许多国家也积极发展高铁,提升交通效率;新兴发展中国家正在加快高铁建设,为自身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高铁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加以解决。
铁路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

铁路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以铁路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为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内铁路产业的发展趋势:1. 高铁建设和运营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已成为国内铁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高铁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运营效率,拓展国内高铁网络,实现更高的时速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2. 城际铁路的兴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需求日益增长,城际铁路将成为满足人民出行需求的重要选择。
国内城际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形成更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3. 货运铁路的优化升级。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和供应链的优化,货运铁路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机遇。
未来,货运铁路将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货运服务,助力经济发展。
4. 铁路科技创新的推动。
国内铁路产业将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为乘客和货运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二、国际铁路产业的发展趋势:1. 高铁国际化的趋势。
中国高铁技术和设备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引进中国的高铁技术和设备,推动高铁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高铁企业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参与更多国际高铁项目的建设。
2. 区域铁路互联互通的推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区域铁路互联互通将成为国际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
各国将加强合作,推动铁路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货物和人员的便捷流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3.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倡导。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铁路作为一种低碳、清洁的交通方式,将受到更多国家的重视和倡导。
国际铁路产业将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促进铁路的可持续发展。
4. 跨国合作的加强。
铁路产业的发展需要跨国合作,包括技术合作、设备供应、人员培训等方面。
国际铁路产业将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铁路产业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我国铁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铁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铁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网之一。
本文将对我国铁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铁路的发展现状1. 近年来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完善。
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建设连接了许多城市和地区,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
目前,我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14.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居世界第一。
2. 运输能力的大幅提高随着高铁的发展,我国铁路的运输能力也大幅提高。
多数高铁列车的速度超过300公里/小时,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铁路运输还具有稳定、安全、低碳的特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
3. 国际合作的深化我国铁路的发展也得益于国际合作。
中国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了铁路建设在亚欧大陆的连通性。
与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合作不断加强,为我国铁路与世界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未来趋势分析1. 高铁网络的扩张和升级未来,我国高铁网络仍将继续扩张和升级。
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高铁里程将超过3.5万公里,全面实现高铁与城市的连通。
同时,高铁的速度将进一步提升,更多的线路将实现时速350公里以上。
2. 优化铁路货运结构在发展高铁的同时,我国还将继续优化铁路货运结构。
通过建设更多货运专线和货运枢纽,提高铁路货运能力和效率,推动铁路货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
这将有助于减少公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物流效率。
3. 引入新技术推动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是未来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已经开始在铁路领域引入新技术,如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以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未来,这些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信号设备、列车控制、乘客服务等方面,实现铁路系统的智能化。
4.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国铁路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通过加大电气化、减少能耗、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措施,我国铁路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挑战,并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国内外铁路运输发展现状简要

国内外铁路运输发展现状简要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在中国,近年来铁路运输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铁路在近13年内共完成了7次提速,每一次的提速都昭示铁路的发展。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开始第六次提速,提速在京哈,京沪,京九,京广,陇海,浙赣,兰新,广深,胶济等干线开展,这次提速使我国时速120公里以上的铁路里程从16万公里增加到2.2万公里。
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其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也关系到国计民生。
而后自2009年4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这就是在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之后,铁道部再次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即第七次提速。
在这次调整后,我国铁路客运能力将提高 10.6%以上,部分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将大幅压缩。
这次新图将有一批动车组投入运用,同时,铁道部还集中采购了25G客车3000辆,投入这次新图运用。
我国的铁路业一向面对了这样几个困境∶第一,旅客买票难。
众所周知在我国每逢春运,较长的节假日等一些客流量高峰时期,火车运输的情况就相当为难,可以从新闻上,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看到或听到关于客流量的情况,譬如某某火车站的客流量有创历史新高,为多少你年来之最,某某火车站滞留旅客多少人,就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在我们所就读的大学里,每年寒暑假同学们如果不提前十天去买票,那么面临的后果很是让人沮丧,不但票的队伍长,回家的日子也势必被延后很久.第二,乘车难。
据一个列车员亲口说,一节火车厢在春运时期超载2到3倍是很正常的事。
学生、农民工在这时都汇集到一起回家过年,加之带的东西又多。
正在火车上很难找到立锥之地。
第三,货车要车皮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他们眼中,铁路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只被认为是承担客运任务,而没有想到火车运输在货物方面的巨大作,尤其是在我国,由于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匀,所以煤运、铁运、木材等的运输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铁路运输。
例如大秦线就是一条很典型的煤运专线,货运是铁路运输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项目,它们的作用不亚于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没有了充足的铁路运输供给。
国内外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述

第一章国内外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述1 国外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况1.1 发展历程重载铁路运输因其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而受到世界各国铁路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煤炭和矿石等大宗货物运量占有较大比重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发展尤为迅速。
目前,重载铁路运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重载运输已被国际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复苏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原材料和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导致这些货物的运输量增长,给铁路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宗、直达的货源和货流又为货物运输实现重载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铁路部门从扩大运能、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出发,也希望提高列车的重量。
同时,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为发展重载运输提供了技术保障。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国家铁路就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牵引动力的现代化改造,先后停止使用蒸汽机车,新型大功率内燃和电力机车逐步成为主要牵引动力。
由于内燃、电力机车比蒸汽机车性能优越,操纵便捷,采用多机牵引能获得更大的牵引总功率,这为大幅度提高列车的重量提供了必需的牵引动力。
从而,以开行长大列车为主要特征的重载运输开始出现。
但这一时期的重载技术尚不配套,长大列车货车间的纵向冲动、车钩强度、机车的合理配置、同步操纵及制动等技术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重载运输开始取得实质性进展,并逐步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国铁路相继在运输大宗散装货物的主要方向上开创了固定车底单元列车循环运输方式,而且发展很快。
美国1960年只有1条固定的重载单元列车运煤线路,年运量不过120万t;而到1969年,重载煤炭运输专线增加到293条,运量占铁路煤炭运量的近30%。
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末为解决线路大修对运输的干扰,在通过能力紧张的限制区段组织开行了将两列普通货车连挂合并的组合列车,这种行车组织方式后来成为提高繁忙运输干线区段能力的重要措施。
全球及中国铁路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全球及中国铁路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并投入使用以来,铁路逐渐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运输方式,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全球经济体之间互连互通程度的不断加深,加之铁路相关技术持续升级,铁路这一传统运输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一、全球铁路行业市场概况2018年全球铁路市场规模为1,830亿欧元(约14,379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数年年增长率约2.8%。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动车组列车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掀起高速铁路建设的浪潮。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快捷舒适、运载量大、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不同区域间的人员交流和资源整合,已经成为世界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为全球铁路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截至2020年1月,全世界高速铁路营运里程总计约52,391公里。
其中,中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为35,742公里,占全世界的68.22%,位居全球第一,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总和1。
二、我国铁路行业市场概况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
铁路运输载客量大、运输成本低、安全舒适、运行速度较快,作为远途交通工具的比较优势明显,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国家一直将铁路运输业列为优先发展和加快发展的行业。
①铁路营运里程持续增加,跑步进入高铁时代《2020-2026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7年,我国铁路经历了六次大提速,提速线路由少到多,列车运行速度逐步加快,形成了“四纵四横”、覆盖主要干线的提速网络,结束了我国铁路运营速度长期低水平徘徊的历史。
2008年中国开通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打开了我国高速铁路时代的大门。
“十二五”以来,我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高速铁路建设呈现爆发式增长。
全国铁路营运里程从2011年的9.32万公里增长至2019年的13.90万公里,年均新增营运里程约5,725公里,年复合增长率 5.12%;其中高铁营运里程从2011年的0.66万公里增长至2019年的3.50万公里,年均新增营运里程约3,550公里,年复合增长率23.19%;高铁营运里程占铁路营运里程的百分比从2011年的7.08%增长至2019年的25.18%,占比不断提高。
简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简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铁路发展具有以下基本情况:
1. 规模庞大:截至2021年底,我国铁路总里程达到141.4万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3.6万公里,占比全球高速铁路总里
程的两倍以上。
2. 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特别是自2008年开始实施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规划,使
得我国高铁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3. 技术水平提升:我国在高铁技术和设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目前,我国高铁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了350
公里/小时,是全球高速铁路技术的领先者之一。
4. 运输能力强大: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年运输量逐年增长。
2019年,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量达到43.2亿吨,旅客运
输量超过35亿人次。
5. 区域联通加强:我国铁路网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市,通过铁路网络,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物流和人员流动更加便利。
6. 技术输出:我国高铁技术和设备已经走出国门,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先进的铁路建设和运营解决方案。
7. 畅通工程实施:我国积极推进铁路畅通工程,加强铁路与其
他交通方式(如公路、航空、水运等)的衔接,推动物流、旅客运输整体效率的提升。
总体来说,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
未来,我国铁路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铁路网络建设,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交通选择。
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

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铁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外铁路运输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
一、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中外铁路运输发展的历程略有不同。
在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由外资企业引入,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交通方式。
而在许多发达国家,铁路运输的发展更早,上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起步,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铁路网络。
二、铁路网络规模中外铁路网络的规模差距较大。
以中国为例,截至2024年,中国的铁路网络总里程已经超过13万公里,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通达。
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俄罗斯,由于国土较大,铁路网络规模更大,美国的铁路里程超过25万公里,俄罗斯的铁路里程则超过85万公里。
三、客运服务中外铁路运输在客运服务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高铁的普及使得铁路客运的速度和舒适度大幅提升,人们可以通过高铁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高速列车的运营时间较长,因此铁路客运的主要方式还是普通列车。
不过,一些国家的普通列车依然比较舒适,可以提供座椅选择和餐饮服务。
四、货运服务中外铁路运输在货运服务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由于国内贸易需求增加,铁路货运逐渐起步,一些快递公司也开始采用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配送方式。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铁路货运已经较为成熟,可以提供大规模、高效的货物运输服务。
此外,一些国家还建立了国际铁路联运通道,加强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五、技术创新与发展中外铁路运输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引入和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全球高铁技术的领军者。
不仅在速度上取得了巨大突破,还在列车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不少创新。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铁路技术的发展相对更为成熟,例如日本的新干线技术和德国的磁悬浮技术等。
六、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外铁路运输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存在差异。
由于铁路运输是一种低碳、高效的交通方式,相对于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具有较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列车的全面提速
✓ 1990年10月广深线160km/h行车项目正式立项,1994年 12月22日广深准高速铁路通车,从此我国第一条时速 160km/h的准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 1997年4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1次大面积提速开始实 施,拉开了铁路列车提速的序幕。在京广、京沪、京哈 3大干线,提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140km/h。全国 铁路以北京、上海、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 了最高速度140km/h、旅行速度在90km/h以上的快速列 车40对;开行了夕发朝至列车78列,被旅客誉为“移动 宾馆”。
19世纪后半期,铁路的兴建才由欧洲、美国扩展到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1870年亚、非、澳及美洲(美 国除外)的铁路只占世界铁路总长的9.4%。19世纪末期, 英、美、法、德、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对殖民 地和附属国进行政治控制、军事侵略及经济掠夺,修建 了大量铁路,到1913年上述四洲(美国除外)的铁路达到 世界铁路网总长的31.8%。
➢国外主要国家高速铁路发展情况汇总
✓ 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在日本建成通车; ✓ 日本新干线 2315km,Vmax=300km/h,动力分散方式; ✓ 法国TGV 1273km,Vmax=300km/h,动力集中方式; ✓ 德国ICE 867km,Vmax=330km/h,动力集中方式; ✓ 韩国:TGV 412km,Vmax=300km/h,动力集中方式; ✓ 西班牙AVE 471km,Vmax=270km/h;动力集中方式; ✓ 意大利ETR-500 237km,Vmax=300km/h,动力集中方式。
1920 1901 1911 1908 1904 1904 1908 1909 1909 1912 1907 1910 1905 1916 1936
❖京张铁路—我国自行建设的第一条铁路
1909年9月,由詹天佑领导修建的京张铁路竣工, 全长201.2km,单线,标准轨距。京张铁路是中国第 一条不借助外国技术、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建 的铁路,在国际上和社会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远远 超出了工程技术的范围。
1990年5月:TGV大 西洋电动车组创造了 515.3km/h的速度;
2007年2月TGV高速 电气机车创下每小时 553公里的铁路行驶 新纪录。
TGV-D双层高速列车
欧洲高速 铁路示意图
❖国外轮轨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 德国:已建成汉诺威至维尔茨堡高速线、曼海姆至斯图 加特高速线、柏林至汉诺威、科隆至莱因/美因等4条高 速铁路,营业里程达867km。高速铁路电压与既有铁路 相同,高速列车可直接驶入既有线。
北洋政府期间,各国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掠夺中国铁 路权的狂潮。比、英、法、德、美、沙俄、日等国在中 国夺得铁路贷款权达13000km,其中日本更是夺得满蒙 五路权,共长约1500km。由于列强的干扰、国内频繁的 战争等原因,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6年)铁路建设 总共完成3036km,发展极其缓慢。
2、国内外铁路发展概况
1)国外铁路建设概况 ❖ 快速发展时期
1840年到1913年,铁路发展最快,每年平均修建20000km以上。 美国在1881—1890年的10年间,平均每年建成10000km铁路, 到1913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达402000km。
德国在1866—1870年期间,用投资的70%来修建铁路,修建 了2443km铁路。
❖清末时期的中国铁路建设
从1876-1912年的清末36年间,中国共修筑铁路
9968.5km,其中21.9km被拆毁,保存下来9946.6km。
中国早期建成的铁路干线
线路名称
起迄地
里 程 ( km )
建成年份
东清铁路 南满支线 关内外铁路 京汉铁路 胶济铁路 正太铁路 沪宁铁路 京张铁路 汴洛铁路 津浦铁路 广九铁路(华段) 滇越铁路 安奉铁路 南浔铁路 粤汉铁路
❖ 国外高速磁浮交通发展概况 ➢ 日本于1972年成功进行了2.2t重的超导磁浮列车试验,
速度为50km/h。1977年12月在宫崎磁浮试验线上,列 车 速 度 达 到 204km/h 。 1979 年 12 月 提 高 到 517km/h 。 1982年11月,磁浮列车载人试验获得成功。1995年, 载人磁浮列车试验速度达到411km/h。2003年12月,日 本铁道公司在山梨试验线上创造了581km/h的陆上速度 世界记录。
❖国外高速磁浮交通发展概况 ➢德国在常导高速埃姆斯特试验线上,创造了
450km/h的试验速度。
2)国内铁路发展概况
❖清末时期的中国铁路建设
英国怡和洋行于1876年建成了从苏州河北侧至吴淞镇
的吴淞铁路。
吴淞铁路线路长14.5km。这是 一条窄轨铁路,轨距762mm, 行驶的机车重仅15T,行车速 度为24-32km/h,从1876年12 月1日建成运营至1877年10月 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共输送 旅客运客16多万人次,平均每 英里每周可赚27英镑,与英国 国内铁路日利润率相当。
成昆铁路在海拔2244m处建成了当时我国最长的 沙木拉达隧道,长6379m,如下图所示。同时建成的 峨眉至乌斯河间的关村坝隧道(长6107km)创下了20世 纪60年代双口月成洞673m的最快施工速度记录。
➢大瑶山隧道
隧道长度为14.295km。自然条件非常困难,在线 路勘测期间,为了解决运输困难,甚至采用直升飞机 将钻机从空中吊运到工地,工程建设的困难可想而知。 隧道的施工机具采用国外进口的大型四臂液压台车, 实现了开挖、运输、衬砌三条机械化作业线。大瑶山 隧道的建成使我国打开了修建10km以上铁路隧道的大
❖ 中华民国时期的铁路建设
中华民国初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全力筹 办全国铁路。1918年秋,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一书中 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约166000km)铁路的计划,从1919 年《实业计划》发表到1925年孙中山的逝世的,这6年 间,中国正饱尝战争的痛苦与折磨,无力无暇再去顾及 铁路建设。大铁路计划的命运,也只能以破产而告终。
从 1912 年 至 1949 年 9 月 , 民 国 时 期 共 建 成 铁 路 17100km。
❖ 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
中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掀开了中国 铁路建设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伊始,铁路便收归国 有。由于战争的破坏,旧中国留存下来的铁路能勉强 维持通车的仅剩约10000km。仅1949年由铁道兵和铁 路职工共修复铁路8278km,其中桥梁2717座。到1949 年底,基本修复了大陆上的主要铁路干线,全国通车 里程达到21810km。
造的三项最伟大的杰作!
成昆铁路在穿越大渡河畔的凉山区时,有条地质 裂缝叫老昌沟。沟的两侧山壁陡峭,直插云天,沟深 200m,宽50m,沟里云飘雾绕,世人称为一线天。下 图是成昆线上跨度为54m的一线天铁路石拱桥,桥头 两侧与隧道相接,此桥迄今仍是铁路石拱桥之最。在 当时施工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其主拱施工仅花了99 天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铁路干支线6179.8km, 在第三、四两个五年计划时期正值十年动乱的“文化 大革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建成了成昆、贵昆、 湘黔、京原等干线铁路5669km,支线3577km,第二线 1259km , 到 1975 年 底 , 全 国 铁 路 营 业 里 程 达 到 45992km ICE2 (280km/h)为动 力集中供电方式;
ICE3 (330km/h)为 动力分散供电方式 (即动车组)。
德国ICE3高速列车
❖ 国外轮轨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 意大利: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建设高速铁路的国家之一,
早在20 世纪60年代就研究修建高速铁路。1970年正式 开工建设罗马—佛罗伦萨(Direttissima)的高速铁路, 长度262km,设计速度250km/h。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到 1992年才全部完工正式通车。目前,意大利运营中的高 速铁路就此一条。罗马—佛罗伦萨高速铁路的技术标准 不高,允许最高速度只有250km/h。意大利规划,建成 总长超过1200km的高速铁路网。
❖ 衰落时期 1913年至1970年,其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方面西欧各国的经济受战争破坏,直到1955年前后,世 界经济才复苏发展。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铁 路运输受到公路和航空运输的挑战,铁路客货运输量锐 减,而公路和航空运输量却猛增。因此,铁路亏损严重, 美、英、德、法、意等国大量封闭拆除铁路,不少国家 不得不将铁路收归国有。英国交通部门竟提出将铁路全 部拆除改建为高速公路的“英伦三岛铁路改造计划”。
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
❖ 中华民国时期的铁路建设
中华民国初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全力筹 办全国铁路。1918年秋,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一书中 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约166000km)铁路的计划,从1919 年《实业计划》发表到1925年孙中山的逝世的,这6年 间,中国正饱尝战争的痛苦与折磨,无力无暇再去顾及 铁路建设。大铁路计划的命运,也只能以破产而告终。
➢成昆铁路
纽约联合国总部陈列着被评为联合国特别奖、象 征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三件礼物—一件是美国阿波罗宇 宙飞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一件是苏联第一颗人造卫 星模型。而排在三件礼物特别奖的首位是来自中国高 1.1m、宽1.95m、由140个人用了8颗象牙精心制作的 成昆铁路象牙雕塑。它们一起代表了人类在20世纪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英、法、德、意大利、比利时、 西班牙等国先后建成了各自的铁路网。
铁路成了这些国家工业化的先驱,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对工 业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快速发展时期 到1913年世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00000km,其中
80%集中在英、美、法、德、俄五国。当时铁路垄断了 陆上的交通运输,其承担的运输量一般高达80%以上。
❖ 国外高速磁浮交通发展概况 ➢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1922年德国工程师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