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诚信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在古代,有许多名人以其卓越的品德和诚信而备受尊敬。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

故事一:钟馗与屈原相传,在古代东汉末年,有一个官员因受人陷害而被流放到一片充满邪气的鬼镇。

他寄希望于有一天能够脱离这个恶劣的环境,重返世间。

他用心灵力量修行,最终成为了一位名叫钟馗的高僧,他可以以法力除魔。

而就在此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也在各地游历,传播自己的诗艺。

当他了解到钟馗的成就后,非常敬佩钟馗的修行和慈悲心。

于是,屈原写了一篇诗歌《离骚》送给钟馗,并请他帮助取回自己失去的乐器。

钟馗感谢屈原的赞赏,并表示愿意帮助他。

于是,钟馗借助自己的法力,找到了屈原失去的乐器,并将其亲自送还给屈原。

屈原深感感激,对钟馗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从此以后,钟馗与屈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致力于传承文化和慈善事业,留下了许多令人铭记的故事。

故事二:孔子的诚信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品德和坚定的信仰而闻名于世。

有一次,孔子与其弟子在旅途中经过一片草地,看到一位农夫正在祭拜自己的祖先。

孔子停下脚步,向农夫请教如何正确祭拜祖先。

农夫恳切地告诉孔子:“我每年只能献上一只鸡,因为我贫穷。

” 孔子深切地体会到了农夫的困难,于是他鼓励农夫继续尽力,同时向他解释了祭祀的真正含义。

最后,孔子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了两只鸡,并请农夫接受这份礼物。

这个小小的故事展示了孔子的诚信和慷慨。

他不仅在道德上给予了农夫帮助,而且向他传递了正确的思想观念。

故事三:曹操与石凌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智勇双全而闻名。

有一次,曹操的手下石凌在追击敌军时,被敌军的箭射中,但他没有告诉曹操,继续带领队伍前进。

曹操发现了石凌身上的伤,非常震惊,他问石凌为什么没有及时报告自己的伤情。

石凌坚定地回答说:“在战场上,我是你的手臂,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伤害影响到大局。

” 曹操被石凌的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深深感动,他非常赞赏石凌的行为,并表达了对石凌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古人守信文言文故事10篇译文

古人守信文言文故事10篇译文

古人守信文言文故事10篇译文摘要:一、引言:简要介绍古人守信的重要性二、古人守信的故事1:刘备赴约三、古人守信的故事2:岳飞守墓四、古人守信的故事3:子路负米五、古人守信的故事4:平原君辞让六、古人守信的故事5:苏轼还款七、古人守信的故事6:曾子杀猪八、古人守信的故事7:陈涉世家九、古人守信的故事8:萧何守法十、古人守信的故事9:魏公子无忌救赵十一、古人守信的故事10:范蠡助越王勾践报仇十二、结论:强调守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正文:【引言】在我国古代,守信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古人常用守信的故事来教育后人。

这些故事传达了诚信、尊重承诺和待人以诚的道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10篇古人守信的文言文故事及其译文,以期唤起人们对守信的关注和重视。

【古人守信的故事1:刘备赴约】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名将。

有一次,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结拜为兄弟,刘备为长。

刘备与关羽、张飞约定,若刘备先死,关羽、张飞需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

后来,刘备去世,关羽、张飞果然忠诚地履行了诺言。

【古人守信的故事2:岳飞守墓】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岳飞被秦桧陷害致死,其部下将士纷纷前来守墓,表示对岳飞的忠诚。

直至南宋末年,岳飞墓前仍有将士守墓,感人至深。

【古人守信的故事3:子路负米】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子路负米百里,以供其母食用。

一日,子路遇雨,米湿透,恐母责怪,遂背负湿米回家。

母知此事,感叹道:“吾儿守信,胜过千金。

”【古人守信的故事4:平原君辞让】平原君,战国时期赵国公子。

平原君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欲让与邻居。

邻居谦让不已,平原君曰:“吾闻之,辞让者,信也。

信者,人之本也。

”遂将花园让与邻居。

【古人守信的故事5:苏轼还款】苏轼,北宋文学家。

苏轼曾任杭州知州,离任时,百姓赠送礼品,苏轼一一谢绝。

苏轼曰:“吾誓不饮盗泉之水,不受无功之禄。

”体现了其守信的品质。

【古人守信的故事6:曾子杀猪】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5篇】

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5篇】

【导语】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信不⽴,国⽆信不强。

千百年来,⼈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5篇】。

欢迎阅读参考!1.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 宋濂⼩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很穷。

也没钱买书,只好向⼈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次,他借到⼀本书,越读越爱不释⼿,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滴⽔成冰。

他母亲说:“孩⼦,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家⼜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问题,也是尊重别⼈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失信于⼈,怎么可能得到别⼈的尊重。

” ⼜⼀次,宋濂要去远⽅向⼀位知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雪。

当宋濂挑起⾏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怎能出远门呀?再说,⽼师那⾥早已⼤雪封⼭了。

你这⼀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我都得上路。

” 当宋濂到达⽼师家⾥时,⽼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2.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 魏⽂侯的诚信故事 战国时候魏国第⼀个国君叫魏⽂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起来。

有⼀次,他和管理⼭林的⼈约好第⼆天下午⼀定去⼭林打猎练兵。

到了次⽇,下朝后举⾏了宴会,魏⽂侯准备宴会⼀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不见停反⽽越下越⼤了,魏⽂侯起⾝对众⼤⾂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已经有⼈在等到我了!” 众⾂⼀见国君要冒⾬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

这个说:“天下这么⼤的⾬,怎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法打猎练兵。

”魏⽂侯看看天⾊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林的⼈哪。

关于诚信的人物故事10篇

关于诚信的人物故事10篇

关于诚信的人物故事10篇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从古至今有很多关于诚信的人物故事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10个。

一、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

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先回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等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就开始杀猪。

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却说:“你不能这样哄孩子呀。

孩子还小,不懂事,他是照着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行事的。

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做母亲的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

”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

曾子为了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哪怕只是一句对孩子的承诺,也坚决遵守,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

二、商鞅立木为信。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如果商鞅没有做到诚信,那百姓怎么会相信他变法的其他内容呢?三、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部下,他很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当时楚地有个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这就是因为他平时的诚信积累,让朋友们都信任他,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四、华盛顿与樱桃树。

乔治·华盛顿小时候,他的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

华盛顿很想试试斧头的锋利程度,于是他把父亲最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当父亲发现樱桃树被砍倒时,非常生气,他质问家里的每个人。

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

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

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在古代,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础。

许多古代故事都反映了诚信的重要性,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几个关于古代诚信的故事吧。

故事一,《忠犬八公》。

故事发生在中国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秦桧的官员,他因为贪污受贿,被贬为普通百姓。

他养了一只名叫八公的忠犬,对它百般呵护。

有一天,秦桧在山上遇到了一只猛虎,八公为了保护主人,奋不顾身地与猛虎搏斗,最终牺牲了自己。

秦桧感到非常悲痛,因为八公的忠诚和诚信,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耻和卑劣,于是他下定决心改邪归正,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德行的官员。

故事二,《诚实的木匠》。

在古希腊,有一位木匠,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贵族的委托,要求他制作一批家具。

木匠按照约定的时间把家具送到了贵族的家中,但贵族却拒绝支付工钱,还嘲笑他说,“你这样诚实守信,就是因为你没有智慧和勇气,否则你早就成为富翁了。

”木匠听后笑而不语,继续做他的家具。

过了一段时间,贵族家中发生了一场大火,所有的家具都被烧毁了,唯独木匠制作的家具完好无损。

贵族深感惭愧,决定支付木匠双倍的工钱,并向他道歉。

从此以后,木匠因为他的诚信和品德,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尊重,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故事三,《孔子的诚信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诚信故事数不胜数。

其中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农夫,农夫跟孔子说他丢了一只鸡,希望孔子能够帮忙找找。

孔子答应了他,并在路上找到了那只丢失的鸡。

农夫非常高兴,感激不尽。

孔子说,“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

以上这些古代的故事,都反映了诚信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它能够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古代故事中汲取智慧,牢记诚信的重要性,做一个真诚守信的人。

古代关于为了诚信的故事

古代关于为了诚信的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传统文学、历史记载和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几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1. 商鞅立木:商鞅在推行新法之前,为了取信于民,在城外立了一根木头,承诺谁能将其搬到城内,就赏赐五十金。

他成功地树立了诚信的形象,使民众相信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从而顺利地推行新法。

2. 季札挂剑:吴国公子季札为人守信,在朋友去世后仍将朋友的宝剑挂在墓前。

后来,宝剑长出了一片叶子,人们称之为“挂剑草”。

这个故事流传千古,成为诚信的象征。

3. 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为了教育孩子信守承诺,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诚信的重要性。

4. 韩信报恩:韩信在落魄时曾受到一位老人的恩惠,后来他为了报答老人的恩情,亲自前去致谢。

这个故事体现了诚信和感恩的美德。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诚信在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到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

诚信的5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

诚信的5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

《诚信的 5 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古代诚信的小故事哟。

第一个故事,商鞅立木。

商鞅想推行变法,怕大家不信,就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一开始没人信,商鞅加到五十金,有个人去搬了,真得到了赏金。

大家就相信商鞅说话算数啦。

第二个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要跟着。

妻子哄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

妻子回来,曾子真的杀猪,说不能骗孩子。

第三个故事,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说话算数,答应的事一定做到,大家都说得到他的承诺比得到千金还珍贵。

《诚信的 5 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小朋友们,接着听哟。

第四个故事,尾生抱柱。

尾生和姑娘约定在桥下见面,姑娘没来,洪水来了,尾生抱着桥柱不肯离开,最后被淹死了。

第五个故事,范式守信。

范式和张劭约好两年后见面,到了那天,张劭让母亲准备酒菜,母亲不信范式会来,范式果然按时赶到。

小朋友们,这些古人是不是很讲诚信呀?《诚信的 5 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小朋友们,我再来讲几个。

第一个,晏殊诚实。

晏殊参加考试,发现题目做过,如实报告,得到皇帝赞赏。

第二个,韩信报恩。

韩信困难时得到一位婆婆帮助,发达后送千金报答。

第三个,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和小伙伴们没完成功课,主动要求挨打,因为答应的事要做到。

第四个,郭伋不失信于童。

郭伋外出巡视,和孩子们约定回来时间,回来时比约定时间早,就在郊外等,直到时间到了才进城。

第五个,蔡璘坚还亡友财。

蔡璘的朋友去世前借了钱,朋友的儿子不知情不想还,蔡璘坚持要把钱还给朋友的儿子。

小朋友们,要向他们学习哟!。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这些故事传承至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中国古代诚信故事。

第一则故事是关于《孔子和柳下惠》的。

柳下惠是孔子的学生,他因为家境贫困,无法支付孔子的学费。

孔子知道后,就特意去柳下惠的家里拜访他,然后对他说,“你的家庭贫困,我知道了。

但是,你应该记住,一个人的诚信比金钱更重要。

”孔子的这番话让柳下惠深受感动,他立刻找到了劳动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最终还清了孔子的学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无价之宝,它能够让人获得尊重和信任。

第二则故事是关于《张良投胡》的。

张良是汉代著名的谋士,他曾经在楚国当过一个小官。

有一天,胡人入侵楚国,楚王逃亡,张良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

但是,张良不忍心背叛楚国,于是他选择了投降胡人。

胡人见到张良的诚意,便让他成为了胡国的重要官员。

后来,张良趁机帮助汉高祖刘邦,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诚信的原则。

第三则故事是关于《信守诺言的屈原》的。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曾经在楚国为官。

有一次,楚国国君出征,屈原被托付了国家大权。

但是,有人散布谣言说屈原要谋反,楚国国君因此怀疑屈原,将他流放到了南边。

屈原在流放期间,始终忠诚于楚国,他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

最终,楚国国君因为感念屈原的忠诚,决定在端午节这一天,投下粽子和酒到江中,以示纪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品质,它能够打动人心,也能够获得后人的尊重和敬仰。

这些古代诚信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培养和践行的品质。

相信通过这些故事的传颂,诚信的种子能够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更加诚信和美好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诚信故事
诚信在心,将诚信发挥在经商致富中,可以家财万贯;将诚信延伸到安身立命上,可以后世传颂;将诚信拓展到八荒六合,四海之内,则可万民归心,顺天地阴阳、法四季轮回,运之则五岳震荡,百川奔涌,诸侯朝服,天下匡正。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古人的诚信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人的诚信故事篇一:郭汲不失信于孩子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他做并州太守时,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平反许多冤假错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

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

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

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

”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致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

事办完了,又要到下一个县考察。

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问
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

”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郭汲巡视在下一个县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来。

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于重大的事情呢!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因此而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

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

后以“郭汲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

古人的诚信故事篇二:李勉诚实无欺李勉,唐代中期名臣。

他幼通经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学,为官做人更是正直无私,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时很贫困,一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

不到十天,这个书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对他竭力照顾,他在临死前从布袋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勉说:“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这里得病将死。

请您拿着它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来的都送给您。

”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

隔了几年,李勉担任开封县尉。

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来寻找这个书生,一路寻找他的行迹。

到了商丘,打听出李勉曾经为书生主持过丧事,就特地来拜访他。

李勉陪同那个书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并挖出了剩余的银子全部交给了他。

唐德宗时,李勉任吏部尚书,他不畏权贵,遇事敢言,特别注意维护朝廷礼仪。

唐德宗非常宠幸奸臣卢杞。

卢杞时任澧州刺史,遭到给事中袁高的弹劾,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然而唐德宗却不予罢免。

一日,唐德宗对李勉说:“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卿知其状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这是一句极佳的对答,流传天下,人们都佩服他的正直。

古人的诚信故事篇三:欧阳修治学严谨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

特别重视道德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他的诗词和文章在当时就被称为“极品”,受到文人学士的广泛赞誉,这源于他的治学严谨,做文章务求精益求精。

他每写文章,草稿出来后,即贴在室内墙壁上,反复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称心如意为止。

例如他写完《醉翁亭记》后,诚心向人征求意见,他读给一位樵夫听,当读到“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时,樵夫说:“您文章的字好象多了点。

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门,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顿时,欧阳修明白了,于是提笔将前边一串文字划掉,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只这一句便总括了滁州胜状,也总领了全文气势。

欧阳修不仅严谨治学,也严谨做人、做事。

他待人真诚坦荡,始
终注重提携奖掖后俊,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等人皆出于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坛出现了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

欧阳修与宋祁同修《新唐书》,书成后,按惯例修史在书前只署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

当时欧阳修比宋祁的官位高,因此,御史决定《新唐书》只署欧阳修一人的姓名。

但欧阳修却说:“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宋祁知道后很受感动,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欧阳修晚年时,仍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甚是认真,有时忙的废寝忘食。

他的夫人道:“你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又何必费心去一一修改呢?”欧阳修认真地说:“我既然发现了错误的地方,那当然要去修正。

要不就会误导后人啊!”
古人的诚信故事篇四:宋濂谨守诚信宋濂,明初文学家,官居学士,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风格要与道德内涵一致。

他自幼守信好学,一生勤学不辍,“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自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

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借来看,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每天拼命的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时间好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为诚实守信,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时值隆冬腊月,北风狂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
都冻成了冰,家里穷,哪有火来取暖?宋濂手指冻的都无法屈伸,仍然坚持连夜抄书。

抄完了书,一路跑着去还书给人家,决不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

面对贫困、饥饿、寒冷,宋濂不以为意,不以为苦,一心努力学习,明白了很多做人之理。

到了二十岁,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贤之道。

但由于没有老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己同乡中有成就的前辈请教。

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前辈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

当宋濂准备上路时,他的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一个人走在深山之中。

当他到达老师家里时,四肢都冻僵了不能动弹,很长时间以后才有了知觉,老师赞叹地说:“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正是因为宋濂能忍受穷苦,把艰苦的生活当作是一种磨炼,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以苦为乐,他才能成就事业。

他说道:“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读书明理是最神圣的事情,所幸自己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


古人的诚信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