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合集下载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语已经不用了。这就是古今异义如:社稷(国
家)、崩(称天子死)、埙(古乐器)等。这部分词,
虽然我们比较生疏,但通过查工具书就可以明
白,不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词语的引申变化有四种:
(1)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如“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细声有 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 (2)词义缩小。“宫 ”:古为“房屋”,今为“宫 殿”。 “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 “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 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 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再如“耳闻不如目 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等,“闻 ” 是“听” 的意思。现在,“闻”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 生了变化。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 “崩”,“殂”是衬字。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1)意义相近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园”这 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2)意义相对
⑩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⑾ 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⑿ 12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 (宗懔《荆楚岁时记》) ⒀ 13展开看之,乃二百单五年事。 (《三国志平话·上》) ⒁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⒂ 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 (洪亮吉《治平篇》)
•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2、“如(若)……”这类状语,常常放在 中心词的后边。
•如: •A、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B、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 •C、则治之如所言。

•练习:1、调整下列句子的语序并翻译。
•①尝射<于家圃>。 •尝[于家圃]射 •②苛政猛<于虎>也。 •苛政[于虎]猛也 •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三、汉语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2、句式的变化 •3、词类的变化

•(一)语序的变化: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主─谓 •你好美!
• 主谓倒装:谓—主
•主─谓─宾 •我不相信你!
• 宾语前置:宾—谓
•定语─中心词(名、代)
•五十两白银
• 定语后置:中心词—定语
•状语─中心词(动、形)
•轻轻地走来 •像梦一样美好
•D

3、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并翻译:
A、其人家有好女子者,多持女逃亡。•(定语后置)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D、子何恃而往? •(宾语前置)
E、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F、甚矣,汝之不惠。 ) G、。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状语氏后求置救于齐

•现代书面语
•(白话文运动
文言——白)话
•古代书面语 •古代口语
•更早的口语

•一、汉语语音的变化
•1、韵母的变化。
•课堂活动1、读下面的诗句,找出韵脚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ong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eng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题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1教学目标德育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智育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美育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献。

教学重点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教学难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教学关键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型教学方法理解分析掌握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总结练习作业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李白的《望天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贺知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二、语法的变化1、语序的变化“宾语前置”: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B.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不欺骗我)2、句式的变化陈胜者,阳城人也。

3、词类的变化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导入疏导归纳引导布置了解识记理解巩固完成板书设计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一、汉语语音的演变二、语法的变化后记事应把握好三个意识:第一,应用意识;第二,整合意识;第三,实践意识。

题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2教学目标德育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智育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美育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献。

教学重点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教学难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教学关键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型教学方法理解分析掌握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总结练习作业三、汉语词语的演变1、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古人云,今人说•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对古今汉语的词汇和句式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古今汉语的演变。

•古今汉语的演变:•古今词汇比较•古今句式比较•距离讨论古今词语比较•第一种是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成语的一个成分。

例:形、貌、衣、镜、何、自、日、外•第二种是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收到很大限制。

例:其、而、与、者、美、有余•第三种是古代词语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例:修(长)、谓(对……说)、公(尊称)、及(比得上)、寻(不久)、比()、古今句式•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例:A、大王来何操?B、夜缒而出。

C、从余问古事•有些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虽然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的句式有了一些改变。

例: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铸以为金人十二。

C、天下云集响应。

•文言句式仍旧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但用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例:之所以、为……所……、唯……是……、•声调押韵规则、入声调的消失例:l i u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l ou•韵母的变化•韵母是汉语字音中声母、声调以外的部分汉语拼音(1)声母表韵母表b(玻)p(坡)m(摸)f(佛)d(得)t(特)n(讷)l(勒)g(哥)k(科)h(喝)j(基)q(欺)x(希)y(医)W(屋)zh(知)ch(吃)sh(诗)r(日)z(资)c(雌)s(思)单韵母a(啊)o(喔)e(鹅)i(衣)u(乌)ü(迂)复韵母ai(爱)ei(诶)U i(围)ao(熬)ou(欧)iu(邮)ie(耶)üe(约)特殊韵母er(耳)前鼻韵母an(安)en(恩)in(因)u n(蚊)ün(晕)后鼻韵母ang(昂)eng(亨)ing(英)ong(轰)整体认读音节zhi(知)chi(吃)shi(诗) ri(日)zi(知)ci(雌)si(思) yi(衣)wu(乌)yu(迂)ye(耶) yue(约)yuan(冤)yin(因)yun(晕)•词语的词形变化单音节------双音节词•词语的消长变化火车、飞机、宇宙飞船等•词语的替换变化车夫---司机、面---脸、保---保护、保卫、保存•词语的引申变化“朝”的词义演变•语序的变化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句式的变化判断句、把字句•词类的变化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名字意动用法、。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汉语语音的演变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2,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入 相如曰: 王必无人,臣愿奉 相如曰 已选三万。 公 五万兵难卒 使。”3,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4,公 五万兵难 受珠, 所著披袄中。5,至 夜月明, 受珠,内所著披袄中。5,至莫夜月明,独 与迈乘小舟至绝璧下。 虽 槁暴, 与迈乘小舟至绝璧下。6,虽有槁暴,不复 挺者,糅使之然也。 君子 非异也, 君子生 挺者,糅使之然也。7,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8,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假于物也。 秦伯素服郊次, 师而哭。 秦伯素服郊次 可以解燕 樊於期偏袒扼腕曰 .9,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解 国之患.
2、句式的变化 、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 语通常不用判断词“ 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 名词后面用“ 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 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荀卿,赵人。
“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耳闻不如目见” 耳闻不如目见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等等, 的意思。现在, 等等,“闻” 是“听”的意思。现在,“闻” 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变化。 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变化。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 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 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 用于“诽谤” 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 个贬义词。 个贬义词。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古今言殊(人教)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古今言殊(人教)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 丈夫”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 对。 学者必有师 古之学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 就的人。 就的人。
义变
P10 T2
法变
句 式 变 化 词 类 变 化 语 序 变 化 语法演变类型 判断句 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 而君幸于赵王。 省略句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一鼓作气, 而衰, 而竭。 锦还乡。 沛公军霸上。 衣锦还乡。/沛公军霸上。 吾得兄事之。 风餐露宿。/吾得兄事之。 例 句 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如:照──照耀 赠──赠送 ──照耀 ──赠送 ──抛弃 ──纯粹 弃──抛弃 粹──纯粹
形变(词形变化)
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双( 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双(多)音节词所替 代。
如:伐──攻打 乖──违背 ──攻打 ──违背 ──河流 ──大腿 川──河流 股──大腿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 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词义扩大。 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河 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古义指“悲痛出声” 大声曰哭, 如“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 细声有涕曰泣” 大声而无泪的叫“ 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 词义缩小。 古为“房屋” 今为“宫殿” 词义缩小。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 丈人” 古义指“老人之通称” “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
行李之往来,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之往来 古义:外交使者。 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 叠音词
• 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节词,主要用来描 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节词,主要用来描 摹声音或性状。 摹声音或性状。 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 霍霍 “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 洋洋 姗姗 洋洋得意 喜气洋洋 姗姗来迟
11
• 关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18
后起意义: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泛指一般的河
古义:
长江
江汉朝宗于海。 汉朝宗于海。
《尚书·禹贡》
黄河
以河为境。 为境。
《韩非子·有度》 19
今义: 一切动植物 的表层组织
古义: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十四年》
兽皮
兽皮 人皮
皮-带毛的 革-去毛的 肤
20
上古-中古
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 ──照耀; ──赠送; ──抛弃 照耀 赠送
• (3) 原单音节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节词所替代。 原单音节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节词所替代 替代。
伐──攻打;川──河流;股──大腿。 ──攻打; ──河流; ──大腿。 攻打 河流 大腿
10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孟子·公孙丑下》
28
护城河、池塘 护城河、
今义:
池塘
后起意义: 后起意义:
专指鸟类
古义: 古义: 飞禽走兽的总称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 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29
古义:

课件3: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课件3: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3.汉语语音的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4.古今词汇有哪些变化?
[明确] (1)词语的词形变化,由以单音节词为主,变为以双音 节词为主,如妻(妻子)、衣(衣服)、师(老师)等。 (2)词语的消长变化,旧词消失,如买办、知青等,新词应运而 生,如电脑、数码、纳米、克隆等。 (3)词语的替换变化,如“车夫”现在说“司机”,“戏子、优伶” 现在说“演员”等。
二、 1.“臭”,古代泛指一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是词义 的缩小。 2.“色”,古代指脸色、神色。现在泛指各种颜料或色彩,是 词义的扩大。 3.“丈夫”,古代是男子的通称。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是词 义的缩小。 4.“睡”,古代指坐而合眼小寐。现在泛指睡觉,是词义的扩 大。
三、 1.天地运行有规律,不因为尧、桀而生存或灭亡。 2.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 3.项王说:“壮士!赏赐他一大杯酒。”(侍从们)就给他一大 杯酒。 4.(如果)有一天您死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5.(我)派遣军队守在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 外事故的发生啊! 6.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任太守。
1.下列关于汉语词汇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B.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现代汉语词汇的数 量将越来越多。 C.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都为现代汉语词 汇所代替,如:人风——民风。 D.古代汉语词汇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 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2.通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 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 (1)古今词义变化巨大。 ①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发展到现代汉语大多已变成了双 音节词。 ②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多指虚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则 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③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 经消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那些主要的区别。

【古今汉语概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早在商代就有记录汉语的甲骨文字,周秦时代已有完整的典籍,此后两千多年,汉字文献浩如烟海。

汉语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古代汉语(先秦两汉至隋唐)、近代汉语(晚唐到清初)、现代汉语(清初以来)三个阶段(古、近统称为古)。

【课堂活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段,对古今汉语的词汇和句式的差异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古今汉语演变的线索。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自己信不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通过以上文本的分析,古今汉语演化方面有哪些规律?一、汉语词汇的演变1、词形的变化古汉语词汇多为单音节词,到现代汉语演化为双音节词。

例如:形(体形)貌(容貌)衣(衣服)镜(镜子)妻(妻子)自(自己)修(修长)。

这些词语在意思上没有发生变化,这些词语在古汉语中占多数,但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加以改变,要用双音节词来表述。

2、词义的变化古代汉语的某些词在现代使用时,用法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如“其”,表示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

“其妻曰”译作“他的妻子说”。

现代汉语里还有“各得其所、自得其乐、自圆其说、望其项背”等成语,这些用法和古汉语的用法是一致的。

而“其家的客厅很大”这样的话就让人觉得别扭了。

古汉语的某些词的某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如“服、窥”。

“窥”在古代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的意思,如成语“管中窥豹”。

从这里还引申出“暗中察看”的意思。

现在前一个意思已经消失了,而“暗中察看”的意思还保留在“窥测、窥察、窥度、窥视”等词语中。

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

河”指黄河。

现在“江“河”泛指一般的河流。

“中国”原义是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

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

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禽”原是飞禽走兽的总称,现缩小为专指鸟类,如“家禽”“飞禽”。

“怨”古义指“恨”的意思,今义减弱为“不满意,责备”的意思。

(3)词义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走”的古义是“跑”“逃跑”(“窃计欲亡赵走燕”“走马观花”)今义是“步行”的意思。

“慢”的古义是“怠慢”的意思,现指速度慢。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

“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乖”原指“偏执、不驯服”(行为偏僻性乖张),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

3、词语的消长变化(1)社会生活方面:社会是文明的摇篮,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作为文化的词汇以第一时间反映社会现实。

以此出现了许多具有典型形象的词汇:(a)政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指导方针“和谐社会”、“小康生活”等;又有供全民贯彻的“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等。

(b)经济方面:如改革后的“经济特区”,指导性的“十五、十一五”计划,再有以旅游业为头的“红色旅游”、“无烟工业”等,还有经济的附属词汇如“白领、个税改革”等。

(c)文化方面: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为了适应市场而产生了词汇如“红色文化”、“素质教育”、“超级女生”等;也有外来的“拜金主义”等。

(2)网络用语方面:网络与计算机是20世纪的象征,它代表着先进和高效,十几年时间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所以当之无愧是新词产生最多的一个领域。

如“硬件、网吧、IT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数的附属词汇,共约万个。

但也有一些如“PK、1314(一生一世)”等网络异化词现象。

还有如9494、稀饭、偶、740、3Q等。

(3)科学技术方面:有人说21世纪是人才和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这一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发生变化最多、周期最短的领域。

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认识和交际要求,给新生事物命名非常必要,从而产生了许多新词,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4)国际用词方面:汉语词汇不仅与中国本身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被众多的外国人士接受。

所以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方向。

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

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同样的道理,旧事物的消亡也使许多旧词语“知趣”地退出了词汇舞台。

比如“买办”“土豪”“知青”“人民公社”等现在就没人用了。

4、词语的替换变化(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目”——“眼”,“口”——“嘴”,二、汉语语法的演变1、语序的变化古汉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跟现代汉语比较,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A.沛公安在?B.古之人不余欺也。

“定语后置”: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

“介词结构后置”:A、师不必贤于弟子B、而母立于兹“主谓倒装”:A、贤哉,回也!B、甚矣,汝之不惠!2、句式的变化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被动句”: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于)B、为天下笑(为)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D、延年自知见废(见)E、是溪独见辱于余(见……于)F、身被二十余创(被)G、常被元帝所使(被……所)H、戍卒叫,函谷举(意念被动)3、词类的变化(1)名词活用:活用作一般动词、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四种情况。

①晋灵公不君.:“君”受副词不的修饰,可知为动词,“君”是行君道的意思。

②晋军.函陵:军,驻扎。

③秦师遂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的意思。

④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生,使……长肉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名词作状语。

(2)形容词活用:活用作一般动词、使动、意动三种情况。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远,远离。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削弱。

③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

④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辱。

(3)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4)动词活用:活用作名词、使动、意动、为动四种用法。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流传的文字,动词作名词。

②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

④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

三、语音的演变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