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合集下载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牛巴氏杆菌病是由产生牛巴杆菌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人间传染病,其特征是表现为以下3个病理过程的其中之一或两个或三个:瘤性结核、淋巴结核和皮肤结核。

在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一、诊断1. 临床检查牛巴氏杆菌病的症状比较明显,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皮肤结节。

初期结节多为浅表性,较小,随着病程的发展可能扩散到周围组织,逐渐增大,直至形成硬的、不易压痛的结节。

如果未及时治疗,结节会大量增生,皮表面破溃、渗出、化脓,形成具有典型外观的溃疡,病变明显。

同时,淋巴结核可以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胀、压痛和蜘蛛网状血管。

2. 细菌学检查通过皮试、淋巴结活检,以及携带病原菌的组织、分泌物等样本的细菌培养,可确立牛巴氏杆菌的病理诊断。

二、防治1. 去除源头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与病原体来源密切相关,因此,除掉病原体来源及其病原体是防治该病的首要任务。

从人际传播来说,已感染者应立即被隔离,并开始抗结核治疗,尽可能减少病原菌的散布。

从动物传播来说,应加强动物卫生管理,完善动物检疫和防疫体系,减少动物传播,从而达到有效的防疫效果。

2. 卫生教育在防治牛巴氏杆菌病的过程中,卫生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隐藏传染病,很多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感染,甚至没有主动就医。

因此,对于易感人群,应该加强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牛巴氏杆菌病的症状、传染性、传播途径和危害,及时发现病情,积极就医治疗。

3. 治疗针对已经确诊的牛巴氏杆菌病患者,需进行坚持的抗结核治疗,可以采用单药和联合用药治疗,治疗持续时间通常为6-9个月,有时必须持续一年以上才能根治。

总之,对于牛巴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处理好疾病源头,实行全面防治,注意卫生教育,以及积极、规范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是关键措施。

只要这些措施得当,可以有效防止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作布鲁氏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由布鲁氏菌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流行在牛羊等反刍动物身上,也可传播给人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1. 临床症状观察牛巴氏杆菌病在牛羊身上主要引起泌乳减少、乳房肿胀疼痛、流泌物增多、产犊难产等症状。

患牛巴氏杆菌病的动物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热、抽搐、关节疼痛以及流产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测方法(1)布鲁氏菌分离培养:通过从可疑病例的血液、尿液或其他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布鲁氏菌,可以确诊牛巴氏杆菌病。

(2)抗体检测: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血液中的布鲁氏菌特异性抗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不溶血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3)PCR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布鲁氏菌的DNA片段,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

1. 动物隔离与治疗发现患有牛巴氏杆菌病的动物需要立即与其他动物隔离,避免病菌传播。

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四环素类、链霉素类等。

2. 疫苗接种可对动物实施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预防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

常用的疫苗包括弱毒生活菌苗、灭活菌苗等。

3. 做好动物及环境卫生定期清洁牛羊圈、饮水设施等,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并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4. 定期检测牛巴氏杆菌病的定期监测对于控制和防止疫情的扩散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抗体检测或PCR检测等方法,对反刍动物进行定期筛查,如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隔离治疗。

5. 健康教育对养殖户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总结: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确认。

在防治方面,需要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接种疫苗,做好动物及环境卫生,定期检测和进行健康教育,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播。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冯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6期畜牧业是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为了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对牲畜的患病进行有效控制。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比较常见传染病,经常发生在春初秋末。

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就会造成疾病的大范围蔓延,从而造成牛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牛巴氏杆菌病的相应危害一旦牛患上这种疾病,肺部就会产生炎症,同时还会有大范围体内脏器出血和发热情况的发生。

因为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一定找出发病的原因,从而能够对症下药,治好疾病。

2、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引发这种疾病的病原菌要想对牛产生致病的作用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它会在牛的呼吸道里面潜伏,如果牛群生活环境良好,就不会产生这种疾病。

假如符合了相应的条件,就会引发此种疾病。

比如,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由于饲养人员没有将牛棚的温度管理到位,造成牛棚温度偏低,没有充足的饲料,就会导致该种疾病的发生。

另外,在潮湿、闷热的情况下,牛巴氏杆菌病也能够快速传播。

其主要原因是,这种环境非常符合病原体的生活条件。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牛棚的通风性不好。

同时牛棚环境条件不好也会造成这种疾病的感染。

因此,保持牛棚通风良好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之外,如果饲养员没有考虑到牛的健康情况,科学安排牛的相关活动。

而是在牛身体比较疲劳的情况下,仍然进行运输,将牛的饲料进行更换或是饲料的营养不够充分,不能保证牛的正常成长,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牛的免疫力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病菌就会趁机侵入。

经研究表明,主要有两种牛巴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一种是,患有该种疾病的牛经过消化道或者汗液将此种病菌排除体外,通过环境、牛棚或是水资源、饲料的方式,向健康牛群传播疾病。

另一种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呼吸道感染、蚊虫叮咬以及唾液飞沫等。

从区域性的方面来说,通常气候潮湿、温差大和通风条件不好的地方非常容易产生这种疾病。

3、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1)水肿类型这种类型的牛会出现食欲不佳、体表温度升高的情况。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2018年第5期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

牛巴氏杆菌病是养牛养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危害牛群的健康,还会影响牛肉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养殖规模的增大和养殖区域密集度的增加,导致养殖风险增大,由于疾病的防控不到位,许多养殖场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牛病的防治已成为养牛防疫工作的重点。

尤其对牛巴氏杆菌病应加以重视。

1牛巴氏杆菌病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潜伏期2~5d 。

通常可将牛巴氏杆菌病分为4种类型,即败血型、水肿型、肺炎型、慢性型。

败血型一般常见于水牛,患此症的牛常见为发热,精神低迷,面色红润,厌食,腹泻。

粪多为粥状,带有血液,发臭,在24h 左右会窒息死亡;水肿型一般常见于牦牛,患此症的病牛多表现为头部、颈部、咽喉处的皮下肿胀,且硬、热。

病牛常因窒息或腹泻致死。

肺炎型多表现为肺部炎症,后期产生腹泻、粪便带血,病程最多可持续14d 死亡,有的则转为慢性型。

慢性型以慢性肺炎为主,多表现为不爱吃草,呼吸困难、精神不振、鼻镜干、体温高、喜卧等特点,病程1个月以上。

2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对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要想将病原体消除,首先要对牛的生存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控制病毒的传播,对健康的牛起到预防的作用。

要按照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对牛的每一个养殖阶段进行消毒,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饲养者要建立一定的监测机制,一旦有牛感染该病,需要立即转移到隔离区,防止交叉感染。

在进行牛饲料的采购时,一定按照规定到正规的供应商处购买,要保证饲料的质量,保证牛的健康。

更换饲料品种时,需要进行多种对比,以免对牛的健康质量造成影响。

另外,对疫情发生后的病牛进行深埋等无害处理,以免影响其他动物的安全。

牛巴氏杆菌治疗方案,可用牛菌清+聚肌胞牛羊专用+头孢进行治疗。

牛菌清用量400kg 牛50mL 。

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先锋和聚肌胞和地塞米松(2~5mg/50kg )混合在牛颈一侧肌肉注射。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 - 养牛技术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 - 养牛技术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养牛技术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有些地方称“地方性肺炎”。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

以发生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

1、活体症状败血型。

病牛先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1-42°C,之后表现出全身症状,如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失去光泽,结膜潮红,鼻镜干裂,有时发出呻吟或者咳嗽,拱背低头,肌肉震颤,逐渐衰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

母牛还伴有泌乳减少或者彻底停止。

初期会发生便秘,后期变成腹泻,排出混杂黏液、血液、黏膜片的液状粪便,并散发恶臭味。

然后病牛体温快速降低,往往在12-24h内由于严重虚弱而发生死亡。

浮肿型。

该类型病牛主要是胸前、咽喉部以及头颈部的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扩张性炎性水肿,用手触摸存在热痛感。

同时,舌部以及周围组织呈暗红色,并发生明显肿胀,呼吸严重困难。

此外,还伴有急性结膜炎,大量流泪,眼睛红肿,皮肤及黏膜发绀,部分病牛还会发生下痢。

病程通常可持续2-36h,最终由于呼吸障碍而发生死亡。

肺炎型。

病牛主要表现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明显升高,呼吸严重困难,伴有痛性干咳,先有泡沫样鼻液流出,后期变成脓性。

叩诊胸部会产生明显疼痛,并存在实音区;听诊胸部可听到水泡性杂音,有时能够听到清晰的胸部摩擦音。

发病初期发生便秘,后期发展成下痢,并排出混杂血液和黏膜的粪便,且散发恶臭味。

病程一般可持续3-6天。

2、宰后剖检剖检变化。

病死牛胸腔存在较多黄色液体,气管内存在泡沫和茶色液体。

黏膜发生充血、出血,尤其是喉黏膜呈暗紫色。

肺脏呈胶样,表面光滑,间质明显扩张,切面比较湿润。

肝脏表面光滑,质地坚硬,切面湿润,并流出黄褐色液体。

胆囊发生肿大,内膜存在出血。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下面将介绍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
1. 临床症状: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寒战、盗汗、疲乏、关节痛等
非特异性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脾脏肿大、肝脏肿大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测:通过患者的感染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可以作出牛巴氏杆菌病
的诊断。

a. 血清学检测: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微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检测患者血液中特异性抗体,从而判断是否感染。

b. 细菌培养:可以从患者的病灶物质中分离出布鲁氏菌,进一步确认感染。

c.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可以检测患者体液、组织或血液中的布鲁氏菌的DNA,作为快速确认和鉴定感染的方法。

二、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1. 医学防治:对于确诊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如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
素类药物等,以消除病原体。

2. 动物防治:对于牛、羊等可携带布鲁氏菌的动物,应实施强制性或有偿的屠宰,
以防止布鲁氏菌传播给人类。

3. 个人防护:在接触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或其分泌物时,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
护措施。

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物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饮食卫生:要避免食用未煮熟的乳制品、肉类等,以免摄入可能含有布鲁氏菌的
食物。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防治措施包括医学防治、动物防治、个人防护和饮食卫生措施等,以减少病原体传播和感染风险。

牛巴氏杆菌病的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

潜伏期 2 —5天。病 状 可分 为 膜肺 炎 症状 。病 牛呼 吸 困难 , 有痛 围 组织 和会 咽 软 骨 韧带 呈 黄 色 胶 败 血型 、 浮 肿型 和肺 炎 型。 苦 干 咳 ,流 泡沫 样 鼻 汁 ,后 呈脓 样浸润 ,咽淋 巴结和前颈淋巴结
败 血 型 :病 初 发高 烧 , 可 达 性 。 胸 部叩 诊有 痛 觉 , 有实音 区 ; 高 度急 性 肿胀 ,上 呼 吸道 粘 膜 卡
往往 因 窒息 而死 亡。 病 皮下 ,有 时延 及 肢体 部 皮 下有 浆 染病 , 常 以高热、 肺 炎、 急 性 胃 肠 生肿 胀 者。 炎 及 内脏 器官广 泛 出血 为特征 。
1 . 症 状
期多为 1 2 —3 6 小时。
液浸润,切开水肿部即流出深红
肺 炎 型 :主 要 呈 纤 维素 性 胸 色透 明液 体 , 间或杂 有 血液 。咽周
时介 绍 了该病 的 综合 防 治技 术。
关键词 : 牛巴氏杆 菌病 诊 断 防治
牛 巴 氏杆 菌 病 又 名牛 出血 性 并 出现 急性 结 膜 炎 。 皮肤 和 粘 膜 大 量渗 出液 。 败 血症 。是牛 的一 种 急性 热 性 传 普遍 发 绀 。也 有 下 痢和 一肢 体 发 浮肿 型 者 ,在 咽 喉 部和 颈 部
时 伴发 舌 及周 围 组 织 的高度 肿 肌肉, 都有出血点, 脾脏无变化和 时有 纤维素性 心包炎和腹膜 炎.
胀, 舌 伸 出 齿外 , 呈暗 红 色 。患 畜 有小 点 出 血 ,肝 脏 和 肾脏 实 质 变 心包 与胸 膜 粘 连 , 内含 有 干 酪样 呼 吸高 度 困难 , 流 泪、 流延 、 磨牙, 性, 淋 巴 结显 著 水肿 , 胸 腹 腔 内 有 坏 死物 。胃肠 道急 性卡他 性 炎 , 有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源Brucella病,是由感染Brucella菌株引起的一种经济损失严重的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牛群,但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和人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减少经济损失非常重要。

诊断牛巴氏杆菌病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和病史: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乏力、食欲减退、流泪、关节肿胀、流产、睾丸肿胀等。

兽医师需要详细了解患牛的病史和观察临床症状,以便进行初步诊断。

2. 实验室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Brucella菌抗体检测、细菌培养和分离、PCR检测等。

Brucella菌抗体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获得初步诊断结果。

细菌培养和分离是确认Brucella菌株感染的金标准,但需要专门培养基和实验室设备。

PCR检测可以针对Brucella菌株的DNA进行检测,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3. 突触试验:牛巴氏杆菌病的突触试验是一种特殊的诊断方法,适用于疑似牛巴氏杆菌病患牛和疑似阳性患牛的确诊。

该试验通过给予受试牛口服溴酾钠和注射显微量的Brucella菌株,观察患牛的体温变化和病理变化,以确定是否感染牛巴氏杆菌。

针对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 加强管理: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把细菌排泄到环境中,其他牛只和人类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或者直接接触病牛而感染。

加强兽群管理非常重要,包括隔离病牛、定期清理和消毒环境、注意个人卫生等。

2. 疫苗接种:目前已经有一些牛巴氏杆菌病的疫苗可供使用。

疫苗接种可大大减轻疫病的发生率和病害程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并不能完全预防病害的发生,因此还需要结合其他预防措施。

3. 定期检测:定期对牛群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播。

4. 合理用药:对于感染牛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兽医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作者:彭本英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08年第11期
1发病情况
荆州市某肉牛养殖专业户从山东购买小黄牛,作为肉牛饲养。

据该养殖户介绍,2008年3月份,一批小黄牛购回后不久,有一头发生慢性肺炎,使用过多种药物进行治疗,疗效不好,发病后24d衰竭而死。

之后,在同一群中,又有一头死于慢性肺炎。

4月份,在购回的另一批牛群中,先后有3头发病,其中一头出现高热、食欲减退、呼吸加快、腹泻,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发病后第2天死亡;另外两头出现高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在其头颈部和胸前的皮下出现浮肿,发病后第3天死亡。

该养殖户不明确这些病牛的病因,就将3头急性病死牛的肝、脾和肺切取一部分,送到我们实验室,请求做适当的检验及诊断。

2实验室检验
2.1直接涂片、染色和镜检
将送检的3头急性病死牛的新鲜病料(即肝、脾和肺)进行触片,制备若干张涂片,在酒精灯上烤干,用甲醇固定,分别作革兰氏染色和瑞特氏染色,在油镜下观察。

结果,在这3头急性病死牛的若干张涂片上均见到数量不等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及瑞特氏两极着色球杆菌。

2.2病原分离和鉴定
将送检的3头急性病死牛的新鲜病料(即肝、脾和肺)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及麦康凯琼脂平板,同时进行分离培养,37℃、24h。

结果,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不生长,而在血液琼脂平板生长并出现淡灰色、圆形、湿润的小菌落,菌落周边不见溶血。

将血液琼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制成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菌。

将这样的菌落转接到含4%兔血清的营养肉汤中进行纯培养。

将纯培养物分别接种三铁糖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及做MR试验和VP试验。

结果是,所有纯培养物在三铁糖培养基能生长且底部变黄;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甘露醇,不分解乳糖;MR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

2.3动物试验
将3头急性病死牛的新鲜病料的3种细菌纯培养物,腹腔接种实验用小白鼠,每种细菌纯培养物接种5只,每只0.1mL,分开饲养。

结果,3组接种过的小白鼠全部于48h内死亡。

对于死亡的小白鼠,即时采集心血或肝脾,作涂片及革兰氏染色和瑞特氏染色,镜检、结果在所有涂片标本上均见到多量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及瑞特氏两极着色球杆菌。

3诊断
将送检的3头急性病死牛的新鲜病料在实验室做了3个方面的检验,依据这些检验结果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点和生物学特性,3头急性病死牛的病因是感染了强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这3头牛感染后,发生急性败血症,病情发展急促,难于控制。

另外2头死于慢性肺炎的病牛,虽然没有采集病料作实验室检验,但根据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后3头急性病死牛的病因,其病因也可能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4防治
该肉牛养殖专业户发生牛巴氏杆菌病,经济损失较大,但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该养殖户在饲养条件、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可能存在大的问题。

小黄牛在运输途中及购回后一段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受凉、潮湿、拥挤及饲料合理搭配、营养全面而充分,提供卫生、干燥、宽松、通风好的生长环境。

如果这些方面做不到位,小牛生长不好而发病就难免了。

该养殖户在有一头牛发生慢性肺炎后,没有及时地进行确诊,也没有进行合理地治疗,没有加强饲养管理及环境卫生。

病牛向周围环境中排放病原菌,而感染其他体质较弱的牛,甚至体质好的牛。

牛感染强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后,有很大部分病例会发生急性败血症,病程短,来不及进行治疗,也会耗费药物及人力。

牛巴氏杆菌病多为散发,有时可能呈地方流行性。

因此,控制该病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重点在于饲养环境是否适合牛的生活,饲料是否满足牛的生长,管理是否符合牛的生理特点。

对于病牛,在发病初期,除了进行及时的检验和诊断外,必须及早做出初步诊断。

如果初步诊断是牛巴氏杆菌病,就应当进行隔离及合理地治疗。

由于牛巴氏杆菌病主要呈现为急性,用药要早、剂量要足、疗程要适当加大。

可选用的药物有硫酸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氨苄青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钠和甲氧苄氨嘧啶等;根据病情,还可配合使用强心药(如
苯甲酸钠咖啡因注射液)、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及抗炎药(如地塞米松)。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硫酸链霉素等易产生耐药性,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