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措施

合集下载

牛布氏杆菌病疫苗有哪些?怎么打?.doc

牛布氏杆菌病疫苗有哪些?怎么打?.doc

牛布氏杆菌病疫苗有哪些?怎么打?概述:接种疫苗是有效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措施。

可以采用布氏杆菌19号菌种弱毒菌冻干苗对牛群进行免疫,其效果较好。

牛犊出生后6个月接种一次,到18个月再接种一次,免疫效果能够保持数年。

口服接种可采用猪布氏杆菌2号疫苗,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孕牛也可以采取口服防疫。

一般免疫期为1年。

牛布氏杆菌病疫苗有哪些?用于预防牛布氏杆菌病的疫苗有布氏杆菌19号菌种弱毒菌冻干苗、布氏杆菌猪型2号冻干弱毒菌苗、布氏杆菌病羊型五号陈干弱毒菌苗。

牛布氏杆菌病疫苗怎么打?具体免疫接种情况如下:①流产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仅用于处女犊牛,即6~8月龄时免疫一次,颈部皮下注射5mL,免疫期7a,但公牛、成年母牛和孕牛均不宜使用;②布氏杆菌羊型5号陈干弱毒菌苗,用于3~8月龄的犊牛,皮下注射,免疫期1a,但公牛、成年母牛和孕牛均不宜使用;③布氏杆菌猪型2号冻干弱毒菌苗,可皮下注射、气雾吸入和口服接种,免疫期2a以上,公、母牛均可用,孕牛不可用。

牛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1要科学防疫。

接种菌苗是控制布鲁氏杆菌病的有效措施。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疫病高发区。

其中猪布鲁氏杆菌2号苗是可以减弱布鲁氏菌菌株,对奶牛免疫效果比较好。

一般在牛犊出生后6个月左右接种一次,18个月左右再接种一次,免疫期可达数年之久。

2要加强疫病净化。

对于非疫病高发区,通常采用普检的方法。

每年春秋两季,要对奶牛按100%的比例进行布病检测净化。

也就是对每头奶牛都要采用血清学检验进行确诊。

检出阳性奶牛都必须及时扑杀,然后对其所在的牛舍进行消毒,并将其做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确保净化率达到100%。

3加强消毒工作。

每个养殖场门口,应设置消毒间或消毒通道,人员车辆进行彻底消毒后,方能进入奶牛场。

每三天用3%的消毒威或20%的生石灰对场地栏舍进行消毒,最好每月再进行一次全场的消毒,包括饮水槽也要经常刷洗干静,并更换为干净的饮用水。

另外,每天要及时清理栏舍内的剩余草料以及粪便,如果粪便需要用来做肥料,必须堆积发酵后才能使用。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是一种由牛布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群,但也可传染给其
他偶蹄类动物。

牛布病对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及时了解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牛布病具有重要意义。

症状。

1. 发热,感染牛布病后,患牛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

2. 粘膜出血,患牛的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出现出血现象,严重时还可出现
消化道出血。

3. 神经系统症状,牛布病进展后,患牛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瘫痪等。

4. 产后难产,患牛在发病后可能出现产后难产的情况,对母牛和幼崽都会造成
危害。

治疗方法。

1. 预防为主,加强牛群的免疫力是预防牛布病的关键。

定期为牛群注射疫苗,
做好免疫工作。

2.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有牛患上牛布病,应立即将其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
给其他牛只。

3. 对症治疗,针对牛布病的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控制发热、止血、补液等。

4. 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保持牛舍内的清洁卫生,减少病毒传
播的机会。

总结。

牛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群健康的传染病,及时了解其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牛布病至关重要。

在日常养牛过程中,要加强对牛群的免疫工作,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对发现患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预防病毒传播。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牛布病的传播,保障牛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牛羊布氏杆菌病诊断要点及防控

牛羊布氏杆菌病诊断要点及防控

牛羊布氏杆菌病诊断要点及防控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现代化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牛羊养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常见疾病的深入性分析,尤其是要掌握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采取更加科学的诊断方案,在短时间内采取更加科学的应对措施,避免对牛羊的健康生长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体的养殖效益。

基于此,本文将浅谈牛羊布氏杆菌病诊断要点及防控。

关键词:布氏杆菌;牛羊;诊断方法;防控方案引言布氏菌病也称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在牛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能够存活4个月左右,生命力较为顽强。

如果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提出更加科学的防治措施,会对整体的养殖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深入性分析,在日常养殖时采取更加科学的防治方案,减少布氏杆菌病对牛羊养殖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体的养殖效果。

一、牛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一)病原诊断在进行牛羊布氏杆菌病诊断过程中,病原诊断为常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取母牛羊的阴道分泌物或者是流产时的胎盘等等。

在对公牛羊进行取样时,要利用公牛羊的精液之后再进行细菌的培养,可以按照菌落的大小以及形态来进行筛选,再利用革兰氏染色法来进行操作,之后根据布氏杆菌病的相应特征鉴定出布氏杆菌,随后再用血清的方法来进行检查,其中包含了特异性抗血清检测和菌落凝集实验等等[1]。

布氏杆菌病病原诊断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对人员的要求较高。

因此,在实际诊断时需要筛选高素质人员进行日常的操作,并且还需要采取更加科学的防护措施,避免出现传播的情况。

(二)症状诊断在判断牛羊是否患有布氏杆菌病时,可以先通过症状来进行判断,这一方法只适合用于初期的诊断,到后期还是要经过兽医部门的科学检验来进行诊断,以此来保证整体的防控效果。

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先看一下母牛羊是否出现了流产,流产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多发于6个月到8个月,在流产时排出物为灰色和棕红色,伴有恶臭。

早期流产的胎儿,一般在产前已经死亡,也有一部分胎儿在流产不久死亡。

牛布病防控消毒方案

牛布病防控消毒方案

牛布病防控消毒方案
牛布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感染动物、食用受感染动物肉或饲料等。

为了防止和控制牛布病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消毒方案:
1. 动物场所消毒:定期对牲畜圈舍、畜棚、饲料槽和饮水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

可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0.5%过氧乙酸溶液、5%碘酊水等。

2. 交通工具和器具消毒:对于运输和输送牲畜的车辆和器具,例如拖车、马槽等,应进行清洗和消毒。

可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如氯气或漂白粉等。

3. 饲料消毒:饲料是牛布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饲料进行消毒是很关键的。

使用可靠的消毒剂,如10%漂白粉溶
液等。

4. 人员卫生:经手动物后,人员应及时洗手,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和口罩等。

5. 防止感染动物与健康动物接触:将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离,避免它们接触,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6. 饮水消毒:牲畜饮用水源应保持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水源并加入一定量的消毒剂。

7. 化粪池消毒:对于牧场、养殖场等有化粪池的地方,应定期
对化粪池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毒在里面存活和扩散。

以上是牛布病防控消毒的一些方案,具体的消毒方法和剂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另外,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和报告相关部门也是预防和控制牛布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牛羊的布鲁氏杆菌病如何防控

牛羊的布鲁氏杆菌病如何防控

牛羊的布鲁氏杆菌病如何防控一、未感染畜群、定期检疫,至少每年检疫一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

防止苯丙传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者补充畜群时,需有经过隔离饲养两个月,并采取两次检疫为隐性,方可混群。

还应做好养殖场的平时的消毒在工作中。

二、发病乙年要贯彻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健康畜群为主导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只有控制和消灭畜间宽果病,能否防止人间本病的发生,下一场达到控制和消灭本病。

1、定期检疫。

疫区内各种家畜均为被检对象,羊在5月龄以上,牛在8月龄以上检疫为宜。

每年大概检疫两次,凡在疫区内接种过菌苗的动物应在免疫后12-36月时检疫。

2、隔离和淘汰病畜,隔离可采取集中圈养或者固定草场放牧的防护网方式。

3、严格消毒。

对病牛污染的圈舍,运动场,饲槽等用5%克辽林、5%来苏儿、10%-20%石灰乳或者2%氢氧化钠等消毒;病牛皮用3%-5%来苏儿浸泡24h后利用;乳汁煮沸消毒;粪便发酵处理。

4、培育健康幼畜。

隔离饲养的患病母牛。

可用健康公牛的精液人工受精。

犊牛出生后用3%的来苏儿消毒全身。

送到犊牛隔离舍。

食母乳3-7d后才喂以消毒乳和健康乳;牛8个月,羊5个方法月使用血清学方法进境两次,两次之间间隔2-3周,阳性按病畜处理,有性者单独组群饲养。

以后每隔3个月检疫1次,第一次产仔1个月血清学检疫。

阴性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

直至产仔1个月血清学检查阴性。

才能认为培育破天荒。

5、定期预防注射。

我使用过热鲷猪2号弱毒菌苗(S2)和马耳他布鲁氏菌5号弱毒苗(M5)。

S2苗适应于牛,山羊,绵羊和猪。

断乳随后任何年龄动物,不管怀孕与否均可应用。

气雾,肌注,皮下、口服均可、最适宜口服,免疫期牛2年,羊3年。

M5苗适合于山羊、绵羊、牛和鹿。

气雾,肌注,皮下,口服,均可,免疫2-3年,特别适应于羊的气雾免疫,在配种1-2免疫。

2年后可免疫1次。

使用上述菌苗时,均应做好工作人员的自身防雷。

6、对产子后子宫内膜炎,可用0.1%浓硫酸冲洗子宫和阴道,每日1-2次,经过2-3天隔日1次,直至阴道无分泌物流出为止。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牛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或布鲁氏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反刍动物,也可以感染人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症状:1. 角膜炎:牛布病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浓液流出,角膜水肿等。

2. 产后瘫痪:牛布病常引发产后瘫痪,表现为患牛引产后不能站立、行走,出现下半身瘫痪的症状。

3. 体温升高:牛布病患牛出现全身体温升高,常达40-41,持续数天至数周。

4. 乳房炎:感染布鲁氏菌的患牛乳房呈红肿、疼痛,有时伴有泌乳增多。

5. 消瘦:患牛患有牛布病后,常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腹泻、水肿等。

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布鲁氏菌的患牛,使用特定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土霉素、氨苄西林等,其能抑制布鲁氏菌的增殖,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但要注意,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滥用和过量用药。

2. 免疫治疗:目前已有一种针对牛布病的疫苗可供使用。

患牛可以接种疫苗进行免疫,提高体内对布鲁氏菌的耐受能力,减轻疾病的发病程度。

疫苗免疫是预防牛布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3. 消毒隔离:在牛布病患牛的饲养场,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工作,以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

同时,对感染布鲁氏菌的患牛要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动物接触,以防止疾病的扩散。

4. 饲养管理: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减少感染牛布病的机会。

例如,定期清理牛舍、更换牛栏材料、提供干净饮水等。

5. 严格检测:要加强对养殖场的布鲁氏菌检测工作,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时发现布鲁氏菌感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之,牛布病是一种影响牛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对养殖业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预防牛布病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还要加强养殖管理和卫生状况,提高养殖场的防控能力,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人们在食用牛类产品时也要注意其安全性,选择经过规范养殖和检疫的产品。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及净化措施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及净化措施
挤净 。 9 恢 复 生 产
奶 后 应 充 分 按 摩 乳 房 ,并 热 敷 乳 房 5 1 — 0分 钟 , 以 促 进 乳 房
水 肿 早 日消 失 。 高 产 奶 牛 此 时绝 不 能 将 奶 全 部 挤 净 ,否 则 会
因乳 房 内 压 的 显 著 下 降 ,致 使 微 细 血 管 渗 漏 现 象 加 剧 ,血
如 下
血 清 1 。 根 据 两 次 检 测 结 果 ,将 布 病 血 份 检 阳性 的 1头奶 牛确 诊 为 布 病 。
3 防治 措 施
3 1 加 强 管 理 .
1 发 病 情 况
该场 共饲 养奶牛 1 3头 , 每 年 进 行 布
病 、结 核 病检 疫 ,未 发 现 阳性 病 牛 。2 0 06 年 5月 份 该 场 从 周 边 地 方 购 进 奶 牛 3头 ,
圈 舍 、环 境 用 1 %菌 毒 敌 和 1 %石 灰 乳 等 0 消 毒 药 彻 底 消 毒 ,病 畜 的排 泄 物 粪便 及 垫 料 等 消 毒 后堆 积 发 酵处 理 。
3 4 加 强 检 疫
液均在有效期内。
213 检 疫 方 法 采 用 平 板 凝 集 试 验 和 ._
购 买 时 没 有 进 行 检 疫 .购 进 后 也 没 有 报 检 和 隔 离 饲 养 .2 0 0 6年 9月 县 畜 牧 兽 医 站 进 行 布 病 血 清 学 检 疫 时 发现 其 中 1头 发 现
疑似 。
更 换 防 护 衣 物 ,并 进 行 消 毒 。
3 淘 汰 病 牛 2
凝 集 为 阳性 者 ,一 个 月 后 复检 ,仍 为 阳性
者 ,判 布病 阳性 病 牛 。
2. 检 测 结 果 , )

浅析奶牛场“布病、结核病”净化方法与措施

浅析奶牛场“布病、结核病”净化方法与措施
牛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 , 引起子宫 、 胎膜 、 关节 等处的炎症 , 造
经 当地 畜牧 兽 医行 政 主 管 部 门审 批 同意 后 .本 场 专 职 兽 医
经 上 级 部 门进 行 专 业 技 术 培 训 合 格后 . 严 格 按 照 相 关操 作规 程开 展1 3常奶 牛 “ 两病” 自检 工 作 . 每年 要 对 全 场 奶 牛 进 行 两 次 “ 两病” 集 中检 测 . 同时根据生产情况 随时对达到 2 0 日龄 犊 牛 进 行 第 一
成母 牛 流 产 、 胎衣停滞 、 不孕 、 生 产 性 能 下 降 等 。病 牛 为 主 要 传 染 源, 流产 胎儿 、 胎衣 、 羊水 、 以 及 流 产 母 牛 的 阴道 分 泌 物 、 乳汁 、 血
液、 粪便等都含有大量病菌 , 容 易 污 染 环 境 。成 年 母 畜 易感 , 发 病 较多 。 在母畜 中, 第 一次 妊 娠 母 畜 发 病 较 多 。一 般 经 由 生殖 道 、 消 化道 、 呼吸道等 途径感染 , 也可通过 黏膜 、 损 伤 的 皮 肤 以及 摄 取
方法与措施探讨如下 :
1严 把 奶 牛 进 场 关
主管 部 门具 有 法 定 检 疫 工 作 职 责 、 操作规 范, 具 有 先 进 检 测 设 备 和检 测 技术 . 牛 场 进 行 自检 和 主 管 部 门检 疫 工 作 相 结 合 , 二 者互为补充 . 更 能有 效 提 高 “ 两病” 净 化 率 和 净 化 水平
械 严 格 按 照 相 关 规 定 进 行 消 毒 和无 害 化 处 理 . 不 得 随 意 丢弃 污 染
环境 。
3积极 配合 畜 牧 兽 医 行 政 主 管 部 门做 好 “ 两病” 检 疫 工 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 发 生 子 宫 内膜 炎 、乳 房 炎 。 大 多 数
性 的 病 牛 与 同 群 牛 隔 离 饲 养 ,专 人 管
防治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措施
或 关 节 炎 、滑 膜 囊 炎 ,有 时 可 见 阴 茎 红 肿 ,睾丸 和附 睾 肿 大 。
2 病 理 变 化
理 、 定 期 消 毒 ,严 禁 病 牛 流 动 ,避 免 与 其 它 家 畜 接 触 .不 准 对 病 牛 挤 奶 和
技 术 培 育 高 产 奶 牛 ,普 及 标 准 圈 舍 、 均 衡 日粮 、科 学 饲 养 、疫 病 防 治 等 综 合 养 殖 技 术 ,提 高 奶 牛 生 产 水 平 ,增
强奶 牛 抗 病 能力 。
33 加 强 检 疫 .
2 n,气雾 免疫时 每头 牛室 内为 2O .l 5l 5 亿 活 菌 ( . 1。 S 2 m ) 2疫 苗 适 于 口服 接 5
症 状 ,母 牛 流 产 是 本 病 的 主 要 症 状 ,
注 意 防护 .最 好 预先 接 种 布 氏 杆 菌 疫
苗 ,增 强 免 疫 力 。 目前 多 采用 M一1 4 0
积 极 推行 《 牛 健 康证 》 制 度 , 奶
建 立奶 牛 免疫 档案 ,实行 动态 管 理 .
冻活 菌 苗 ,划 痕 接 种 ,免 疫 期 1 。 年
销 售 。 饲 养 人 员 做 好 个 人 防 护 ,进 入 牛 舍 穿好 防 护 服 。戴 口罩 。出 来 时 更
陈肄 李 新 张 菲 菲 范 牛 只 流一 1次 。 公 牛县 畜 牧 局 炎 。 一 防 护 衣 物 ,并 进 行 消 毒 。 做 到 不 从 河南 省 汝 南 常 发 生 睾 丸 0换 母换心 产
34 规 范 管 理 .
保 证人 、畜 健康 极 其 重 要 。
1 临 床症 状
严 格 遵 守 预 防 传 染 病 的 各项 操 作 规 程 .
尤 其 在 接 触 病 牛 和 疑 似 病 牛 时 .更 应
奶 牛 布 氏杆 菌病 潜 伏 期 为 2 至 6 周
个 月 。幼 牛 患 此 病 后 通 常 不 表 现 临 床
育 养 殖 户 科 学 饲 养 家 畜 ,强 化 公 众 特
别 是 高危 人 群 的 自我 防护 意 识 。
32 自繁 自养 . 大 力 推 广 冻 精 配 种 、 胚 胎 移 植 等
个 月 龄 时 . 即 第 一 次 配 种 前 再 接 种 一 次 。以 后 根 据 牛 群 布 氏 杆 菌 病 流 行 情
用 1 %消 毒 灵 和 1 %石 灰 乳蛋 白 和脓 液 。流 产 胎 儿 主 要 呈
败 血 症 变 化 .真 胃 里 有 浅 黄 色 的 或 白
色 的 粘 液 。脾 与 淋 巴 结 肿 大 ,肝 脏 巾 有 坏 死 灶 ,肺 常 见 支 气 管 肺 炎 。 胃肠
苗) 1 。S9疫 苗 用 皮 下 注 射 法 每 次 接 种
5 d 注 射 后 1个 月 产 生 免 疫 力 ,5 8 r, r — 个 月 龄 时 接 种 1次 ,必 要 时 在 1 ~ 0 82
与 畜 之 间 布 氏 杆 菌 病 疫 情 持 续 快 速 增
长 ,防 治 形 势 十 分 严 峻 。 奶 牛 布 氏 杆
为 有 效 地 消 灭 传 染 源 . 切 断 传 播 途 径 ,在 防检 人 员 的 监 督 指 导 下 。对 检 疫 为 阳性 的病 牛全 部 进 行 淘 汰处 理 。 36 严 格 消毒 . 为 防 止 疫 情 扩 散 蔓 延 ,建 立 相 应 的 卫 生 消 毒 制 度 .每 年 至 少 进 行 2
引 进 牛 时 须 先 调 查 疫 情 ,不 从 流
前 l 2 月进 行 ,也 可 以在 孕 期 使 用 。 ~个
每年服苗 1 。 次
38 做 好 人 身 防护 .
行 布 氏 杆 菌 病 的 单 位 引 进 .还 必 须 经
过 布 氏 杆 菌 病 检 疫 ,证 明 无 病 才 能 引
种 。 口服 不 受 怀 孕 限 制 。 可 以在 配 种
病 例 长 期 存 在 。并 不 断 排 菌 。 隐性 病 例 的 存 在 ,往 往 使 人 们 丧 失 警 惕 . 对
其 他 奶 牛 及 饲 养 人 员 的 威 胁 更 大 。 布 氏杆 菌 病 的 治疗 较 为 困 难 ,不 提 倡 治 疗 。 因此 ,加 强 对 本 病 的 监 测 和 控 制 .
进 。 隔 离 观 察 1个 月 ,确 认 健 康 后 方
奶 牛 布 病 为 人 畜 共 患 病 、 经 常 与
家 畜 接 触 者 ,应 具 备 一 定 防 病 知 识 。
能 合 群 ;无 病 牛 群 定 期 检 疫 ,发 现 病 牛 ,立 即 淘 汰 , 使 其 逐 步 净 化 ,成 为 健康 牛 群 。
31 大 力 开 展 宣 传 教 育 工 作 .
底 消 毒 ,皮 毛 消毒 用环 氧乙 烷 、福 尔 马 林 熏 蒸 等 。病 畜 的流产 胎 儿 、胎 衣 、 羊
水 及分 泌 物 等做 深 埋无 害 化处 理 。
37 定 期 接 种 .
认 真 落 实 以动 物 免 疫 为 主 的综 合
疫 区 引 种 .购 饲 料 及 污 染 的 畜 产 品 。
实行 人 畜 分 离 ,减 少人 与牲 畜 的 接触 。
35 淘 汰病 牛 .
常 见 的病 变是 妊 娠母 牛 的 病 变 。 主 要 在 子 宫 内 部 ,子 宫 与 胎 膜 病 变 变
化 较 突 出 。 子 宫 绒 毛 膜 间 隙 有 污 灰 色 或 黄 色 无 气 味 的 胶 样 渗 出物 。 绒 毛 膜
因 充 血 呈 紫 红 色 ,有 坏 死 病 灶 ,表 面 覆 以黄 色 坏 死 物 或 污 灰 色 脓 液 。 胎 衣
增 厚 呈 黄 色 胶 样 浸 润 ,也 有 部 分 覆 盖
次 彻 底 消 毒 ,同 时应 经 常性 地 对 场 区 、 设 施 、 用 具 、 饲 料 、饮 水 、粪 便 等 进 行严 格 消 毒 。对 病 牛污 染 的 圈舍 、环 境
粘 膜 和 膀 胱 粘 膜 有 出 血 点 , 公 牛 的 精 囊 、附 睾 有 坏 死 灶 ,睾 丸 显 著 肿 大 , 被 膜 与 浆 膜 层 粘 连 ,切 面 可 见 到 坏 死
灶 或 化 脓 灶 。 阴 茎 红 肿 ,其 粘 膜 上 有 时 可见 小 而 硬 的结 节 。 3 防治 措 施
1 0 圈匾嗣匿圈国 21 1 1 00 1 .
鞠豳嘲—————隧
■■ ■■■ 鼎 ■■ ■__ ___ __ 嘲
疫病 防治
常 发 生 于 怀 孕 第 5 8个 月 ,产 出死 胎 ~
建 立 完备 的防 疫 制度 ,减少 发病 率 ,
降 低 奶 牛 养 殖 疫 病 风 险 。 经 检 疫 为 阳
或 弱 犊 牛 。流 产 时除 表 现 分 娩 征 象 外 , 常 有 生 殖 道 发 炎 症 状 。 阴道 粘 膜 发 生 粟 粒 大 小 的红 色 结 节 ,流 出 灰 白色 粘 性 分 泌 物 。 出现 胎 衣 不 下 , 流产 后 持 续 排 出褐 色 恶臭 粘 液 ,可 持 续 2 3周 。 ~
防 治 措 施 。逐 步 控 制 和 消灭 布 氏 杆 菌 病 。免 疫 可 用 布 氏 杆 菌 l 9号 苗 ( 1 S9
疫 苗 ) 布 氏 杆 菌 羊 5号 弱 毒 苗 ( 、 M5
疫 苗 ) 或 布 氏杆 菌 猪 型 2号 苗 ( 2 s 疫
组 织 开 展 多 种 形 式 的 宣 传 教 育 活 动 .普 及 布 病 防 治知 识 , 提 高 基 层 兽 近 年 来 。 由 于 多 种 因 素 影 响 . 人 医及 饲 养 人 员 对 布 病 的 认 识 程 度 , 教
况 ,决定是 否接 种 。对 牛的免疫 力 6 年 内 没 有 显 著 变 化 。孕 牛 不 能 接 种 。 M 5疫 苗用 皮 下 或肌 肉注 射 法 每 次 接 种
菌 病 是 由布 鲁 氏 杆 菌 引 起 的人 畜 共 患
性 传 染 病 ,属 于 我 国规 定 的 二 类 动 物 疫 病 。主要 侵害 生殖 道 .引起 子宫 、 胎 膜 、关 节 、 睾 丸 及 附 睾 的 炎 症 以及 淋 巴结 炎 、关 节 炎 、流 产 、不 育 等 特 征 。 多数 患 病 母 畜 只 流 产 一 次 ,此 后 症 状 可 能 逐 渐 消失 .但 畜 群 中有 隐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