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牛羊布病是一种由赤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对牛羊的生产和养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牛羊布病,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牛羊布病的防控策略。

1. 引种源的检疫和隔离:引入新牲畜前,要对其进行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确保其不携带布病病原体。

引种牲畜应进行隔离观察,观察期不少于30天,确保其身体健康。

2. 屠宰前检疫:对要屠宰的牛羊进行布病病毒的检查,对疑似病例进行封锁隔离和治疗,防止病毒扩散。

3. 免疫措施:对牛羊进行定期免疫,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抗体水平以抵抗感染。

一般可采用灭活疫苗或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疫苗接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剂量进行。

4. 改善饲养环境:布病主要通过粪便和尿液传播,因此要加强牛羊的饲养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清理牲畜舍和粪便污染的地面,做好消毒工作,减少病毒扩散的机会。

5. 加强兽医监测:实施定期的布病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牛羊的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及时处理布病病例,尽量减少病毒传播。

6. 临床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快速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牛羊的病情,降低死亡率。

7. 饲料卫生管理:饲料是布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应注意饲料的来源、储存和处理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避免使用受污染或质量不合格的饲料。

8. 加强畜禽舍的防护设施建设:加强畜禽舍的防护设施建设,如安装鼠网、鸟网等,防止害鼠和其他动物进入,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9.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保证牛羊的健康状况,提高养殖抗病能力。

加强饮水、饮食和环境的卫生管理,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10. 加强畜禽一体化防控:与养殖基地、屠宰场等相关单位加强合作,建立畜禽一体化防控体系,共同推进布病防控工作。

牛羊布病的防控策略包括引种源的检疫和隔离、屠宰前检疫、免疫措施、改善饲养环境、加强兽医监测、临床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饲料卫生管理、加强畜禽舍的防护设施建设、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和加强畜禽一体化防控等方面。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传染给牛羊等家畜,也可传染给人。

布病对牧畜的危害很大,会导致牲畜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控布病,保障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

本文将针对牛羊引种布病的防控策略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1. 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布病是一种主要通过口腔、鼻腔和消化系统传播的疾病,因此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首要措施。

养殖场应定期清洁、消毒牲畜圈舍和饮水设施,合理排放粪便,保持场地干燥清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要加强对饲料、水源和饮水设施的监管,防止污染,降低病原菌的感染风险。

2. 强化牛羊疫病防疫措施定期对牛羊进行疫病防疫,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布病流行情况,合理安排疫苗接种,并建立健全的免疫档案,跟踪管理牲畜的免疫情况。

要加强牛羊的日常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动物,避免疾病的扩散。

3. 严格来源管理和引种检疫对引进的牛羊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来源管理,以防止疾病的传入和传播。

在引种前要进行全面健康检查,排除患有传染病的动物。

在引种过程中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确保引进的牛羊没有携带布病等传染病。

4. 增强兽医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兽医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重要力量,应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和技术培训,提高兽医的防控能力。

培训兽医了解布病的流行特点、防治方法和诊断技术,提高兽医的防控水平,增强对布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5. 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普及加强对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普及,提高大家对布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引导养殖业从业人员注意牛羊健康养殖,合理利用防疫药物,防止布病的发生和蔓延。

6. 强化监管和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牛羊养殖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布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在布病暴发地区,要实施封控、消毒和检疫等措施,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预防和控制布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手段综合防控。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牛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等反刍动物,能够同时感染人类。

该病主要通过牛羊的乳液、尿液、粪便等途径传播给人类,对人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

所以,对于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方法。

1. 强化养殖管理: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与养殖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如何加强养殖管理至关重要。

在饲养场建设中,应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干燥通风,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应定期消毒,控制病媒传播,及时清理排泄物。

2. 合理的饲喂:饲喂健康合格的饲料也是防治牛布氏杆菌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拒绝使用过期变质的食物,保证饲料的质量,并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布氏杆菌的传播。

3. 高效安全的疫苗接种:接种牛布氏杆菌病疫苗是防治牛布氏杆菌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疫苗接种可以增强牛羊的抗体,提高其免疫力,降低布氏杆菌的感染率。

4. 畜禽及时隔离:任何疑似感染布氏杆菌的畜禽都应立即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隔离期间应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病情观察和治疗。

5. 加强个人卫生:人际传播是牛布氏杆菌病的另一种主要传播途径。

在接触可能感染布氏杆菌的牛羊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尿液、粪便和乳液等。

6.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是预防和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感染牛羊进行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患病动物,及时隔离和治疗,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降低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为布氏杆菌在环境中存活能力极强,对光线和干燥的适应能力也很高。

只有综合采取科学周密的防治措施,才能够有效降低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保障人畜健康。

牛羊布病防控明白纸(一)2024

牛羊布病防控明白纸(一)2024

牛羊布病防控明白纸(一)引言概述:牛羊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对畜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为了正确进行牛羊布病的防控工作,本文将从防病宣传教育、疫苗接种、牲畜管理、环境卫生、疫情监测等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牛羊布病的防控措施。

正文:一、防病宣传教育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殖户的防病意识。

2. 配发宣传资料,提供布病知识和防控指南。

3. 组织专家讲座,为养殖户提供培训和指导。

4.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布病防控知识普及。

5. 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展防病宣传工作。

二、疫苗接种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建立疫苗接种档案。

2. 选择合适的疫苗品种,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3. 严格按照接种程序进行疫苗接种。

4. 定期开展疫苗免疫效果评估。

5. 提供疫苗接种补贴政策,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疫苗接种。

三、牲畜管理1. 做好畜牧档案管理,记录牛羊的基本信息并定期更新。

2. 定期进行牲畜体检,及时发现病例并隔离治疗。

3. 严格控制牛羊的饲养密度,减少传染风险。

4. 加强牲畜饲养管理,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5. 开展牲畜健康监测,及时掌握养殖场的疫情动态。

四、环境卫生1. 定期清理养殖场的粪便和废弃物,减少传染源。

2. 进行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杀死布鲁氏菌。

3. 控制蚊虫和鼠类的繁殖和传播,避免二次感染。

4. 加强养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环境卫生。

5. 建立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保持养殖场的整洁。

五、疫情监测1.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 开展病死动物的尸检,确诊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做好病原检测工作,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4. 加强与动物疾病监测机构的合作和交流。

5.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做好公众应对教育工作。

总结:牛羊布病的防控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全面展开。

通过加强防病宣传教育、规范疫苗接种、强化牲畜管理、提高环境卫生水平以及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牛羊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畜健康的安全。

牛羊的布鲁氏杆菌病如何防控

牛羊的布鲁氏杆菌病如何防控

牛羊的布鲁氏杆菌病如何防控一、未感染畜群、定期检疫,至少每年检疫一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

防止苯丙传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者补充畜群时,需有经过隔离饲养两个月,并采取两次检疫为隐性,方可混群。

还应做好养殖场的平时的消毒在工作中。

二、发病乙年要贯彻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健康畜群为主导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只有控制和消灭畜间宽果病,能否防止人间本病的发生,下一场达到控制和消灭本病。

1、定期检疫。

疫区内各种家畜均为被检对象,羊在5月龄以上,牛在8月龄以上检疫为宜。

每年大概检疫两次,凡在疫区内接种过菌苗的动物应在免疫后12-36月时检疫。

2、隔离和淘汰病畜,隔离可采取集中圈养或者固定草场放牧的防护网方式。

3、严格消毒。

对病牛污染的圈舍,运动场,饲槽等用5%克辽林、5%来苏儿、10%-20%石灰乳或者2%氢氧化钠等消毒;病牛皮用3%-5%来苏儿浸泡24h后利用;乳汁煮沸消毒;粪便发酵处理。

4、培育健康幼畜。

隔离饲养的患病母牛。

可用健康公牛的精液人工受精。

犊牛出生后用3%的来苏儿消毒全身。

送到犊牛隔离舍。

食母乳3-7d后才喂以消毒乳和健康乳;牛8个月,羊5个方法月使用血清学方法进境两次,两次之间间隔2-3周,阳性按病畜处理,有性者单独组群饲养。

以后每隔3个月检疫1次,第一次产仔1个月血清学检疫。

阴性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

直至产仔1个月血清学检查阴性。

才能认为培育破天荒。

5、定期预防注射。

我使用过热鲷猪2号弱毒菌苗(S2)和马耳他布鲁氏菌5号弱毒苗(M5)。

S2苗适应于牛,山羊,绵羊和猪。

断乳随后任何年龄动物,不管怀孕与否均可应用。

气雾,肌注,皮下、口服均可、最适宜口服,免疫期牛2年,羊3年。

M5苗适合于山羊、绵羊、牛和鹿。

气雾,肌注,皮下,口服,均可,免疫2-3年,特别适应于羊的气雾免疫,在配种1-2免疫。

2年后可免疫1次。

使用上述菌苗时,均应做好工作人员的自身防雷。

6、对产子后子宫内膜炎,可用0.1%浓硫酸冲洗子宫和阴道,每日1-2次,经过2-3天隔日1次,直至阴道无分泌物流出为止。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动物发病的特征是流产,不育,睾丸炎及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病因病机] 由于易感牛、羊直接或间接接触本病疫邪,病从口人或通过皮肤、粘膜和交配进入体内潜伏,当机体遇到不良刺激而正气虚弱时,疫邪乘虚大量繁殖进入易感脏器引起发病。

本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故见妊娠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发炎。

[主证]1、牛:潜状期2周至6个月。

缺乏明显的全身症状,母牛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后的5~7个月。

流产前阴道粘膜潮红肿胀,有粟粒大红色的结节,阴唇及乳房肿胀,不久即发生流产。

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产下弱犊,往往存活不久。

大多数母牛流产后伴发胎衣停滞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内流出污秽不洁的红褐色恶臭的分泌物,可持续2~3周,有的病例长期不愈,不能妊娠。

非妊娠牛,常常发生关节炎和局部肿胀,多见于膝关节。

病公牛往往发生睾丸炎或附睾肿胀、关节炎及局部肿胀,配种能力降低。

牛布鲁氏菌病的病程为慢性经过,可延续数年之久。

在明显症状消失后,如不伴发慢性子宫炎,常可以自愈。

否则长期不妊而淘汰。

病种公牛,一般均应淘汰。

2、羊:妊娠病母羊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流产,多发于妊娠后的3~4个月,流产前的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病羊在流产前2~3天,呈现胃肠弛缓,精神沉郁。

常喜伏卧,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体温升高,阴道流出粘液性或粘性血样分泌物。

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关节炎、滑膜炎及支气管炎。

病公羊经常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及多发性关节炎。

绵羊布鲁氏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和不育。

[治疗] 治则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下法治疗。

1、胎儿尚活,仅有流产先兆,但还没有发生明显的流产症状的可试行保胎法。

⑴、孕酮牛50~100mg,羊10~30mg,一次肌肉注射。

⑵、炒白术30g,当归30g,砂仁20g,川芎20g,白芍20g,熟地20g,炒阿胶25g,党参20g,陈皮25g,苏叶25g,黄芩25g,甘草10g,生姜15g为引。

最新动植物养殖: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最新动植物养殖: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布病”。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给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本病在家畜中以牛、羊、鹿等流行最多,人患布病多是在牛、羊布病流行过程中被感染的,产羔期最易感染。

带菌患畜是本病的传染源。

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畜的体内,随乳汁、脓汁、流产胎儿、胎衣、生殖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周围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眼结膜等传染给其它畜,吸血昆虫可成为传播媒介。

当人们赤手接羔、或处理流产物时,这种病菌就有可能通过受伤的皮肤侵入人体,或与家畜密切接触后不洗手就吃东西、吸烟、揉眼睛、抠鼻子等都可能把布氏杆菌带入人体而引起感染,人们食用带菌未经煮熟的奶、肉等也可引发本病。

牛羊感染布病的主要症状是孕畜流产,受胎率下降。

人被感染了布病以后,常常是缓慢发病。

轻度感染者无症状表现,有的患者头晕、头疼、倦怠无力、轻微发烧。

症状明显者表现长期反复发热、多汗、关节和肌肉酸痛。

如果发现有类似症状的牛、羊养殖户,应尽早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查治疗。

这种病有时反复发作,久之可转为慢性,增加了病人痛苦,影响生活和劳动,损害人体健康。

预防布病应采取以免疫预防和扑杀病畜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具体方法是:1.布病流行地区定期由动物防疫部门对牛羊进行检疫,净化畜群。

检出的病畜捕杀、销毁做无害化处理;2.牛、羊的流产物要深埋;对污染的畜圈和场地进行彻底消毒;3.严禁买卖病畜,外引入新畜时,必须经检疫证实无病后方可合群;4.健康牛羊应用布病疫苗进行免疫接种;5.大搞环境卫生,接触牛、羊后要洗手,不要在牛、羊圈舍内吃食物,不吃未熟的肉和奶,不要玩羊羔、牛犊;6.人畜屋舍要分离,牛、羊接产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工作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等。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羊 布 氏 杆菌 病 是 牛 羊 的 一 种 慢 性 传 染 病 . 主 要 侵 害 生 殖系统 . 牛 羊 感 染后 . 以母 牛 羊 发 生 流 产 和 公 羊 发 生睾 丸 炎
为特征。
前食欲减退 、 口渴 、 萎顿 、 阴 道 流 出 黄 色粘 液 。流 产 多 发 生 于
怀 孕 后 的 第 三 个月 、 第 四个 月 。 流 产 母 牛 羊 多数 胎 衣 不 下 . 继 发 子 宫 内膜 炎 . 影 响受 胎 。公 牛 羊表 现 睾 丸 炎 . 睾 丸 上缩 . 行 走 困难 , 拱背 , 饮食减少 , 逐 渐捎 瘦 , 失去配种能力。 其 它症 状 可能还有乳房炎、 支 气管 炎 、 关节炎等。
畜 禽 养 殖
X qi ny鼗ngzhi
牛羊布 氏杆 菌病的防治
李国东
内 蒙古 赤峰 市 巴林 左旗 碧 流 台镇 动 物 防疫 站


基本 概 述
炎, 少部 分 病 牛 羊 发生 角 膜 炎和 支 气 管 炎 。 本 病 无 明显 症 状 , 而 首 先 被 注 意到 的 症 状 是 流 产 。流 产
六、 牛羊 群 感 染诊 断 根 据 流 行病 学 、 临床 症 状 、 流 产 胎 儿 及 胎 膜 的 变 化 即 可 确诊 。 目前 最 常 用 的诊 断 方 法 是 血清 学 诊 断 . 其 中 以 平 板凝
布氏杆 菌病也是 一种人 畜共患 的慢 性传 染病 。其特点 是生
殖器 官和 胎盘发 炎 , 引起流 产 、 不育 和各 种组织 的局部 病症 。
二、 病 原
病 原 为布 氏扦 菌 。它 存 在 于 病 畜 的 生 殖 器 官 、 内脏 和 血
液 。该 菌 对 外 界 的抵 抗 力 很 强 , 在 干 燥 的 土 壤 中 可 存 活 3 7 天. 在冷 暗 处 和 胎 儿体 内 可存 活 6个 月 。 l %来 苏 尔 . 2 %的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布病应采取以免疫预防和扑杀病畜为 主的综合性措施。具体方法是:1.布病流行地区 定期由动物防疫部门对牛羊进行检疫,净化畜 群。检出的病畜捕杀、销毁做无害化处理;2.牛、 羊的流产物要深埋;对污染的畜圈和场地进行彻 底消毒;3.严禁买卖病畜,外引入新畜时,必须
我急匆匆的跑到了小卖部,买了两瓶米酒和一袋子的花生米......也许时间真的过得特
经检疫证实无病后方可合群;4.健康牛羊应用布 病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大搞环境卫生,接触牛、 羊后要洗手,不要在牛、羊圈舍内吃食物,不吃 未熟的肉和奶,不要玩羊羔、牛犊;6.人畜屋舍 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等。
(作者:王俊江黄玉昆单位:白城市洮北区 畜牧兽医中心站白城市洮北区动物检疫站)
1c00f4ca 我听见了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 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布病”。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给人、畜健康造 成严重危害。
本病在家畜中以牛、羊、鹿等流行最多,人
患布病多是在牛、羊布病流行过程中被感染的, 产羔期最易感染。
带菌患畜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主要存在于 患畜的体内,随乳汁、脓汁、流产胎儿、胎衣、 生殖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周
我急匆匆的跑到了小卖部,买了两瓶米酒和一袋子的花生米......也许时间真的过得特
围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眼结膜 等传染给其它畜,吸血昆虫可成为传播媒介。当 人们赤手接羔、或处理流产物时,这种病菌就有 可能通过受伤的皮肤侵入人体,或与家畜密切接 触后不洗手就吃东西、吸烟、揉眼睛、抠鼻子等 都可能把布氏杆菌带入人体而引起感染,人们食
用带菌未经煮熟的奶、肉等也可引发本病。
牛羊感染布病的主要症状是孕畜流产,受胎 率下降。
人被感染了布病以后,常常是缓慢发病。轻 度感染者无症状表现,有的患者头晕、头疼、倦
我急匆匆的跑到了小卖部,买了两瓶米酒和一袋子的花生米......也许时间真的过得特
怠无力、轻微发烧。症状明显者表现长期反复发 热、多汗、关节和肌肉酸痛。如果发现有类似症 状的牛、羊养殖户,应尽早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 检查。这种病有时反复发作,久之可转为慢性, 增加了病人痛苦,影响生活和劳动,损害人体健 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