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六章

合集下载

6学前教育简史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

6学前教育简史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
学习目标
1. 了解苏区学前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2. 掌握抗日根据地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类型;
3. 了解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的特点;
4. 了解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苏区的学前教育
一、 苏区关于学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的方针政策
(一) 基本方针 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农村根据地
第二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学前教育
二、 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的托幼教育实践发展
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寄宿制托幼机构
单位日间托儿所
变工托儿所
小学附设幼稚园(班)
游击式的托幼组织
第二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学前教育
三、 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的实践
保育实践
教育实践
保育工作制度 和保教人员培养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解放区学前教育的 基本政策
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
课后练习
一、填空
二、 简答
第二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学前教育
一、 抗日民主根据地学前教育方针政策
(一) 基本方针
为适应全面抗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以“抗战救国”为指导思想 的教育方针政策,“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这也成为这 一时期学前教育发展总的指导方针。
(二) 具体制度
抗日战争后期,随着形势的发展,边区政府提出了新的保育制度:第一, 建立公育制度,凡抗战将士及一切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一概由政府抚养,以 便使家长都能专心致力于抗战救国事业。第二,全国推进保育工作,使这个工 作能普遍地渗入到民间去,为全区儿童谋福利。
的简称。在苏区的学前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上,总的指向是为了妇女 的解放,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简史-推荐

学前教育简史-推荐
教育儿童从小就懂得不能损人利己,不能侵犯氏族公 共利益,否则就要受到公众的谴责;教育他们要尊敬 长辈,要听从指导,照顾孤老,爱护幼小,培养团结 互助的精神。
3.原始宗教教育
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 普遍存在自然崇拜、图腾 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 拜、巫术占卜等原始宗教 活动形式。
祭日活动 祭祖仪式
4.原始艺术教育
1.生产劳动教育
生产劳动是原始社会最重要、最普通的活动,儿童 教育也必然要紧密联系生产实践。
原始社会生产劳动的内容 简单劳动工具的使用、制造 钻燧取火 捕鱼打猎 采集和农作物栽培 捻麻线、织布、缝制衣服、制造陶器
2.生活习俗教育
在氏族公社内,没有压迫和奴役,没有法律、也没 有暴力统治,一切都按照传统习俗行事,财产属氏 族集体所有。
文舞---手执羽麓而舞 武舞---手持干戈而舞 舞的具体要求是行列整齐,动作合乎节奏(军事训练)
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 奴隶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二)
宫廷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三)
宫廷学前教育制度
(四)
最早的学前教育记载
(一)奴隶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3.养老 :看管照料者均是那些生产生活经验丰富、年老体弱、 不能外出狩猎的老年人,于是,“庠”还同时具备养老的功能。 《礼记·王制》中有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 庠。”
庠具有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养功能,成为学校的萌芽,成 为对儿童实施公育的专门机构。
(三)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 2.生活习俗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4.原始艺术教育 5.体格和军事训练
LOGO
目录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章 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 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五章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第六章 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七章 中国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中国学前教育史

中国学前教育史

中国学前教育史《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教材:《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何晓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任课教师:孟红艳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外象内感说2、行为课程3、整个教学法4、艺友制5、五指活动二、简答题1、什么是“教以正、守以常”?2、“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有哪些?3、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4、张雪门提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内容是什么?三、论述题1、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什么?2、简述陶行知的六项教育运动及其在这些运动中的主要活动事迹?《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自学重点第一编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前)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本章重点:一、古代胎教定义及实施二、胎教理论的萌芽―外象内感说三、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四、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五、保傅制度与“备三母”制六、古代学前教材概况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早期教育本章重点:一、关于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二、对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分析三、古代的神童教育四、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五、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六、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编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第一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本章重点: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三、蒙养院章程的制定四、蒙养院制度的实施五、清末蒙养院设立情况第二章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本章重点:一、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教育改革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四、幼稚园制度的确定五、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第三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本章重点:一、利用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办学前教育特权二、设立学前教育机构三、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四、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教材出版幼儿读物五、办理慈善事业摧残中国儿童六、收回教育主权的斗争第四章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探索本章重点:一、康有为《大同书》中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二、康有为有关学龄前教育的主张三、鲁迅关于幼儿读物及其幼儿教育的思想四、学前教育的一些实验与探索第五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本章重点:一、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二、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第六章学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本章重点:一、陶行知:六项教育运动;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艺友制二、张雪门:有关幼稚师范教育的研究;“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幼稚园课程;行为课程三、陈鹤琴:有关儿童心里发展的研究;五指活动;“活教育”理论;整个教学法第三编中国当代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9年)第一章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活动与主张(自学)本章重点:一、论儿童教育工作的意义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三、论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四、论儿童读物和儿童戏剧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
31
三、各类幼稚园的建立与发展
◆公立幼稚园 1.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下设的幼稚园 2.浙江大学教育系培育院
.
32
◆私立民办幼稚园
1.厦门集美幼稚园
2.北京香山慈幼院
3.南京鼓楼幼稚园
4.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
5.上海大同幼稚院
6.上海劳工幼儿团
.
33
四、幼稚园保教人员的培养
◆公立幼稚师范教育 1932年《师范教育法》 1933年《师范学校规程》
.
41
第六章 现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
42
二、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创办人民 大众、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建设省钱的幼儿园 ◆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
.
43
三、创造教育思想
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
.
18
二、儿童教育思想 ◆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要求慎择师友 ◆教育内容上学“眼前事” ◆要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 ◆提倡正面教育
.
19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
20
第三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一、我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
.
54
(三)家庭教育原则 ◆以身作则 ◆教养态度一致
.
55
二、幼稚园教育 (一)幼稚园教育的要求
◆1927年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 中,他提出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
.
56
(二)幼稚园的课程——活动课程模式

24G-1985.010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课件

24G-1985.010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课件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前教育的总的 特点是:①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而代 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②由于奴隶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 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力,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 中实施;③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④对幼儿实 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 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⑤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 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第二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一、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和实施。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为
学前教育专门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 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的学前教育已 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在学校未产生之前当然不可能有 学前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对年幼儿童实施教育。在原始社会中 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
氏族成员之间平等互助,进行集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儿童的教育由 整个群落承担。所以,对儿童的社会公育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 式。《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正是对远古时期的社会公育儿童教育形式的追 忆与描述。
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 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 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1949年10月—1956年9月)1949年10月19日,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张逸国为第一任处长(一)、明确新中国学前教育的任务、性质和工作方针根据《共同纲领》和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首先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废除原幼儿园招生考试的制度,优先录取劳动人民的子女,延长幼儿园儿童在园的时间。

新中国幼儿教育一方面担负着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任务,同时又要帮助劳动妇女摆脱家庭负担。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规定: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身心在入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二)、确定学前教育在学制上的地位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础。

在幼儿教育阶段,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叫幼儿园。

幼儿园发展的重点首先是工厂地区、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

(三)、接管外国在我国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接办一批私立幼稚园1950年12月,政务院通过《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随之,政务院又发布了《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依此,“决定”和“条例”,各地先后接管了美国和其他外国教会在我国开办的幼稚园、孤儿院、育婴堂、慈幼院等幼儿教育机构200余所,收回了儿童教育、儿童福利事业的主权。

(四)、制定幼儿园的暂行规程和纲要教育部于1952年先后颁发《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为我国幼儿教育正规划发展提供了纲领性的依据。

(五)、学习苏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1950年9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幼教工作者学习苏联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一书。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12
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2013-09-19
13
1.女子师范中保姆的培训
湖北幼稚园已经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岁的女子专 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我国幼儿师范最初的萌芽。 张之洞开办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培养乳媪和家庭教师, 主要为官宦之家服务。 1902年,严修创办严氏女塾。 1902年,吴馨在上海创办务本女塾。 1907年,清政府颁发《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义初集》, 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1907年,由中国图 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 了日本、德国的幼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2013-09-19 19
(三)兴办“慈善”事业 类型: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 慈善事业只是手段,征服人心才是目的。
2013-09-19
20
二、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一)兴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 1889年,金振声女士 苏州 英华女中 1892年,海淑德 上海 幼稚园教师训练班 1898年,英国长老会 厦门 幼稚园师资班→1912年 发展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 独立的幼儿师范。 举例:1902年,景海幼稚师范学校,其课程可分为三类: 一是外语、宗教等课程; 二是文化课; 三是专业课。 特点:1.规模较小、毕业人数不多、影响不大、宗教色 彩浓;2.教师和学生都先天不足
镇”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2013-09-19
11
(三)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育婴堂和敬节堂的乳媪和节妇充当 注:乳媪(rǔ ǎo),乳母 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 《烈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 规》等,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 歌子《家政学》。

版学前教育史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版学前教育史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1949年10月—1956年9月)1949年10月19日,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张逸国为第一任处长(一)、明确新中国学前教育的任务、性质和工作方针根据《共同纲领》和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首先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废除原幼儿园招生考试的制度,优先录取劳动人民的子女,延长幼儿园儿童在园的时间。

新中国幼儿教育一方面担负着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任务,同时又要帮助劳动妇女摆脱家庭负担。

1952年3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身心在入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二)、确定学前教育在学制上的地位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等,确定了幼儿教育在学之上的地位,成为小学教育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阶段,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叫幼儿园。

幼儿园发展的重点首先是工厂地区、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

(三)、接管外国在我国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接办一批私立幼稚园1950年12月,政务院通过《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随之,政务院又发布了《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依此,“决定”和“条例”,各地先后接管了美国和其他外国教会在我国开办的幼稚园、孤儿院、育婴堂、慈幼院等幼儿教育机构200余所,收回了儿童教育、儿童福利事业的主权。

(四)、制定幼儿园的暂行规程和纲要教育部于1952年先后颁发《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为我国幼儿教育正规划发展提供了纲领性的依据。

(五)、学习苏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1950年9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幼教工作者学习苏联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一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认真开展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1978年,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下设“幼儿教育研究室” (二)学前教育学术团体的建立 1979年11月3日,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在南京成立,第一届 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为陈鹤琴,理事长为左淑东。1987年,全国幼儿 教育研究会与湖南长沙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出版了《学前教育研究》 杂志。 (三)学校附设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四)主要研究课题和成果 1.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经验 2.对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 3.对幼儿德、智、体、美教育方面的研究 4.农村幼儿教育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5.幼儿园课程结构的实验研究
五、 幼儿园的暂行规程和教学纲要
1951年,中央教育部制订了《幼儿园暂行规程 》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主要规定如 下: (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二)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三)幼儿园的教养原则 (四)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
六、积极培养学前教育的干部和师资
1.1951年,在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示范性教育会议上规定了师范教育的工作方 针“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 2.1952年颁布《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培养幼儿园师资的称为幼儿 师范学校 3.1952年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对幼儿园教师的称谓像苏联一样 更名为教养员。 4.195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开始在高等师范学 校教育系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955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增设初级和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幼教 师资;此外,还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在职教师。 三、深入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继戈林娜来华任教之后,苏联学前儿童心理专家马努依连柯来到中国,使幼 儿教育界掀起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热潮,此时学习苏联的教育思想由教育学学 科向心理学学科转变,而且更加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四、学前教育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与纠正 对《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的批判;对学前教育专家的批判;对“母爱” 的批判 五、学前教育领导和管理的加强 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明确了对各类型托儿 所、幼儿园的领导职责,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托儿所由卫生行政 部门统一领导,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学前教育 (1966—1976)
一、严重歪曲教育方针 二、彻底破坏管理体制 三、全面取消师资培训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 (1976—20世纪末)
一、大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一)恢复和健全各级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 1987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教委等九部委《关于明 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中指出:“幼儿教育既 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福利事业的性质,因此 ,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地方政府举办幼儿园外,主要依靠 部门、单位和集体、个人等方面力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三、积极发展不同层次的学前师范教育
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教育机构共 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培训体系。 该体系由职前培养和职后继续教育构成。前着包括中等幼儿师范 、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层次;后者除以上学 历教育外,还有通过各种专题培训班、教科研活动、学术研讨会 、幼教研究会等活动及国内外进修和访问学者等非学历教育。
第六章 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姓名:XXX 职务:XXX 电话:1********** 电邮:***@***.*** 地址:XXXXXX 邮编:******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 (1949—1957)
一 、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 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 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此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是: 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首先建立,然后逐 步推广。发展的重点首先在工厂企业部门, 其次是机关、学校和郊区农村。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 1958—1965)

一、学前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稳步发展阶段(1953—1957) 1953年文教工作方针为“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 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明确了对各类型托儿 所、幼儿园的领导职责,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 (二)盲目发展阶段(1958—1960) 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 ”错误思想泛滥全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表现为,发展以寄宿制为主的幼儿 园办园方针,过早地实现学前教育社会化和全托化。 (三)调整提高阶段(1961—1965) 1961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后,学 前教育逐渐恢复正常轨道并略有提决定》——新中国第一个学制,规定实施 幼儿教育的组织是幼儿园。
三、组织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借助苏联学前教育经 验,1950年9月,苏联学前儿童教育专家戈林娜来北京师范大学 任教,并被聘为教育部幼儿教育顾问,在她的指导下,拟订了《 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在学习苏联教育 理论和经验的同时,国内开展了对杜威实用主义、儿童中心论等 的彻底批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陈鹤琴的活教育受到牵连 。 四、接管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951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它 教育机关的指示》,要求收回教育主权,开始接管外国人在中国 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专门召开学前教育工作会议 1987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幼儿教育工作会议,集中讨论幼教事业 发展的方针、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及加强管理和领导等问题。 (三)颁布学前教育法规 1.《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1981 2.《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79 3.《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1988 4.《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 5.《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 6.《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 7.《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1985 8.《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1986 9.《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1987 10.《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1987 11.《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1988 12.《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1983 13.《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1986
二、多种形式发展不同规格 和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事业
(一)各种渠道举办的幼儿园的发展 1.教育部办的幼儿园 2.其他部门办的幼儿园 3.民办(集体)幼儿园 (二)城乡幼儿园的发展 1.农村幼儿园占大多数 2.城市幼儿园和县镇幼儿园发展较稳定 3.农村幼儿园发展不稳定,时增时减,时快时慢 (三)各种收托形式的幼儿园(班)的发展 1.全日制幼儿园;2.寄宿制幼儿园;3.幼儿学前班;4.混合班 (四)不同规格幼儿园的发展 示范性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一般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