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41个中心镇特色产业盘点

合集下载

浙江争取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详细概况

浙江争取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详细概况

浙江争取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杭州(4个):萧山区瓜沥镇、余杭区塘栖镇、桐庐县分水镇、富阳市新登镇;宁波(4个):象山县石浦镇、慈溪市周巷镇、奉化市溪口镇、余姚市泗门镇;温州(4个):苍南县龙港镇、瑞安市塘下镇、乐清市柳市镇、平阳县鳌江镇;湖州(2个):吴兴区织里镇、德清县新市镇;嘉兴(3个):桐乡市崇福镇、秀洲区王江泾镇、嘉善县姚庄镇;绍兴(2个):诸暨市店口镇、绍兴县钱清镇;金华(2个):东阳市横店镇、义乌市佛堂镇;台州(3个):温岭市泽国镇、玉环县楚门镇、临海市杜桥镇; 衢州(1个):江山市贺村镇;舟山(1个):普陀区六横镇;丽水(1个):缙云壶镇镇。

萧山区瓜沥镇瓜沥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钱塘江南岸,是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的千年古镇、近代绘画巨匠任伯年先生的故乡。

全镇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面积近6平方公里。

辖23个行政村、5个社区、7.2万人口。

境内拥有现代化航空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沪杭南高速公路瓜沥出口处。

镇区金融、电信、保险、工商、公安等机构齐全,文化娱乐中心、宾馆、风景休闲度假区设施完备。

瓜沥镇位于萧山市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地瓜沥自然镇。

东南接党山镇和绍兴县,西连坎山、衙前镇,北靠靖江、南阳镇,西距市区19公里。

境内以航坞山为界,北为钱塘江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平原,南为河湖密布的水网平原区,属萧山市水面最多的镇,耕地与水面之比为5∶1。

瓜沥,地处萧山东部的航坞山麓,距杭州城区25公里,与绍兴柯桥、安昌镇构成黄金三角。

自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建镇以来,一直富蔗繁华。

这里是近代绘画巨匠任伯年先生的故乡。

瓜沥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5个社区,7.2万人口。

镇境内座落着大型现代化航空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甬高速设有瓜沥出口,这里,有周朝名山——航坞山,宋代古刹——白龙寺。

瓜沥镇以小城镇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以省中心镇建设为目标,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联动互进,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带动城镇开发,以城镇建设来推动三产发展的路子,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走在萧山乃至杭州市镇乡前列。

浙江省两市三镇特色小镇案例分析及综合对比

浙江省两市三镇特色小镇案例分析及综合对比

浙江省两市三镇特色小镇案例分析及综合对比浙江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其特色小镇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在浙江省,有两个特色小镇备受瞩目,它们分别是温州市的乐清市和嘉兴市的南湖区,以及它们下辖的三个特色小镇,分别是乐清市的白石镇和洞头镇,以及南湖区的梁弄镇。

本文将结合这两市三镇的特色,进行案例分析和综合对比,以期深入了解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乐清市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是浙江省南端的一座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

乐清市下辖着多个特色小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石镇和洞头镇。

白石镇位于乐清市东部,是一个以传统手工艺品为特色的特色小镇。

这里的居民以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为生,如红木雕刻、宣纸制作、竹编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而洞头镇则以海产品加工和渔业为主要产业。

洞头镇地处海滨,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这里的海产品加工业非常发达,如海产品腌制、干制等,而且当地的渔民们还以传统的渔业方式进行捕鱼捞虾,保留着丰富的海洋渔业文化。

二、嘉兴市南湖区嘉兴市南湖区是浙江省著名的水乡之一,这里的特色小镇以梁弄镇最为有名。

梁弄镇地处南湖区南部,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小镇,这里的建筑、风景和文化传统都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和韵味。

梁弄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里的古街道、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梁弄镇也以传统手工艺品和土特产而闻名,如手工陶艺、年画、草编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为梁弄镇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三、特色小镇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趋势从上述两市三镇的特色来看,不难发现它们都以传统手工艺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为主要经济支柱,这反映出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共同特点,即依托地方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长街:东海之滨崛起的浙江省中心镇

长街:东海之滨崛起的浙江省中心镇
棉 、瓜果 和海产 品。近年来 ,积极遵 循
“ 既要金 山银 山 、更要绿 水青山 ”的执
政理念 ,积极实 施 “ 生态 立镇” 的绿 色
发展 战略 ,努力 探索形 成了一条 农业经 济 发 展 与环 境 保 护 之 间共赢 的 发展 路
子。
坚持 以减量化 、再利用 、再 循环 为 原 则 ,把种植 业 、养 殖业 、畜 牧业 与农
立 。特 别是 随着 工程 投资 1。 45
亿 元 、海 堤 总长 l 3 7 、围 74米
三 门湾 万人 簇拥 ,以独 特 的风
情 、丰 富 的物产 、热情 的胸 怀
迎接各方 宾客 的到来 。 工业经济 后劲 充足
垦 面积53 万亩 的 宁波 市重 点 . 8
工程— —下 洋涂 围垦工 程的实
业 发展转 型 ,工 业经 济呈 现出 又好又快 灯 等 。今天 的长 街人 民不仅 保 留了祖 辈 展 轴和滨 海旅游 生态发 展轴 为发展 的两 的发展 ,形成 了以五 金机械 、文 具 、塑 勤劳 、朴素 的优 良品 质 ,恢 复 了这 些非 轴 ,形成 “ 城镇 发展 区 、车岙 港两侧 水
施 ,长 街 的 土 地 资 源 更 加 丰 富 ,既可解 决宁波 土地 占补平
衡 的需要 ,还将大大提高长街
长街 镇始 终 坚持 以开放 的 理 念 引领 工业 经 济创 业 创新 ,
全力打 造宁海 东部 的工业 中心 。
海 岸线 的 防台抗灾 能力 。区域 规 划体 系不 断完善 ,城镇建 设
被誉 为 “ 街三 宝 ” ,并 被搬 长
众 多 的古 村 民着 甬台温
海 洋 养 殖 面 积 全 省 第 一 ,海 产 丰 动人 的传 说 ,如长街 谢家 道地 、千年 古

重点产业集群介绍

重点产业集群介绍
中国苎麻业名城·湖南省益阳市
文字介绍:益阳地处湘中偏北,背倚武陵,怀抱洞庭,东邻长沙,北枕长江,古称“荆楚要塞,吴蜀门户”。全市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人口460万。益阳盛产苎麻,素有“世界麻都”之美誉。中国占世界苎麻产量的96%以上,益阳又占中国苎麻产量的40%以上。目前全市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5万亩左右。鼎盛时期的1987年,种植面积高达92万亩,总产量近12万吨。近年来,苎麻种植技术向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单产每亩由200斤上升到400斤以上,单纤维支数由1300公支提高到1800公支以上。从2003年开始,亚麻种植南移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种植成功。 多年来,益阳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已形成以纺织、食品、造纸、机械、电子、电力、建材、化工、冶金、采矿等为主的工业体系。麻类产业是益阳的支柱产业,全市共有各类麻纺企业65家,产业总产值28亿元,占本市工业产值的9.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个。国有企业3家,民营企业55家,三资企业7家。经过长期的发展,益阳麻类产业整体上已经积淀了雄厚的品牌优势、科研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网络优势,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内部实现协调稳步发展,已初步成为中国原麻生产基地及麻制品集散中心,市内有原麻、麻纱、坯布批发市场,麻制品物流中心,服装商业步行街。销售市场已辐射到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麻类产业的市场潜力被不断挖掘出来。 中国最大的麻类名牌企业——湖南益鑫泰麻业服装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鑫泰公司)坐落益阳,该公司拥有雄厚的麻类深加工技术和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其苎麻免烫整理技术、麻类特种整理技术、生物整理技术、亚麻纺前脱胶及纺纱技术、绿色环保纺织技术、苎麻高支精纺及细薄面料生产等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了1600多个畅销市场的麻类产品群。以益鑫泰为龙头,益阳麻类企业与国内16所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机制,实现了科研成果与信息互享。全市拥有两万多台套设备,经过多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其装备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整合中国麻类产业链,促进中国麻类产业迅猛发展,打造农、工、科、贸产业链,总投资23.8亿元的“中国麻纺工业园、中国麻纺科技园、中国麻纺城建设工程正在实施之中,项目建成后,益阳麻类产业规模将达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贤庠:亮出海港特色品牌

贤庠:亮出海港特色品牌

港大 桥新 地标 为 背景 ,现代 化港 口
区 、临港 工业 配 套生 活 区 、镇 居 住 大 力 推 进 农 村 中 小 学 “四 项 工 物流 为依 托 ,海上 垂钓 体验 为主 要 程 ” 和 学 校 标 准 化 建 设 ,加 快 职 内容 ,实 现驿 站式 休 闲观光 。二 是 环 境 。 启 动 十 大 医疗 基 础 设 施 工 背景 ,千 亩花 卉基 地为 基础 ,季 节
形 成 “ 工业 、中商 住 、南休 闲” 北
基 本 格局 ,布局镇 北 侧岸 线 与规 划 制 度 覆 盖 面 ,城 乡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桥观 光相 配套 的都 市乡村 休 闲渡假 中环 象 山港公 路 之 间腹地 ,以及 西 功 能 不 断 健 全 。 建 立 完 善 公 共 安 基地 。度假 区规 划 面积 5 0 ,其 0亩 山下 村至 蒲 门村 之 间村庄 ,一 是 通 全 应 急 体 系 ,强 化 社 会 治 安 综 合 中一期规模3 0 ,首期投资 5 0 万 0亩 00 过环 象 山港一 级公 路 建设 ,串联 起 治 理 ,严 厉 打 击 各 类 犯 罪 活 动 ,
程 建 设 ,扩 大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疗 性林 果 园林 风 光为 特色 ,形 成与 大
使 中心 城 区总体框 架总面 积达 N59 业 教 育 结 构 调 整 ,不 断 优 化 就 学 建设 亚龙 湾休 闲度 假 区。 以珠 山为 .
平 方公 里 、核 心 区块22 .平方 公里 ,
的地位和影 响 ,肩负着统筹象 山北部 创新 突破 、科学 发展 振 兴之 路 。特 镇拥有企业 l 2 。在 “ 5 8家 15 ”企业 1
地域 和 环象 山港 岸线 一 体发 展 的艰 别 是通 过 “ 十一 五 ”期 间 的创先 争 培育 工程 扶持 下 ,中油 ( 宁波 )重

中心镇 调研报告

中心镇 调研报告

中心镇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对中心镇的调研一、调研目的近期,为了解中心镇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对中心镇的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掌握中心镇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与特色产业,为进一步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取了居民对中心镇发展的评价和需求,而实地走访则能帮助我们直观地感受中心镇的环境与发展情况。

三、中心镇概况1.地理位置中心镇位于某省某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交通网络发达,便于进出。

2.人口情况根据调查数据,中心镇的人口总数约为XX人,其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居民年龄以30岁至50岁的人群占比最高,约占总人口的XX%。

3.基础设施中心镇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

同时,医疗设施和教育资源也相对丰富,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

4.居民生活大部分居民形容中心镇的居住环境宜居,生活质量较高。

社会治安较好,居民居住安全感较强。

但也有部分居民反映市中心公共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不足,希望加大相关建设力度。

四、经济发展状况1.产业结构中心镇的主要产业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农业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为主,工业以小型制造业和家居制品为主,服务业发展较为活跃。

2.就业情况问卷调查显示,中心镇的就业率较高,大部分居民在镇内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农村劳动力也逐渐向中心镇转移就业。

3.特色产业某某镇的某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

该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本地的农民增收,还为中心镇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调研数据显示,该产业的年产值约为XX 万元。

五、面临问题与建议1.产业结构调整虽然中心镇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但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鉴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相对较慢,建议加大对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引进更多高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

2.基础设施升级尽管中心镇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但仍有一部分居民反映公共设施不足。

百科知识精选姚庄镇

百科知识精选姚庄镇

特色产业姚庄有史以来,一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镇。

近年来通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渐成黄桃、蘑菇、大棚蔬菜三大产业。

全镇以“绿色食品”锦绣黄桃为主的果树面积达到10000亩,种植面积列全国之首,是中国最大的鲜食黄桃生产基地之一,荣获“浙江省黄桃之乡”称号。

2005年,“锦雪牌”黄桃进入了钓鱼台国宾馆的宴席,成为继“西湖龙井茶”以后第二个进入国宾馆的浙江农产品。

2006年第六届黄桃节期间进入香港超市。

绿色蘑菇栽培面积2000万平方尺,栽培面积名列浙江省乡镇前茅,是“中国蘑菇之乡”,2006年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入选“浙江省十大名菇”,确立了姚庄蘑菇在浙江省的龙头地位。

大棚蔬菜栽培面积5000多亩。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日趋繁荣。

通过新商贸区建设,拓展了镇域规模,新建成市民文化广场、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卫生院综合大楼和商贸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2005年,姚庄镇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唯一一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并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嘉兴市十五个中心镇之一。

姚庄镇发挥黄桃产业优势,整合村庄整治资源优势,通过连续举办七届黄桃节和三届桃花节,在北鹤村开发建设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生态农业旅游,2007年12月浙北桃花岛通过国家AA级景区验收。

桃花岛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2008年桃花节期间共接待游客6万多人。

“政府搭建基础设施平台、旅游公司具体操作、农户广泛参与受益”的模式得到茅临生副省长的充分肯定,认为是全省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个典范,值得推广。

姚庄镇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人口文化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等殊荣。

利用外资工作连续七年进入嘉兴市十强镇行列,工业园区连续五年被评为嘉兴市二十家重点之一,2007年被命名为嘉兴市特级工业功能区和省级工业园区。

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

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

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一、引言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省级百强中心镇,通过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本文将对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的情况进行汇报,展示我省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发展规划。

二、建设成果概况自从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启动以来,我省各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全省共有xx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分布在各地市县,涵盖了农业、服务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这些中心镇在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城镇规划与建设在城镇规划与建设方面,省级百强中心镇注重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完善城市交通系统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

同时,各中心镇还加强了公共设施建设,优化了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地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其中,城市交通网络、供水供电系统、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有效加强,为中心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产业发展情况在产业发展方面,省级百强中心镇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各中心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同时,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外来投资,促进产业发展。

六、未来发展展望展望未来,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对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中心镇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同时,将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实现中心镇的全面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七、结语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在推进中心镇建设过程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相信,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141个中心镇特色产业盘点1 浙江141个中心镇特色产业盘点141个中心镇特色产业盘点 2007年06月18日12:40 观察与思考宋朝“浙江六大米市”之一:临浦镇萧山第二大中心镇,以纺织、羽绒、服装产业为支柱产业。

任伯年故里:瓜沥镇目前已形成轻纺印染、信息技术、环保材料、轻工机械、建筑建材、家用电器等六大行业结构。

瓜沥镇航民村被誉为浙江省“首富村”。

萧山萝卜干主产地:义蓬镇工业企业基本形成了化纤纺织、化工橡塑、机械电子、建筑建材、蔬菜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群。

枇杷之乡:塘栖镇明清时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

以金属制品、蜜饯食品、农药化工、针织服饰为四大优势产业。

大禹治水之地:余杭镇西倚天目山脉,全镇已形成电器电子、塑业、木业等为主的块状经济格局。

良渚文化腹地:瓶窑镇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之一,工业体系以纺织服装、文教印刷、机械五金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导。

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制笔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积聚效应显著。

2006年,制笔数量实现“世界人均一支分水笔”目标。

浙江机械工业专业区:富春江镇机械制造、水泥建材、服装布艺为富春江镇三大支柱产业,其中以机械制造为重,被誉为“浙江省的机械工业专业区”。

中国针织名镇:横村镇浙江省最早的乡镇工业发源地之一,针织行业在全省外贸出口占据重要地位。

“一城山色半城湖”:千岛湖镇浙江省第一个全国卫生县城,2004年荣获中国首个国际花园城市(B类城市)金奖。

杭州西部的大门:汾口镇位于淳安县西部,其工业区块特色轻纺项目集聚效应明显。

“梅花雉堞严州城”:梅城镇建德经济重镇,主导行业有低压电器、五金工具、精细化工等六大系列,其中以低压电器和精细化工为主。

诸葛后裔栖息地:寿昌镇现已形成以建材、冶炼、机械、化工、服装为主的工业布局。

中国家纺寝具名镇:乾潭镇工业包括五金工具、家纺、胶合板、机械制造、石煤综合利用等五大系列,其中五金工具螺丝刀为全球最大生产地。

罗隐故里:新登镇茶叶、蚕丝等农林特产久负盛名,已形成制鞋、服装、睛雨伞、印染、造纸、建筑玩具等为主体的工业产业结构。

造纸之乡:大源镇用竹造纸已有1700多年历史,造纸、金属门窗为全镇两大支柱产业。

中国山核桃之乡:昌化镇目前已形成精密元件、电子通讯两大块状经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农特产品资源丰富。

“天目千重秀”:於潜镇位于临安西天目山簏,工业经济以轻纺制线行业为主,还包括机械制造、食品工业及建筑建材等。

太湖之源:太湖源镇临安生态旅游样板,工业主导产业是以生态工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类产业、现代化综合型的纺织服装产业。

江南第一古县城:慈城镇工业经济形成了有色金属、服装、机械、轻纺、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慈城年糕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被誉为“中国年糕之乡”。

浙江“金柑之乡”:春晓镇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以五金机械、钢结构、针织、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多业并举的经济体系。

东海盐场:咸祥镇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工业以金属箱柜、服装针织、水产加工为主导产业。

蔺草之乡:集士港镇工业体系以蔺草、塑胶、机械、五金为主导,轻纺、印染、电子等为骨干。

鄞南重镇:姜山镇拥有电机电扇、家用燃具、机械五金、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产业和汽摩部件、电子电缆、轻工纸品、精细化工四大新兴产业。

名邦之源:泗门镇宁波市重点商品棉基地,工业经济已形成了机械、电子、塑料、冶金、电器仪表、轻纺印染、建筑材料等门类。

中国灯具之乡:梁弄镇灯具块状特色经济明显,全国最大的室外照明灯具生产基地,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灯具制造基地”。

舜之故里:马渚镇工业以汽车配件、电线电器、塑料模具等为支柱,蓄电池、卫生洁具等块状经济显著。

中国四大名卫之一:观海卫镇集聚了以欧式插座、打火机为主的产业群,全世界70%的欧式插座从这里生产出口,是全球最大的欧式插座生产基地。

家电之都:周巷镇全球最大的扑克牌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饮水机、电熨斗生产基地。

工贸并进的现代化强镇:逍林镇电子通讯、玩具鞋业、三车配件、化纤针织、五金塑料等产业多元发展,以生产长毛绒拖鞋、玩具和电子接插件为主的个私块状经济发达。

中国水蜜桃之乡:溪口镇气动工业发展迅速,是我国新兴的气动元件生产基地。

中国牡蛎之乡:莼湖镇“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镇”、“中国青梅之乡”,是奉化市惟一的渔业大镇。

中国鸭蛋之乡:西店镇全镇已形成电子电器、模具、文具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宁波禽蛋饲料市场为目前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禽蛋饲料市场。

滨海新城:长街镇宁海县的农业大镇、工业重镇、中心城镇。

工业经济以童车童床、机械制造、模具雕刻、文具票夹为主,是全国重要文具生产基地。

“海鲜王国”:石浦镇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市场和商贾辐辏之地,东门渔村被命名为“浙江渔业第一村”。

临港工业重镇:西周镇环杭州湾产业带象山产业区建立了汽车配件、消防器材、低压电器、塑料模具和灯饰配件为支柱的工业产业发展基地。

桃源仙境:瑶溪镇瑶溪杨梅享有盛誉。

支柱产业增势迅猛,皮革、化工、铸造三大支柱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中国皮城:瞿溪镇浙南古镇,具有130多年的制革历史,今则以牛皮制革名扬天下。

中国电子城:虹桥镇“温州模式”发祥地之一。

电子元件为其支柱行业,是全国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中国电器之都:柳市镇非公有制经济诞生地之一,全国著名低压电器生产基地,形成了著名的“柳市现象”。

中国汽摩配之都:塘下镇全国汽摩配生产主要基地之一,汽摩配行业是当地支柱产业。

眼镜之乡:马屿镇眼镜制造和销售、鞋革制品、轻工机械为三大支柱行业,眼镜年销售额逾70亿元,占全国眼镜销售市场的半壁江山。

永嘉“龙头”:上塘镇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机械、服装、造纸及纸制品等产业发展突出。

中国纽扣之都:桥头镇中国钮扣产销基地,被誉为“世界第一大钮扣市场”、“东方的布鲁赛尔”。

海上花园:北岙镇临海型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渔粉饲料、水产品加工、电子电器、汽车配件、五金机电、化工等为支柱的工业行业格局。

鹤城:大▲镇文成县旅游服务基地,实施“山水乐园”战略的总枢纽,著名侨乡。

苏步青故里:昆阳镇服饰、塑编、机械、三证礼品等为支柱产业,手机配件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瓯越明珠:鳌江镇温州南翼的经济中心,目前已形成机械、水产加工、新型建材、鞋业、服饰、印刷等六大支柱产业。

廊桥之乡:罗阳镇泰顺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镇工业发展以劳动力密集型的木制玩具、石制品等加工为主。

中国塑料包装第一镇:灵溪镇温州经济模式的重要发源地和典型代表之一,塑编为其支柱产业。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镇中国农民自费建城的样板。

被称为“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

中国童装名镇:织里镇特色童装是第一主导产业,童装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童装产销基地和棉坯布集散中心。

鱼米之乡:八里店镇湖州地区粮桑的重点产区,工业以金属制品、新型纺织、新型建材、医药、化工、印染、建筑等为主导。

江浙之雄镇:南浔镇古时蚕桑、手工制丝业发达,目前以制丝服装、制革皮件、通讯电缆、建材、家电、轻工业机械为支柱产业。

“苏湖熟,天下足”:菱湖镇“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以丝绸服装为主导产业。

孟郊故里:武康镇德清县府所在地。

支柱产业包括竹木工业、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涂装设备、包装印刷、食品加工等。

蚕花之乡:新市镇主导产业为粮油食品、新型建材、丝绸纺织、服装面料、新型化工、皮革塑料、包装纸业、电子电缆等。

太湖明珠:雉城镇长兴县府所在地,是浙江省五大镇之一,工业重点发展服装辅料、新型能源、新型机械。

中国扬子鳄村:泗安镇长兴县传统农业镇,鱼米之乡。

竹乡中心城市:递铺镇以竹产业和竹文化为特色的生态经济独树一帜,转椅为特色经济产业。

孝子之乡:孝丰镇安吉经济重镇,浙北最大的土特产集散地,浙江省竹木制品专业区。

平林古镇:新丰镇生猪生产是农业经济主要增长点,工业已形成纺织化纤、服装、五金机械等支柱产业。

国织造名镇:王江泾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有纺织、铜材、印染、化纤、电力、注塑、管道、造纸等多种块状经济。

中国小家店名镇:王店镇长三角黄金腹地,以小家电、羊毛衫、保温材料、塑料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其中小家电已跻身秀洲区第三大块状经济。

中国甜瓜之乡:魏塘镇嘉善县第一大镇,形成了以木业、五金金属制造业、纺织服装为主导的工业特色产业新格局。

吴根越角:西塘镇江南水乡古镇,钮扣纺织、五金电子、建材、木业四大行业对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

西瓜之乡:新仓镇工业以服装、印刷、童车为主导,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十强乡镇之一。

中国洁具城:新埭镇全国三大洁具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卫生洁具是其新兴产业。

张元济故里:武原镇五金标准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1/10,是全国标准件生产基地和浙江省出口基地。

丝绸之府:沈荡镇海盐县重点商品粮、苗猪、花木生产基地,工业经济以建材、造纸、汽配三大支柱产业为基础。

中国布艺名镇:许村镇全国最大的家纺布艺产销基地,“中国家纺装饰布第一镇”。

浙江最大鲜切花基地:长安镇培植了以花卉为主的新兴特色产业,素有“花卉专业镇”的美誉。

中国化纤名镇:洲泉镇全镇拥有化纤生产加工企业多家,化纤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12%左右。

中国皮草名镇:崇福镇全镇皮草销量已占世界20%、国内40%和浙江省60%的份额,崇福正演变成为中国皮草的代名词。

羊毛衫之都:濮院镇我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毛衫经济已占全镇经济总量的70%以上。

古越明珠“银皋埠”:皋埠镇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特色产业为纺织、医保、机械、印染。

亚洲最大轻纺原料集散中心:钱清镇科技型、品牌型、生态型纺织服装制造基地,国内外轻纺原料价格发现中心和集散基地。

中国经编名镇:杨汛桥镇“浙江第一镇”,经编业是镇支柱产业。

浙江雷竹之乡:平水镇竹笋产业以毛竹四季产笋和雷竹砻糠厚覆盖技术而著名。

中国袜乡:大唐镇袜业作为大唐支柱产业,被确立为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和浙江省21世纪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

五金之乡:店口镇全国最大的管业生产基地、铜加工生产基地、制冷配件生产基地和绢纺绸生产基地。

中国伞城:崧厦镇全国伞品研发、品牌集聚、销售汇集中心。

绿色生态型乡镇:章镇镇旅游业为经济发展新亮点,工业以化工、皮革、机械、建材、纺织、电器、绿色食品等行业为主。

英台故里:丰惠镇劳保块状特色明显,是全国最主要的手套袜业出口基地之一。

剡西明珠:长乐镇以电机电器为主导,是华东地区电机电器集散地。

电声王国:甘霖镇全国最大的扬声器配件生产出口基地,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达80%。

胶囊之乡:儒岙镇新昌经济重镇,主要以胶囊产业为主。

古婺八县之一:汤溪镇以纺织、服装、汽摩配、五金、小商品、食品加工业为主的产业链、经济群。

婺城中心:白龙桥镇金华市区五大组团之一,有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五金工具等众多区域特色工业。

浙中明珠:孝顺镇金华市现代化工业型小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