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议论文段落的分析说理
写好核心段落 学会分析说理

写好核心段落学会分析说理作文教学2013-05-25 12:20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
说理的实质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它主要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
而通常的议论文,也不是每一段都是用来论证的,按段落的内容侧重大致可分为阐释性段落和论证性段落。
阐释性段落主要是提出或总结观点、阐释概念,一般用于总起段、过渡段、总结段等,这些段落写法比较简单。
论证性段落是展开论证推理的段落,是议论文形成说服力的关键,按其地位来分,又可以分为一般性论证段落和核心论证段落。
尤其是核心论证段落,写法复杂多变,写好了,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
怎样写好核心论证段落呢?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核心论证段落是集中、充分展示自己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的地方,要力求在结构形式、论述深度、语言美化等方面尽可能地完美,让读者眼前为之一亮。
第一、要掌握核心论证段落的基本结构。
核心论证段落层次往往较多,但组合不必弄得太繁复,应追求中心清楚、层次明晰。
所以一般采取总分的结构。
形成“主题句支撑句”的形式。
中心句可以出现在段落的任一位置,但通常位于段首。
支撑句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广度来证明主题句。
支撑句可以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承接等关系组合。
常规形式主题句支撑句① 支撑句② 支撑句③ 支撑句④ 支撑句⑤ ……换句话说,核心论证段落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主题句(观点句)也可以根据需要用连续的两到三句表达,也可以在段落的开头出现,然后在其他位置变换侧重点重现,从而强化论证。
有时主题句短小精炼,可以不必作具体的议论性的阐释。
例1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
①(主题句,观点句)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
②(支撑句1,材料句)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最终忧愤而死。
议论文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见的分析说理方法还有:
1、同类比较法 2、探求意义法 3、挖掘内涵法 4、提出办法法 5、巧妙譬喻法……
课外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能当上十五分钟的名人.
②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③华人导演安回台湾宣传新片少年派的奇幻 漂流,在一次讲座中,他的朋友陈文茜说:我觉得张 爱玲的话要改写了.成名一定要趁晚……
无分析说理,欠说服力.
结合上面的事例深入思考并回答以下两 个问题.
1写得好的这个事例运用了何种方法 分析说理
推因溯果法
标志词语:因为…所以… 因此……
2这种方法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 的 概括事例后,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因 果关系,证明观点.
二、看以下的两个事例思考: 1找出两个事例中分析说理的句子,并说说运用了 何种方法分析说理 2这种方法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
1找出两个事例中分析说理的句子,并说 说运用了何种方法分析说理
事例归纳法.
标志词语:大底…… 都…… 2这种方法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
列举若干事例,用概括性的语言归 纳事例的共性,证明观点.
三、看以下的事例思考: 1找出这个事例中分析说理的句子,并说说运用了 何种方法分析说理 2这种方法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
今天分享
小故事大道理
教授在课堂上讲了一笑话,大家都笑了. 半个小时后教授又把这个笑话讲了一遍.大 家只有一半人略带笑容.当教授第三次讲这 个笑话的时候,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再笑了. 教授说:是啊,既然你们从不因为同样的一 个笑话一次又一次感到快乐,为什么总因为 同一个理由持续悲伤呢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八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司 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 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 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 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 山还要重的.
议论文如何分析说理

议论文如何分析说理素材是文章的血肉,素材运用得当才能让议论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而分析说理是议论文的基本特征,理性地展示自我是对写作的基本要求。
议论文写作在立意和论点非常明确、论据选择非常精当的前提下,如何巧妙地分析说理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作为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论据与论点之间联系的纽带。
要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必须加强分析说理能力的训练。
分析说理的基本要素是“谁”“做了什么”“扣题分析结果怎样”。
分析说理的常用方法:1.探因: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2.正反:就是把正面论据(或观点)与反面论据(或观点)对照来分析。
正反分析,对比鲜明,能很鲜明地证明观点和深化观点。
3.假设:先提出一个确凿的论据,然后运用一个虚假的论据,先假设它是真实的,以推出相应的结果,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荒谬。
所以,假设分析一般是从反面来证明论点。
4.归纳: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议论文的本质就是要分析说理。
分析是架起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没有它,论点和论据不能互相渗透、交融。
当然,分析说理的方式不只以上这几种,也不能如此机械,以上几种可以交叉、套嵌使用,以写出逻辑严密、变化多姿的议论文。
(一)因果论证分析【示例】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作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常见的议论文分析说理法(整理精校版)

常见的议论文分析说理法作文辅导1217 2005分析说理方法事实摆出来,还需要讲道理,因为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只有间接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意义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才能直接证明论点。
学习分析说理前,首先要学一点解剖术、透视术。
(1)分析事物的构成。
分析的本义就是把庞大、复杂的事物解剖开来,有人曾给“分析”二字拆字说文,说“分析”就是“八刀劈木头”,这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说论述要保护环境,不能只是笼统地说环境保护很重要,而应具体地从不同的角度,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多方面阐述,只有这样,才有说服力。
再如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先把认识的发展分解成两个过程,第一阶段是由感性到理性的阶段,是第一次飞跃;第二阶段是由理性到感性的阶段,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这就比较具体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特点,使对抽象的道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2)剖析事物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事物的诸多要素之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求、剖析事物的这种联系是一种重要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谈“减负”,孤立地阐述“减负”的意义、方法,只能是轻描淡写,不得要领。
要联系家庭、社会的影响具体分析,要着限民族素质的提高,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入阐述,才能把道理说深说透。
谈环境与成材,既要分析环境对于成材的重大影响,又要分析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突出主观努力的决定作用。
这样,关系明,事理也就清了。
(3)揭示事物的实质。
分析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搬用而是因事见理,揭示内涵。
或者先摆事实,边叙边议,在综合具体事实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的事理,或者先引用一般的事理、科学道理,然后分析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结论。
另外,在驳论或破立结合的议甥、错误的观点加以引申、放大,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使其不攻自破。
这种引申分析的方法可以从反面揭示事物的实质。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分析论据,学会说理方法点拨一:因果分析法〔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根底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论点:学会舍弃1.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象一般人一样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
因为他舍弃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
可见,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所以他是智者。
2.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仁者。
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
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写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家让出三尺。
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正因为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才成就了"六尺巷〞这段千古佳话。
所以,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又怎会做出如此舍弃?〔"学会舍弃"〕3、三国时的马谡[sù]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为什么会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议论文学会分析说理

议论文的分析说理教学目标:1、强化析理意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理解水平。
3、提升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
教学设想:学生写议论文最薄弱之处在于不会讲道理,积累了大量的事实论据,也知道事实胜于雄辩,但不会分析论证,往往以叙代议例而不议。
写成“观点+事例+结论”的模式,因为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
要想使议论文论证严谨有力,就必须对论据实行分析。
有些同学写的议论文,即使论点准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但是因为在举例之后没有进一步挖掘事例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论据之感。
所以,举例之后的分析是少不得的。
要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
就例说理,就是结合着这个例子,就着这个例子来讲道理。
我们要学会掌握这种方法,例子举完了,然后马上紧接着这个例子来讲一点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
今天我们拿起理性的解剖刀,学会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以前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以上这段文字,犯了“例而不议”的毛病,因为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所以没有说服力,现在请同学们试着修改一下。
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以前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
他们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正是这贫瘠的土壤使他们顽强生长,坚忍不拔,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成功之花。
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困的信心和斗志。
议论文如何分析说理

2、此方法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
概括事例后,分析事例与论点之 间的因果关系,证明观点。
• B组 • 1、李清照过着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定 无居所;司马迁遭到宫刑,忍受着别人的冷眼热 嘲,尝尽人生百味;屈原被放逐到荒野之地,受 尽歧视,饥寒交迫;但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没有使 他们失去活着的信心,而成为他们创作的源 泉…… •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 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 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这之所为作 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1、《2007年高考大纲》写作部分有关 议论的解说:要求议论文要基本做到: ①有的放矢②观点正确③内容具体 (其中要有具体真实的论据,准确严 密、有说服力的论证,还要有精心设 计的完整严密的结构) 2、同学们写议论文时经常会出现只叙 不议、文章欠缺说服力的现象,那怎 样才能做到文章有说服力,下面我们 来探究一下。
回到作业
• 五.课堂训练 • 1.观点:知识就是力量 • 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 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 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 “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 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 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 机械师。” • (请用因果分析法析例)
分 析:1事例叙述论据后分析说理, 论点更突出、更有说服力。 2事例只叙不论,欠说服力。
A组文段
结 论:好的议论文要有好的论据,也 要对论据进行深入的分析说理;只摆论 据,缺少对论据进行辩证说理,内容贫 乏单薄,文章苍白无力。
议论文之分析说理

议论文之分析说理学案学习目标:掌握分析说理的四种方法,使论说既有“据”,又有“理”。
一、为何分析说理有些同学在论证时,采用的是事实加观点的简单组合的方法,对这些事实材料缺乏必要的、合理的分析,未能开掘出蕴含于事实材料中的道理来,因而虽然事实论据十分典型,但文章却流于材料堆砌,不能让人感到论点的无可辩驳。
其实,议论文的本质特征,恰恰表现在“雄辩”上。
要“辩”,就少不了分析;没有分析,就很难以理服人。
分析是联系材料与观点的纽带。
有了分析,材料的论证作用才能得到凸显,文章才有逻辑力量。
叙例之后,要扣住论点,对事例内容进行分析。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阐述,揭示出事例和论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使之紧密地融为一体,这样,论据的论证作用方能显示出来。
列举事例后围绕论点展开分析论述,才能使论说既有“据”,又有“理”。
二、如何分析说理分析说理的关键:分析论据,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
分析说理的方向:把握四个思考方向: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分析说理的方法: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的四种方法(一)假设说理法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示例1 坚持才能成功。
(观点)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事例)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
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假设说理)所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得出结论)示例2 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议论文段落的分析说理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无非有三者:透彻的说理,丰富的材料,有文采的语言。
这三者里面,“丰富的材料”是骨架,“文采斐然的语言”是外貌,而“透彻的说理”是灵魂。
现在在我们一周两个素材,多次检查背诵的努力下,学生们已经积累不少素材,而且能运用到作文中,文章有了一定的丰富性。
但是很多同学写的议论文,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但是由于在举例之后没有进一步挖掘事例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堆砌论据之感,使整篇文章缺乏思想性。
根据这一学情,我设计了《学会议论文段落的分析说理》分为三个小专题,1、学习假设分析法、探因溯源法、正反对比法。
2、学习同类归纳法、引申类比法。
3、学习议论文标准段的写法。
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将自身拥有的思辨能力运用到写作去,从而提升学生议论文的理性和思想深度。
今天我选取第一个小专题来谈一下自己的设计。
第一个环节,读病文,认识分析说理的重要性。
问题设计:议论文的三要素是哪三个?你觉得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同学们谈谈看法后,老师做一下总结:明确的观点,典型而丰富的论据,优美的语言,透彻深刻地论证说理。
那根据大家总结出来的优秀议论文的特点,同学们做一次老师给学案上的例文打分,谈一谈给出分数的理由,也就是说说优缺点。
既然大家都觉得这篇文章最大的缺点就是对事例材料缺乏分析说理论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种能够把这篇文章变成分析说理到位的佳作的神奇方法。
第二个环节学习分析语段、巧做议论的思路与方法。
大屏幕展示假设分析法、探因深挖法、正反对比法及示范段。
大屏幕显示病文1、(让学生读读)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
(分论点)“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柱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
(叙述例子)可见缩小痛苦对一个处于坎坷中的人来说很是重要。
(议论单薄且虚浮)优秀文段:原文部分(第一段)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论证充分,显示思想深度。
)分析:一个材料+多层假设推论+反问+结论、总结出:方法一、假设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假设条件下得结果与原条件下的结果构成正反对比,从而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试想……”“假如……那么……”“倘若”“若”等。
注:假设论证法可以灵活使用。
假设的内容常用排比句、反问句表达,不但能增强文章的说理力度,而且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可以是“一句话”,比如:“古往今来,大凡有建树者,无不是临渊羡鱼之后退而结网者。
如果麦哲伦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劈风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么会有发现海洋相通的秘密?如果哥白尼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苦心观测,创立新说,他又怎会写出《天体运行》这一巨著?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通丝绸之路,张骞又怎么有西域那鞍前的潇洒?”(假设论证+排比+反问,非常有力量也非常有感情。
)我在学案上设计了,下面的课堂练习1:请用假设论证法加强对事例的分析说理,使论据更好的证明观点。
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论据: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
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
假如(参考答案: 1、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反而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在认识到自己任性、奢靡的弱点的基础上加以改正?又哪能成为千古风流人物?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2、假如李世民不敢直面魏征的批评而掩饰自己的错误,假如李世民不能勇于对镜自责,没有以人为镜时刻对照,他怎么能开创影响深远的贞观盛世?正是他学会了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成就了一代圣君的美名。
)大屏幕展示病文2:《自信,但不能盲目》的事例段三国时,马谡被委重任,镇守要塞街亭。
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法被斩,身首异处。
可见,人要自信,不能盲目。
------ 《自信,但不能盲目》用据果探因法提升后:(让学生读读)原文部分(第一段)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分析:反面例子+问句+探究原因+结论总结出方法二、据果探因法优点:议论文写作的根本,大都是论证“为什么”,据果探因法正好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让文章更具有深度、思想性。
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或者用“为什么”来领起“探因”。
课堂练习2。
请为下面的议论文段添加上探究原因的语句,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
观点:向你的对手敬杯酒论据: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
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助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
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
”众大臣目瞪口呆。
(参考例文:原文部分+康熙为什么要向他的敌人敬酒?因为他明白,是对手带给他的压力,逼迫他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
在同对手的对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练自己、强壮自己。
从这一意义上说,你的对手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
)大屏幕展示病文3、沉稳从无欲而来。
(分论点)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而西楚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霸王之败,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严重缺少分析论证的过程)用正反对比法提升:沉稳从无欲而来。
(分论点)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正面分析)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
(反面分析)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见只有不为私欲所牵制,才能保持宠辱不惊、从容来去的沉稳,才能于纷乱熙攘中闲庭信步、静观云卷云舒。
(结论)分析:分论点+正面分析+正面例子+反面分析+反面例子+结论总结:方法三、正反对比法“有比较才有鉴别”。
正反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即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关联词:反观……,而……,相反……当堂练习3、请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为下面的文段添加论证文字,使观点得到论据的支撑。
观点:凡事在于“为”彭端淑在《为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四川边远地区有贫富悬殊的两个和尚,都想到南海朝圣,富和尚几年间一直打算雇船顺江而下直到南海,而最终没有去成;穷和尚却凭着一只盛水的瓶和一只讨饭的钵,步行到达了南海,并且胜利返回。
(参考:富和尚本可轻松到达南海,但他却没有采取行动,最终只是空想而已。
穷和尚虽然缺少凭借,但他敢“为”,能“为”,最终实现了梦想。
漫漫人生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即使你拥有丰厚的物质条件,如果“不为”,也只能庸庸而已;如果你敢“为”,那么即使路途上充满险阻,你也终会找到属于自己花开的季节。
)作业巩固:请你运用假设论证法、据果探因法、正反对比法中的两种,将学案病文中的两个事例段进行修改提升。
(也可以让学生改写自己刚写过的大作文的事例段)一篇文章不可只选用一种分析说理方法,而且在分析一个事例时这几种方法之间可以互相结合,亦可以和排比句、反问句、比喻句、四字句等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从而让文章显出思想深度的同时,显现出灵性。
附学案:学会议论文段落的分析说理高一语文组学习目标1、认识分析事例、议论说理的重要性。
2、学习假设分析法、探因深挖法、正反对比法一、思考:议论文的三要素是哪三个?你觉得一篇成功的议论文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二、方法一、假设分析法优点:假设条件下得结果与原条件下的结果构成正反对比,从而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更有力度,更能打动人。
关联词:“如果……那么……”,其他还有“试想……”“假如……那么……”“倘若”“若”等。
多用排比句、反问句。
课堂练习1:请用假设论证法加强对事例的分析说理,使论据更好的证明观点。
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
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
假如方法二、据果探因法优点:议论文写作的根本,大都是论证“为什么”,此法深层挖掘,让文章更具有思想深度。
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因此”等。
或者用“为什么”来领起“探因”,或者不用关联词。
课堂练习2:请为下面的议论文段添加上探究原因的语句,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
观点:向你的对手敬杯酒论据: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