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风格论文

合集下载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2000字左右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2000字左右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2000字左右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

大学中都会有音乐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完这门课程,都需要写一篇论文。

下面是店铺,让小编我来帮你们找几篇2000字的音乐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大学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篇一浪漫派的音乐领域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

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E。

T。

A。

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尔(Louis Spohr)也曾以“好的浪漫风格”来形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的其中一个段落。

严格来说莫札特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而贝多芬则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开端。

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主流音乐风格的大变,19世纪时期的音乐开始被人冠上“浪漫时期音乐”的称呼了,后来的音乐史学上也都采取了这种区分法。

现代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构成其音乐的元素—例如对于民间音乐的大量使用,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潮流。

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洛伦佐·达·彭特替莫札特撰写的歌剧剧本,搭配上莫札特谱出的独特音乐,呈现出了一股带有个人和自由特质的新音乐风格。

浪漫音乐的世代将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理想中的伟大作曲家—他撕碎并重谱了英雄交响曲,以抗议拿破仑皇帝的权威。

在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中,他竖立了“救人质歌剧”这样的典型歌剧剧本,这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种音乐文化的表现,以赞扬那些在维也纳会议年间期盼自由的所有激进文化人士。

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

有关音乐论文范文2000字(实用9篇)

有关音乐论文范文2000字(实用9篇)

有关音乐论文范文2000字(实用9篇)内容摘要: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

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关键词:信心激趣爱心鼓励用心启迪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

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一、信心激趣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记得在10班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叫田雨晴,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

针对这种情况。

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雷诗雅一起边唱边跳。

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我看见胆小的雨晴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

雨晴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陈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我有了信心作基础,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音乐论文:浪漫主义音乐

音乐论文:浪漫主义音乐

音乐论文:浪漫主义音乐音乐论文:浪漫主义音乐课程论文(20__年至20__学期春季学期)论文题目: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音乐家课程名称:欧洲音乐作品赏析任课教师:贾林林班级:学号:姓名: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音乐家“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浪漫主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真正浪漫主义的艺术,因为它的唯一主题就是无限物。

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抛弃所有明确的感情,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渴望中。

”——霍夫曼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音乐是最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浪漫主义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贯穿整个19世纪并延续到20世纪初,它强调个人的自我表现,是一种个性化、理想化,富于诗意的音乐。

浪漫主义艺术滋生了诸多浪漫乐派音乐家,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专注于一种或几种音乐体裁的写作,由此催生了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音乐形式,如艺术歌曲、特性曲、各种标题音乐等。

浪漫派时期,钢琴艺术得到全面、高度的发展。

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宫廷、走向民间。

新的艺术题材的出现(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很多音乐大师的传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音谱写作曲,向世人传递经典传奇。

柏辽兹则首先用交响曲讲起了故事。

他的《幻想交响曲》描述了自己对一个女演员的爱情幻想。

他说这些幻想是服药自杀未遂而产生的,里面有田野、有舞会、有断头台、有妖魔鬼怪,真是好玩之至。

他还在这部交响曲里首次运用了“固定乐思”的写法,即从头到尾用一个代表那位女子的主题及其变奏贯穿全曲,既方便了讲故事,又使作品各乐章获得了很强的统一性。

他的这种手法对后来的李斯特等作曲家影响巨大。

柏辽兹的其他重要作品有管弦乐《罗马狂欢节》、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歌曲之王”舒伯特无疑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作了无数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优秀艺术歌曲。

他还写了九首交响曲,最后两首是不凡之作,第九首因其高贵的气质、庞大的结构被人称之“伟大交响曲”,第八首没写完,就叫“未完成”,但却是交响曲宝库中的经典,其凄切孤独的氛围、细腻的内心情感表现,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关于音乐的1000字论文

关于音乐的1000字论文

关于音乐的1000字论文篇一: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科技腾飞下的音乐流行音乐源于西方,它是19世纪的产物,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

西方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流行音乐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发源地。

如今,世界各国的流行音乐形态基本上都是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实际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渐发展成了有别于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音乐体系。

并非大众所理解的“流行的音乐”。

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以爵士和声、拉丁音乐节奏、非洲音乐节奏、现代编曲技术为理论依据。

其特点为风格多样、节奏相对比较复杂、音色多样。

包括所有的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

随着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通讯与传媒的日益完善与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流行音乐”的概念最早来自西方。

流行音乐指流行风格的音乐,它包括流行歌曲,还有爵士乐、摇滚乐等器乐形式的作品。

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并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

音乐的流行与传播是分时间、空间的。

首先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里流行的音乐风格显然不同。

就像我喜欢的一首流行乐曲王力宏的《心跳》,无论是这首歌的MV或是创作都是喜爱之至。

『心跳』在力宏的创作歌曲当中,是首非常特别的歌,他摒弃了学院派的创作手法,不从乐理著手,而是由最内心深处的想法出发,旋律和歌词浑然天成,在短短的字句当中,一语道尽对于感情的态度。

是一首让人在繁杂喧闹中,会想要静下来倾听的好歌。

这首歌曲每个乐器,包括吉他、钢琴、贝斯、鼓声,都是由力宏ㄧ人编写弹奏完成,在弹奏的过程当中,力宏常常不断一遍又一遍演练弹奏,希望歌曲能够透过最纯手工的弹奏,表现出最真实的内心感受。

新专辑的歌曲非常的力宏,因此在视觉得呈现上面符,力宏特别请到他纽约的好友摄影师Seamus来台负责所有MV的掌镜工作。

与音乐有关的论文范文

与音乐有关的论文范文

与音乐有关的论文范文下面是关于音乐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音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时我们走在大街上,音乐总会源源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耳朵,当旋律欢快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跟着节奏走的冲动,那时候的状态充满着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还有一种就是,会让你想起已经经历过的痛苦与哀伤,本来平和的心情一下子又被低落所占据,这时候就会想音乐到底是一种什么神灵?它会时不时的牵动着我们的思绪,试想一下:假如生活中没有了音乐,那我们该有多么的空虚与无趣…….所以,在这里想谈谈音乐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

一、教育方面记得以前读过一本书,叫做《晋书乐志》,里边一段是这样写的:“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这里边的每个字都透露对音乐的向往和赞美,因为她可使人变的有修养和具备一些好的品质。

那些高雅的音乐总会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在这时我们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受音乐作品本身魅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从而积累丰富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使人情感丰富,情操高尚,心地纯美。

在今天,商业广播及电视及流行歌曲等,正侵入儿童耳中,以令人生疑的哲学、低下的道德标准及非基督徒的价值观来影响儿童的心灵。

我们同样的应该使用这些传达的媒介,来让儿童的心灵及生活充满真理,并教导他们以言语表达对神的爱及对人的关怀。

由于音乐具有带给人们喜悦经历的特性,使得音乐成为满有功效的教学器材。

当有些事情做起来满有意思时,就很容易学习,而且也易于记得。

音乐可以丰富布道事工。

儿童常因为对教会活动的特别兴趣,而被吸引到教会,这些活动可能是教会休闲活动、手工艺班以及音乐。

以上任何一项活动都是有价值作为与儿童初步接触,并带领儿童信主的途径。

当儿童被音乐吸引时,与教会同工接触的机会就出现了,而且进一步面对救恩的信息。

二、精神方面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当很欢快的时候,我们会手舞足蹈,当我们非常悲伤时,一曲婉转动听的又会使你心旷神怡,烦恼忧愁顿时烟消云散。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1.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及其发展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探讨古代音乐的特点、
演奏形式和功能,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 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比较
比较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包括北方与南方地区的音
乐差异、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等,同时探讨这些音乐风格的历史发
展和演变。

3.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关系,探
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艺术效果
和文化价值。

4.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种类和特点,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等,探讨它们的演奏技巧、音色表现和演奏风格。

5. 中国传统音乐的宗教与仪式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在宗教和仪式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包括音乐、音乐等,探讨它们对和仪式的影响以及音乐在宗教仪式中的表现形式。

6. 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分析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确保中国传统音乐的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六篇论文题目,每篇论文都可以深入探讨其中的细节和相关内容,以丰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理解。

贝多芬音乐艺术特色分析论文范文

贝多芬音乐艺术特色分析论文范文

贝多芬音乐艺术特色分析论文范文贝多芬是音乐界中浪漫派的先驱,他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贝多芬艺术特色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贝多芬艺术特色分析论文篇1:《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色分析》【摘要】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借助某一形象创作,不仅反应了其心理情绪,而且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它内容充实、情感细腻、有创造性的音乐布局和动人效果。

本文通过对分析这一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此展示贝多芬音乐的感染力和对人的鼓舞作用。

【关键词】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艺术特色1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1.1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乐圣”。

他一生命运坎坷,但较早地显示出了音乐天赋,从师海顿,最终学有所成。

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交响乐,其次就是钢琴作品。

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他运用了交响乐创作中的一些思想,更加自由地运用钢琴曲表达了情感,也打动了很多的听众,钢琴曲也成为其主要成就之一。

在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月光奏鸣曲》其有很强的代表性,不仅优美而且富有诗意。

关于《月光奏鸣曲》,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在银白色的月光下,贝多芬听到了有人弹他的钢琴曲,循声而至,贝多芬来到一间简陋的房屋前,推门进去发现是一个盲人少女,他很是感动,由此创作了一首被标注为“幻想曲风格”的曲子。

贝多芬去世后,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为这个曲子更名为《月光奏鸣曲》。

在创作《月光奏鸣曲》时,贝多芬正值耳聋日益严重的时期,这让他十分的绝望,伯爵爱女朱丽叶・圭恰尔迪的出现给贝多芬巨大的勇气,贝多芬很快陷入了爱河。

然而,朱丽叶很快就移情别恋,这又一次的打击了贝多芬,但他没有放弃音乐梦想,在失恋的痛苦中完成了《月光奏鸣曲》。

1.2 作品特色这首“幻想曲式奏鸣曲”有自由、即兴的特点,对音乐素材的运用非常的灵活。

吉普赛风格音乐论文

吉普赛风格音乐论文

吉普赛风格音乐论文摘要:乐曲在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吉普赛人是时而奔放时而忧郁的,吉卜赛音乐是活泼而美妙的。

吉卜赛音乐与吉卜赛人自身一样,有时是难以捉摸的,时而热烈,时而忧郁。

正如勃拉姆斯所说的“自由然而孤独。

”但正是这种难以捉摸性使吉卜赛音乐成为人们当今的追求对象。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文化,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

他在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积极更自觉。

在创作中他追求内在的感情的深刻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是由21首“四手联弹”钢琴小曲所组成的曲集,虽然每一首乐曲的旋律和风格不尽相同,却都混合着匈牙利民族音乐和吉卜赛民族音乐的特色: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本文以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音乐特征为研究对象,进而观照吉普赛文化的特性。

这首乐曲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此文所分析为钢琴版,以音乐特征作为切入点,以下是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图:A(a+a1+b)+B(||c:||+||d||)+A1(a2+b1)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的作品,从调性、速度、节奏、旋律型和声等方面的音乐本体的特征来看。

一、调性:A段调性依次为:升f和声与自然交替小调—>b和声小调—>A自然大调—>升f和声与自然交替小调;B段为升F大调,再现段A1调性布局与A相同。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升f小调与b小调为一级关系调,也是升f小调的下属方向调;升f小调与A大调为平行大小调;升f小调与升F 大调为同主音大小调,同时升F大调又是升f小调的属方向调。

这样在同一乐曲中,向属方向和下属方向的转调起到了支撑主调(升f小调)的作用。

在呈示性的A段中就出现了如此复杂多变的调性,可见调式的动荡,这与这首乐曲的吉普赛风格有关。

当时勃拉姆斯在维也纳对该地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论述了20世纪乡村音乐的起源、特征及发展;分析了早期乡村音乐风格、80年代乡村音乐风格的演变、90年代乡村音乐的复兴以及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指出应准确学唱和掌握欧美乡村歌手的演唱技术,将歌唱的情感与声音完美结合,以提高我国流行音乐的演唱水平,创造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的新形式与新作品。

关键词: 乡村音乐; 特征; 风格; 演唱Style and Singing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Abstract] MENG Qiyu(Department of Pop Music,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110004, China)Abstract:The origin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n the 20th century are discussed. The early style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s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f country music in 1980’s, the revival of country music in 1990’s and the singing features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t points out that, the singing technique of American and European singers should be studied exactly, to mak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emotion and soun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pop music singing in China, and create new forms and new wor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country music; features; style; singing一、引言音乐风格是作曲家的性情气质、思想感情和其所处时代社会思潮和风气的混合产物,主要由旋律、和声、节奏等因素决定。

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作品风格的成熟时期。

该时期,音乐为人类历史写下了辉煌篇章,节奏随同与旋律、和声等要素得到了全面发展。

在音乐上,“风格”表示旋律、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曲式等元素结合时的特征与方法。

不同时代的作曲家对于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的选择是不同的。

处于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其创作风格必然要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社会风尚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同时受到不同人各不相同的审美力、旨趣、情绪和伦理观念等支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也不同,因此赋予了音乐风格以不同的特色,从而在作品中显示其历史的独特性,音乐风格也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机械单一到灵活多样的历程。

作曲家用以表达其音乐思想的材料是声音、音色、和声及节奏等要素,这些材料构成“内容”,而用收集、连接、对比等手段显示出材料之间的次序与组织的方法就构成了曲式。

早期人类的音乐材料只是单一、机械,无小节线限制、无节拍规律性的简单低级的节奏。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们均尝试着在传统的曲式中运用新的材料,或以实验性的新曲式来表现传统的材料。

表现音乐情绪仅靠节奏已无法完全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因此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逐渐与节奏一起成为表达音乐情绪的主要因素。

到了古典及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逐渐复杂化、多样化、综合化,更适合表现人类不同的情感,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创作手法也日臻丰富、成熟。

二、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 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地域、水土, 不同的民族、语言, 都会有着不同的音乐情感表达方式与风格。

形成音乐情感表达方式与音乐风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 由于社会结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民间习俗和民族语言等不同, 每个地区, 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各自的音乐体系,也形成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不是音乐美的一般因素,而是由音乐家的创作个性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独特魅力,音乐风格的形成是音乐家成熟的标志,它是音乐艺术历史发展中的阶段。

因此,不是所有的音乐创作都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风格绝不是纯形式上的,它是在人种、国别、宗教等因素下,有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的人表现出来的。

音乐风格作为一种表现形态,它是从音乐的整体中呈现出来的代表特征,它即与音乐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有涉及到音乐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

所以才会形成巴赫,莫扎特,贝多分等大音乐家的风格。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音乐风格的含义:音乐风格是音乐家创作的独特标志,是音乐艺术历史发展中的阶段,是音乐家创作个性的外在表现。

(一)历史的因素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

如欧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教会统治时期, 宗教化的结果就是教化人们要节制和容忍, 所以在欧洲所形成的声乐演唱方法, 都具有既要表现真实的感情, 又要有所节制的特性。

比如美声唱法中, 即使表现的是感情极其激烈的音乐, 其演唱也是比较有节制的。

在这一方面有些像我国京剧的表现方式, 由于我国经历了较长时期封建社会的统治, 深受儒家“克己复礼”思想的影响, 所以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也比较节制。

而流行音乐是近、现代才在拉、美等国家得到发展, 所以, 流行音乐的许多方面都受到拉、美等民族音乐的影响。

如美国的许多音乐风格, 同美国的历史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样, 我国的许多音乐风格同中国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音乐文化的历史非常久远,从远古至明清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

就近现代时期的音乐来说, 自清代末叶的鸦片战争,在历经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戊戌变论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一百多年来, 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 但我国的音乐文化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而发展的。

“五四”时期产生了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城市小调, 如《坚持到底》、《苦百姓》等; 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 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革命歌曲, 如《天心顺》、《绣金匾》等。

各种地方戏剧音乐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出现了程长庚、谭鑫培以及后来的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一代表演艺术家。

在此期间, 还出现了各种器乐演奏的社团, 如“天韵社”、“大同乐会”等等。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 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 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 如“北大音乐研究社”、“中华美育社”、“国乐改进社”等, 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 最初就是在这些音乐社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世纪20年代, 肖友梅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 这是我国正规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始。

(二)地域、水土的因素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水土, 不同的水土造就了不同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生活的人, 就会形成豪爽、泼辣的性格;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生活的人, 就会形成温柔、细腻的性格。

音乐也一样, 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点。

例如, 在环境恶劣的陕北高原所产生的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翻身道情》、《太阳一出满山红》、《边区好地方》等, 这类民歌的曲调高亢奔放而又深沉质朴, 音调嘹亮清脆、委婉秀丽、粗犷有力, 近似呼号, 穿透力、空间感极强。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所产生的内蒙民歌:《辽阔的草原》、《牧歌》、《雪山》、《嘎达梅林》等, 这类的民歌与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肥壮的牛羊所赋予蒙古人民热情、直爽、彪悍的性格, 和蒙古民歌粗犷、豪放、悠长的特点有关, 这些民歌的音域较宽, 旋律婉转细致,多用颤音、波音等装饰性手法, 极富地方民族特色与风格。

蒙古族从古至今, 经历了狩猎经济、畜牧经济, 最后进入农业与畜牧并举的经济, 这些生产、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形成。

在挺拔的青藏高原上所产生的藏族民歌:《伤心歌》、《宋则呀啦》、《格桑拉》、《阿中》、《青藏高原》等, 都具有高亢婉转、热情奔放、悠扬明快的特点, 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 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藏族人民酷爱歌舞, 所以这类歌曲都具有很强的舞蹈性。

因此, 不同的环境可形成不同的音乐, 同时也可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三)民族的因素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性格。

如地广人多的国家, 人们的生活因为有安全感而较随意, 甚至有些散漫; 地小人少的国家, 人们的生活会因为大国的影响, 缺少安全感而紧张, 甚至是带有侵略性的恐惧。

这种民族的特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的风格与表现形式。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流传于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浩如烟海, 数不胜数。

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族源、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不同, 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也有着鲜明的风格和特点。

在演唱( 奏) 形式, 演唱( 奏) 方法, 曲调风格及其音阶、调式或节拍、节奏、速度等方面, 有着各自的民族风格和地区色彩, 从而成为该民族或该地区的标志。

但同时又因为各少数民族“小聚居, 大杂居”的居住特点, 而促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音乐文化, 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音乐风格。

三、乡村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一)乡村音乐的起源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是当代的一种流行音乐,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南部农村及偏远山区,主要来源是英国的传统民间歌谣,同时也受到宗教音乐的影响。

乡村音乐融合了传统民谣音乐、凯尔特音乐、福音音乐及古时音乐。

最早期的乡村音乐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乡村牧场的劳动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后期发展与演变中,乡村音乐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旋律流畅,朗朗上口,传唱性较强。

在唱法上,由于乡村音乐是从美国民间音乐发展而来的,带有浓郁的民间音乐色彩,较多地运用民间本嗓的音色来演唱,并带有浓重的鼻音。

在演唱形式上,乡村音乐以独唱和有声部的小合唱为主。

在乐器上,早期乡村音乐主要以吉他、班卓琴和小提琴为主要伴奏。

随着乡村音乐的发展,在现代乡村音乐中,乐队的配置发生了变化,乐器以电吉他、电贝司、鼓、键盘为主,再加入特色的民间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