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3课 课后课时作业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础积累练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禁锢.( ) ②舆.论( ) ③考茨.基( ) ④无稽.之谈( ) ⑤枷.锁( ) ⑥篡.党夺权( ) ⑦胡诌.( ) (2)多音字①解放军炮.( )兵如法炮.( )制,将一颗颗充满仇恨的炮弹一股脑倾泻到敌人阵地。
②一棵棵泡.( )桐树上都挂满了彩色灯泡.( ),到处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③曾经在擂.( )台上自吹自擂.( )的拳手,被一个毛头小子轻松打败,颜面顿失。
④这位曾在情报局供.( )职的特工人员供.( )述,一些境外势力为培养敌对势力提供.( )资金支持。
2.辨明字形①⎩⎪⎨⎪⎧qīng( )斜公qǐng( ) ②⎩⎪⎨⎪⎧chéng( )清chéng( )子 ③⎩⎪⎨⎪⎧chóng( )拜作suì( ) ④⎩⎪⎨⎪⎧蒙mèi( )滋wèi( )3.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1)在沉寂多年之后,文艺理论开始显露出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勇敢地承担起文艺界激浊扬清,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 ) (2)“中国高铁世界第一”绝不是我们自吹自擂....,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应该为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 )(3)天命、报应、鬼魂之类的话,完全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欺骗人民的无稽之谈....。
( ) (4)“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
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华而不实....,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
(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关联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 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 具有绝对的意义, 具有相对的意义。
3《当冲突发生》第二课时(作业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s教材版本及册别部编版四班级下册单元名称第一单元第3课课时名称《当冲突发生》姓名班级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学段学校学科道德与法治教材章节教材版本:部编版四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章节:第3课《当冲突发生》其次课时作业类型☑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学期作业作业功能☐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作业目标学问目标:了解说话算数和守信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把握言行全都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自我反思和献计献策活动,培育同学言行全都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诚恳守信、遵守承诺的意识和习惯,增加同学的自信念和责任感。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题量共(11)小题,其中基础性作业(4)小题,拓展性作业(5)小题,实践类(2)小题。
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 欺侮的危害是什么?A. 让受害者更强壮B. 让受害者感到苦痛设计意图:了解欺侮的危害。
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让同学在C. 让受害者觉得自己很受欢迎D. 让受害者变得更聪慧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从而了解欺侮行为对受害者的危害。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力量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2 应当如何应对欺侮?A. 报复欺侮者B. 躲避欺侮场合C. 坚决反击欺侮D. 寻求挂念或告知老师设计意图:把握应对欺侮的方法。
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让同学在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从而把握应对欺侮的方法。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力量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3 欺侮行为会给班级带来什么影响?A. 班级更加和谐B. 班级关系更加紧密C. 班级气氛更加友好D. 班级关系裂开,影响班级和谐氛围设计意图:生疏到欺侮行为的不良影响。
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让同学在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从而生疏到欺侮行为对班级关系的不良影响。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力量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4以下哪种行为不算是欺侮?A. 称赞别人的外表B. 用恶言恶语污辱别人C. 用武力打击别人D. 在玩耍中竞争取胜设计意图:区分欺侮和竞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荷花》作业设计(完整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作业设计作品基本信息:本作品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荷花》的作业设计,是依据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和三年级学生学情设计的,为了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而设计的。
作业类型:课时作业适用章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荷花》本课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着一池荷花是“一大副活的画”。
课标要求: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展开教学。
设计理念:作业的功能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而且学生是作业的主人,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如基础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这样的作业形式新颖,多样,学生兴趣所至,作业必然取得实效。
设计目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着一池荷花是“一大副活的画”。
设计特色:1.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分层次设计作业。
由于每个个体的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重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分层次设计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选择量度和难度。
这样,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有了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多种形式设计作业。
作业的功能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因此,教师应设置丰富多样的作业,如基础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这样的作业形式新颖,多样,学生兴趣所至,作业必然取得实效。
预估时长:(ABCD不同层次学生完成该作业所需时间)A:(20 )分钟B:(25 )分钟C:(30 )分钟D:(30 )分钟预设难度:A:(稍难)B:(适中)C:(容易)D:(容易)作业内容:一、常规作业1.我会选(正确的画上“”)挨挨(āi ái)挤挤仿佛(fú fó)了(le liǎo)不起花骨(gǔ gū)朵儿2、抄写一遍或几遍你认为难写的生字词。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几和第几》作业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1.3 几和第几
1.5个小朋友排一队唱歌,从左往右数,小红排第4个;从右往左数,小红排第( )个.
A.4 B.3 C.2
2.从右边数起第()朵是红花.
A.6 B.5 C.4 D.3
3.从后边数,排第()。
A.2 B.3 C.4 D.5
4.,从左数,排第(______),一共有(______)只动物。
5.
一共有(______)个小朋友,排在第(______)个。
6.有5人排队做操,小明排第2,他前面有(______)个同学,后面有(______)个同学。
7.2前面一个数是(________),后面一个数是(________)。
8.下图中有________个小朋友在跑步;小明排在第________个。
9.小朋友们玩游戏。
有(______)个小朋友被树挡住了。
10.把从左数第5个☆涂上颜色。
(_______)
11.第三比第二多.(____)
四、解答题
12.
(1)上面一共有()个水果。
(2)从左数,在第()个,在第()个。
(3)圈出右边两个水果。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口耳目手足》作业课件(2024秋)

连一连,并说说你的发现。
口
耳
目
手
足
边读儿歌边用手指相应的身体部位。
用口讲,用耳听。用眼看,用手做。 用足行,用心想。口耳目,手足心。 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好——朋——友。
拓展运用 说说下面物品的名称。
口罩
口红
口哨
找一找并说一说“耳”的不同部位。 然后说一说与“耳”有关的物品。
外耳轮 内耳轮
图中哪位京剧演员的姿势是站? 哪位是坐?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站
坐
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站——京剧演员双脚踏地,两 腿直立,占据了一块空间。
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坐——中国古人对坐姿 很讲究,比如古代有一 种极重礼仪的坐姿叫 “安坐”,即以膝居地, 站如松,坐如钟。 小腿平放在地上,臀部 行如风,卧如弓。 贴紧脚后跟。
耳孔
耳机
耳垂
耳环
先认识“手”的各个部位,再找一找
并说一说与“手”有关的物品。 手指
手掌
手心
手背 手腕
手套 手提包
手表
手机
目
目录
像一本书的 眼睛,它可以帮 助我们了解整本 书的大概内容。
你还能帮“目”字找找其他朋友吗?
比目鱼
护目镜
比目鱼的两只眼 电视节目
睛长在身体的同一侧, 看起来十分特别。
你知道哪些和“足”有关的词语?
你知道他是谁吗? 黑脸包公是我国北宋时期
一位铁面无私的判官。
包公坐着断案时是什么姿势呢?
坐如钟
身子正、腰板直、腿放平 的包公看上去一身正气,给人 一种庄重正直的感觉。
小组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你们觉得 正确的走姿和睡姿又该是什么样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时作业:第3课 边 城 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3课一、基础知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对上传文档、图片、视频等,都。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的信息库,能否将它也进行扫描复制,并上传至互联网空间中?随着计算机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硬件问题或许不足以成为“全脑模拟”的拦路虎,棘手的可能是软件问题。
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还存在太多未知,部分区域的功能虽然已被探测,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
此外,丰富的情感也是人类大脑一项的功能,一些机器人貌似可以模仿人的情感,事实上却是提前输入应变选项的结果。
实现“全脑仿真”,虽然不是现在,但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机器人就可以加载人脑系统,与人类看起来;你的思想可以被别人快速读取,警方能借此侦破案件;天才的大脑在他死后还能继续运转,亲人故旧也可以继续陪在我们身边……不过到了那时,还会有更重要的伦理与哲学问题等着我们:机器人有了人的意识,是否该具有人格?上传的意识和“我”之间是什么关系?借助机器获得了永生的生命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习以为常无所不能变幻莫测千篇一律B.习以为常无所不包神秘莫测别无二致C.司空见惯无所不包变幻莫测别无二致D.司空见惯无所不能神秘莫测千篇一律【答案】B【解析】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根据语境,人们对上传文档、图片、视频等都觉得很平常了,应用“习以为常”。
无所不能: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即什么事都能做到,形容神通广大。
无所不包: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在内,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根据语境,我们的大脑容纳的事物很多,应用“无所不包”。
神秘莫测:形容非常神秘,不可以推测或想象。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无法揣测。
根据语境,丰富的情感是机器人无法模仿的,应用“神秘莫测”。
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3鸿门宴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3课*鸿门宴基础积累练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飨.士卒( ) 鲰.生( )樊哙.( ) 目眦.( )彘.肩( ) 啖.食( )刀俎.( ) 杯杓.( )参乘.( ) 瞋.目( )芷.阳( ) 斗卮.( )不胜.(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格外..也古义:今义:表程度的副词,格外,极。
(3)将军战河北..②..①,臣战河南古义: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4)约为婚姻..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5)而听细说..古义:今义:具体地解说。
4.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吾得兄.事之( )(5)籍.吏民( )(6)范增数目.项王( )(7)常以身翼.蔽沛公( )(8)头发上.指( )(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0)道.芷阳间行( )(11)间.至军中( )(12)项伯杀人,臣活.之(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5)此亡秦之续.耳( )(16)此其志不在小.( )(17)素善.留侯张良( )(18)沛公今事有急.( )(19)君安与项伯有故.( )(20)拔剑撞而破.之(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
(1)此天子气也。
( )译文:(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 译文:(3)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4)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5)大王来何操?( )译文:(6)沛公安在?( )译文:(7)长于臣。
( )译文:二、语基习题化细练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令将军与臣有郤D.杀人如不能举7.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同现代汉语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②约为婚姻..③沛公居山东..时④备他盗之出入与格外..也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⑥而听细说..⑦故.遣将守关者⑧再拜..献大王足下⑨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⑩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A.①③④⑤⑩ B.②⑥⑦⑧⑩C.①②⑤⑦⑨ D.②③⑤⑧⑨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道.芷阳间行A.项伯杀人,臣活.之B.越国以鄙.远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D.籍.吏民,封府库9.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呼张良与俱去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⑤不然,籍何以至此⑥大王来何操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格外也⑧吾属今为之虏矣⑨得复见将军于此⑩孰与君少长A.①/②⑦/③⑧/④⑨/⑤⑥/⑩B.①③/②⑥⑧/④⑦⑨/⑤⑩C.①②/③⑧/④⑨/⑤⑦⑩/⑥D.①/②⑦/③⑧/④⑤/⑨⑩/⑥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军中无以为.乐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11.给下列句中“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④今者有小人之言⑤与之同命⑥备他盗之出入与格外也⑦欲诛有功之人⑧此亡秦之续耳A.①/②③⑤/④⑦⑧/⑥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D.①/⑤⑥⑧/②③/④⑦三、课文高考化精练阅读课文《鸿门宴》全文,完成题目。
金版教程高考总复习生物(经典版)复习讲义必修1第一单元第3讲配套课时作业

配套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安徽六安一中月考)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
若将其中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则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为()①NH2—CH2—COOH②NH2—CH2—CH2OHA.2、2、2B.1、3、2C.4、3、3D.3、4、2答案 B解析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可以判断①③⑤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其余不是。
①③⑤各只有一个氨基,①有一个羧基、③⑤各有两个羧基,这3个氨基酸共有氨基3个,羧基5个,它们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不考虑成环),脱去2分子水,形成两个肽键,剩余3个游离羧基和1个游离氨基。
2.(2018·镇江模拟)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两种氨基酸含有S元素,已知某一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一个S原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蛋白质分子除了含有S元素外,还含有C、H、O、NB.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后最多可以得到20种氨基酸C.该蛋白质可能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D.该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答案 B解析C、H、O、N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A正确;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中有两种氨基酸含有S元素,而该蛋白质分子中只含有一个S原子,说明该蛋白质只有一种含S的氨基酸,故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19种,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该蛋白质所含的肽链数,故该蛋白质可能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C正确;根据氨基酸的结构和脱水缩合的过程可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N—C—C—N—C—C—…”的重复结构,D正确。
3.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
下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C.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蛋白质经加热变性后,肽链充分伸展,肽键并未断裂,但会失去生物活性,特定功能丧失,A、D错误;由于肽键未断裂,因此变性后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食盐的作用只是析出蛋白质,并没有使其变性,B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课时作业
[学业达标]
1.一家姓氏,一代王朝,集天下之血火,开创一个新世纪!多国争雄的春秋战国时代,秦最终统一了天下。
下列关于秦统一六国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击退匈奴标志着秦统一大业的完成
B.秦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陆续灭掉六国
D.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灭掉六国标志着秦完成统一,所以A项表述错误,其他选项表述均正确。
2.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
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总揽军政大权,军国大事全由皇帝决断,这使得太尉并没有实权,故C项符合题意。
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A.丞相B.御史大夫
C.太尉D.郡守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而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
故B项正确。
4.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________特点。
()
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意思是:天下的所有事情,都是皇帝一人做决断。
这是秦朝皇帝专权的表现,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皇权专制,故选A项。
5.有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的产生,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D.宰相制度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最高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最高权力,故A项错误;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并非最高权力,故B、D两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最高权力,故C项正确。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
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
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
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
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
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
答案 C
解析材料“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表明秦始皇认为皇帝至高无上;材料“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表明秦始皇在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A、B、D三项对题文材料的理解不准确,故选C项。
7.唐代诗人章碣有咏史诗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秦末起义,刘项文盲D.焚书坑儒,秦末起义
答案 D
解析根据“坑灰未冷”可以判定该事件为焚书坑儒,而“山东乱”“刘项”则是指秦末农民起义。
故D项正确。
8.央视大型节目《国家宝藏》中展示了一件“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其中法律条文达到六百条,如此详细的法律规定最主要是为了()
A.疆域拓展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
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奖励功臣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其中法律条文达到六百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大一统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制定法律加强对人民的统治,这样中央就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
故C项符合题意。
9.秦长城西到临洮,由此可推断秦朝的疆域最西已经到达我国现在的() A.青海省B.甘肃省
C.山西省D.四川省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而临洮在今甘肃省。
故选B项。
10.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建立了张楚政权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故排除所有含④的选项,其他各项都符合陈胜、吴广起义的特征。
故选A项。
[等级提升]
11.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分天下为郡县”即可得出作者认为建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
12.下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答案 B
解析砖文中“海内皆臣”是指天下都臣服,也就是国家统一的意思。
砖文中的四句话可译为“天下都臣服了,粮食丰收,路上没有逃荒要饭的百姓,达到万民景仰的地步”。
这是对秦朝歌功颂德之词,表达了秦朝皇帝主张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故选B项。
13.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A.秦朝人不喜欢穿鞋,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残酷
C.秦朝市场竞争激烈
D.拐杖是外来品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置。
这样使很多人因为受到刑法的处置而残疾,以至于出现了材料中“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的奇怪现象。
故B项正确。
14.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说法本身就不正确,分封制是周朝时期的政策,秦朝时期实行的是郡县制,排除所有含③的选项,故选B项。
15.“朕统六国,天下归一”,下列属于“朕”的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采用科举制选官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⑥修建灵渠
A.①②③⑥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朕统六国,天下归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⑥都是秦始皇的功绩;④采用科举制选官是隋朝创立的,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是秦始皇暴政的表现,不是历史功绩。
故A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材料三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商鞅变法得到哪一位统治者的支持?该事件体现出“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这个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件?“扫六合”的完成是在哪一年?“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4)材料四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答案(1)时间: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该事件体现出法家的思想。
历史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事件:秦统一六国。
时间:公元前221年。
最大贡献: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3)秦始皇(嬴政)。
太尉、御史大夫。
(4)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或车同轨);统一文字(或书同文)。
解析第(1)(2)(3)(4)问中的问题都是基本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