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期末测试卷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期末测试卷

共4页,第1页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密------------------------封-----------------------线------------------------外------------------------不------------------------准------------------答-----------------题《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期末试卷202 - 202 学年第 学期(A 卷,闭卷) 时间: 100分钟分)1. 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流程中,位于综合交通规划之后,专项详细控制性规划之前。

2. 确定线网规模的三项指标为、 和 、以及 。

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主要有 、 和4.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内容主要设计三方面: 、 和5.《地铁设计规范》规定区间隧道的线路最小坡度宜采用 ,困难条件下可采用6.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横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共4页,第3页共4页,第4页A.1.2~1.8 mB.1.1~1.8 mC.1.2~1.7 mD.1.2~1.9 m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说明地面线敷设方式的优缺点?(6分)2、节能型纵断面设计如何做到节能效果?(6分)3、 坡面防护可选用铁路路基常用的一般防护措施。

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6分)4、简要说说盖挖法的优缺点(6分)5、BIM 主要可以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场的什么阶段?(6分)、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轨道交通设计师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其具有牵涉面广,复杂性强,劳动强强度大,责任重大等特点。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整条轨道的交通线路。

学完本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战场设计,请从交通综合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车站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你对线路与站场设计的见解。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王晓芳)818-3 课件 模块三 线路纵断面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王晓芳)818-3 课件 模块三 线路纵断面设计
任务一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一、纵断面线路图
地面线 设计线敞开式线路
任务一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一、纵断面线路图
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 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 面的起伏变化情况,一般用细实线表示。
任务一 了解线路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 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由设计人员定 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 轨道交通路线的高低起伏变化情况。纵断 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 (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 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直线的坡度和长度 影响着列车的行驶速度、运输的经济性以 及行车的安全,一般用粗实线显示。
四、节能型纵断面设计
车站设在线路纵断面的高处,两端为大下 坡,即为节能坡。列车从车站启动后,借助下 坡的势能增加列车加速度,缩短列车牵引时间, 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列车进站停车可借助坡 度阻力,降低列车速度,缩短制动时间,减少 制动发热,节约环控能量消耗。
任务一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四、节能型纵断面设计
(4)设计高程。
在各变坡点、百米标、加标处要标 注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标高。轨道交通 的设计高程一般有两种:路肩设计标高 和轨面设计标高。
任务一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4)设计高程。
路肩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位置高程。当线路通过地下水位高 或常年有地面积水的地区,路堤过低容易引起基床翻浆冒泥等危 害,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线路通过地段的最高地下水位和最高地 面积水水位,并应加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有害冻胀深度,再加0.5 m。
轨面设计标高为轨顶高程。一般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高程应 为轨面设计标高。
任务一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5)设计坡度和设计坡长。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坐标法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坐标法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坐标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坐标法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确定线路走向和站场位置的一种方法。

通过合理的线路规划和站场设计,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便捷、快速、安全的出行体验。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坐标法1. 基本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根据城市规划和人口分布情况,确定线路走向,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出行需求。

(2)最短路径原则: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短路径,减少乘客的出行时间。

(3)环境保护原则: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 线路规划过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调查研究:通过对城市人口、交通流量等数据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各区域的出行需求和交通状况。

(2)线路走向确定: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确定线路的起点、终点和途经站点,考虑乘客出行需求、地形地貌等因素。

(3)工程可行性评估:对线路走向进行可行性评估,包括土地利用、环境影响、工程难度等方面的考虑。

(4)优化调整:根据可行性评估结果,对线路走向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线路设计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和运营要求。

3. 坐标测量方法在确定线路走向时,需要进行坐标测量以确定各个站点的位置。

常用的坐标测量方法有:(1)全站仪测量法:利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各个站点的坐标。

(2)GPS定位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卫星定位,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计算出各个站点的经纬度坐标。

二、城市轨道交通站场设计坐标法1. 基本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站场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便捷性原则:站场位置应便于乘客进出,与周边交通网络衔接紧密,方便换乘和出行。

(2)安全性原则:站场应设置合理的出入口、通道和安全设施,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3)舒适性原则:站场内部应设置舒适的候车区、座椅等设施,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第十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第十二章
)全线客流分布特征。在断面客流量较大的区间应该多设临时折返点,以减 少该区间出现区间堵塞时对全线服务水平的影响。 (2)线路建设需要。先期建设线路的终点折返站,在线路延伸后可以改造为全 线的临时折返点车站。在某些特殊区间两端,如过江段区间两端的车站,宜配置临 时折返点,并要考虑与其他辅助线的配合。 (3)各临时折返点折返能力。根据临时折返点的配线形式,确定可能的临时交 路,进而确定临时交路下的临时折返点折返能力,合理安排列车临时运营的方式。 (4)要考虑临时折返站的其他交通方式(主要是常规公文)对轨道交通客流的 疏散能力,以便在特殊情况下,乘客可以改乘其他交通方式快速疏散。
12.2 快慢车组合运行条件下的越行站配线设计 为了增强线路对于乘客的吸引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间距不断缩小,这一方面使列 车达不到最高运行速度,旅行速度降低;另一方面列车频繁制动、加速,使服务水平下 降,列车能耗增加。随着市域范围的不断扩大,郊区开发力度的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线 路不断延伸,乘客出行时间延长,传统的站站停车方式难以满足长距离出行乘客的需求。 通过减少停站次数的方法可以提高旅行速度,但是对沿线客流的吸引力下降。为了解决 这个矛盾,国外的超长线路采用了快慢车组合的运行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2。1 列车停站方案及其适用条件 列车停站方案是确定列车开行方案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国内通常采用传统的列 车站站停车方案案,行车组织简单。当线路里程数较长时,各区段断面客流分布通常呈 现阶梯型或凸字型,客流分布的不均衡度较大。从提高列车旅行速度和节约乘客出行时 间的角度出发,根据客流潮汐化、向心性等分布特点,选用合理的列车停车方案,能够 优化列车运行组织,提高系统的服务水平,并降低运营成本。 1.分段停车列车运行方案 分段停车方案也可以称为区段停车方案。该方案在长短列车交路的基础上,规定长 交路运行列车在短交路区段外站站停车,在短交路区段内不停车通过;而短交路运行列 车则在短交路区段内站站停车作业;短交路列车的中间折返点作为换乘站。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坐标法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坐标法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坐标法一、概述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线路与站场设计对于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设计坐标法的角度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的设计。

二、设计坐标法的概念和应用设计坐标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建筑物、城市规划和交通设施等项目位置的方法。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中,设计坐标法可以帮助确定线路走向、站台位置以及其他设施的布置。

2.1 坐标系统坐标系统是设计坐标法的基础,它是由坐标轴和原点组成。

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直角坐标系统和极坐标系统。

2.2 线路设计的坐标法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线路的走向和站点的布置。

设计者可以利用坐标法确定线路的起点、终点以及中间站点的位置。

通过确定线路的坐标,可以准确地测量线路长度、控制线路的弯曲度、以及规划站点之间的距离。

2.3 站场设计的坐标法站场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的重要节点,站点的位置和规模直接影响着乘客的出行体验和运输效率。

站场的设计需要考虑乘客出入口的位置、候车区域的大小以及站台的长度等因素。

通过使用坐标法,设计者可以准确地确定站场的位置和各个设施的布置,确保站场的功能和效果达到预期。

三、线路设计的步骤和要点线路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沿线环境、运营需求等。

以下是线路设计的步骤和要点:3.1 考虑地形地貌线路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起伏、河流、山脉等地理条件。

设计者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形测量数据,确定线路的走向和坡度,确保线路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3.2 考虑沿线环境线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沿线的环境条件,包括建筑物、绿化带、交通设施等。

设计者可以利用坐标法将这些环境要素纳入考虑,确定线路的走向和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3 考虑运营需求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运营需求,包括客流量、列车运行速度、换乘需求等。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1135学时数:90 学分:5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铁道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等。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高速动车组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培养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铁道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等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总体组成,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高速动车组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顶岗实习等课程学习打下高度相关的基础,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提供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必要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检修员、维护员等,主要从事城轨交通线路设备检修、维护、调试等工作。

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篇、线网篇、车站设置与布局、配线设计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五个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轨线路的组成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检修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活动任务,比如土建工程,线网规划等构建相关理论知识,逐层深入,全面讲线路与站场相关知识。

本课程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篇、线网篇、车站设置与布局、配线设计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五个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第13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第13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第13章第13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一、线路设计1.线路走向设计: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和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

线路走向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地形地貌特点: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特点,选择最优的线路走向,如避开山体、湖泊和河流等地质障碍物,减少工程难度和成本。

(2):交通需求: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研究预测,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

例如,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劳动力就业分布以及常用的交通方式等,选择最优的线路走向,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3):规划要求: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

例如,根据城市的功能布局、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选择最优的线路走向。

2.站点位置设计: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站点的位置。

站点位置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居民分布:根据城市的居民分布情况,确定站点位置。

例如,根据居民的密度和分布,选择最适合的站点位置,以方便居民出行。

(2):交通连接:根据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和其他交通方式的连接,选择站点位置。

例如,选择与公交站、火车站和机场等交通枢纽相连的站点位置,以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

(3):规划要求: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确定站点的位置。

例如,根据城市功能区划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选择最适合的站点位置。

3.站距设计: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

站距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交通需求: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确定站点的距离。

例如,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方式的选择,选择最适合的站点距离,以方便居民出行。

(2):规划要求: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确定站点的距离。

例如,根据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环境保护要求,选择最合适的站点距离。

二、站场设计1.布置设计: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和站点位置,确定站场的布置。

布置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站点位置: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规划要求,确定站点的位置。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王晓芳)818-3 课件 模块五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王晓芳)818-3 课件 模块五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2)岛式车站
岛式站台的优点较多,因此现有的地下车站绝大多 数采用这种形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岛式站台面积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当一个方向 的乘客很多时,岛式站台不像侧式站台会出现一个方向 的站台很拥挤,另一个方向的站台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情 况,它可以将乘客分散到整个站台宽度上。
(2)岛式站台所有的行车控制都集中在同一站台上, 故运营管理比较方便。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保 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并应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 线、地下构筑物及施工时交通组织之间的关系,地铁路线的密度和 车站的数目均比不上地面公交线路网,必须依托地面公交路线网络, 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为地铁车站往返运输乘客,使地铁成 为快速大运量的骨干交通动脉,一般将地铁车站设在道路交叉口, 公交路线在地铁车站周围设置车站,方便公交和地铁之间的换乘。
(3)对于乘错方向的乘客,在岛式站台折返较为方 便。
任务一 了解轨道交通车站
3.按站台布置形式分类
3)岛侧式车站
在线路之间和两侧均设置站台的车站称为岛侧式车站, 如图所示。岛侧式站台可同时在两侧的站台上下车,也可 适应列车中途折返的要求,岛侧式站台可以布置为一岛一 侧式或一岛两侧式。从工程上分析,这种车站造价比岛式 站台车站高50%~100%,占地面积也明显增加,乘客的竖 向输送设备布置也较为复杂,因此,岛侧式车站用得比较 少。
任务一 了解轨道交通车站
1.按空间位置分类
车站置于高架桥梁的桥面上,如图 所示。
任务一 了解轨道交通车站
2.按运营特点分类
中间站:是轨道交通线路中最常见的一种基本站型,仅供乘客 上下车用,功能单一。
换乘站:是位于两条或两条以上线路交叉点上的车站。它 除具有中间站的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客流可以从一条线路 上通过换乘设施转换到另一条线路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