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药理药效研究动物模型
淋巴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_刘芳

文章编号(A r t ic le ID):1009-2137(2009)05-1390-04・综述・淋巴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刘芳,赵彤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生理教研室,广东佛山,528000;1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广东广州,510515摘要 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建立成熟稳定的动物模型在淋巴瘤病变机理前瞻性研究及进行有效临床治疗的药理研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对淋巴瘤各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淋巴瘤;动物模型;裸鼠中图分类号 R733文献标识码 AAdvance of Study on An i m a l M odels of L y m pho ma———ReviewL I U Fang,ZHAO Tong1D epa rt m ent of Physiology,Foshan U niversity M edica l College,Foshan,Guangdong P rovince,528000China;1D epa rt m ent of Pa tholo2 gy,Southern M edica l U niversity B asic M edica l College,Guangzhou510515,G uangdong P rovince,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O Tong,P rofessor.Tel:(020)61648228.E2m a il:zhaotongketizu@A b s t ra c t L ym phom a is a kind of m alignant tum ors that takes p lace in the lym phoid and hem atological system.It is i m portant to establish app rop riate and stable ani m al m odels of lym phom a and they are useful for the experi m ental research of m echanism s and efficient treat m ent of disease.In this article the establishm ent m ethods,characteristics and p ractical use of various ani m al m odels of lym phom a w ere review ed.K e y w o rd s lym phom a;ani m al m odel;nude m ouseJ Exp H em a tol2009;17(5):1390-1393 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及/或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小鼠胸腺淋巴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中图分类号 R733. 1; R332
文献标识码 A
E s ta b lis hm e n t of a n A n im a l M od e l w ith T h ym ic L ym p h om a in
M ice
HUANG Rong2F a ng, YU Ying2H a o, WU Za i2Zeng
D ep a rtm ent of P a thology, F uzhou G enera l H osp ita l, N an jing M ilita ry A rea, F uzhou 350025, F ujian P rovince, C hina C o rrespond ing Au tho r: YU Ying2H ao, Sen io r P hysician, Tel: ( 0591) 24937095; E2m a il: yuyinghao0808@126. com
·1220·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 ou rna l of Exp e rim en ta l H em a to logy 2009; 17 ( 5) : 1220 - 1223
文章编号 (A rticle ID ) : 1009 - 2137 (2009) 05 - 1220 - 04
·论著 ·
F igure 1. Com par ison of body we ight between M NU2trea ted and con trol m ice.
Table 1. Inc idence of tum ors in m ice trea ted by M NU
Sex of m ice
n
小鼠胸腺淋巴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肿瘤动物模型

动物移植性肿瘤模型的特点
模型复制简便,肿瘤和荷瘤动物较一致; 接种成活率高; 生长特性与人体肿瘤有差别。
人体肿瘤的异种移植模型
建立异种可移植性肿瘤模型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人类肿瘤 的体内研究手段,以便于直接研究人类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及其发病机制。现在主要利用免疫缺陷动物,将人类的肿 瘤组织或细胞系移植于免疫缺陷动物体内,建立异种可移 植性瘤株。
乙基苯基亚 口服 硝胺
每天1 mg/kg 180-250 食管癌
>80%
N- 亚 硝 基 - 口服 甲基-乙酰 氧基-甲胺
3.5mg/kg,2次 80-120 /周,共10周
前 胃 乳 头 状 >90% 瘤和癌
N-甲基亚硝 静脉 基脲
生 后 第 50 和 57 -100 天,50mg/kg
乳腺癌
>90%
W256 Wistar大鼠或 同上 其它大白鼠
0.2-0.5ml(1:3)
sc或im
动物移植性肿瘤的移植方法
⑴取瘤 在不损伤肿瘤的前提下,处死供瘤动物,无菌条件下采取肿瘤。实 体瘤注意无菌剥离,取无坏死的、生长良好的瘤组织;腹水瘤最 好腹部消毒后,将吸取部位的腹部皮肤与肌膜剥离开,以保证无 菌吸取含瘤细胞的腹水。
肿瘤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大类。基础 研究,又分为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的研究。 利用实验动物进行整体水平的肿瘤研究,通常称为实验 肿瘤学研究。实验肿瘤学研究,不仅与分子水平、细胞 水平的研究密切联系,而且对人类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 更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肿瘤动物模型
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遗传修饰动物与实验肿瘤学研究
这类肿瘤发生的条件比较自然,有可能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统计分 析而发现原先没有发现的环境致癌因素或其他致癌因素,可以着 重观察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上的作用。
裸鼠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裸鼠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而其中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模型就是裸鼠模型。
该模型是一种没有免疫系统的小鼠,其所患种类繁多的人类癌症与人体癌症的生理和生化特征高度一致。
因此,裸鼠模型被视为一种可靠的人类癌症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裸鼠模型有助于肿瘤药物筛选和剂量的选择裸鼠模型的特点是没有免疫系统,因此可以有效地模拟人类癌症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反应。
研究人员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人类肿瘤细胞种植到裸鼠的体内,然后观察不同药物的疗效以及适应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筛选出最有效的化疗药物,并确定最佳的剂量方法,以降低剂量过大或过小的患者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
二、裸鼠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免疫药物的作用机制裸鼠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缺乏免疫系统。
因此,在研究免疫药物的作用机制时,其免疫抑制作用可以被完全消除。
这些免疫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疾病。
研究人员可以在裸鼠体内种植癌细胞,并给予不同的免疫药物处理,以便研究药物在治疗肿瘤免疫逃逸方面的作用和机制,为开发更加有效的肿瘤免疫疗法提供理论基础。
三、裸鼠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癌症的药物耐受性药物耐受性是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直接在人体内进行研究很难获得满意的结果,因为某些药物在实验室中表现出的耐受性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同。
通过使用裸鼠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人类癌症的耐受性情况,并研究这些药物的各种机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药物耐受性的机制,促进新药物的开发,改善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
四、裸鼠模型可以进行肿瘤的转移研究在许多情况下,治疗肿瘤并不仅仅是消灭原发肿瘤,还需要防止肿瘤进行转移。
而裸鼠模型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研究转移性肿瘤时。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种植具有转移潜力的细胞系,观察肿瘤转移的过程和机制,并测试不同的治疗方案,以便开发更加有效的肿瘤转移治疗方法。
五、裸鼠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涉及基因转导、表达、调控和重组等方面。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肿瘤动物模型是一种在动物体内模拟人类肿瘤发展过程的实验模型,被广泛用于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研究。
通过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可以加深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抑制机制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评估新药物及治疗策略的有效性。
下面将探讨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首先,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分为自发性肿瘤模型和人工诱导肿瘤模型两种类型。
自发性肿瘤模型主要是利用动物自身遗传倾向或环境诱导等因素,在动物体内自发产生肿瘤。
比如在家养动物中,很多小鼠和家兔由于遗传因素或者饮食、环境等长期暴露,会自发产生肿瘤。
这种模型更接近人类肿瘤的发展过程,但是其建立的可控性和可重现性较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人工诱导肿瘤模型则是通过外界的干预手段,比如化学药物、辐射等方式,直接在动物体内诱导肿瘤的产生。
这类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重现性,可以更好地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
常用的人工诱导肿瘤模型包括移植肿瘤模型、化学诱导模型、基因编辑模型等。
其次,肿瘤动物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一方面,肿瘤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
比如,利用肿瘤动物模型可以深入探究各种致癌物质或致癌基因对肿瘤发生的影响,分析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转移能力等。
通过模拟肿瘤的生长形态,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细胞的生理活动和分子机制,为探寻肿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肿瘤动物模型还可以用于筛选和评估抗肿瘤药物。
通过向肿瘤动物模型中输入肿瘤细胞或移植肿瘤组织,可以评估新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适应症等。
这种通过体内实验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新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此外,肿瘤动物模型还被广泛用于研究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指标、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
通过模拟肿瘤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验证这些新技术和新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沙利度胺抑制小鼠T淋巴瘤的实验研究

沙利度胺抑制小鼠T淋巴瘤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小鼠T淋巴瘤的抑制作用。
方法32只BALB/C小鼠皮下接种鼠T淋巴瘤白血病细胞(EL-4细胞)建立模型,第2天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①阴性对照组:小鼠8只,生理盐水灌胃25 mL/(kg·d);②低剂量组:小鼠8只,沙利度胺灌胃50 mg/(kg·d)共14 d;③中剂量组:小鼠8只,沙利度胺灌胃200 mg/(kg·d)共14 d;④高剂量组:小鼠8只,沙利度胺灌胃400 mg/(kg·d)共14 d。
每2日测肿瘤直径,计算体积,用药后15 d处死小鼠,分离肿瘤,计算抑瘤率。
第2批小鼠同样方法处理,记录平均生存期。
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RT-PCR法测TNF-α mRNA表达。
结果各组瘤重较阴性对照组减小,抑瘤率分别为17.75%,36.73%,42.04%,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果见表1。
3.3 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可将处于不同阶段的凋亡细胞DAB显色后显示出来,本实验中沙利度胺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散在分布着孤立的细胞核黄染或有棕黄色颗粒的细胞即凋亡细胞,其中,中高剂量组AI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 < 0.05)(图2、表2)。
3.4 RT-PCR法检测TNF-α mRNA结果以β-actin做内参照,图像分析得出各组移植瘤组织中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可见沙利度胺各剂量组肿瘤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图3、表3。
4 讨论沙利度胺是一个谷氨酸衍生物,化学名称是N-(2,6二氧-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癌等取得一定疗效[3],但有关治疗淋巴瘤报道较少。
本实验中荷瘤鼠口服沙利度胺50~400 mg/kg,移植瘤体积缩小,抑瘤率分别是17.75%,36.73%,42.04%,各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小鼠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

小鼠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小鼠白血病和淋巴瘤是常见的实验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中。
这些模型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以深入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并为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1. 小鼠白血病研究小鼠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其中造血干细胞或者造血细胞异常地增生和聚集,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阻。
在小鼠白血病的实验模型中,科学家们通过将白血病相关基因或突变体导入小鼠体内,模拟人类白血病的发展过程。
2. 小鼠淋巴瘤研究小鼠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它起源于淋巴细胞,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在淋巴瘤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引入淋巴瘤相关基因突变或突变体,成功构建小鼠淋巴瘤模型,用于探索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3. 实验动物模型的优势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研究中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小鼠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性较高,使得其作为模型更有代表性。
其次,小鼠具有较短的繁殖周期和较低的饲养成本,能够满足大规模实验需求。
此外,小鼠模型还能够通过基因转染、基因敲除和基因突变等方法进行个体定制,进一步强化模型的准确性。
4. 白血病和淋巴瘤研究的进展借助小鼠模型,科学家们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例如,通过揭示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科学家们发现特定基因的突变与白血病的发展相关,为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淋巴瘤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某些抗体药物能够靶向淋巴瘤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实现对淋巴瘤的精准治疗。
5. 临床应用前景小鼠白血病和淋巴瘤模型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些模型不仅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验证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可以为个体化医疗提供基础。
通过分析不同患者的基因和白血病或淋巴瘤特征之间的关联,有望开发出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疗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论小鼠白血病和淋巴瘤模型的研究为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个体化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EB病毒相关淋巴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肿瘤治疗的初步探讨

能在SCI D小鼠体内成瘤{31。至今仍没有关于LCLs 在 NOD—SCI D小鼠体内成瘤的报道嗍。
s peci al i ze d by EBV i n t r eat ment gr oup NOD—SCI D mi c e . Res ul t s l ymphoma as s oci at ed wi t h EBV wer e devel ope d,a nd t he t umor
The NOD—SCI D mi ce mode l of human be c a n t r eat ed wi t h EBV spec i al i zed
( | ymph obl a st oi d c el l l i ne s .LCLs ) 接种到NOD—SCI D( none obes i t y di s ease Se ver e Combi ned I mmune - De f i c i enc y) 小鼠腹腔及右侧大腿皮下.观察淋巴母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并用病毒特异性CTL与LCI J s 同时对小鼠
I mmune —De f i c i enc y) mi c e a nd t he t umor i nhi bit i on by CTL s peci al i z ed by EBV. Met ho ds Su bcut ane ol l s a nd
cel iac i nj ect i on of LCk i nto NOD—SCI D mi ce t ll e n ob se r ve t he t u mo r g en es i s.Combi ne d LCLs i nj ect i on wi t h CTL
C,I L Conc l us i ons LCL8 c an l c ad t o t umor i n NOD—SCI D mi c e .And t h ese t umor Ca n s i gni f i candy i nhi bi t 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DLBCL是一种大B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 所组成的肿瘤,瘤细胞核至少2倍于正 常小淋巴细胞核或大于巨噬细胞核
DLBCL临床特点
☞ 最常见的恶性淋巴瘤 ☞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高峰年龄60~69岁,
男性稍多 ☞ 淋巴结无痛性增大,40%可原发于结外 ☞ 可原发或继发于其它小B细胞淋巴瘤 ☞ 50%患者临床分期Ⅲ或Ⅳ期 ☞ 总的5年生存率46%
► 11、滤泡性淋巴瘤 -胃肠道滤泡性淋巴瘤 -儿童滤泡性淋巴瘤 -“原位”滤泡性淋巴瘤 12、结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13、套细胞淋巴瘤 1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 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的大B细胞淋巴瘤 老年人EBV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慢性炎症相关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脓胸相关淋巴瘤 -慢性骨髓炎相关淋巴瘤 -植入物相关淋巴瘤
CLL/SLL临床特点
☞ 老年人,中位年龄65岁,男∶女=2∶1 ☞ 无症状或表现无力,自体免疫性贫血,易
感染,骨髓和周围血大多累及,可伴脾脏 肿大
☞ 5%患者进展为DLBCL(Richter综合征) ☞ 5年生存率51%
CLL/SLL形态学
肿瘤细胞
小圆形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和副免疫 母细胞
组织结构
(占GI的85%)。以下依次为肺、头颈 部、眼眶、皮肤、甲状腺和乳腺等
☞ 临床分期大多为Ⅰ或Ⅱ期 ☞ 幽门螺杆菌胃炎史或自体免疫性疾病史 ☞ 5年生存率74%
MALTL形态学
肿瘤细胞
边缘区(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 细胞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IB样和 CB样细胞
组织结构
滤泡的边缘区和/或滤泡间区分布 滤泡植入 淋巴上皮病变
ki-67阳性细胞>30% 者预后 较差
MALT-淋巴瘤(MALTL)
MALTL是一种由边缘区(中心细胞样) 细胞、单核细胞样细胞、小淋巴细胞、 散在的免疫母细胞样和中心母细胞样细 胞组成的结外淋巴瘤
MALTL临床特点
☞ 老年人,中位年龄61岁,男∶女=1∶1.2 ☞ 多见于GI(50%),其中以胃最常见
CD20
CD3
Bcl-2能用于鉴别肿瘤性滤泡(阳性)和 反应性滤泡(阴性)。但 bcl-2阴性不 能完全除外FL
大多数其它类型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 bcl-2阳性,故不能用bcl-2 鉴别FL与其 它SBCL
Bcl-2
FL遗传学
☞ T(14;18)(q32;q21) ☞ Bcl-6基因重排
70-90% 5-15%
☞ 浅表淋巴结无痛性逐渐增大 ☞ 常累及脾、骨髓、外周血、口咽环
和胃肠道 ☞ 2/3患者为临床Ⅲ-Ⅳ期 ☞ 5年生存率72%
FL形态学
肿瘤细胞 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
组织结构 滤泡+/-弥漫性区域
1
2
3a
3b
FL免疫表型
CD10+, bcl-6+, bcl-2+, CD23+/-, CD43-,CyclinD1-, CD5CD20+, CD79a+,
FL病理报告
应包括
肿瘤性滤泡的比例
滤泡为主
滤泡>75%
滤泡-弥漫混合
滤泡 25%~75%
弥漫为主性
滤泡<25%
分级(以据肿瘤性滤泡内CB数)
1
≤5CB/HPF
2
6-15CB/HPF
3a
>15CB/HPF,混有一些CC
3b
只有CB
如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区域,应注明比例
FL3级和有DLBCL区域的病例, 均需按DLBCL治疗
► 原发中枢神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样肉芽肿 -原发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原发渗漏性淋巴瘤 -ALK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起源于HHV8阳性的多中心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 15、伯基特淋巴瘤 16、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17、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 瘤
► 2、谱系未定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S OF AMBIGUOUS LINEAGE)
-急性未分化白血病(– Acute undifferentiated leukaemia , AUL)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有/无重现性遗传学异常(–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aemia ,MPAL) (+/- recurrent genetic abnormalities)
►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hyperdiploidy】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低二倍体【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hypodiploidy (Hypodiploid ALL)】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q32)(IL3-IGH),【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5;14)(q31;q32)(IL3-IGH)】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 (E2APBX1;TCF3/PBX1),【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1;19)(q23;p13.3); (E2A-PBX1;TCF3/PBX1)】
根除HP治疗,胃MALT淋巴瘤恢复情况
抗 Hp 前
抗Hp两周后
抗Hp 十月后
From P.G. Isaacson
套细胞性淋巴瘤(MCL)
MCL是一种由单一小-中等大、核不规则、 类似中心细胞样的套细胞所组成的肿瘤, 肿瘤内缺少转化大细胞
MCL临床特点
☞ 中老年人,中位年龄60岁,男∶女=
2~4∶1。
► 7、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8、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 9、肝脾T细胞淋巴瘤 10、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11、蕈样霉菌病 12、赛塞里综合征 13、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14、原发皮肤侵袭性嗜表皮CD8阳性细胞毒性T淋巴瘤 15、原发皮肤gamma/deltaT细胞淋巴瘤 16、原发皮肤小/中CD4阳性T细胞淋巴瘤 17、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 18、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 19、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20、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前驱B细胞肿瘤
► 1、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非特殊类型【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2、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recurrent genetic abnormalities】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 (q34;q11.2); BCR/ABL【B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9:22) (q34;q11.2); BCR/ABL】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 MLL rearranged,【 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v;11q23); MLL rearranged】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 MLL rearranged(ETV6-RUNX1), 【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v;11q23); MLL rearranged (ETV6-RUNX1)】
►淋巴瘤的诊断和分型必须依据病理形态学和 免疫表型,有时还必须有遗传学和临床资料 (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流式细胞学资料 等)
2008年WHO淋巴瘤分类
►一、前驱肿瘤(PRECURSOR NEOPLASMS)
1、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 以前称为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 全身淋巴结肿大,常伴肝脾肿大和骨髓
累及
☞ 结外最常累及GI(淋巴瘤样息肉病) ☞ 80%患者临床Ⅲ或Ⅳ期 ☞ 5年生存率27%
MCL形态学变型
☞ 母细胞样(预后差) 典型 多形性
☞ 小淋巴细胞 ☞ 边缘区B细胞或单核细胞样B细胞
Cyclin D1
MCL遗传学
t(11;14)(q13;q32) 70~75%
DLBCL基因表达谱
☞ 生发中心B细胞(~50%): CD10+/bcl-6+/MUM-1-
MALTL免疫表型
CD5-, CD10-, CD23-/+,CD43-/+,CyclinD1BCL-10+/-(核) CD20+,CD79a+,sIgM+/IgD(非特异)
胃MALTL需疗后3个月才会有反 应
存在t(11;18) 的胃MALTL对抗HP感 染抗生素治疗无效
小淋巴细胞弥漫性生长,其间散布幼淋 巴细胞和副免疫母细胞组成的假滤泡
CLL/SLL免疫表型
CD5+,CD23+,CD43+/-, CD20+(弱),CD79a+, CD10-,CyclinD1-
滤泡性淋巴瘤(FL)
FL是一种由滤泡中心B细胞组成至少 有部分滤泡结构的肿瘤
FL临床特点
☞ 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9岁,男∶女 =1∶1.7
►Group B (50-70%)
MZL, 结内 LP L B-CLL/S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