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脑侧枝循环与卒中
开启侧支循环——脑卒中治疗新策略全国巡讲会在广州召开

为 1 ~ 2 /i 万 人 口 , 每 年 脑 卒 中 死 亡 率 约 为 6 9 i i 0
5 ~ I 2 l 万 人 口 。 据 统 计 , 在 存 活 的 脑 卒 中 患 者 8 / 4 0 中 , 约一 半 以上 不 同程 度 地 丧 失 劳 动 能 力 。脑 卒 中 已 成 中 国 人 重 要 死 因 , 危 害 程 度 甚 至 超 过 癌 症 。 如 何 有 效 地 预 防 和 治 疗 脑 卒 中 , 已 成 为 一 个 严 重 的 医 学 和 公 共 卫 生 课 题 。 为 提 升 公 众 对 脑 卒 中 疾 病 的 认 知 度 , 帮 助 医 生 认 知 “ 支 循 环 ” 在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治 疗 中 侧 的 价 值 , 由 天 普 药 业 主 办 的 脑 卒 中 治 疗 新 策 略 全 国 巡 讲 会 于 6月 2 6日 在 广 州 拉 开 帷 幕 , 国 内 外 专 家 学 者 齐 聚一 堂 ,交 流 研 究 成果 ,探 讨 临 床经 验 。 美 国 加 州 大 学 洛 杉 矶 分 校 的 David s. Li b k d 授 在 会 上 介 绍 了 “侧 支 循 环 ” 在 急 性 e i 教 e s n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治 疗 中 的 价 值 , 他 指 出 , 对 于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 “ 支 循 环 ” 作 为 改 善 脑 血 流 灌 注 的 一 条 侧 重 要 途 径 , 已 获 得 国 际 学 者 及 临 床 医 生 的 广 泛 关 注 与 认 可 。 通 过 研 究 侧 支 循 环 在 急 性 脑 梗 死 疾 病 过 程 中 的
查 ,脑 血 管病 已经 成为 中国 国 民第 1 的死 亡 原 因 。 位
要 的 意 义 , 因此 血 脂 控 制 的主 要 趋 势 是 除他 汀类 药 物 外 ,积 极 寻 求 更 优 化 的治 疗 方 案 , 在 降 低 L L c同时 D—
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定量参数和侧支循环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2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8月 第21卷 第08期 总第166期【通讯作者】梁 奕,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心脑血管影像诊断。
E-mail:****************Correl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Parameters·2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UG. 2023, Vol.21, No.08 Total No.166有经常从事的工作和活动;2分:轻度残疾,不能独立完成所有工作和活动,但处理个人事务不需要他人帮助;3分:中度残疾,需要别人帮助完成日常生活;4分:重度残疾,离开他人不能行走,不能照顾自己的需要;5分:严重残疾,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
0~2分为预后良好组,3~5分为预后不良组。
(2)侧支循环评估使用改良ASITN/SIR评分[7]。
0分:在任何时相内, 在缺血区域内没有或仅有少量侧支;1分:到静脉晚期才能在缺血区域观察到部分侧支形成;2分:静脉期以前可见缺血区域内部分侧支循环形成;3分:静脉晚期可见缺血区域内完全的侧支循环形成;4分:在静脉期以前可见完全的侧支循环形成。
0~2分较差,3~4分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数据以(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研究的60例AIS患者中,出院三个月后随访行mRS评分,有12例评为0分,20例评为1分,7例评为2分,15例评为3分,5例评为4分,1例评为5分,根据评分结果,39例归入预后良好组,21例归入预后不良组。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CT全脑灌注扫描定量参数对比分析 CT全脑灌注扫描定量参数显示,AIS患者预后不良组的CBF和CBV值低于预后良好组,MTT 和TTP值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文献综述
02
侧支循环的生理机制
侧支循环是指当主干血管堵塞或狭窄时,原本供血区域的部分血流通过其他血管或分支进行代偿,以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
侧支循环的组成主要包括:新生血管、血管扩张和血管生成。
侧支循环的概念及组成
生理情况下,侧支循环的调节主要依靠压力和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机制。
当主干血管发生狭窄或堵塞时,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刺激新生细胞和血管扩张,以增加血流量和改善组织灌注。
xx年xx月xx日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引言侧支循环的生理机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
侧支循环是指脑部血管之间形成的代偿性血流路径,能够在血管闭塞或狭窄时提供侧支供血,对脑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生理学评估
改善脑组织灌注
保护神经功能
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侧支循环的评估可以帮助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
预测病情严重程度
侧支循环的评估可以预测患者预后,帮助医生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预测预后
侧支循环的评估可以为治疗提供指导,比如是否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等。
指导治疗
同时,侧支循环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如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炎症反应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讨了如何通过药物和基因治疗等方法增强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表明,侧支循环能够通过增加脑组织血流量和氧气供应,减少脑组织坏死和功能损伤,从而对缺血性脑卒中起到保护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缺 血性 脑 卒 中侧 支循 环 的研 究 进 展
综 . 述 .
张柳 英 ,夏 章 勇 ,赵 鑫 ,王 晓婷 ,陆 才胜 ,王 晶茹 ,刘 博 ,霍成举 ,班 茹
D0I:10.3969/J.issn.1009-0126.2018.07.027 基 金 项 目 :山 东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ZR2015HL043)、山 东 省 科 技 发 展
计 划 项 目 (2014GSF118106)、广 东 省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2014A020221074)
。
重 程 度 最 低 。 二 级 侧 支 循 环 为 软 脑 膜 动 脉 、眼 动脉 及 其 他 小 的 附 属 动
脉 建 立 的血 管 网 。据 报 道 ,软 脑 膜 动 脉 向皮 质 表 面提 供 双 向 血 流 灌 注 ,连 接 着 ACA 与 大 脑 中 动 脉 (M CA)之 间 、MCA 与
关 键 词 :卒 中 ;侧 支循 环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类 ;脑 梗 死 ;血 管 造 影 术 ,数 字 减 影 ;磁 共 振 成 像
脑 卒 中是 脑 血 液 循 环 障碍 引起 的 脑 功 能 损 害 ,其 中 缺 血 性 脑 卒 中是 最 常 见 的脑 卒 中 类 型 ,占 总 患 病 人 数 的 80 [1]。 中 国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诊 治指 南 指 出 ,改 善 缺 血 区血 流 灌 注 是 治疗 缺 血改 善 脑 血 流 灌 注 的 重 要 途 径 之 一 _2]。有 效 的脑 侧 支 循 环 的 开 放 和 建 立 ,可 以 明 显 增 加 脑 梗 死 区血 流 灌 注 ,改 善 预 后 ,降 低 病 死 率 及 出 血 转 化 风 险 _3]。 因此 ,如 何 构 建 良好 的 脑 侧 支 循 环 而 改 善 缺 血 性 脑卒 中患 者 的预 后 ,是 目前 研 究 的热 点 。本 综 述 就 脑 侧 支 循 环 的 解 剖 、影 响 因 素 、评 估 方 法 ,侧 支 循 环 与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预 后 的 相 关 性 以及 侧 支 循 环 的 干 预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综 述 。 1 脑 侧 支 循 环 的 解 剖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在治疗过程中,改善侧支循环可 以增强治疗效果,促进脑组织的
修复和再生。
对于侧支循环不足的患者,医生 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血管 内治疗、药物治疗等,以促进侧
支循环的建立和改善。
04
侧支循环评估在缺血性脑 卒中的应用
侧支循环评估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
01
通过血管造影或MRI等影像学手段,直接观察侧支循环的开放
动脉间的侧支循环是指动脉之间通过吻合支形 成的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卒中中较为常见。
静脉间的侧支循环是指静脉之间通过吻合支形 成的侧支循环,在慢性缺血中较为常见。
02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 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灶的脑血管疾病。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 》
2023-10-28
目录
• 侧支循环概述 •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 侧支循环评估在缺血性脑卒中的
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侧支循环概述
侧支循环的定义
侧支循环是指当某一器官或组织的血管主干发生阻塞时,其 他血管或小血管通过代偿性扩张来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 。
和利用情况。
间接评估法
02
通过测量相关生理参数,如血流速度、血管阻力等,来评估侧
支循环的功能。
临床评估法
03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
侧支循环评估的临床意义
判断病情
通过侧支循环评估可以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的 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指导治疗
根据侧支循环的评估结果,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治 疗方案,如是否需要溶栓、血管内治疗或药物治疗 等。
浅谈缺血性脑卒中与脑血管侧支循环

侧支循环分级较高(3~4级)的患者中,发生急性CIS时、90d后两次 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较低,提示临 床预后较好。反之,侧支循环建立不完善后无侧支循环(侧支循环分 级0~2级),与CIS的进展加重相关。
促进脑侧支循环治疗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
一级侧支(Willis环)目前普遍使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TCD)、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DSA,各有优势和不足。 TCD在评估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狭窄或闭塞患者 的侧支循环时是一个可靠的工具,其评估前交通动脉的敏感性高于 后交通动脉;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TCCD)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显示脑实质和颅内血管结构 实时情况的无创性技术。由于它可显示小动脉分支和静脉结构,因此 与传统TCD相比,更能准确地显示血管解剖结构,但由于颅骨肥厚 导致经颞超声束穿透不充分及检查结果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
LOGO
LOGO
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一般分为两大类:①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栓塞和 脑血栓形成。②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包括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和 蛛网膜下腔血。
两者间的主要区别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二是动 脉破裂出血,由于出血而损伤脑组织的某一部分,但大多数脑卒中为 缺血性脑卒中。
现病史
缺血性卒中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 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依然有限,仅包括超早期血 管再通和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由于治疗时间窗的 严格限制,超过90%的患者因为不能及时赶到医院而丧 失从超早期血管再通中获益的机会。脑侧支循环是决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最终梗死体积和缺血半暗带的主要 因素。
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卒中预后的关系

Th l in hp o l tr lCic l to nd Pr g ssi te swih I r c a a rCe vc lAre ySe o i rOc lso eReat s i fCol ea r ua in a o no i n Pa int t nta rnilo r ia tr tn so cu in o a s
TCD . Th o ltr lcr ua inswe e e a u td i a in s wih c r b a re y se o i c l son A u oo s o u— e c lae a ic lto r v l ae n p te t t e e r la t r t n ssoro cu i . ne r lgitd c
m e td h a in s n e t e p te t"NI S c e ta H S s orsa dmiso s in.dic a g s h r e,a d t e nt sl tr swela n hre mo h ae .a l smR S s orsa ic r ea d c e tds ha g n
C AIJ ny n , u - ig DONGQin FUJin h i De a t n fNe rlg Hu sa s i l S a g a 2 0 4 C ia a g, a—u. p rme t o uoo y。 a h nHop t ,h n h i 0 0 0。 hn a [ src] Obe t e Ab ta t jci :Th o rlt no oltrlc c lt nwi rg o i i ai t t ee r reyseo i v ec reai fcl ea i uai t po n ss n p t n swihcrbaatr tn s o a r o h e s
最经典的脑侧枝循环与卒中课件

后交通动脉 (a)联络前后循环,大脑前与大脑中动脉(b),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c), 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d), 小脑动脉远端(e)经过丰富旳脑膜吻合支广泛联络.
静脉侧枝循环丰富,经过 下列静脉侧枝进行广泛联络。
翼静脉丛(a), 大脑中静脉(b), 岩下窦(c), 岩上窦(d), Trolard静脉吻合(e), Labbé静脉吻合(f), 髁静脉(g), 乳突静脉(h), 顶叶静脉(i), 枕叶静脉(j)
入和清除旳速度都较正常旳动脉慢 TIMI III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动脉内能迅速充盈和清除
第四部分
单侧ICA阻塞时Willis环侧支旳4种代 偿模式:
(1)仅由双侧A1段及前交通动脉代偿; (2)仅由后交通动脉代偿; (3)由前、后交通动脉共同代偿; (4)无代偿。
Henderson RD, Eliasziw M, Fox AJ, Rothwell PM, Barnett HJ, for the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NASCET) Group. Angiographically defin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Stroke 2023;31:128–132
脑侧支循环开放共分三级:主要是一、二级 侧枝起作用。 一级侧枝:Willis 环
二级侧枝:眼动脉及软脑膜侧支
三级侧枝:缺血区周围新生血管形成
一级侧枝 Willis 环
二级侧枝 眼动脉及软脑膜侧支
Willis 环是脑内主要侧支循环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患者通过丰富的二级侧枝循环得到了 较好的代偿,维持了部分患侧大脑中动 脉区域的供血。
18
CTA侧枝循环评价
CTA显示一侧颈内动脉闭塞,通过 前交通动脉供应患侧大脑前动脉, 而患侧大脑中动脉仅仅近端显影,
远端侧枝代偿差。
该患者由于侧枝循环代偿差, 出现患侧大面积脑梗塞。
19
DSA侧枝循环评价
DSA显示通过前交通动脉供应 对侧大脑前动脉的侧枝循环
3
颅外动脉侧枝循环
• 通过面动脉(a),上颌 动脉(b) , 脑膜中动脉 (c) 与眼动脉 建立侧 枝。
• 脑膜中动脉吻合支(d) 及枕动脉通过乳突孔 (e) 及顶孔(f)与颅内脑 膜吻合,建立侧枝循 环。
Liebeskind DS. Collateral Circulation. Stroke 2003, 34:2279-2284.
4
颅内动脉侧枝循环
后交通动脉 (a)联系前后循环,大脑前与大脑中动脉(b),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c), 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d), 小脑动脉远端(e)通过丰富的脑膜吻合支广泛联系.
5
脑静脉侧枝循环
静脉侧枝循环丰富,通过 以下静脉侧枝进行广泛联系。
翼静脉丛(a), 大脑中静脉(b), 岩下窦(c), 岩上窦(d), Trolard静脉吻合(e), Labbé静脉吻合(f), 髁静脉(g), 乳突静脉(h), 顶叶静脉(i), 枕叶静脉(j)
MRA显示人脑一级侧枝Willis环(圆圈),及
大脑后动脉与大脑中动脉间二级侧枝(箭头)。
15
CTA侧枝循环评价
CTA 优点:无创、快 速、空间分辨率高等 特点,可以清楚的显 示一级侧枝循环,对 二级侧枝循环显示良 好。可以在显示动脉 侧枝的同时观察静脉 侧枝,但不能动态观 察血流方向,评估血 流速度。
9
侧枝循环变异的病因学研究
最新研究表明 : 基因构造的不同可导致侧枝循环变异及重构的差异
10
侧枝循环变异基因
最新研究表明 : 1 QTL 是主要影响侧枝循环变异及重构的差异的基因
11
第三部分
脑侧枝循环的评价
12
一级侧枝循环的评价方法
一级侧支循环评价方法主要 有: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不能直接评价
DSA提示健侧基底动脉通过患 侧后交通动脉供应患侧大脑中 动脉区域
21
二级侧枝代偿实例
A: 轴位CTA提示右侧MCA起 始段闭塞(大箭头)。患侧大脑 后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建立二级 侧枝 (小箭头)
A: 冠状位CTA提示右侧MCA起始段 闭塞(大箭头) 。患侧大脑后动脉与 大脑中动脉建立二级侧枝 (小箭头)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分辨率差
CT血管成像(CTA) 泛
临床应用广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DSA) 金标准
有: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CT血管成像(CTA)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DSA)
14
MRA侧枝循环评价
MRA 优点:无创、无 辐射等特点,可以清 楚的显示一级侧枝循 环,但其空间分辨率 有限,对于二级侧枝 循环显示较CTA及DSA 差。
22
科研中最常用的侧枝循环的分级
TIMI 分级法: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最早应用于心肌梗死,目前广泛应用于脑梗塞侧枝循环评价。
TIMI 0 级:无再灌注或闭塞远端无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梗塞区供血动脉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动脉远端,但造影剂进 入和清除的速度都较正常的动脉慢 TIMI III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动脉内能迅速充盈和清除
16
CTA侧枝循环评价
Trolard静脉吻合
CTA显示人脑丰富的侧枝循环,不仅能显 示动脉侧枝,对静脉侧枝(如图中的Trolard 静
脉吻合)也显示良好。
CTA显示丰富的静脉侧枝循环及二 级侧枝
17
CTA侧枝循环评价
头颈部联合CTA显示左侧 颈总动脉严重狭窄(黄箭头) 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绿箭头)
脑动脉侧枝循环按照部位可分为: 1. 颅外侧枝循环 Extracrani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 2. 颅内侧枝循环 Intracrani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
1.Liebeskind DS. Collateral Circulation. Stroke 2003, 34:2279-2284.
研究表明仅有31%的中国人具有完整的 Willis环1。
大多数人脑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后, Willis环不足以提 供良好的侧支循环代偿, 而发生梗死。
1.Li Q, Li J, Lv F,Li K, Luo T, Xie P. A 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 study of variations in the circle of Willi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J Clin Neurosci. 2011;18(3):379-83.
脑侧枝循环与卒中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Stroke
1
脑侧枝循环的定义
当脑血管狭窄、闭塞 时,血流可以通过扩 大或新开放的侧枝到 狭窄或闭塞以下的血 管使缺血区血液循环 得到不同程度的代偿 恢复,称为脑侧枝循 环。
CTA显示人脑丰富的侧枝循环
2
脑侧枝循环的分类
脑侧枝循环按照性质可分为: 1. 动脉侧枝循环 Arteri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 2. 静脉侧枝循环 Venous Collateral Circulation
DSA 特点:空间分辨 率高,可以清楚的显 示一级侧枝循环,对 二级侧枝循环显示良 好。可动态观察血流 方向及血流速度,可 以分别显示动脉象和 静脉象,但不能同时 显示全脑血管动静脉 及其吻合侧枝。
20
一级侧枝代偿实例
MRA提示一侧ICA闭塞
后前位DSA提示健侧ICA血流通过 前交通动脉供应患侧大脑前动脉
6
脑侧枝循环的分类
脑侧支循环开放共分三级:主要是一、二级 侧枝起作用。 一级侧枝:Willis 环
二级侧枝:眼动脉及软脑膜侧支
三级侧枝:缺血区周围新生血管形成
7
脑侧枝循环的分类
一级侧枝 Willis 环
二级侧枝 眼动脉及软脑膜侧支
8
一级侧枝循环的变异
Willis 环是脑内主要侧支循环途径。
Willis 环变异大,可直接影响侧支循环 通路能否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