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 地球的结构和成分: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地幔是位于地壳下面的中层,由高温高压的岩石组成,地核是地球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近似为一个扁球体,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约21公里。

地球的赤
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极半径约为6357公里。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导致地球的昼夜
交替。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约为365.25天,使得地球的
季节变化。

4. 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的地理特征包括大洲、大洋、地势和气候等。

大洲是地球上陆地的主要分布区域,目前有七大洲。

大洋是地球上水体的主要分布区域,目前有五大洋。

5. 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动。

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变动。

地壳变动是指地壳的上升和下沉,导致地形的变化。

6.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文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大气环境是指空气、气候和天气等因素,
水文环境是指水体和水资源等因素,土壤环境是指土壤和土地资源等因素,生物环境是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因素。

这些知识点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地球的结构、运动和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自然科学是一种研究客观世界存在和规律的一种学科,其基础知识是探究和揭示客观世界真理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介绍基本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世界。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是指一种基础知识,它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

它不仅仅是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还需要知道为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物理学物理学讲的是关于自然界中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的原理。

它涉及到物体的性质,条件,和规律性,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物体的行为和关系。

物理学涉及物理学理论,比如力学和电磁学,以及物理学实践课程,比如声学和光学。

二、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规律的学科。

它着重研究物质的构成和机构,以及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和作用。

另外,它还涉及到催化、溶剂、微量元素的营养的化学、构象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

三、数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用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它涉及表达变量变化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作为数学研究的基础。

数学可以应用于物理、化学、统计学、系统分析,以及经济、金融、信息科学等领域。

四、生物学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构造、发育、功能与行为的学科。

它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物的性格、特征、幅度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涉及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昆虫学、有机生物学、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

五、天文学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构成、活动、运动和变化的学科。

它解释了历史上的月相、春分点、流星雨等现象,也可以应用于航海、导航和天体形状的计算等。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聚焦于涵盖不同学科知识系统,从而更好地研究自然界现象。

这些知识系统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综合起来,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掘和理解世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地球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地球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知
识要点复习
重要概念和定义
-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 地球由三层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 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地球每天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圈,完成一次自转。

-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为365天。

地球的特征
- 地球有气候、水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

- 地球上有山脉、平原、丘陵、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理地貌
特征。

地球的资源
- 地球上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创造的资源。

- 自然资源包括水、空气、土地、矿产等。

- 人类社会创造的资源包括建筑、交通工具、耕地等。

地球的保护
- 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问题解答
1. 地球的运动有哪些?
- 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

2. 地球的表面由什么组成?
-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3. 地球的资源有哪些?
- 地球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创造的资源。

4. 保护地球应该做些什么?
- 保护地球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行为。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知识要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
识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点,以便帮助学生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1. 太阳与地球
- 太阳是地球的能源提供者,它是一个燃烧着的气体球体。

-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约为365天。

-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理经纬度。

2. 月亮与地球
-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公转。

- 月相是指地球上观察到的月亮表面光亮部分的不同形状。

- 月亮对地球具有引力,导致潮汐现象的产生。

3. 明亮与暗淡
- 光源可以是天然的,如太阳、月亮,也可以是人造的,如电灯、手电筒等。

- 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区分明亮和暗淡的方法是用眼睛观察物体的背景亮度以及物
体本身的亮度。

4. 电和电源
- 电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能量形式,常用于电灯、电视、冰箱
等电器设备。

-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可以是电池或电力网络。

- 电路由导体(电线)、电源和用电器组成。

5. 气体固体与液体
- 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可以压缩和
扩散。

-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不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小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小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小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物质和力量的运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孩子们能够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世界,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科学基础。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主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则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 物质的变化与反应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包括溶解、熔化、冷凝等,而化学变化则包括燃烧、酸碱反应等。

了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性质。

3. 能量及其传递能量是物质变化和运动的原因,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

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和转化,通过学习能量的传递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

二、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壳分为板块,因为板块的运动而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

同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运动,并带来了昼夜、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2. 星空与天体太阳是我们的星球,它是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能量来源。

学生们需要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恒星以及宇宙间的星云、星系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生们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如何保护地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包括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

三、生物与生命1. 动植物的结构与特征学生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以及动物的运动方式、食物链等基本概念。

2. 生物的繁殖与生长学生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并能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

中职学前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2020

中职学前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2020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重点部分)第一单元运动与力一、填空题1.在描述一个物体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称为()。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

3.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

4.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称为()。

5.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称为()。

6.()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合外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此种运动叫()二、判断题8.出租车司机是按汽车行走的路程来收费的。

()9.平均速度能准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真实情况。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11.物体的速度方向总是和加速度的方向一致。

()12.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13.合力比每个分力都大。

()三、选择题14.运动员沿400米圆形跑道跑步一周,他的位移为()A.100米 B .200米 C .015.子弹以8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这里速度指的是()A .瞬时速度B. 初始速度C .平均速度16.位移和路程的单位是( )A m/sB sC m17.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A .m/ s²B .mC .cm/s18.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A.minB. sC. h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C. 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D. 速度很小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大。

20.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有一乘客竖直跳起,他将落在()A.原地跳点B.原地跳点后面C.原起跳点前面21.功率的国际单位是什么?A. JB. S C . W2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它不受力的缘故。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二章 自然界的物质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二章 自然界的物质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圈
水圈
外核液体 圈和固体
内核圈
地幔圈
生物圈
软流圈
岩石圈
第四节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所有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 的,而原子又是由互相作用的次原子粒子所 组成的,其中包括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 核以及许多电子组成的电子云。
二、物质的种类
宏观而言,物质的种类万千、性质多样,如 气体状态的物质、液体状态的物质或固体状 态的物质,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属和 非金属,矿物与合金,无机物和有机物,天 然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无生命的 物质与生命物质以及实体物质和场物质等。
感谢您的观看
(一)行星 (二)恒星和星云 (三)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四)星系团 (五)大尺度结构
第二节
太阳和太阳系
一、太阳的构造
(一)核反应区 (二)太阳辐射区 (三)对流层 (四)大气层 (五)太阳圈
二、太阳的活动
(一)
黑子
通过一般的光学望远镜观测太阳, 观测到的是光球层的活动。在光球 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黑色斑点,它 们叫作“太阳黑子”。
三、物质的形态
固态物质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和气体则没有。
1
液态物质
液体的粒子会互相吸引而
且离得很近,所以不易将
固定体积的液体压缩成更
2
小的体积或是拉大成更大
的体积。
3
气态物质 我们的生活空间被大量气 体包围着。
4
等离子态 将气体加热,当其原子达到几千甚至 上万摄氏度时,电子就会被原子“甩” 掉,原子变成只带正电荷的离子。此 时,电子和离子带的电荷相反,但数 量相等,这种状态称作等Leabharlann 子态。第三节认识地球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PPT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PPT

开了一个大讨论,19世纪前,“自然发生说”一 度是生命起源流传最广泛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
,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中国古代有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的说法,而在西方,亚
里士多德说:“……有些鱼由淤泥及砂砾发育而成 。”在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制作 的一个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4)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
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受到淘汰。有利变异
的保存和有害变异的淘汰,叫做自然选择或适者 生存。

(5)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通过有利变异
的逐渐积累,就由微细变异朝一定方向发展成显
著的变异,终于形成了适应的性状和新的类型。
这就是物种形成的原理,即一个种通过遗传、变 异和自然选择,可以发展为另一个新种。
• (2)生物普遍具有较高的繁殖率,有繁殖过剩的倾 向。如果不受限制,生物很快就会找不到食物和 空间。
• (3)由于食物和空间的限制,每一种生物只有少数 个体能发育到成熟并留下后代。生物必须为生存 而斗争,达尔文把这种竞争,这种生物与环境(包 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叫做生存竞争。生存竞 争包括生物和无机条件的斗争、种间斗争和种内 斗争。
4.第四个阶段
• 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生 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经 过科学家的研究探索发现,原始生命应该是从原 始的海洋中形成的,不过目前还不能在实验室中 证实这一生命进化的过程。
二、生物的进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选择,特别是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在人工选择学
目标透视
• 1.了解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 2.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 • 3.理解新陈代谢的相关理论。 • 4.掌握生殖与发育的基本概念。 • 5.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理论。 • 6.了解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力(G
• G=mg
• 我们可以这样猜想:物体只受到一个重力,作用点在均匀木棒的中点。
• 现在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一下这一猜想是否正确。用铅笔水平支撑在均匀木棒的中
点,可以使均匀木棒保持平衡(图2-14),猜想正确。这一结果可以用二力平衡
的条件来解释:铅笔对木棒的作用力,
C点,方向竖直向上,因此,木
• 在大多数实际问题中,物体往往同 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 到几个力作用的时候,我们常可以 找出这样一个力,它所产生的作用 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图2-17),那么这个力叫做那几 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合 力的分力。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 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已知力的分
(a)
F
,作用点在物体的中心,大小为40 N。
图2-11(b)
G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大小为20 N。
由此看出,力的图示就是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同时表示出来的一种几
何方法,它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图2-10
图2-11
•4
• 力的分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按力的性 质来分,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 电磁力等;二是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有 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效 果不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例如,拉力、 压力、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力,只是效果 不同。同样,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能相 同。例如,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力,如果效 果是加快物体运动的力,就可以称它为动 力;效果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就称它为 阻力。
二、位移和路程,时刻和时间
•3
•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质 点运动时,时刻跟质点所在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跟 质点所经过的某一段位移相对应(如图2-4)。
课题二 简单运动的规律


物体运动轨迹为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
•1
•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等, 这种运动就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对磁铁的作用也是吸引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很多
实际例子。
、特殊的、具
体的力。在对这些特殊的、具体的力的研究中,我们
可以得到结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2 力的作用效果
•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什么效果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手用力压弹 簧,弹簧就缩短(图2-8);用力拉弓,弓就发生弯曲,这都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的实例。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 如果空气阻力对物体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那么 物体在空气中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可看做是自由落 体运动。
• 对自由下落的小球的闪光照片进行研究,发现自由落 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在同一地点, 一切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 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 g 表示。在地球上不同 地点, g 的值略有不同。在通常的计算中,取
•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就是改变速度的大小或方向。
•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和作用点。每一个力总是沿一定的方向作用于物体, 如人推箱子的力是向前的,地面对箱子的阻力是向后的。用同样大小的力沿 不同的方向去推箱子,力的效果是不同的。如同样一个力在如图2-9(a)所 示情况下,可能推动箱子;而在如图
• 位移有大小,也有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位 移的单位是米。
• 质点运动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叫做路程,图23中质点由A到B,它的路程S是曲线ACB的长 度。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也是米。在一 般情况下,质点的路程并不等于其位移的大小。 但若质点作直线运动,且始终向着同一方向运 动时,两者的大小是相等的。
•2
•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但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相等, 这种运动就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图2-5)
•3
•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用公 式表示,即
• v=s/t
•4
• 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简称速
• 显然只有在物体间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时,才能产生弹力,因此,弹力是一种接触 力。
• 弹力大小与形变的关系一般来说比较复杂,然而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比较简单。 F跟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x成正比
(图2-16): • F=kx
• 式中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与弹簧的材料、长度、粗细等有关。在国际单位制 中, F的单位是N(牛),x的单位是m(米),k的单位是N/m(牛/米)。k在数值上 等于弹簧每伸长(或压缩)单位长度时所产生的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伸长或压缩 的方向相反。因为这个规律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1635~1703)发现的,所以又叫 胡克定律。
g=9.8 m/s2。重力加速度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也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
• vt=gt, h=1/2gt2
模块二 力的概念和三种力
• 事实聚焦——神 奇 的 力
• 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我们认识到: 马拉犁耕地,马要对犁施加力使犁前 进,同时犁也要对马施加阻力;吊车 提起集装箱,吊车对集装箱产生向上 的拉力使箱上升,同时,集装箱也会 对吊车产生向下的拉力……为什么自 行火炮的底座要安装沉重的履带?为什 么射箭需要奋力拉弓? 为此,我们需 要对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种常见 力,进行具体分析。
图2-16
3
• 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在接触面上有一种阻止它们相 对滑动的作用力,称为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 物体之间存在相对滑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称 为静摩擦力,其方向与接触面上相对运动趋势的方 向相反。
• 静摩擦力是常见的一种力。例如,拿在手中的瓶子、 毛笔不会滑落,就是静摩擦力作用的效果。静摩擦 力在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皮带运输 机是靠货物和皮带之间的静摩擦力来运输货物,因 此,皮带传动装置上的传动带都应该用粗糙的材料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主编 王换成
第二单元 运 动 和 力
运动的描述 力的概念和三种力 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定理
曲线运动
模块一 运动的描述
• 事实聚焦——运动的相对性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是电影 歌词描绘出的一幅栩栩如生的运动画面; “满眼 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敦煌曲词也这样描述乘船游览的感受。 这两句诗词都揭示了一条典型的物理学规律—— 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 参考系 质点
课题一 机 械 运 动
• 一、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机物械理运学动是中最把普遍一的个运物动形体式相。 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做参考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做参考用的物体,叫做参 考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3
• 由加速度的公式
• a=(vt-v0)/t
• 可得,速度公式为
• vt =v0+at
• 由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 s=vt=(v0+vt)/2*t= (v0+v0+at)t/2
• 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 s=v0t+1/2at2
三、自由落体运动
•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 由落体运动。
二、力的种类
•1

• 一个物体失去支持时就会落向地面,而且速度不断增大,这是重力引起的。物体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 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是竖直下垂的,可见,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图212)
• 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图2-13)。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或压力大小 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棒重力的作用点也必然过C点,方向竖直向下。 即C

•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可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悬吊法求出它的重心 (图2-15)。先在A点把物体悬吊起来,当物体平衡时,它的重力与悬绳对它的拉 力一定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它的重心一定在通过A点的悬绳的延长线AA′ 上;然后,在B点用绳把物体悬吊起来,物体的重心也一定在通过B点的悬绳的 延长线BB′上。AA′与BB′的交点C是该物体的重心。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2
• 在匀变速运动中,物体运动速度的增量ΔV 跟发生这个变化量所 用时间t的比值,称为加速度。用a表示加速度, • a=(vt-v0)/t
• v0表示初速度,用vt表示经过时间t后的末速度。 •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在公式中,加速度的单 位是m/s 2 (读做:米每二次方秒)。 • 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通常规定初速度的方 向为正方向,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随时间增加而 增大, vt>v0,速度变化量为正值,a>0,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 度方向相同;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随时间增加而 减少,vt<v0,速度变化量为负值,a<0,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 度方向相反。
• 2-9(b)
,就有可能推不动箱子。
• 的作用效果还跟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有关。沿水平方向以同样大小的力去推 一个箱子,作用点不同时,作用效果可能不同。在如图2-9(a)所示的情况 中,箱子可能水平移动;在如图2-9(c)所示的情况中,箱子可能被推倒。
•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N(牛)。
•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 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 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 f=μN • 式中的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