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框架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复习第一节 光沿直线传播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是为了方便描述光的传播情况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若介质不是同种均匀的光线会发生偏折,也就是折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和日食月食。
5、小孔成像: 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的形状对成像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只与物体形状有关。
物远像小,屏远像大。
像的大小会改变,当物与小孔的距离越远时,光屏上的像越小。
当屏与小孔的距离越远时,光屏上的像越大。
当物与小孔的距离跟屏与小孔的距离相等时,像跟物大小相等。
6、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用c 表示,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大小取3×108m/s 。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 43,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32。
第二节 光的反射1、光线从一种介质到达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返回原介质,叫做光的反射。
2、如图是一束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光的反射入射光线是AO ,反射光线是OB ,法线是ON ;(注意箭头指向)入射角是∠AON,反射角是∠NOB 。
当入射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0,反射角为00.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AOM ,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BOP 。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分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在回答时一定要注明是什么现象,光路可逆)4、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的反射现象叫镜面反射。
5、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的现象叫做漫反射。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学1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2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1光的直线传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2.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简洁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简洁
一、光的本质和性质
1. 光的本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
2. 光的特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可以呈现波动性和粒子性。
3. 光的传播: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可以在真空、空气、水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
1. 光的反射:光线击中平滑的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受入射角和介
质折射率的影响。
三、色散和光的色彩
1. 色散现象: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导致光的分离。
2. 光的色彩: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后可以得到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四、光的干涉和衍射
1. 光的干涉:两束相干光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出现明暗条纹。
2. 光的衍射:光线通过细缝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出现衍射图案。
五、光的偏振
1. 光的偏振:偏振光是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可以通过偏振片进行筛选和处理。
六、常见的光学仪器
1. 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用于调节焦距和成像的透镜。
2. 显微镜和望远镜:用于放大微观世界和远距离物体的观察工具。
3. 三棱镜:用于分解光谱和进行光学分析。
4. 激光器:产生激光光束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工业领域。
以上是光现象知识点的简要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本质和行为,以及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各种光学现象和仪器。
2024年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光现象 本章复习和总结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
质中时,折射角_小__于__入射角
;
(4)当光从其他大介于质斜射入空
气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
;
不变
(5)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
介可质逆中时,传播方向_____;
(6)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
_____。
3.三种光现象对比
光现象
定义
传播介质 传播方向
举例
光的直 光在同种均匀介 线传播 质中沿直线传播
本章复习和总结
R·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框架
光源 光的直 传播速度 线传播
规律 现象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的 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虚像和实像 平面镜 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
凸面镜和凹面镜
光现象
光的 规律 折射 现象
光现象辨识 定义
光的 色光的三原色 色散 看不见的光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月亮_不__是___ 光源。 (2)举例:太阳、萤火虫、LED灯等。 2.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__同_种__均__匀__介__质____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有箭头 的线段。光线是不存在的,而光是客观存在的。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 到玻璃板后面蜡烛A的像。如图甲所示,小滨 拿另一支外形相同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
“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 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 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 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 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像 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且它们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1、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人造光源(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说明: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
如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的光等。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说明: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
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3、光线: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4、常见关于光直线传播的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说明: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定律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一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⑴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⑵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箭头表示方向。
⑶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⑷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大约是2.99792×108m/s,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⑸由于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得多,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进行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⑹光年: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路程。
1光年=9.460×1012Km⑺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上形成一片阴影的现象。
⑻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就形成了月食。
2、举例:月食现象的成因是()A太阳光从侧面照射到月球上B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C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D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不是地球)挡住第二节:光的反射3、光的反射:⑴光的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又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传播现象⑵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①平行光入射到某物体表面时,反射光还是平行的,这种反射现象叫做镜面反射。
②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现象叫漫反射。
③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第三节:平面镜成像:4、什么是像:像是相对于物而言,是物的形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5、实像和虚像:既能用眼睛观察,又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实像;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虚像6、对虚像的理解: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因此,没有光从虚像射出来。
光现象复习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0,000公里,而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会减慢。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以直线传播,这也是我们常见的光的传播现象。
3. 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
反射的规律由折射定律来描述,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
折射比的大小和入射角、折射角的关系由斯涅耳定律描述。
5. 光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而导致光的色散现象。
6. 光的色散角和折射率光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变化而变化,而色散角则是形成光的色散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7. 光的散射二、光的成像1. 光的成像原理光在经过透镜或凸面镜等光学器件时,会产生成像现象。
成像原理的核心是光线的聚焦和散开。
2. 凸透镜的成像凸透镜可产生实像和虚像,其成像规律受到物体和透镜的位置关系的影响。
3. 凹透镜的成像凹透镜同样可产生实像和虚像,其成像规律也受到物体和透镜的位置关系的影响。
4. 凸面镜的成像凸面镜可产生实像和虚像,其成像规律同样受到物体和镜面的位置关系的影响。
5. 凹面镜的成像凹面镜同样可产生实像和虚像,其成像规律也受到物体和镜面的位置关系的影响。
6. 光的照相三、光的色彩1. 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是通过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
2. 光的复合色当不同波长的光混合时,会产生不同的复合色,如黄色、紫色等。
3. 光的颜色合成颜色合成是指通过混合不同的光颜色来得到新的颜色,这是彩色电视和计算机显示的原理。
4. 光的分解色当光经过三棱镜时,会产生色散现象,从而得到光的分解色。
5. 光的衍射当光线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会产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是解释光波性的典型现象之一。
6. 光的偏振偏振是指光振动方向的调整,也是解释光波性的重要现象之一。
四、光的干涉和衍射1. 光的叠加原理光的叠加原理是指当两个或多个光波相遇时,会出现干涉现象,其干涉效应由弗朗何费尔干涉定律来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色彩颜色一、光源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区别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要抓住物体本身能不能发光来进行鉴别,不能以为亮的物体就是光源。
二、色散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
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珠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
1.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2.白光是复合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3.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角不同,从而偏折程度不同。
红色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偏折程度最大。
例如:彩虹——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三、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等比例混合为白光。
2.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会得到其它色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
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反射的色光决定。
例如,红花呈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光,而其它色光被吸收。
②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
③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④灰色物体无差别地吸收并反射各种色光。
如果反射的较多,则呈浅灰色;如果吸收的较多,则呈深灰色。
思考:大海和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太阳光进入海水中时,因为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会被水中粒子阻挡、反射而均匀地发散到各个方向,其它色光则被吸收,所以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被散射出来的蓝光、紫光,因而大海看上去呈碧蓝色,同理,天空呈蔚蓝色也是大气散射了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造成的。
第2节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光现象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 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5. 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7. 了解物体的颜色。
二、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一、整体把握(一网打尽)
光现象:
(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
(2)光的传播: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种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
(3)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激光准直
(4)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为c=3×108m/s ,这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光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速度大,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大。
1.光的传播
二、相似对比(火眼金睛)
1、“影子”与“倒影”
影子倒影成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特点黑色,有物体的形状,是光不能照到的地
方
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明亮,彩
色
2、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相
同
点
1)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3)反射角、折射角都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不
同
点
界面
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
返回原介质
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进入另一种介质方向改变
斜射进入时方向改变,垂直射入时方
向不变
速度不变改变
角度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角可能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小结:空气中的角大于水中的角,水中
的角大于玻璃中的角。
光
路
图
O
2
A B
N
1
2
M N
P
Q
O
空气
玻璃
1
B
A
其
他
光射到透明介质的分界面,会同时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它们分别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例1. 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是()
【针对练习一】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A. 光的反射;a区
B. 光的折射;b区
C. 光的直线传播;a区
D. 光的直线传播;b区
【针对练习二】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例2.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
如图所示,
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 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
应为()
A. 1m
B.
C. 2m
D. 3m
【针对练习一】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B. 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用刻度尺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C.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D. 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看见反射光线
【针对练习二】小洋家买了一辆崭新漂亮的小汽
车,她高兴极了,把车的里里外外都观察了个够。
通过观察,小洋发现小汽车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
物理知识,下面是她列出的几项,请你帮她补充完整.前面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避免因__________________而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针对练习三】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
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A. 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 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 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 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知识点三:光的折射
例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针对练习一】如图所示,一直角三棱镜顶角为30°,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从AC边又射入空气中,请画出从AC边出射的光线。
【针对练习二】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
入射角i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
°°°°°°°°(1)请你结合下图,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并且分居于法线两侧;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三】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中,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P 点。
请你在图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知识点四:物体的颜色
例4. 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______________色。
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
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住:光速,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的实验结论。
·操作: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三个实验
1.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在观察约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通常把25cm称为明视距离。
如果你的视力正常,则当你对着镜子梳妆时,你和镜子间的最适宜距离约是cm。
2.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3.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 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0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