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6.25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公共关系管理、信息化办公技术等技能,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能够在中小企业、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从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制与招生对象(一)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
(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专)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
三、职业面向表1工商企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四、培养规格(一)能力要求1、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并且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作实际情况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具有公共关系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企业管理能力。
2、掌握企业生产计划编制、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生产现场管理、设备与物资管理等生产运作活动管理方法与技能。
3、具有熟悉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能力,掌握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流程、体系文件化、质量管理评审,协助企业ISO认证和实施的能力。
4、掌握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绩效考核、薪酬制定、招聘活动、培训组织以及管理沟通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
5、掌握市场营销策略技能方法,具有市场预测、业务开发与管理、产品竞争能力策划、促销活动策划、渠道管理、售服管理、营销团队管理的能力。
(二)知识要求1、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具有计算机应用知。
3、具有英语听说读写知。
4、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知。
5、具有公文写作,文书处理,信息收集处理应用等方面知。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掌握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管理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商管理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企业进行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
2、熟悉国际企业管理的通行规则和国际商业文化,具备跨文化管理和国际商务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各项活动。
4、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
三、课程体系为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将构建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在内的课程体系。
具体设置如下:1、必修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商业伦理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选修课程:涉及企业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创新创业、跨文化管理、数字营销等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3、实践环节:包括案例分析、企业实习、商业计划书撰写等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实践教学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专业将采取多种形式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引入真实企业管理案例,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通过亲身参与企业管理实践,了解企业运营流程和团队协作方式。
3、商业计划书撰写: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商业计划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商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专业代码:110201
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类:工商管理类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理论基础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等问题的基本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包括语言、书面表达能力及外语能力等。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了解某一特定工业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及某一特定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
3、掌握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行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4、掌握经管类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统计学、运筹学等定量分析工具;
5、具有一定的发现、分析及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7、具有应用一门外语的基本能力。
五、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
六、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伴随着思维的涌动,一幅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蓝图在我脑海中逐渐勾勒出来。
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熟悉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掌握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类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懂得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企业管理知识体系,让他们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实践课程:包括企业实习、项目实训、沙盘模拟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企业的运营过程,了解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跨学科课程:如计算机应用、数据分析、创新创业等。
这些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企业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
四、能力培养1.专业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领导能力:通过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4.职业素养: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包括诚信、敬业、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五、校企合作1.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企业导师制:邀请企业高管担任学生的导师,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工商管理专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具备全面知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目标1.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综合能力: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适应管理岗位的需要。
4.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国际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在全球化环境下开展跨国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1.基础教育:通过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使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
2.专业教育:建立正规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3.实践教育:通过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公司实习: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5.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市场学原理、会计学原理、法律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验、模拟经营等,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与认证1.综合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报告、论文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2.认证机构:与行业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相关专业人士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优秀教师: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和专家,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程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工商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商业思维和管理才能的综合型人才而设立的本科专业。
本文将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
二、核心课程设置1. 企业管理课程: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2. 财务管理课程: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
通过学习此类课程,学生将掌握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培养财务决策能力。
3. 市场营销课程:包括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划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4. 战略管理课程:包括战略规划、战略管理等。
通过学习此类课程,学生将了解企业战略规划和竞争优势的建立方法,培养战略思考和定位的能力。
5. 国际商务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等。
通过学习此类课程,学生将了解国际贸易政策、跨国公司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商务能力。
三、实践教学安排1. 实习课程:学生将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实习。
通过实习,学生将学到实际工作的技能和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 课程设计:学生将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任务。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锻炼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3. 实践活动:学校将组织一系列与工商管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企业参观、行业调研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将加深对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需求的了解。
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1. 学科知识:通过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将掌握工商管理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2. 专业技能:学生将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课程的安排,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如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
3. 创新能力:学生将通过课程设计和科研活动的参与,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创新管理等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技巧。
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案例分析、企业调研等实践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践教学1.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机构等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习,磨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企业调研:组织学生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运营模式和管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能力。
四、创新实践1.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创业实践: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综合能力培养1.语言能力:加强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2.信息技术能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3.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六、评估与考核1.考试评估:通过学期末考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课程作业:布置与课程紧密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评估:对实习、案例分析、企业调研等实践环节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师资队伍建设1.学术导师:每位学生分配一名学术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
2.外聘讲师: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作为外聘讲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动态。
3.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案,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培养出具备扎实管理基础和广阔视野的全面型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境,了解国际商务惯例,具备较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素质。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实现矩阵
培养要求
实现环节或途径
知识要求
通识性知识 基础性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 管理、运营管理原理、管理信息系统
Y6
11
必 高等数学ⅠB
5.5 88 88
Y
6
11
必 线性代数
2 32 32
Y
2
11
必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48
Y
3
11
小计
16 256 256
683
计算机
必 大学计算思维
2 32 16
16 Y 2
21
必 计算机程序设计(VB)
4 64 32
32 N
4
21
小计
6 96 48
48
24
说明:公共基础课程必修 56 学分
17
必 会计学
3 48 48
Y
3
17
必 财务管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48 48
Y
3
17
必 微观经济学 B
3 48 48
Y
3
17
必 宏观经济学
3 48 48
本科生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学科门类: 管理学
专业类别:工商管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1K)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企业管理、经济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从事各职能管理、综合管理、管理咨询以及相关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
1.基础知识:掌握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献检索等基本工具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2.通识知识:熟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3.学科知识: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专业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熟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二)能力要求
1.基础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2.专业能力: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3.拓展能力:熟知“三农”知识,在涉农企业管理方面具备较高的技术管理能力,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技能;
4.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管理科学研究和综合管理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身心素养和情感素养;
2.职业素质:掌握伦理规范,具有对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现象和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对管理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管理能力又具有良好素质的现代管理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组织行为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管理运筹学、管理预测与决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四、学制:
四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五、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六、毕业学分学时要求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
1.通识必修课(共修读39学分)
2.通识选修课
通识选修课包括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自然科学与现代科技、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创新思维与创业训练等4个模块,由学校统一开设。
通识选修课程每个学生要求最少修读10学分。
(二)学科平台课程
学科平台课(至少修读20学分,其中实验/实践环节修读2学分。
*为必修课程)
(三)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共修读29.5学分)
专业核心课(共修读42.5学分)
(四)拓展教育课程
专业拓展课(至少修读16学分,建议按模块选择,五个模块选四个模块。
)
注:专业拓展课设课比例为最低修读学分的1.2倍。
学科拓展课(至少修读4学分)
(说明:学科拓展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共设五个模块:农业科技模块(非农专业)、企业管理模块、市场营销模块、农业经济管理模块和法律法规模块。
各专业可选择1-2个模块或打破模块选择5-8门课程作为该专业的学科拓展课模块,开课学期为3-7学期,列表中不需注明学期,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就业需求在本专业的学科拓展课模块中选修,至少选修4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