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之建筑的形式美,意象美和社会美

合集下载

关于建筑的美

关于建筑的美

建筑美是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主要涉及建筑艺术的审美属性。

这种美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形式美、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以及温婉秀美的园林建筑等方面。

建筑的形式美。

这主要涉及到建筑的线条、色彩、质感和空间等视觉感受的元素。

比如,中国古代的建筑常常采用对称的结构,展现出一种稳重的美;而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则通过高耸的塔尖和精细的雕刻展现出一种向上的美。

建筑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

不同的建筑往往反映出了它所在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显示了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敬和王权的至高无上;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则反映了当时基督教的虔诚和信仰。

温婉秀美的园林建筑。

这类建筑不仅注重建筑的造型美,还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例如,苏州的留园,其美景令人赞叹不已,楼阁亭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总的来说,建筑的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式,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和时代的精神内涵。

不同的文化、时代和地域,都会对建筑的美产生影响,使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理论探索建筑是造型艺术,因而也需要贯彻对称、均衡、比例、韵律、对比、统一等基本原则。

一、建筑形式美的表现1.对称与均衡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

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

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

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形态即点、线、面的平衡,涉及重量、数量及色彩几个方面。

两点中心的支点是平衡点;水平线有平稳安定感;对称中心的面,安定感更强。

建筑物及其装饰,大为重、小为轻;多为重、少为轻;暗为重,亮为轻;粗糙为重、光洁为轻。

建筑物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该给人以平衡,可以在造型上安排一边竖向高起和一边低矮平铺,或一边用一个大体积和一边用几个小体积,以取得体积和数量上的均衡。

2.比例与稳定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

他指出:直线分割短比长相当于比全的分割关系,即“黄金分割”:将一线段分为长短两段,使“短比长等于长比全”,其长短相差所得的面积也具有同样的比例即1:1:618或5:8、8:13,建筑史上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哥特式天主堂建筑以及法国的凯旋门建筑均采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建筑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庙宇为横长形、西方神庙为纵长形,都有良好的比例。

适宜的尺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尺度效果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人体的大小来度量建筑的实际大小。

幼儿园中各种尺度与其他学校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种是夸张尺度,一般适用于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其崇高、凝重的效果来满足需要。

第三种是亲切尺度,比实际生活尺度小,以示亲切、温和、舒适。

稳定,对于建筑物是一项重要原则。

在人们视觉中,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较低的物显然具有稳定感。

建筑的美学

建筑的美学

建筑,就像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一座凝固的音乐。

它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一种美的展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无处不在。

从古老的宫殿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从宁静的乡村小屋到繁华的都市商业街,每一座建筑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当我们走进故宫,那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宫殿,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帝王的威严和辉煌。

宫殿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心血,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精湛技艺。

古老的寺庙也是建筑美学的代表之一。

寺庙的建筑通常宁静祥和,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寺庙的屋顶上常常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如龙凤、莲花等,寓意着吉祥如意。

寺庙的大门通常高大宏伟,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走进寺庙,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圣的世界,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现代的建筑则展现了科技的魅力。

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的外观时尚大气,充满了现代感。

高楼大厦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如玻璃幕墙、钢结构等,让建筑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更加美观。

现代的建筑还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等,让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除了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建筑,还有许多特色建筑也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苏州的园林,以其小巧玲珑、精致典雅而闻名于世。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草树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还有福建的土楼,那圆形的建筑造型独特,坚固耐用,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土楼内部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让人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

建筑的美学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还体现在内部的空间设计上。

一个好的建筑内部空间应该是舒适、实用、美观的。

比如,教室的空间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有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应该营造出安静、舒适的阅读氛围,要有合理的书架布局和舒适的座位。

家庭的空间设计则应该根据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来进行,要有温馨的卧室、宽敞的客厅和实用的厨房。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性和长度。 线的不同形态和组合可以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如水平线表现平静、垂直 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 美等。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具有 二维空间的特征。面的不 同形状和组合可以形成不 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如 方形表现稳重、圆形表现 圆满、不规则形表现自由 等。
色彩是形式美中非常重要 的要素,具有色相、明度 、纯度三个基本属性。色 彩的不同搭配和运用可以 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效 应,如冷暖色调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等。
形是点、线、面等要素的 综合体现,具有三维空间 的特征。形的不同变化和 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如对称与均 衡、节奏与韵律等。
形式美的原则与运用
• 对比与统一:对比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强化视 觉效果;而统一则是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运用中 ,要注意对比的强度和统一性,避免过度对比或缺乏对比。
•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图形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图形或 物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运用中,要注意比例关系的协 调和尺度的适宜性,避免失调或不合比例。
PART 04
艺术美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艺术美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 形态和内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 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情 感表现。
PART 05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 艺术美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审美活动中共同构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美学体系。

建筑的美学

建筑的美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无处不在。

从古老的宫殿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从宁静的乡村小屋到繁华的都市商业街,建筑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现着不同的美学。

建筑之美,首先在于它的外形。

有的建筑高大雄伟,像一个巨人屹立在大地上。

比如那些摩天大楼,它们高耸入云,让人仰望时充满了惊叹。

有的建筑则小巧玲珑,如同精致的艺术品。

比如那些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它们有着飞翘的屋檐,精美的雕花,让人看了心生欢喜。

还有的建筑造型奇特,别具一格。

比如那些像鸟巢一样的体育馆,它们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建筑的颜色也是它美学的一部分。

有的建筑是白色的,纯洁而高雅。

比如那些欧式的建筑,白色的墙壁和柱子,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有的建筑是红色的,鲜艳而热烈。

比如那些中式的宫殿,红色的墙壁和黄色的屋顶,象征着吉祥和富贵。

还有的建筑是彩色的,绚丽而多彩。

比如那些游乐场里的建筑,它们用各种鲜艳的颜色装饰着,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建筑的内部也有很多美学的体现。

走进一座漂亮的建筑,你会发现里面的空间布局非常合理。

有的房间宽敞明亮,让人感觉舒适自在。

有的房间小巧温馨,让人感觉亲切温暖。

建筑的内部装饰也很重要。

精美的壁画、漂亮的吊灯、舒适的沙发,这些都能让建筑更加美观。

而且,建筑的内部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设计。

比如图书馆要安静舒适,医院要干净整洁,学校要充满活力。

除了外形、颜色和内部装饰,建筑的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它的美学。

一座美丽的建筑如果周围有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花园,或者有清澈见底的湖泊、雄伟壮观的山脉,那么它会更加美丽动人。

相反,如果一座建筑周围环境脏乱差,那么它的美感也会大打折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建筑值得我们去欣赏和赞美。

比如北京的故宫,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有着宏伟的宫殿、精美的雕刻和绚丽的色彩。

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它是现代建筑的杰作,高大而雄伟,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美丽的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2024年建筑艺术的美

2024年建筑艺术的美

建筑艺术的美建筑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和审美的价值。

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筑艺术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本文将从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历史演变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三个方面,探讨建筑艺术的美。

一、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1.形式美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其外观造型上。

建筑物的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与搭配,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如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其柱式的比例、尺度以及装饰,都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形式美的追求。

在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等,也以其精美的雕刻、彩绘和布局,展现了东方建筑艺术的形式美。

2.结构美建筑艺术的结构美是指建筑物在承重、稳定、空间划分等方面所展现的技术和艺术水平。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圆形剧场,再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建筑艺术的结构美体现在人类对建筑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创新。

如我国的赵州桥,以其独特的拱桥结构,成为世界桥梁建筑的典范。

3.意境美建筑艺术的意境美是指建筑物所传达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内涵。

建筑艺术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堆砌,更是建筑师对美、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其简洁的线条、独特的造型,成为法国文化的象征,传递着浪漫、自由的气息。

在我国,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优美的景观,展现了东方园林艺术的意境美。

二、建筑艺术的历史演变1.古代建筑艺术古代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宗教、宫殿、陵墓等方面。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古罗马的圆形剧场等,都是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

这些建筑物以其宏伟的规模、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人类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中世纪建筑艺术中世纪建筑艺术以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其尖拱、飞扶壁、彩色玻璃窗等特征,展现了中世纪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光明的向往。

3.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以意大利为代表,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追求古典建筑的和谐与秩序。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四)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美的特征:重在形式
蝴 蝶
杜鹃



杜鹃鸟叫声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 《锦瑟》)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 王令《送春》)
2、传神

问题:“神”来自何处?表现的客体对象, 还是创作主体自身?
作业:选择一个对 象,运用形式美法 则,分析它的形式。

(三)、艺术生产 中的形式与技巧
1、艺术生产中的形 式与内容的矛盾
沈璟 【二郎神】套曲《词隐先生论曲》: “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度 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说 不得才长,越有才越当着意斟量。……纵使 词出绣肠,歌称绕梁,倘不谐音律也难褒 奖。” 汤显祖:“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 子。”(王骥德《曲律杂论》)
(二)传神
1、形似与神似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论画 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 诗人。 “离形得似”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意象产生于主体意识与客观世界的相互 作用,这是创造新的、精神性的对象世界的 过程。一方面是艺术家主体力量的对象化, 另一方面是对象世界的人化。
《咏柳》
贺知章

《建筑艺术赏析》——02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赏析》——02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在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且完成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中,“巴洛克”建筑生动
活泼、随意不拘的丰富变化,表露了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和自由民主意愿迸发的喜悦(见图
2-4);
图2-4 罗马西班牙广场
现代资本主义时期建筑反映了加速发展的物质 文明和竞争法则(见图2-5);
图2-5 法国马赛公寓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后现代主 义建筑反映了高科技带来的社会
天坛祈年殿藻井(见图2-18)利用木结构特点,将逐渐扩大的圆环 与辐射两种要素交织,形成了完美的图案。
图2-18 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
此外,重复是可以不断变化着的重复,从而产生了各种韵
律,这也是当代各种曲线建筑和变异软体建筑的源头。美 国建筑师盖里设计的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见图2-19), 看上去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四、对比和相似
图2-14 柏林舒泽大街综合楼
柏林舒泽大街综合楼(见图2-14)是二战后市中心街区里 唯一幸存下来的建筑。意大利设计者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秉承《城市建筑学》的思想,认为旧建筑不应被拆 毁而应作为一个新单元纳入综合体中。如此一来,不同历 史时期的建筑立面形式就在这栋综合楼里表现出了对比和 相似关系。
“多样”是建筑创作中的必然现象。但如果对“多样”不进行处理,建筑甚至一个城市必将混乱
杂陈。混杂不可能产生艺术,只有经过“统一”的整合,才能让建筑和城市具有艺术感染力。
图2-8 北京故宫
我们只要从空中俯瞰一下北京故宫(见图2-8),
就可以发现故宫建筑群是一个主从分明、
协调统一的伟大艺术作品。它采用左右对称
图2-12 “模数”体系
现代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借助于
黄金分割与人体尺度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模数” 体系(见图2-12)。由于这些矩形都因为黄金分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特式建筑 :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 飞扶壁组成 。 古罗马建筑 :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 马庙 ,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 。 罗曼建筑 :修道院和教堂。
4.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中西古代建筑比较
建筑空间布局
中西方的建筑空间布局存在很大不同,以相近年 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 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 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 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 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 的整体。
这座雕塑般的巨大建筑从表面上看有点令人眼 花缭乱,因为它由一系列建筑碎块拼镶而成,这些 碎块有的是规则的石建筑,有的则是覆以钛钢和大 型玻璃墙的弧形体。然而整个建筑并不是毫无章法, 事实上它是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成形的。这个中心 轴是一个扣着金属穹顶的空旷的中庭,光线可以透 过玻璃墙照进来。从这个中心开始,一个由曲折的 走道、玻璃电梯和楼梯组成的系统把19个大小、形 状不一的画廊连接在一起。
几何美
代表作
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 西方建筑代表作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一)
• 颐和园:园林融汇了建筑美、艺术美和自 然美,它是科技和艺术相互渗透、交融的 结果。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二)
• 大昭寺:是西藏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坐 东朝西,基本为木石结构。全寺的建筑风 格以藏式为主,兼有唐朝和尼泊尔等的某 些特色。
6、分析一件西方古典建 筑作品的艺术风格
• 圣卡罗教堂 • 圣卡罗教堂建筑立面的平面轮廓为波浪 形,中间隆起,基本构成方式是将文艺 复兴风格的古典柱式,即柱、檐壁和额 墙在平面上和外轮廓上曲线化,同时添 加一些经过变形的建筑元素,例如变形 的窗、壁龛和椭圆形的圆盘等。教堂的 室内大堂为龟甲形平面,坐落在垂拱上 的穹顶为椭圆形,顶部正中有采光窗, 穹顶内面上有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 格子,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室内的其 他空间也同样,在形状和装饰上有很强 的流动感和立体感。
4、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建筑的艺术 语言
颐和园
•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 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 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 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 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和空间处理上都力 求活泼,富于变化。虚与实,明与暗。
西方建筑成就
• 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建筑的艺术 特征
• 拜占庭式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
•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 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 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 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其豪华壮丽、气势磅礴的东 方古典建筑艺术风格和保存的大量 稀世文物而闻名于世。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 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 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北京故宫,在中轴线上自南 而北由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 门———太和门———太和殿组成。这种对称的美, 就是一种意境,这在当时体现的是一种秩序,一 种王权至上的观念。中国古代的建筑强调的是宗 法、礼制、秩序和大统一的思想。
形式美
• • • • • 形式美: 1.韵律与节奏 2.调和与对比 3.对称均衡 4.和谐的比例
意境美
• 意境指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 的艺术情调和境界,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 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目 标之一,它体现了艺术美。 • 1 .情景交融 • 2. 声情并茂 • 3.虚实相生
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极为精彩,尤其是入 口处的中庭设计,被盖里称为“将帽子扔 向空中的一声欢呼”,它创造出以往任何 高直空间都不具备的、打破简单几何秩序 性的强悍冲击力,曲面层叠起伏、奔涌向 上,光影倾泻而下,直透人心,使人目不 暇接,百不能指其一。
The end
谢谢~
2、例举3到5个实例表达中国建筑与西 方建筑的区别?(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 。 • 与布。
vs
西方建筑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中国古代建筑 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 2.独特的单体造型 ,大致可以分为屋基、 屋身、屋顶三个部份。 3.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
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 着力处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等 . 古希腊建筑 :和谐、完美、崇高
明清宫殿
以上这些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以重重院落相 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 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 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 教制度。
★曲阜孔庙★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再来看看古代西方建筑的布局特征
比萨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 古代西方的建筑在布局上基本有以下两个特 点: 1、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2、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 圣索菲亚大教堂
故宫
• 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注重“线形美”, 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和节奏韵律,擅 长以线造型,以线传情。
在细节的雕琢上,中国古代的建筑 在窗檐、门楣、屋脊上下足了功夫,那 些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雕梁画栋,楹联 匾额,无不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8分析一件现代建筑作品的风格特征
深受洛杉矶城市文化 特质及当地激进艺术家 的影响,弗兰克· 盖里早 期的建筑锐意探讨铁丝 网、波形板、加工粗糙 的金属板等廉价材料在 建筑上的运用,并采取 拼贴、混杂、并置、错 位、模糊边界、去中心 化、非等级化、无向度 性等各种手段,挑战人 们
中国古建筑的
形体审美
梁、柱,体现了“线”的艺术感 染力
雕梁画栋
西方古建筑的
形体审美
充满了几何色彩
区域
差异
材料
空间布局 封闭、群体、 占据地面(君 权、封建家长 权威的作用) 开放、单体、 向高空发展 (民主、自由 的象征)
形体审美
文化观念 儒学影响
中国
木材为 主
线条美 基督教神学 影响
西方
石头为 主
5、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建筑艺术的 欣赏方法
• 修建地点:君士坦丁堡 • 修建时间: 建于东罗马Justinian统治时期 • 建筑特点: 中央穹顶直径33米,是世界上少数大穹顶之一。它的顶点 高约60 米,高于万神庙。 建筑耗资动用了1万名工匠,耗资折合14.5万公斤黄金,它是唯一一座 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 命名原因:大教堂以一位名为索菲亚的圣人而命名,因此称为“圣索 菲亚” • 内部空间分析 • 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 内部装饰 • 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 动态欣赏。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 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 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 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同时,由于欣赏者视点 的高低、视角的仰俯。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 这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
1.建筑美,形式美、意象美、社会美都包括哪 些内容?
• 建筑美:
• 1、抽象的形式美。建筑艺术有其明确的实用性,古罗 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原则“适用、坚固、 美观” • 2、宏大的布局美。 • 3、时代精神的象征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 筑,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中世纪的哥特式 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以及近现代的巴黎 埃弗尔铁塔等等。 • 4、综合艺术的和谐美。 • 5、以人为本的人情美。建筑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的, 建筑艺术的种种设计都要考虑人的利益,人的舒适、安 全、便利以及感情和心理等因素当然是第一位的。
艺术鉴赏
• 思考题 • 1.建筑的形式美、意象美、社会美都包括哪些内容? • 2. 例举3到5个实例表达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区别? (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建筑的艺术特征 • 4、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建筑的艺术语言 • 5、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 6、分析一件西方古典建筑作品的艺术风格 • 7、以故宫为例分析中国建筑的风格特征 • 8、分析一件现代建筑作品的风格特征
• 圣卡罗教堂是巴洛克建筑的经典代 表作。 • 巴洛克建筑风波――巴洛克建筑风 格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是一 种流行艺术风格的总称,即意大利 语(Barocco),原意是奇特、古怪、 狂想和反传统的贬义词,它反映在 建筑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 方面: • ⑴.宣扬豪华奢侈,过度的装饰, 追求强烈的感官享受。 • ⑵.打破古典建筑的和谐平静,追 求夸张的、非理性的、幻想的和浪 漫的情调。 • ⑶.大量采用起伏曲折的交错曲线, 强调力度变化和运动感,使整个建 筑充满了紧张、激情和骚动。 • ⑷.强调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追求层次和深度的变化 • ⑸.注意和周边环境的综合协调。 建筑是开放的,外向的,因此把广 场、花园、雕塑、喷泉和建筑有机 的结合成一个整体。
7、以故宫为例分析中国建筑的风格特征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1,000米、景山南门对面,东 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舍9000多间,是中国现 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和古建筑群故宫的建筑布局严格分成外朝与内廷两 大部分。外朝包括有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的一组建筑。内廷包括乾清 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与皇妃、皇子起居 生活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故宫正门即午门,它与南面的端门、天安门构成了 一个南北狭长的前庭。故宫北门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还 耸立着4座角楼,造型玲珑剔透。故宫外朝部分建筑高大威严,内廷则是精巧别致, 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
社会美
• 社会美是指存在于社会事物、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 美,它根源于人类生产劳动,最直接地体现着人类的情 感、理想和意志,呈现着人类生命的社会意义。人是生 命的存在。美的社会存在的核心正是人的生命活动。在 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的追求、探寻着生命 存在的意义。 • 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 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 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 位。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第一,以内容取胜。 • 第二,直接现实性。 • 第三,实在性、明确性和相对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