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哭的教育策略
小班教研活动爱哭(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哭泣。
爱哭现象在小班幼儿中较为普遍,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我园特开展以“爱哭现象的探讨与应对策略”为主题的小班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爱哭现象的原因及特点。
2. 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减少爱哭现象。
3. 提高教师对幼儿情绪管理的认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分析小班幼儿爱哭现象的原因(1)生理原因: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感冒、发烧等,导致情绪不稳定。
(2)心理原因: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往往得到过多的关爱和呵护,导致入园后对幼儿园生活不适应,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
(3)环境原因:幼儿园环境与家庭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幼儿在适应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爱哭现象。
(4)教育原因: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如过于严厉、忽视幼儿需求等,可能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爱哭。
2. 探讨应对策略(1)关注幼儿身心健康,提供充足的关爱与支持。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生活、学习需求,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鼓励。
(2)创设温馨、舒适的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尽快适应。
在班级布置、活动安排等方面,尽量与家庭环境保持一致,减少幼儿的陌生感。
(3)加强幼儿情绪管理教育,提高幼儿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情绪,学会调整情绪。
(4)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情绪变化。
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表现,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5)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克服爱哭现象。
3. 分享成功案例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分享了一些在应对幼儿爱哭现象方面的成功案例,如:(1)通过开展“情绪小怪兽”主题活动,让幼儿认识情绪,学会调整情绪。
(2)设立“情绪角”,让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倾诉自己的情绪,寻求帮助。
小孩子一说就哭的心理怎么治

小孩子一说就哭的心理怎么治1、学会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些孩子一说就哭的时候,不少家长并不接受孩子的眼泪,而且还会要求他不许哭,甚至还会批评孩子动不动就哭,这样做法只会加重孩子的玻璃心情况。
正确的做法因为是接纳他的眼泪,告诉孩子不要害怕悲伤,谁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难过只会要学会坚强和反省,要一次比一次更强大。
2、选择性的奖励孩子大多数孩子在小的时候对于周围的事情都是非常好奇的,非常喜欢探索和尝试,家长在这个时候也会去鼓励孩子赞扬孩子,激发他的好奇心,也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等孩子长大了之后,家长就要明白孩子是需要有一些压力的,就不可以再盲目的去夸奖孩子了,要让孩子知道,只有自己作对的时候才能够受到夸奖。
在那平时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性,只有看到孩子做对的事情才能够去夸奖孩子。
3、在外人面前少数落孩子孩子本身就比较爱面子,如果在外人面前被自己的父母数落的次数多了,就会觉得特别没面子。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更不能随意数落,在外人面前还是要给孩子留够面子。
自尊心强的孩子,如果在外人面前觉得自己"掉面子"了,会有一种破罐破摔的心理,这到了青春期就表现得比较明显。
家长要学会夸奖他,夸的同时让孩子在心里其实是明白自己的不足的,看破而不说破的方式,让自尊心极强的孩子里外都受到了保护,他会督促自己努力去改善。
4、让孩子正确的去看待失败出现小孩子一说就哭的心理,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好,无法接受失败,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
但是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遇到失败的时候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哭泣。
家长在平时也要刻意的给孩子创造一些挫折,让孩子独立的去完成,当他面临的事情多了,抗压能力也就强了,就不会心理太过脆弱了。
小孩子一说就哭的原因1、自尊心太强有很多孩子天生个性非常要强,其强烈的自尊心使得他们无法忍受来自他人的否定。
13男孩爱哭的教育方法

13男孩爱哭的教育方法1、倾听孩子的情感首先,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爱哭。
孩子的情感比较脆弱,很多时候只是需要有人能够倾听,给予一些安慰和支持。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关注,跟孩子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情感状态,并且设法自己的情感也要保持平衡。
2、积极地表扬和鼓励爱哭的孩子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自卑和自我怀疑的情况比较普遍。
所以当孩子做出令人满意的事情时,家长应当第一时间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正向的反馈中建立自信心和勇气,从而减轻情感上的压力。
3、制定时间表和规则一个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规划,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秩序感和安全感,减少他们的不安全和焦虑心理。
因此,家长需要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和规则,让孩子有系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压力和内部矛盾的产生。
4、帮助孩子掌握情感调节的技巧掌握情感调节方法也很重要,不仅能够有效的减轻情感的压力,也能让孩子更好的控制自己。
孩子可以学习一些情感调节方法,比如深度呼吸、冥想、沉思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情感和压力反应。
5、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我的能力教育孩子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力是一个良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勇气。
家长需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己的极限,让他们不断的尝试新的事物和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和自我认知能力。
6、鼓励孩子参加团体活动参加团体活动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团体活动,孩子可以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同时,在团体活动中孩子也可以比较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7、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焦虑心,孩子的自信心和稳定性也将得到提高。
家长通过让孩子自己负责某些事情,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提升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
幼儿园孩子爱哭怎么办家长应对策略

幼儿园孩子爱哭怎么办家长应对策略对于幼儿园孩子爱哭这一现象,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存在情绪表达不足及心理压力不够的情况,面对困难或是受到惊吓时常常会哭泣。
因此,家长在孩子哭泣时需要耐心理解和引导。
以下是家长应对幼儿园孩子爱哭的几个策略:1. 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不要轻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在孩子哭泣时,父母不应当因此训斥过度或使用暴力手段,孩子需要得到安抚和帮助。
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保持温和、理解和耐心的态度,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情感和需求。
2. 学会适时的安慰孩子。
当孩子哭泣时,家长需要先给予孩子一些安慰,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
对于婴幼儿来说,适当的抱抱和轻轻拍打可以起到安慰作用。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来说,家长可以通过倾听、表扬或安慰话语来引导孩子重建信任。
3. 引导孩子自我控制。
当孩子哭泣时,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父母需要帮助孩子逐步掌握自己的情绪。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具体实践,教授孩子如何通过思考和行动来解决问题。
4. 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原因。
孩子哭泣的原因不仅仅是轻微的疼痛和惊吓,还可能是由于身体不适或是心理上的问题。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况,并适时的与医生或是老师沟通。
5. 建立合理的日常规律。
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生活规律,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和活动时间。
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稳定孩子的情绪和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总之,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情感和成长,学会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需求,在孩子哭泣时耐心的进行引导和帮助。
只有通过积极的家庭教育和引导,才能让幼儿学会感恩、爱心和自我控制力。
女孩爱哭的教育方法

女孩爱哭的教育方法1、修复亲子情感因为爸爸妈妈以前对孩子过于严厉,如果要改变孩子的情绪状况,那父母首先要修复和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恋和信任感。
父母在家里要经常和颜悦色地和孩子聊天,经常拥抱她,亲亲他,弥补以前亏欠孩子的爱。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温暖和善意。
2、给到足够的安全感女孩爱哭,一般是遇到事情崩溃,父母一定要及时地拥抱孩子,让他知道父母是他坚强的后盾,让他感受到安全感,而不是孤苦无依。
孩子哭完以后,父母也要温柔地拉住孩子的手,问问他刚刚为什么哭。
让他把心里的难受说出来,告诉他以后心里难过了,就来找父母倾诉,告诉他不管遇到任何的问题,父母都会支持他,帮助他。
3、提高孩子的自信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家长就不要把孩子拿去和别人比较。
越比较,孩子越受打击,就越没有自信。
想要孩子有自信,就多多地寻找孩子的优点,多多地鼓励他。
当他从父母的眼里读到欣赏和鼓励,他的自信心才会一点一点起来,他对父母的信赖感才会一点一点建立。
平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但如果孩子不愿意与人交流,父母千万不要强迫。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当他找到安全感,找到自己舒服的感觉,就会愿意踏出舒适区。
女孩爱哭的原因1、释放负面情绪在大人眼里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眼里也会看得比天大。
弄丢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朋友今天没有和我玩儿、爸爸妈妈不给我买巧克力等等。
即使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也能招致孩子的一顿哭闹。
其实那只是他们在用小孩子的方式来释放自己内心的不满,同时孩子也在努力地调整着自己的情绪,等他哭够那一阵儿,自己也就停下来了。
2、心理承受能力差家长们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坚强,但有些孩子生性多愁善感,不能说,不能骂,一两句话说重了就开哭。
很多女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玻璃心”,而这往往是源于家长平时对孩子情绪上的过多关照。
女孩爱哭,内心往往都丰富敏感,家长千万不要去埋怨他们遇事只会哭,这正是我们的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
女孩爱哭怎么引导1、给孩子一个共情的拥抱。
怎么教育爱哭的孩子

怎么教育爱哭的孩子生活中许多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特别爱哭,其实孩子爱哭很多是由于教育的不当造成的。
那么孩子爱哭怎么教育?接下来店铺就为你介绍下!孩子爱哭的教育方法1、解哭闹原因对于孩子的要求要表示充分的理解,并且正确的对待。
孩子在悲伤、气愤或是受了委屈而哭时,家长应该向孩子表示出你是完全明白他的心情的,这样孩子觉得有人理解自己,心情自然就会好很多,而不会继续哭闹了。
对于孩子是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任性哭闹时,父母应该仔细地探究孩子一定要坚持的原因,不要以自己的承受能力或者价值判断来否定孩子的要求。
对于确实不合理、过分的要求,就应该坚决否定,不能够娇惯,同时向他们讲明白不可以满足他们的原因。
2、采取忽视方法孩子无理取闹,试图以大哭来达到自己的无礼要求,父母可适当采取置之不理的忽视方法,让孩子觉得哭不能引起成人的注意,从而减少次数。
不过,采用这种方式,爸妈首先应和孩子讲道理,当孩子对道理置之不理时,爸妈再采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应对。
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爸妈不要被“眼泪”所打动,一时心软,而予以满足,否则会造成孩子今后一而再、再而三的惯性。
3、学会控制情绪爱哭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
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
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转向孩子,因为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4、多些鼓励少点批评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
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
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孩子爱哭的原因一般来说,孩子爱哭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孩子天生就爱哭还有一个方面是由于后天习惯形成,有些孩子天生性格急躁很容易因为小事而苦恼,有些孩子是由于后天家长的溺爱认为哭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教育爱哭的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爱哭的原因。
4岁男孩爱哭的教育方法

4岁男孩爱哭的教育方法
对于一个4岁的男孩子来说,爱哭可能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可能是他还不知道如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以下是一些教育方法,可以帮助他学会更好地处理情绪和表达自己:
1. 倾听和理解:当他哭泣时,先要倾听他的需求和感受。
问他为什么哭,然后试着理解他的感受。
这样可以让他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2. 教导情绪表达:帮助他学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你可以问他:“你为什么哭了?你需要什么?”然后鼓励他用简单的句子来回答。
3. 规定适当的哭泣场合:告诉他在哪些情况下是可以哭泣的,比如当他受伤、生气或者伤心时。
同时,也要告诉他在一些场合下不适合哭泣,比如在公共场合或者在与他人交流时。
4. 培养情绪管理技巧:教导他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比如深呼吸、数数或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下来。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在情绪激动时冷静下来。
5. 鼓励积极的行为:当他能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或者能够冷静下来处理情绪时,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这样可以鼓励他继续学习和发展。
6. 榜样的力量: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要成为他的榜样。
展示出积极的情绪管
理和表达方式,让他能够学习到正确的行为模式。
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让他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这样他会更容易学会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大班幼儿喜欢哭的问题策略

大班幼儿喜欢哭的问题策略:
大班幼儿喜欢哭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情绪表达、寻求关注、不适应等。
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帮助幼儿理解并处理这些问题:
1.理解幼儿情绪:首先要理解幼儿哭泣的原因,是情绪表达还是寻求关注等。
只有理解了他们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安抚和引导他们。
2.给予关爱和支持:在孩子哭泣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被关注和被理解。
可以通过拥抱、抚摸、言语安慰等方式来表达支持和关爱。
3.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情绪被接受和理解。
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来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
4.制定规则和期望: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例如,规定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哭闹等。
5.帮助孩子应对挫折: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如寻求帮助、寻找替代方案等。
通过帮助孩子应对挫折,可以让他们更加自信和坚强。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适当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和处理情绪。
例如,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或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等。
7.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哭泣问题持续存在或者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治疗等。
总的来说,对于大班幼儿喜欢哭的问题,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关爱和支持、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制定规则和期望、帮助孩子应对挫折、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寻求专业帮助等多种策略来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孩子爱哭的教育策略
泰兴市宣堡镇中心小学唐克祥
[镜头点击]
洋洋从小长得虎头虎脑,总是笑嘻嘻的,不爱哭。
可后来上小学后,他突然有了爱哭的习惯。
比如早上,洋洋常常光着脚从他的房间跑到妈妈的床边,要求和妈妈再睡一会儿。
妈妈怕儿子冻着,总是会同意他的请求。
可爸爸很反对,说大男孩了,不可以再这么粘妈妈,于是洋洋就开始哭闹。
洋洋在班里年龄偏小,入园前从未上过托儿所,入园以来,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强,经常哭哭啼啼。
缺乏较强的主动性不愿意与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游戏,宁愿一个人坐在老师身边。
不说话,东看看西瞧瞧……,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一到吃饭就哭,非得要老师喂着吃、睡午觉时段眼眶就红了,还不睡觉呢!他的椅子找不到了要哭,别的小朋友碰了他的玩具要哭……
课堂上,老师教同学们做手工,当大部分孩子都做完了,洋洋还有一个小步骤没弄好或弄不好时,他就会扔下手工哇哇大哭。
爸爸每次看到洋洋哭,总是很生气:“不准哭!叫你别哭了听到没有!男孩子动不动就哭,像什么样子!”可爸爸越这样要求,洋洋越哭得厉害。
最后常常是爸爸气呼呼地把洋洋打一顿。
[行为解读]
从小不爱哭的洋洋,为什么到了幼儿园阶段,反而变得爱哭了呢?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哭泣都是一种情感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情感表达,但能引发哭泣的情感复杂多样,洋洋每次的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表达?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对孩子的引导才能奏效。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
1、洋洋以前没有上过幼儿园,刚入园几天表现出爱哭、不合群、不乐意与小朋友交往、喜欢独处的现象。
2、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弱,午睡小便在家用一次性尿布,不爱自己用餐。
3、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不称心的事情就哭或者躲在角落里哭。
4、洋洋的父母外出打工,洋洋的照顾主要是由奶奶负责的,奶奶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养成了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依他的性子。
长期以来,孩子一直是在
宠爱的环境中长大。
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以哭来表示,家长一见孩子哭就会马上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教育策略]
“教师要有教育的智慧”。
对于摆在我们面前形形色色的孩子,要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找寻出最有效的教育策略,把握住实施策略的最佳时机。
从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的最细小处入手,才能把握住最佳的教育方向。
一、接受幼儿、理解幼儿
《学前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的内在感受和表现”。
因此,对于不合群、爱哭的孩子,教师要承认孩子情感的真实性,承认孩子有产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权利。
首先,应该接受孩子,帮助孩子发泄委屈的情绪。
其次,应该理解孩子,用平等的眼光去关注孩子。
针对“不吃饭”事件,在洋洋的情绪安稳后,可让他感受来自老师的理解。
如:教师说“今天洋洋在幼儿园吃中饭,以后宝宝天天在幼儿园吃,幼儿园里的饭菜很好吃,还有很多营养,宝宝吃了更聪明、更健康。
”这样,孩子的感觉会好多了,心情也会平静下来。
最后,在赢得孩子信任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和情感的表达。
如:了解他的需要及想法,并引导他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师应细心发现他的闪光点,鼓励他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日常引导、方法多样
要及时纠正孩子不爱表达、爱哭的不良习惯。
教师一方面要分析、引导、帮助幼儿,另一方面要引导孩子遇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首先,可以用故事、谈话的形式引导孩子,如:把班级中爱哭宝宝的事例,编成故事的形式引发大家讨论“你喜欢爱哭的小朋友吗?经常哭好吗?”让孩子懂得爱哭不是一种好习惯和好办法,哭对健康有害。
其次,教师可向幼儿介绍一些发泄情绪的方法,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尝试,以保持良好的心情。
如:当我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听音乐、看电视、拍皮球等,转移情景,乐而忘忧。
也可以把心事告诉朋友、老师、爸爸妈妈。
再次,针对爱哭的幼儿,可进行一些培养:(1)关注孩子的情感表达。
让孩子不仅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要学会看懂别人的表情,了解别人的情感。
(2)引导幼儿遇事与成人沟通,不闹情绪。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做到不急不燥,不闹情绪,乐于与大人交流,并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正确的做法。
三、家园携手、配合教育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
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1、作为家长一定要诚实、平等地对待孩子。
面对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子女,一定要“外柔内刚”,不能让孩子任意妄为,或者为了让孩子当天上学,而编造故事来哄骗孩子,例如,明明是去上幼儿园,却说“我们只是出门上公园”,明明要去一周,却说“我们只去一天,明天就接你回来”等等,到时只会越来越伤害孩子的身心。
2、看见孩子哭闹要学会“坚持”。
的确,对小孩子来说离开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环境,是一个比较难适应的过程,家长和幼儿园都要配合来做工作。
家长要为孩子做社会性准备,例如,多和孩子沟通,多让孩子和别人打招呼,与别人说话,提高交际能力。
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
3、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做到严爱结合
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对孩子的爱以超出了一定的界限,变成了腻爱,宝宝提出的各种要求都一一答应,甚至是一些无理、不切实际的事情。
作为家长一定要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进行阻止,让孩子明白是非黑白,放任的爱只会造成对孩子不必要的伤害。
一般来说,爱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而敏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所以,频繁的目光交流、语言交流、身体各部分的触摸要成为老师、父母和孩子每天必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