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油菜栽培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

油菜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油菜栽培历史
油菜作为油料作物已有数千年的栽培 历史,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油菜栽 培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油菜栽培现状
目前,油新的 栽培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
02
CATALOGUE
油菜栽培技术
油菜的种植环境
气候条件
02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油菜生长环境的
智能监测、精准施肥和灌溉,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新型种植模式的探索
03
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油菜种植模式,提高油菜
的适应性和产量。
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
推广环保、节能、减排的绿色生产技术,降低油菜产业的资源消 耗和环境负担。
油菜病虫害防治
油菜常见病害及防治
油菜白粉病
叶片出现白色粉状斑点,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 ,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油菜菌核病
茎秆腐烂,表面长有白色菌丝。防治方法:深耕灭茬,减少菌源;合理密植, 降低湿度;药剂防治,如用多菌灵喷雾。
油菜常见虫害及防治
蚜虫
吸食油菜汁液,造成叶片卷曲、发黄。防治方法:用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喷雾 防治。
《油菜栽培技术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油菜栽培概述 • 油菜栽培技术 • 油菜病虫害防治 • 油菜收获与加工 • 油菜栽培的未来发展
01
CATALOGUE
油菜栽培概述
油菜栽培的意义
01
02
03
保障食用油供应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通过油菜栽培可以提供大 量的食用油,满足人们的 日常需求。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用油来源。
作物栽培学油菜专题复习资料

1、发展油菜生产的意?(1)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种子的含油量约占其种子的35%-50%。
特别是“双低一高(低芥酸和硫甙,高油酸)”菜籽油更是健康油。
(2)能提供多种用途的工业用油:普通采油芥酸含量在45%以上,其可以直接用于加工高温绝缘油和选矿工业的矿物浮选剂等。
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3)能提供优质饲料和植物粗蛋白: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含蛋白质40%左右,碳水化合物30%-40%,还有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是良好的精饲料。
(4)油菜在持续农业种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5)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6)油菜还是一种良好的蜜源作物。
(其花期还是旅游的好风景)2、油菜在持续农业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油菜是世界上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是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全年增产增收的优良作物。
其次,油菜的花期长,20-30d,花器官的数目多,每朵花有4个蜜腺,因而油菜也是重要蜜源作物。
第三,种植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在栽培油菜过程中施入土壤的氮、磷、钾元素都随根、茎、叶、花、果实归还土壤。
因此,种植油菜实质上是取油还肥,并以肥养田。
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中的磷,增加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有利于后作的增产,所以油菜是耕作制度中的良好茬口。
3、发展我国油菜生产的对策?(1)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
尽快选育出一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
栽培简单的“双低”油菜。
(2)、加大机械化生产进程,提高油菜生菜效率。
解决我国油菜生产的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的问题。
(3)、提升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菜生产效率。
引导带动龙头企业,建立油菜籽加工产业联盟,延长油菜产业链条。
4、油菜栽培利用的特点?(1)、油菜的优质指标非常明确,且标准越来越高。
(2)、油菜优质生产的最大不利环境因素就是外来花粉的污染。
(3)、油菜的营养特性很特殊,N的需求量很大,但对N的利用率低养分还田率高。
油菜应该怎么种植有哪些方法

油菜应该怎么种植有哪些方法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
油菜的种植需要一定的技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油菜的种植方法,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油菜的种植方法一、选择良种要选择优质、抗病、高产、耐抽薹的品种,如小青翠、华冠、京绿二号等。
二、施足基肥一般情况下,亩施优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5000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或45%的三元复混肥40~50公斤。
三、种子处理播种前把种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晾晒3~4个小时,然后把种子放在50℃温水中浸种20~30分钟,再在20℃~30℃水中浸种2~3小时,晾干后可直接播种;或置于15℃~20℃条件下进行催芽,24小时出齐芽进行播种。
四、精细播种一般于3月下旬播种,亩用种约350克。
播种前,视土壤墒情浇水造墒,待水渗后播种。
播种时,1米宽的畦开5条沟,沟深1.5~2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在沟内。
五、田间管护当两片真叶展开时(2叶1心)第一次间苗,苗距3~4厘米;4叶1心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定苗),苗距8~10厘米,每亩留苗4万株左右。
苗期需水较少,一般情况下不旱不浇水,定完苗后,在生长期间浇水3~4次,浇水要选晴天上午进行。
收获前15天左右追1次肥,亩施尿素20~25公斤或硫酸铵20公斤。
六、防治病虫1.防治病害。
春茬露地油菜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黑腐病等。
防治病害,应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凡病叶率达到10%以上时可用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农药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每亩喷施药液50~75公斤,一般用药2次,每次间隔5~7天。
2.防治虫害。
油菜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潜叶蝇等。
若发现蚜虫,要及时用20%速灭杀丁2000倍液或2.5%扑虱蚜1800倍液喷洒。
在刚出现潜叶蝇幼虫为害的蛀道时,可使用90%晶体敌百虫每亩50~70克,对水60公斤喷雾防治。
七、及时收获春茬露地油菜一般播后约60天可收获上市。
过早上市则影响产量,过晚会影响产品质量。
油菜的栽培与管理

油菜的栽培与管理
油菜,也叫油白菜,是一种白菜变种的十字花科油料农作物,它可以分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以及荠菜型油菜三大类。
油菜比较适合在冷凉湿润的地方生长,它既可以在春种,也可以秋种,秋季育苗栽培在我国的四川、安徽、河南以及南方各省种植的比较多,而露地直播的春季栽培在我国的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北方地区应用比价广泛。
下面总结了油菜的栽培管理方法:
1、选地整地: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并进行精细整地,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油菜的根系生长。
2、播种:选择优良的油菜品种在适宜的播种时期进行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或点播的方式。
3、施肥:在油菜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施肥以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油菜的生长。
4、病虫害防治:油菜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及时防治。
5、浇水:在油菜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土壤湿度适中以利于油菜的生长。
6、收获:当油菜开花后及时进行收获避免损失。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油菜的栽培与管理技巧并不难学,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就能让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有效提高。
油菜的栽培技术

油菜的栽培技术油菜的栽培技术1、前言油菜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广泛种植于各地。
本文将介绍油菜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地、选择品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2、地块选择2.1 土壤要求油菜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上。
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6:0-7:0。
不同油菜品种对土壤要求略有差异,选择适宜的品种栽培。
2.2 土壤改良如土壤贫瘠、排水不良,应进行土壤改良。
可使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进行施肥,从而改善土壤质量。
3、品种选择根据地方气候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
品种的选择要结合耐病虫害、抗逆性等因素进行考虑。
4、施肥管理4.1 基肥施用油菜的基肥施用时间一般为播种前1-2周。
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kg,磷肥15-20kg,钾肥15-20kg。
4.2 追肥补充油菜生长期间可进行追肥补充,通过分次追施氮、磷、钾肥满足作物需求。
5、水肥管理5.1 合理灌溉油菜的灌溉要求充分考虑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
5.2 节水灌溉技术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以提高灌溉效率和节约用水。
6、病虫害防治6.1 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常见病害有白菜黑斑病、软腐病等,常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等。
可通过合理轮作、喷施农药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6.2 生物防治也可通过使用生物防治剂来控制病虫害,如利用昆虫和寄生性真菌等进行防治。
7、采收与储存7.1 采收时间一般在油菜籽完全成熟之后进行采收,一般为种子发黄时。
7.2 储存方法采收后的油菜籽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和翻动,以防止霉变。
8、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相关的图片、表格和图表,以供参考使用。
9、法律名词及注释9.1 种子法种子法是指国家对种子质量、生产和销售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9.2 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是指国家对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油菜的栽培技术

油菜的栽培技术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主要用途是制备食用油和工业用油。
油菜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菜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施肥、播种、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一、选地油菜喜欢生长于肥沃的土壤中,土质以壤土为宜,不耐水涝,喜欢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0-7.5之间,氮肥和磷肥含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同时,避免在病蟹、病虫、鼠害严重的地区种植油菜。
土地清理后, 在土壤深耕后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营养水平,保证油菜的发育和产量。
二、施肥油菜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生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不同。
在播种前应从事土地肥力分析,确定施肥计划和追肥方案。
为了使油菜结籽期得以顺利进行,生育早期钾肥、钙、镁肥等营养含量较高的肥料可以少用,中晚育阶段钾肥和磷肥应注意增肥,以促进油菜花序的生长和增加油菜籽粒数量。
在施用肥料时,要合理控制施肥的时间和量,以免造成营养过多或过少的状态,影响油菜的生长质量。
三、播种油菜适宜的播种时间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这样播种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秋冬季节的低温气候优势,减少夏季的病虫害侵袭,也可以增加油菜的生长期时间。
播种前要选好种子,采取真空封装和含生物制品等技术保证种子的质量和有效性,再按150-225公斤/亩的密度进行播种,同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以10-15厘米左右为宜。
四、管理油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光照和水分,保持空气湿度逐渐提高。
为避免油菜在生长期间遭受过热或过低的气温,可以增加适当的覆膜,以隔离气温的影响,提高油菜的生长势和籽粒质量。
同时,在油菜的成长过程中,要适时除草、病虫害的危害,预防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五、防治病虫害油菜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主要有油蚜、斜纹夜蛾和菜青虫等等。
处理油蚜可以用废弃药瓶或带注射针头的笔管,将氨基甲酸在药瓶里加水混合后,挖下油菜植株根部后直接喷洒氨基甲酸水药液,或用肥皂液冲刷油菜叶面,可达到不错的驱蚜效果。
油菜的栽培方法与技巧

油菜的栽培方法与技巧油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适应广泛的特点,是一种相对容易栽培的作物。
下面将介绍一些油菜的栽培方法与技巧。
1.土壤选择:油菜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6.0~7.0。
2.土壤改良:若土壤质量较差,可在栽培前进行土壤改良。
可以添加腐熟的有机肥料,如畜禽粪肥、堆肥等,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持水能力。
3.施肥:油菜生长期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因此需要适量施肥。
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可以施入合适比例的氮磷钾肥料。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施入底肥,然后进行追肥。
4.播种期选择:油菜适应性较强,可以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进行播种。
春季播种在3月至5月,秋季播种在9月至10月。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目的选择适合的播种期。
5.播种方法:常用的播种方法有直播和育苗两种。
直播可以直接将油菜种子撒播在田地上,然后进行压实即可。
育苗的方法是将油菜种子先进行育苗,然后将幼苗移栽到田地上。
6.控制病虫害:油菜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
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天敌等。
7.灌溉管理:在油菜的生长过程中,需适量进行灌溉。
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水分。
一般来说,油菜生长初期和开花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开花后逐渐减少灌水量,以避免病害发生。
8.除草措施:油菜生长期较短,生长快,因此需要及时除草。
可以手工除草,也可以选择使用除草剂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9.种植密度:栽培油菜时,要根据不同栽培类型、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一年生的油菜每亩种植数量为20~25万株,二年生的油菜每亩种植量为15~20万株。
10.收获时机:油菜一般在油菜花开始盛开后,花粉完全掉落,开始结籽后进行收获。
收获时要避免雨天,以免影响籽粒的质量。
以上是油菜的栽培方法与技巧。
通过合理的施肥、适宜的播种、注意病虫害防治、合理的灌溉和除草管理等,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是指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和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油菜高产栽培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优良品种: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油菜品种,具有较高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2.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油菜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油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并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3.合理密植:通过适量增加种植密度,利用土壤和空间资源,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实现油菜的高产。
4.科学调控生长期:根据油菜不同生育阶段的光、温、湿等环境要求,合理掌握灌水、施肥、喷药等关键技术,保证油菜正常生长,促进油菜的高产。
1.合理旋作:油菜作为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容易造成连作障碍。
合理进行农作物的轮作,避免油菜单作,降低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2.轮作休闲:油菜种植后一般存在休闲期,这个时期可以进行适宜的轮作休闲,例如种植一些短周期的蔬菜,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
3.病虫害防治: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避免农药的滥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田间管理:加强对油菜生长的管理,及时除草,合理拔除蔓生枝条,保持稳定的株型,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5.水分管理:合理管理灌水和排水,避免油菜生长过程中出现土壤干旱或积水的情况。
通过以上的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和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发展特点
• 品质改良成效显著。世界上除印度和中国外,都已普 及“双低”油菜。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 “双低”油菜育种,目前已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 或常规“双低”油菜品种,并实现了优质高产的基本 目标,如华杂系列、中双系列、油研系列、湘油系列 等品种,为“双低”油菜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 础。90年代以来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迅速。 1990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只有292万亩,1995 年增加到1610万亩,2001年达到6000万亩,11年 间增长了19倍,年均增加近520万亩。
2、中国油菜生产情况
(1)面积与产量
• 种植面积扩大迅速:70-80年代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维持在 3000—4000万亩,1990年增加到8000多万亩,2000 年面积扩大到1.1亿亩。2010年种植面积达750万公顷 (1.14亿亩);
• 单产不断提高:油菜籽单产从1980年的1128.8公斤/公 顷上升到2000年的1518.6公斤/公顷,目前水平在1800 公斤/公顷。
• 总产显著增长:1980年开始, 我国油菜籽总产量基本位 居世界第一,2010年总产可达1430万吨;进入90年代以 后,我国油菜籽单产达到或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分布与类型
• 冬油菜区:占总量的90%,以东起山海关,西经黑龙江上游至雅鲁藏 布江下游一带为界,以北及以西为春油菜区,以南及以东为冬油菜区。 可分为6个亚区:(1)华北关中亚区,包括安徽、江苏的淮河以北、 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的一部分以及山东、河南等地区;(2)长 江中游亚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大部。(3)长江下游亚 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大部和安徽东部;(4)四川盆地亚区, 包括四川、陕西汉中盆地及湖北、湖南、贵州等一部分地区;(5) 云贵高原亚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湖南、四川的一部分。(6) 华南沿海亚区,包括广西、广东、台湾及福建的一部分地区。
管),低芥酸品种(5%);工业用油,高芥酸含量 • 2、硫代葡萄糖甙(glucosinolate) • 主要存在于饼粕中,在芥子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异硫氰酸
盐、硫氰酸盐、恶唑烷硫酮和腈等有毒物质,培育低硫甙 (45μmol/g) • 单低油菜与双低油菜
积为2800万hm2,每公顷产量1600kg,
(4)存在的主要问题
• 劳动力成本高。由于我国油菜生产的全过 程基本是手工操作,一亩油菜从种到收大 约需要12-14个工日,仅用工费就接近150 元,占生产成本的60-70%。而加拿大等出 口国油菜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亩用工 量不到1个,劳动力成本很低。按照全口径 计算成本,我国油菜生产效益不高。
油菜栽培
第一节 概况
• 一、油菜生产意义 • 1、四大食用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花
生、芝麻 )之一,全球第2,中国第1 (占40%); • 2、用途广:油,菜籽饼 • 3、蜜源作物 • 4、冬季油料作物
二、油菜品质改良
• 1、脂肪酸组成 • 提高改良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提高油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
酸和亚麻酸的含量 ,特别是降低芥酸含量 • 芥酸(廿二碳的长链脂肪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心血
总产量4200-4500万t;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 油菜主产国:中国、印度、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
波兰和澳大利亚等,以加拿大发展最快,1949年加拿大 全 国 油 菜 仅 0 . 8 万 hm2, 总 产 0 . 8 万 t, 目 前 已 达 6 0 0 万 hm2,总产近900万t,成为油菜籽输出最多的国家。 • 单产以欧洲最高,荷兰的记录产量4000 kg/公顷, 德国、 法国和英国平均产量超3000 kg/公顷。
• 目前“双低”油菜品种的比重已超过70%
(3)发展特点
• 产业化经营起步。1990年我国油菜籽开始了种子 和商品菜籽产业化经营的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 湖北、四川、江苏、湖南、安徽、江西、贵州等 主产区先后成立了由科研、推广、销售、加工等 部门相互组成的联合开发体,创建了一批油菜品 种及其加工产品品牌。一些加工企业采取“公司+ 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对农户提供 “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 购”的四统一服务,油菜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
(3)发展特点
• 生产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1990年以后,我国油菜生产快速发展,面 积超过花生成为第一大油料作物。2001年 与1990年相比,面积扩大2387万亩,年 均增加217万亩;单产提高22.2公斤,增 幅达26%;产量增加了437万吨,增幅为 63%,年均增产近40万吨。2010年种植面 积11241万亩;2012年种植面积10575万 亩
(4)存在的主要问题
• 多品种插花种植。油菜是常异花授粉的十 字花科作物,生长期间极易串花授粉,当 年即可导致菜籽品质下降。生产上普通油 菜品种、单低品种和“双低”品种共存, 插花种植现象普遍,种植“双低”油菜品 种,生产不出真正的“双低”油菜籽。
(4)存在的主要问题
• 品质不及进口菜籽。表现为:一是商品菜籽含油 率偏低。长江流域大部分商品菜籽含油率3940%,比进口菜籽低2-3个百分点;二是“双低” 油菜品种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长江流域“双低” 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一般在3%左右,比国外高1-2 个百分点,硫甙含量40-45μmol/g(饼)之间, 比加拿大高20μmol/g(饼)以上;三是商品菜 籽大都在自然条件下风干,含水量比进口菜籽偏 高
• 春油菜区:春油菜区包括内蒙古、河北省北部、宁夏、新疆、青海、 甘肃、西藏、辽宁和黑龙江等省(区),该区的油菜每年在4-5月播 种、7-8月收获。
(3)发展特点
• 产区相对集中。油菜是我国5个种植面积超 亿亩的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 油菜)之一。种植分布广,除北京、天津、 辽宁、海南外,其它27个省(区、市)均 有种植,以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和湖 南种植面积较大,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是最 集中的产区,面积与总产占全国的近90%, 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高于欧洲和加拿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