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符号意识培养论文
如何加强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如何加强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摘要: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
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符号意识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
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加强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加强初中生数学的符号意识的培养”这一课题浅谈如下及点,供大家参考,权当抛砖引玉:一、符号意识的含义符号是初中课程内容中代数的主要部分,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运算,学生还需要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了解支配符号运算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如何灵活地运用符号表达观点和洞察情境。
国外学者将“符号意识”视为一项能力,并对这些能力进行具体分化。
Fey认为符号意识包含这样几部分能力:认识与鉴别能力,估算能力,检查、预测能力以及选择能力。
(1)符号相关性。
它主要包括对符号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知道怎么样用、什么时候用符号表示隐藏的关系与证明条件等。
(2)在解决代数问题时,要能读懂符号表达式所蕴含的意思并能熟练地进行运算。
(3)要有用符号关系表达言语和图像中信息的意识和顺利地设计符号表达式的能力。
(4)具有选择最适当的符号表征问题的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某一个步骤或者检验结果时要有检查符号含义的意识,关于预期结果中符号的多种含义能依据自己的直觉做出比较。
(6)领会在不同情境下符号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发展对符号的直觉感。
《标准修订稿》将符号意识界定为“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需要符号意识的学科,符号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成为了教师们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分析符号意识的重要性,探讨培养符号意识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符号意识的重要性符号是数学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于表达和传递数学概念和思想的工具。
在数学教学中,符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学生如果缺乏符号意识,将无法准确理解数学概念,更无法解决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符号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培养符号意识的方法和策略1. 注重符号的引入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入符号,并确保学生正确理解符号的含义。
最初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实物等方式引入符号,帮助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学概念。
在引入符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采用简单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符号的含义。
2. 多样化的符号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符号的多样化运用,通过不同的符号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和问题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数字、字母、图形等符号,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 组织符号意识训练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师可以组织符号意识训练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对符号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符号的转化和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符号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培养符号转化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符号转化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符号解决问题。
浅议小学数学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数学符号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色,它是表示描述數学数量关系和规律的所有符号,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困难就是来自于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使用方面,数学符号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符号意识的具体培养策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迁移符号知识调动兴趣;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理解符号抽象性;引导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符号运用能力。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符号意识;培养策略目前,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符号的意识整体水平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内涵不太了解,在解决问题中主动自觉地运用数学符号的意识不强,学生的符号思维、转换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消除数学符号的抽象感,增强对数学符号的亲切感,让学生在符号的阅读理解和选择运用等方面得到改善。
一、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迁移符号知识调动兴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将数学符号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引导大胆想象并适时鼓励,避免学生对较为繁琐的数学符号产生厌恶或者恐惧的心理。
数学课堂中的很多符号都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生活实例拉近学生和数学符号的距离,将生活中的符号知识迁移到数学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数学符号观念。
例如,教师针对数学课上常见的数学符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电池上标注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一:“代表正极和负极的意思。
”师:“对了,这位同学的生活小常识很丰富哦!在天气预报中,零上15°和零下20°怎么表示呢?”生二:“+15°、-20°。
”师:“正确,看来大家都是生活小知士呀!你们再联想一下,在学过的数学知识中这两个符号代表什么呢?”生:“正负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内容提要】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数学符号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使学生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
【关键词】符号意识符号感数学符号数学学习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关于数学语言,我认为有这基本的三种形态。
第一种文字语言,第二种是符号语言,第三种是图形语言。
比如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们就会让学生经历描述三种数学语言的过程。
创设这样的情景:学校买来一批桌椅,一张桌子62元,一把椅子38元,一个班级52套桌椅共需多少元?计算方法有2种:(62+38)×52 62×52+38×52。
用文字语言来描述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符号语言描述是(a+b)×c=a×c+b×c,最后用图形语言是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a×c+b×c,也可以是(a+b)×c。
数学是一门符号性学科,从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正是因为其符号的简练性和抽象性才显示出数学的美丽。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一、联系现实生活,渗透符号意识。
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就已经见识到了很多符号。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如最早认识到男女厕所的符号,在一些宾馆、大厅的标志上有轮椅的表示是残疾人的专用通道。
车站、公共场所圆圈里带有香烟,表示不准吸烟,严禁烟火等,交通标志有更多的符号。
细心观察,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
(一)体会符号的直观性在小学数学中有数字符号1、2、3、4……,运算符号+-×÷。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摘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非常的重要。
本论文选取了《确定位置》这节课作为设计重点,选用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课前检测+课堂教学+课后检测”的方式开展研究。
学生由初步感受符号意识到自主探究构建符号表达再到分析思考发展符号运用最后到联系生活,拓展符号价值。
学生可以快速的通过数对找到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进而感受到数对与位置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探索中发散数学思维落实数学素养,感受符号意识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符号意识;确定位置;数对1、研究背景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
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小学生符号意识的重要性,把符号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
【1】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很重要。
上课应该精心设计怎样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养成方法有哪些呢?2、研究问题与核心概念基于以上思考我确立了本次研究的主题探寻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养成策略—以“确定位置”为例。
并学习了有关的一些理论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符号意识定义为:(1)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符号规律;(2)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3)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1】3、研究设计选题时我看到《确定位置》一课,从生活中寻找位置到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位置,到简单记录位置的需要,再到用数对确定位置,体现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
在由教室中具体座位抽象为座位图再抽象为方格图然后抽象为数对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奇妙与数学符号的简单之美。
在课堂实践中我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我选取了我校四年级15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课前检测+课堂教学+课后检测”的方式开展研究。
以简驭繁,以符代思——浅谈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要:符号意识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也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一块内容。
简洁、直观的数学符号,将数学隐性知识与显性表达充分结合。
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更深度的理解,还可以提升运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等,同时也是培养数学素养的良好手段。
本文对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进行重点研究,希望对小学数学发展有一丝启示。
关键词:符号意识培养策略符号意识是2011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词之一,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还有较大的空间,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教学的最终结果,例如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书写、运用等,往往对于学生建立符号意识的心理发展有所忽视。
如何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并且有层次的对学生进行渗透并能自我消化并灵活运用,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和落实的问题。
现笔者对数学符号意识进行深入分析,且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有几点想法。
一、培养数学符号意识的价值数学是一门追求极简又富有思维性的课程。
简洁的地方就在于用最精简的语言与符号表达出最核心的意思。
数学符号就是数学追求极简最明显的体现。
符号意识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对其培养的研究,首先要理解学生在进行数学思考时是如何发生与发展的。
符号意识的形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符号表征,学生从数学启蒙阶段就已经接触了符号,最先接触的自然数就是一种符号表征,用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如“+、-、×、÷”。
第二阶段为符号具体运用,例如“已知a >10,c <5,那么a 和c 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经过思考得出a >c ,这就是符号的一种运用。
而新课程标准所说的“符号意识”高于自然数所表示的符号,是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过程等符号表达。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篇•经验交流符号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
符号对数学来说是特有的,它既是数学的语言,也是数学的工具,更是数学的方法。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数学符号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里,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的符号已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
比如,路边的“WC”标志,表示这里是厕所;路口有标志,表示此路不通;某场地有“P”标志,表示可以停车等,这些本来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表示的内容,现在只要用一个符号就可以表示清楚,符号给生活带来了方便。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符号大致可分为:(1)个体符号。
表示数的符号,如1、2、3、4;a、b、c;π、x、y、z以及表示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符号。
(2)数的运算符号。
+、-、×、÷;(3)关系符号。
=、≈、>、<、≠等。
通过比较,学生不但顺利解答了这些题目,符号意识也得到了发展。
二、利用数学符号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在数学上通常利用符号和符号串将数学模式化为原理、公式、法则、定律等,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是将问题进行一般化的过程。
要一般性地解释一种规则,必须借用符号。
如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先让学生做一些与交换律有关的数字例子:40+56=96,56+40=96,40+ 56=56+40;72+83=155,83+72=155,72+83=83+72……通过这些例子,启发学生猜想,这个结果是不是一般性地成立呢?如果一般性成立,那么应当如何表达这个结果呢?学生通过质疑、猜想、例证、观察,最后交流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有的用文字(甲数+乙数=乙数+甲数),有的用图形(○+△=△+○),也有的运用了字母表达式(a+b=b+a);又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ah÷2(a表示三角形某一底边的长,h表示该底边上的高);匀速运动中的速度ν、时间t和路程s的关系是s=νt等等。
锻炼符号素养 革新数学观念——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探究论文

锻炼符号素养革新数学观念——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探究摘要: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要提高他们对数学符号的意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学会运用数学符号表示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本文说明了符号意识的内涵,解释了符号应用的意义,以及提出了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一、符号意识的内涵数学符号是人们在进行数学表示、运算、推理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符号意识则指的是人在计算数学关系、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能主动的运用数学符号。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的时候,理解符号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使用数学符号。
二、符号应用的意义为了简化数学运算,进而推出数学符号。
符号的出现可以解决抽象的数量关系,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提供了便利;运用符号解决数学问题,可以积累数学经验,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进行数学思考的时候多运用数学符号,利用数学符号推动数学思考。
(一)运用符号抽象数量关系由于数学本身较为抽象,所以借助一些符号来达到运算目的,将冰冷的符号赋予其数学含义,使得数学运算过程更加的简便清晰。
小学生的数学运算中经常会出现这种题目:一只甲品种的鸡和一只乙品种的鸡每天生40个蛋,3只甲品种的鸡和一只乙品种的鸡每天56个蛋,问甲品种的鸡和乙品种的鸡每天分别生几个蛋?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没有形成足够强的逻辑思维,仅仅凭借思考是得不出结果的,需要借助数学符号来进行数学数量关系的运算。
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最典型的符号运用就是设未知数,从而列方程组,将甲品种的鸡每天生蛋数设为x,将乙品种的鸡每天生蛋数设为y,第一个方程:x+y=40,第二个方程:3x+y=56,不难看出将第二个方程减第一个方程可得16,所以2x=16,则x=8,y=32。
通过未知数的运用,将复杂的数学数量关系问题迎刃而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摘要: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进行数学思考。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唤醒生活经验,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符号的意义,利用符号来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符号意识;数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60—01
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是人们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
数学符号简洁、抽象、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进行数学思考。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唤醒生活经验,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符号的意义,利用符号来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各种各样的符号处处可见。
语言学家皮埃尔·吉罗说:“我们是生活在符号之间。
”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学生
获得的生活经验已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
比如,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时,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
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约、严谨、科学的特质。
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教学“找规律”时,课件出示:路边的灯笼是按照紫色、绿色、紫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提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排灯笼的规律表示出来呢?由于灯笼是较难直接画出来的,这就容易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符号经验,自主思考。
结果有的学生画出了不同的图形:△□△□△□……;●o●o●o……;□■□■□■……;有的学生用数字表示:121212……;有的学生用拼音表示:zì、lǜ、zì、lǜ、zì、lǜ……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
二、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出示:老师比小华大17岁。
提问:小华1岁时,老师多少岁?小华2、3、4……岁时,老师多少岁?学生回答:l+17、2+17、3+17、4+17……教师进一步提问:
小华的年龄每年都在变化,老师的年龄也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变化?
上面的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老师与小华的岁数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两人的岁数关系呢?学生
讨论后汇报:用a+17可以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与小华的岁数关系。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符号的概括性:a表示什么?a+17又表示什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三、灵活运用符号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数学符号意识的形成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后,及时写出字母表达式:s=ah÷2,便于记忆和使用。
在应用这一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为16厘米,求三角形的高。
这就需要学生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变形:s=ah÷2→s×2=ah→s×2÷a=h,从而求出三角形的高为:40×2÷16=5(厘米)。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样的符号运算,教师可以再次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体会“s×2”表示的是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2÷a”表示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就等于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
对符号的灵活使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符号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逐步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情境→抽象的符号表示→深化应用”这一逐步形式化、符号化的过程,促进符号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