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历史回顾

合集下载

第6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6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四)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 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 形成并得到公认。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 发展阶段 时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①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染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 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 染物的集中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 过大
பைடு நூலகம்
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 着发 发 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展 较发达国家严重,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中 以生态破坏为主 环保意识不强; 国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 家 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 达 较发展中国家轻, 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 国 以环境污染为主 好转 家
(2012海南卷地理14~15) 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 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 此完成5~6题。
表1
土地覆 被类型 沙 地 草 地 盐碱地 耕 地 沼泽地 建设用 地
面积/万 hm2 468.7 58.8 32.1 16.6 10.7 1.4
属湿润低平原, 土壤侵蚀、环 三江低 建立湿地自然保 湿地 湖泊、 海洋边缘 境污染、围湖 地、湖 护区,停止围垦, 萎缩 地区, 沉积物充 造田、引水灌 滨、 海滨 退田还湿地 满湖沼 溉、河流改道 扩大自然保护区, 人类的狩猎、 生物 林区、 草 物种资源丰富, 建立生态走廊, 采 采集、环境污 多样性 原、 近海 物种都有一定 育结合,合理放 染和生态系统 锐减 海域 的寿命 牧, 实行禁渔期制 的破坏 度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

可持续 发展论
【合作探究一】
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 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 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对水坝 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 下游:减少河水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 口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 等。
3.合理即可。
小结:
人 古代人地 地 关系思想


思 想
现代人地 关系思想
原始社 会时期
被动适应环境:崇拜自然
农业社 会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改造自然
工业社 会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深化: 征服自然
二战以后 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人地协调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
影响
环境污染
调控手段
依靠市场经济手 段
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
【合作探究三】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停 止一切开发环境的活动。”这种说法对吗?
【合作探究四】 阅读教材97页活动,合作完成问题。
【合作探究三】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停 止一切开发环境的活动。”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发展, 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 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 其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解决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思考: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何区别?
(提示:可从发展目标、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文明标准、发展的 时间尺度、发展的空间尺展观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环境保护
D)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
间 的公平
D.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1、关于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 环境的作用微弱 B、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 日趋复杂稳定 C、人类利用资源的范围和强度加大,出现 了各种环境问题 D、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 识肤浅
公众在行动—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
加拿大环境标志
北欧委员会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课堂演练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
手段是B (
)
B.耕作与灌溉
A.采集和渔猎
C.采矿与冶炼
30
14
13
12
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说明: 氟 银 锌 汞 铅 锡 钨 浅色条框:表示消费水平不增 长条件下的预期寿命 深色条框:表示按指数增长的 预期寿命

镍 锰 铁 铝 铬 磷
5 4 3 2 1 0 )
15
25
35
50
75
100
150 250(年
20 世 纪 60 年 代 以 来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地理背景
基数大,数量多 1、人口问题 素质低 人均占有量低 2、资源问题 资源需求量大 资源浪费严重 自然资源相对短缺 人口压力大
环境污染在蔓延 3、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在加剧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但有了科学 性 明 显 性减少,生态系
的萌芽
增强 统变得日益简单
和脆弱等
精选ppt
5
时 生产 期 力水

工 极大 业 地发 文展 明 时 期
对人地 关系的 认识
人类试 图成为 自然的 主宰, 征服自 然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 类 改 造 自 人地关系全
然 的 能 力 不 面呈现不协
断 壮 大 , 从 调,人地矛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
水俣湾事件、海上石
油泄漏
21
二、直面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
精选ppt
22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城市地 区
乡村地 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由于交通、工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业活动和人类
噪声污染等
居住地的过分
精选ppt
4
时 生产 对人地关系 人类活 环境问题
期 力水 的认识


农 很大 不能正确认 人 类 大 环境遭到破坏,
业 提高 识人地关系 规 模 地 如大规模地开垦

的不协调, 开 发 利 耕地使大面积森

天命观和有 用 资 源 ,林和草原遭到砍

神论主宰着 与 环 境 伐和焚毁;农田

人们的思想,的 对 抗 扩展使生物多样
精选ppt
12
箭头③代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但 是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理解为对环境的良性 影响,而另一个则代表人类建立在对自然规 律无知和漠视之上的恶性影响。
精选ppt
1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 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 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 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地关系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很低,他们往往是被自然环境所支配的。

人们在采集、狩猎和捕鱼中过着与自然环境相依存的生活。

自然环境是原始人的重要生产力,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以获取食物和必要的物品。

因此,人们不得不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尊重自然界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周期。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了解自然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活动。

在农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渐渐掌握了种植和养殖技术,同时加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互动,建立了和自然环境更为密切的关系。

人们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和农业工具,赋予农业以科学技术之力,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开拓了更多的生产区域,这些发展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进入工业社会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商品,这些机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了多种环境污染,使得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全球化,各国之间发生了更多的经济联系,世界范围内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也变得愈加激烈。

人们在对待自然资源的问题上出现了许多冲突,并出现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当代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当代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需要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鼓励环保、生态旅游等活动,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了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举措,促进了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经历了从被支配到和谐共生的历史演变,如今,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既激进又科学的措施,共同推进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美丽的地球拥有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 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 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 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环境污染。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生态破坏。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和发展双重问题,环境问题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环境问题全球化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
玛雅文明的消失
以下三种人类活动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
矿山开采
高峡出平湖
现代都市
❖ P92活动
❖ 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 ,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生物的生存 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
工业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 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影响环 境
环境反作用 于人类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 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时。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农业 文明
生产力发展 依附减弱,对 环境科学萌芽 灌溉和农耕 抗增强环境趋

课件19: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19: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发展】
坚持发展,而非放弃发展或减慢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
社会可持续
经济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同代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国家之间
可持续 发展
全人类共同参与
保证资源可持续 利用
公平性强调享有的平等; 持续性强调发展的协调; 共同性强调保护的必然。
知识小结
人地 关系 思想 的演 变
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 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 时间: 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 时间: 当今社会 人地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索取 > 资源的再生速度
排放 > 环境的自净能量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
THANKS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人地关 系的历 史回顾
环境问题
可持续 发展
概念 内涵 原则


地域


差异
典例分析
考点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题。
典例分析
1.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B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2.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D )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堂导入:玛雅文明消失之谜
毁林开荒
工程建设 种植作物
水土流失 粮食减产
人祭
城池废弃
水源污染 瘟疫肆虐
是天灾,更是人祸
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 时间: 采集渔猎时期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调整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一、要转变哪些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一、转变观念
过度放牧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过度开垦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 现资源的„„利用。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共同性原则
课堂小结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人地 关系 的历 史演 进
•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 激化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局部地
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 地荒漠化等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尖锐时期
(1) 人类思想 : 征服自然
(2)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出现了全球性 环境问题 (3)原因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提出背景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 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 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 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 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循环经济 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 (3).生态农业: 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猎文明 低下且缓慢
时期
发展
环境制约着人类, 采集和渔猎,人类改 人类听天由命,依 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赖和崇拜自然。
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引起物种灭绝,但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 威胁并不严重
农业文明 很大提高 时期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 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
关系的不协调,天 用资源与环境的对抗
命观和有神论主宰 性明显增强。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 不协调,人地矛盾 迅速激化,资源短 缺和环境恶化逐渐 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5/10/2020
• 人类预期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
• A 自然经济时期
B 采猎文明时期
• C 农业文明时期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文明时期
• 答案:D
• 解析: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并以牺牲环境 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 现不协调发展。
着人们的思想,但
有了科学的萌芽,
开始有意识的改造
自然。
时期
环境遭到破坏,如 大规模地开垦耕地, 使大面积森林和草 原遭到砍伐和焚毁, 农田扩展使生物多 样性减少,生态系 统变得日益简单和 脆弱等。
工业文明 极大地发展 时期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 的主宰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不断壮大,从环境中 活得越来越多的资源 和能源,向环境排放 大量的废弃物,
5/10/2020
玛 雅 文 明 的 消 失
5/10/2020
5/10/2020
阅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 森林植被
砍伐 焚烧
• 约100年

放弃耕种

• 砍伐和焚烧其他地域的植被
森林植被消失不可避免

农业生产力下降
• (1)图中空白框内填写下列内容序号:①建筑材料②燃料③ 农田④水土流失⑤文明衰落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 顾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工业文明时期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时期
生产力水平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 ①②③⑤④
5/10/2020
• (2)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 __________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这说明 在热带雨林地区的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
严重。且放弃耕种后恢复原生植被的周期 较长,约___年。
• (3)从图中信息可看出玛雅文明在15世纪、 16世纪消失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100
•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生态环境 恶化
5/10/2020
5/10/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