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24张ppt)

合集下载

地理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鲁教版必修3)

地理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鲁教版必修3)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烧香拜佛,修筑神庙
(3)中国人趋向中和的民族性格,请依据上述观点从气候方
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解析】环境影响民族性情体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该理论 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烧 香拜佛、修筑神庙,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崇拜。我国大部分地 区属温带气候,没有酷热、严寒,导致民族性格呈现中和。 答案:(1)地理环境决定论 生产力水平很低且发展缓慢 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D (3)中国大部分地处温带气候区,没有酷热、严寒。
1.“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反映了人类中心论。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1)你还能举出相关事例吗? 提示: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2)该种人地关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 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 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解析】选C。人地伙伴论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 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 地关系的和谐统一。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
“天人合一”思想。据此回答4、5题。
4.“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自主解答】(1)C (2)ABCD (3)放火烧山和围湖造田等。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如魏晋以来人口大量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 发,过度开垦土地等,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 认识、人口数量等。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
答案:(1)A.④ B.⑥ C.⑤ D.③ E.① F.② (2)A B (3)D

高中地理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鲁教版必修3

三、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的演变
探究活动3: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11
三、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的演变
人地关 系理论 地理环 境决定 论 人类中 心论 人类中 心论 时期 生产方式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思 想 环境问题
人地伙 伴论
三、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的演变
探究活动4:学以致用——案例分析。
1.人类通过生产生活从环境 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和能量 3.人类作用于地理环境,环 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6
二、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探究活动2:分析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主 要原因。
读图思考: 1. 你认为环境问题产生 的原因是什么? 2. 环境问题主要有哪几 类? 3. 环境问题是否存在地 区差异,试举出实例。
7
二、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探究活动2:分析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主 要原因。
1. 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物质 和能量,超过了资源的更 新、再生速度。 --------- 资 源短缺、生态破坏 2. 人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 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 力。---------环境污染
8
巨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一、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探究活动1:阅读一组景观图片(图1),说明人类 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设计模式图来表 示。
读图思考: 1. 试说明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具有什么关系?是 如何建立的? 2. 尝试设计模式图来表示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图1
5
一、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新授课 必修3 第二单元
现场调研
关于人地关系思想的概况,你已经掌握的知 识点有哪些?你的疑问有哪些?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萌生什么样的 人地关系思想?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样

F_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鲁教版必修三)

F_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鲁教版必修三)

人地中心论思想的结果是: 人地中心论思想的结果是: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 人地关系对立, 的持续发展, 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20世纪 年代.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国际上 世纪70年代 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 世纪 年代. 出现了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大论战。 出现了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大论战。 悲观派: 悲观派: 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而忽 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乐观派: 乐观派: 则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则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地理环境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两派的激烈争论,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两派的激烈争论, 加深了人们对全球环境的认识. 加深了人们对全球环境的认识.孕育了可持续 发展思想的产生发展思想的产生
小结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中心论 人地伙伴论
背景 核心思想 影响(局限性 局限性) 影响 局限性
拓展
人类文明的演进
人地思想 发展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 协调
人类文明时 期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特 点
环境对人类制约作 用较强, 用较强,人类对环 境的影响微弱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性减弱,对抗景 、 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使人类 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 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核心思想 、 (1)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 (2)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 )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 互惠共生、 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鲁教版地理必修3课件: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鲁教版地理必修3课件: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听天由命
3、局限性 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忽视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了当时人类对人地关 系的认识。
zxxk
代表人物——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
图示法记忆
气温
水 地形
人 类 民族特征 社 地理 决 生理特征 决 文化发展 决 会 环境 定 定 经济基础 定 的 心理特征 因素 发 上层建筑 展 人类被动的适应环境
三、人地伙伴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1、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2、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 的严重后果 3、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逐步建立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
2、核心思想
(1)人类具有认识 自然、改造自然的 能力.地理环境对 人类也具有反作用 (2)人类应当与地 理环境建立平等友 好、互惠共生、和 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3、意义
1、倡导人类在积极 认识、遵循和利用自 然规律的基础上, 2、合理、适度、有 效的改造自然 3、谋求人地关系的 和谐统一 4、推动人类社会与 地理环境相互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
活动探究: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要从环境中 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也要向环境中 排放废弃物.
活动探究:
(2)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观点二:人类中心论 观点三:人地伙伴论
二、人类中心论
工业文明时期最突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人类利用和改造 地理环境 的能力不 断提高, 3、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 “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2、核心思想
( 1)单纯地把 地理环境 看作人类活 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
(2)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 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鲁教版必修3

解析:第 2 题,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是原始 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环境决定人类 活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第 3 题,环境文 明时代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时期,退耕还林,合 理放牧符合这一基本原则,其余三选项为农业文 明时代或工业文明时代的主要表现。
答案:2.A 3.B
4.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
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论述。据此完
成 1~2 题。
1.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2.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文明时期 C.采猎文明时期
) B.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

继续以 惊人的 速度向 前发展
谋求 人地 和谐
对人地关系 的认识逐渐 系统化和科 学化,人地 关系趋向和

环境和发展问 题开始得到国 际社会的普遍 关注,可持续 发展思想形成
[对点演练]
1.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该图反 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解析:图示内容为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 生产活动,此时人类不再依赖自然、崇 拜自然,而是改造自然。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特点。 2.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产生背景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 低,对 地理环境 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 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 生理和心理 特征,进而决定人类 的 民族 特征、 文化发展 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 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 适应环境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PPT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PPT课件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 20世纪70以来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 认,人口、资源、环境和 发展相互协调
依附减弱,对抗增 强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科学萌芽
3.征服自然
阶段 时期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发展速度惊人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盾激化,局部地区环 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思想
人类试图成 为环境主宰
4.谋求人地协调
阶段
谋求人地协调
时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生产力水平
达到较高的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1.崇拜自然
阶段 时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生产力水平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主要环境问题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人地关系思想
恐惧和依赖
2.改造自然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之 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环境问题的差异。
德育目标
1.通过图片,使学生能够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 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通过对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分析,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局部和全 体的关系等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人类社会早期
请一位同学描பைடு நூலகம்一下这 幅图?
此时处于人类早期的采集渔 猎时代,生产力水平极端低 下且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 能力非常微弱,环境对人类 的制约作用较强。在这一时 期,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 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 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 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 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 力量的作用。
——人地伙伴论
下列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人地关系思想?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墨子认为“顺天意而得赏”。 《吕氏春秋·首时》中提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
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观观点点点一二三体体体现现现的的的人人地人地关地关系系关思思系想想思是是想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__,核__该心_理,思论想其一是核味_心_地_思_从_想_自_是身决 定人需人求类类出具的发有生,_理盲__和目_心追__理求_特____征___,____进__、而__决____定,_人_忽_类_略_的了_民____族___特___征_的_、_能____力__对_,_人__类_社及会 经 __境的会__济_影经建__基_响济_立__础, 的__平__、其 持。_等_结 续___友_果 发__好_是 展_对等、,__,人甚_互并_类至_惠由_威也_共此_胁具_生决人_有_定、类_反人_和未_作类,来谐社用_的互_会力_生进_的存,_的_发与_人_展_发__类,__展_应_人_。__当类___只_与关严能地系重理制。环约社
环境问题
表现
人地关系的认识: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
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 动性,忽略了地理环境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 发展的制约作用,忽略了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环境文明时期
2011鄱阳湖大旱,三峡的抗旱能两力岸受夹质出疑平湖 地面矿塌山陷开采
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 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类中心论
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
人类中心论的不足之处? 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其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 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人类社会早期
地理环境决定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 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 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地关系的认识: 崇拜自然
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人类社会早期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不足之处: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 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人与虎关系的演变
第一阶段:人类社会早期, 人类惧怕老虎
第二阶段:武松打死了老 虎,被人们称作为英雄
第三阶段:现代“武松”因 打死了一只老虎,被移送至 司法机关
什么是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类为了 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和改造利用地理环境,增 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同 时,地理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地域特征 和地域差异 人→人类 地理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①休养生息,永续利用 ②人定胜天,世界主宰 ③观风雨雷 电而知天地之恩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索取 > 再生
例: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捕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
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排放 > 净化
例:大量排放废弃物、大量排放有害物质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 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并非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且有可能影响到其 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因为大气运动、洋流、 地表径流等不受国界限制,一方面出现环境问题,就可能影响到 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如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 荒漠化等。
繁华的都市
海上巨轮
垃圾围城 海上原油泄露
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环境文明时期
20世纪60年代,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以 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逐 步构建了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
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 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
图为玛雅古观象台的遗址,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呢?
自然原因:玛雅文明处于热带 雨林,因为破坏地表植被,水 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不适 合人类生存
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类还不能 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出现了人地关系科学的萌芽。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 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早期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 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 C.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 D.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始于20世纪 70年代
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