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听课评课活动记录表
听评课教研活动交流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内外的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授课,旨在通过听课、评课、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我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1. 校领导:校长、副校长2. 教研室主任、教研员3. 各学科教师4. 校外专家:教授、教研员5. 优秀教师: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代表五、活动内容1. 优秀教师示范课2. 同行教师听课3. 评课与交流4. 专家点评与指导六、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听评课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并对参与活动的教师提出了期望。
2. 优秀教师示范课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代表进行示范课展示。
他们分别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充分展示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
3. 同行教师听课各学科教师认真聆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仔细观察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技巧。
4. 评课与交流示范课后,各学科教师进行了评课和交流。
大家针对示范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5. 专家点评与指导校外专家对本次听评课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他们认为,本次示范课展示了优秀教师的扎实教学功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改进方向。
七、活动总结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本次听评课活动,教师们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 教研氛围更加浓厚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研氛围的浓厚。
3.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听评课活动,教师们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合作,为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八、活动反思1.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本次活动让我们认识到,教师要想在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记录10月21日上午,高新区教研室在付山小学举行语文教学研讨会。
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付山小学邢慧清老师指教的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宝鑫小学宋杰老师指教的五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研室曹志广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四点意见。
最后教研室晏景主任做了重要讲话。
现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整理如下。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导入:(8:00)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
(8:09)(二)学习课文1、集体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8:13)(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8:18)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8:20)3、交流讨论(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
(8:35)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1、板书花园、宝库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教研室听评课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教研室于2021年11月15日组织开展了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2021年11月15日三、活动地点我校多功能教室四、参与人员1. 校领导2. 教研室全体成员3. 各学科教师代表4. 邀请的校外专家五、活动流程1. 课堂教学观摩2. 教师自评3. 同行评议4. 校领导总结5. 校外专家点评六、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听评课活动,我们邀请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优秀教师代表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在观摩环节,教师们认真聆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
2. 教师自评在课堂教学观摩结束后,各学科教师代表进行了自评。
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同行评议在同行评议环节,各学科教师代表针对观摩课进行了评议。
他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 校领导总结校领导对本次听评课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他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5. 校外专家点评邀请的校外专家对本次听评课活动进行了点评。
专家们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教师们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显著。
同时,专家们也指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七、活动成果1. 教师们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3. 教研室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八、活动反思1. 教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语文(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11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语文教研室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3年11月15日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活动当天,全体语文教师共同观摩了由我校青年教师张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课《草原》。
张老师以“草原风光美如画,民族情谊深似海”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和中华民族的团结。
2. 评课环节课后,全体教师齐聚教研室,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入的评课。
首先,张老师进行了自我反思,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
随后,其他教师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张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2)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
张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4)教学环节紧凑,时间安排合理。
张老师对课堂时间进行了合理分配,使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示,提高了课堂效率。
(5)不足之处:部分环节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3. 研讨环节在评课的基础上,全体教师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2)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中职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中职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学校各学科优秀教师参与,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2. 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3. 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 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活动内容1. 听课:各学科教师分组进行听课,每位教师听课两节,共计20节课。
2. 评课:听课结束后,各小组进行评课,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3. 研讨:针对评课中发现的问题,各小组进行深入研讨,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 交流:各学科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活动过程1. 听课阶段(1)教师A的课堂:教师A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A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B的课堂:教师B的课堂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教师B采用了板书、PPT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2. 评课阶段(1)教师A的课堂:教师们认为教师A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A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B的课堂:教师们认为教师B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严谨。
在课堂中,教师B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 研讨阶段(1)针对教师A的课堂,教师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①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②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③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2)针对教师B的课堂,教师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①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③加强课堂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模板

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模板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模板学校名称:XXX学科名称:语文授课老师:XXX评课地点:语文办公室评课时间:9月27日评课人员:XXX(教研室)、XXX(教办)、XXX(教办)、XXX(XXX)、XXX(XXX)等XXX语文老师一、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并出示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引入本课主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师范读和生边读边想的方式,学生了解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三、课堂教学过程:1.学生汇报读小诗。
2.研究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带着轻轻的感觉去体会秋雨的凉爽。
3.研究第二自然段,通过完型填空和仿写句子的方式,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的研究体会。
4.介绍文中优美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5.研究第然段,通过自由读和闻气味的方式,学生感知秋雨的美丽。
6.研究第四自然段,完成填空练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动植物是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天。
7.朗读全文,整体感悟秋天的美好。
四、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完成自主作业,如积累描写秋天的词句、画一幅秋天的美景、和家人一起去秋游并写下所见所闻等。
五、课程评价:本课程采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感性体验和启发思维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热爱。
自然的兴趣和感情是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积累语文的研究惯的重要方法。
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和成熟的果实,能够直观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词语教学与文本的组合,多种形式的朗读和重点句段的教学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保持自然得体的教态,使用亲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优点:借助多媒体演示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外知识的拓展也很好。
缺点:时间紧张导致结尾处理仓促,学生朗读表现不到位。
建议:加强对学生朗读和写作的指导,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和加强写作能力。
这节课的亮点在于教师语言生动、过程清晰、课件制作精细和研究氛围轻松融洽。
听课记录

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听课教师:曾靓20 11 年9 月21 日第周星期科目初三化学班级节次任课教师李连坚课型新授课课题用微观的观点看物质参加对象授课过程摘要活动探究探究物质的可分性探究问题:物质是否可以再分?猜想: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KMnO4微粒可否再分?设计实验方案:(与学生互动)实验并观察现象:分析现象:1、固体粉末为什么会消失?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是不是KMnO4溶液消失了?3、同样是KMnO4溶液,有的颜色浅,有的颜色深,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食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KMnO4微粒可否再分?设计实验方案:(与学生互动)实验并观察现象:分析现象:1、固体粉末为什么会消失?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是不是KMnO4溶液消失了?3、同样是KMnO4溶液,有的颜色浅,有的颜色深,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食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评课摘要(优缺点) 1、结构清楚,脉络清晰。
2、师生互动,气氛热烈。
课堂纪律全班总人数人;实到人;迟到人;睡觉;不带课本人;课堂秩序:教室状况1、教室卫生;2、课桌排放;3、其他布置;4、班主任姓名:。
教研室教导处意见签名;年月日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10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2 听课教师:王燕萍2011 年10月19日第8 周星期三过程摘要一、水中生活的动物(一)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背鳍、胸鳍、腹鳍、尾鳍)(二)其他水生动物1.腔肠动物:海葵、海蜇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3.甲壳动物:虾、蟹类4.其它二、陆地生活的动物1.无浮力2.无温度3.无湿度(一)蚯蚓:环节动物(二)家兔:哺乳动物(盲肠较长有利于消化膳食纤维)三、空中飞行的动物(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外形、内部结构)(二)昆虫(蝗虫):头、胸(有运动器官)、腹强调:虾、蟹、蜘蛛是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纲评课摘要(优缺点)通过对比引出陆生动物的特点比较自然课堂纪律全班总人数人;实到人;迟到人;睡觉;不带课本人;课堂秩序:问题⑴以上函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假如将这些一次项系数用字母k来表示,将常数项用字母b表示,那么对于像(1)(3)这样的函数关系式可以怎么表示呢?如果当b=0时,又是怎么样表示呢?在完成任务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所得函数关系式。
语文教研室听课评课记录

一、听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听课班级:八年级(2)班三、授课教师:张老师四、课题:《春》一、课前准备1. 教师备课充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课文的结构、主题、写作手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 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3. 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二、课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检查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文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主题、写作手法等。
(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 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课文中的场景。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春》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后反思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性高。
2.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评课意见1.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课堂组织有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