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开发区垃圾场水文地质勘察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回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价,以制定后续的水行治理方案和预防隐患。
通过对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的综合分析,旨在提供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回采工作面安全高效进行。
二、地质情况评价1.砂岩层含水性评估根据地层钻探数据和地质勘探结果分析,回采工作面主要地层为砂岩层,并具有较好的含水性。
砂岩层的含水量和透水性较高,容易积聚大量的地下水。
2.断裂构造分析通过对断裂构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回采工作面两侧存在多条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可能会对地下水的流动和聚集造成影响,需要关注隐患的形成。
3.地下水水位和流向通过对井点监测记录的地下水水位数据和流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且呈现向工作面方向流动的趋势。
这表明回采工作面可能存在较大的涌水风险。
1.水行隐患分析分析了回采工作面存在的水行隐患,主要包括涌水、冒顶和顶板垮落等。
涌水会引起工作面的淹水和部分机电设备的损坏,冒顶和顶板垮落会威胁人员的安全。
2.水行隐患治理方案为解决回采工作面存在的水行隐患-加强工作面附近的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和流速的变化情况,提前预警;-安装排水设备,在工作面附近设置抽水井和排水管道,将地下水抽净;-注浆加固岩体,填充断裂带,减少水的渗透和聚集;-加强顶板管理,及时清理顶板松散物,防止顶板垮落造成的安全隐患;-对工作面进行加固,增加支护措施,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
四、结论综上所述,回采工作面存在较高的涌水风险和水行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高效进行。
建议在实施治理方案的同时,加强水文地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地下水和地质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潜在风险。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就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向您呈交以下报告。
一、背景介绍该矿工作面位于市县,地处高山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根据前期的勘探结果显示,矿区存在丰富的煤矿资源,但也存在一定的水文地质风险。
为确保矿区开采的顺利进行,必须对该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水文地质调查情况1.水文地质勘探通过水系观察、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井的取样分析,我们对该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进行了详细调查。
勘探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储量相对较丰富。
同时,附近存在多条地下裂缝及断层,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下水的流动形成了一定影响。
2.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我们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渗流方向、渗透率等。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矿区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地下含水层较厚,渗透率较高,适于水资源的开采利用。
三、水文地质风险评价1.地下水涌水风险由于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加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存在地下水涌水的风险。
特别是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采动压力的变化,可能导致地下水溢出,给井下工作环境带来一定的困扰。
2.地下裂缝风险矿区周边的地下裂缝和断层对于地下水的流动方式有影响,可能导致地下水的快速流失及水位突变。
因此,在矿井开采前后,需要加强对地下裂缝的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地下裂缝对矿井的影响。
四、防治措施建议1.增加抽水设备针对地下水位波动大的问题,应加强水位监测,及时调整抽水设备,保持井下工作环境的稳定。
2.强化地下裂缝监测在矿井开采前后,应加强对地下裂缝情况的监测,发现异常即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防止地下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与变形。
3.引入先进的防渗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涂层材料、灌浆技术等,加强矿井支护,防止地下水涌入矿井,保证矿井开采的安全进行。
五、结论根据对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的评价,全面了解了矿区的地下水位情况、地质构造等关键参数,发现了地下水涌水和地下裂缝风险。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 背景和目的水文地质调查是对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和评价的一种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背景是为了全面了解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并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范围包括研究区域内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质量、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等。
采用了以下几种调查方法:地下水水位的测定:通过设置多个地下水水位监测井,使用水位计定期测量地下水位,了解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情况。
地下水质量的采样和分析:在研究区域内设置水质监测井,定期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通过地面地质剖面观测、有关地质图的研究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的地下水水源、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
3. 调查结果3.1 地下水水位经过定期测量,得到了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位的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位整体较稳定,变化范围在正常情况下。
3.2 地下水质量通过水质监测井的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得到了研究区域内地下水的水质数据。
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总体上属于中等水质,但部分地区存在轻微的水质污染现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控和治理。
3.3 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了解到研究区域内地下水主要源于降水和地表径流,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含水层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4. 和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和建议: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位较稳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总体上属于中等水质,但存在轻微的水质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监控和治理,防止进一步恶化。
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参考文献1.2.3.以上为本次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和补充。
某垃圾场初步勘察报告

XXX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XXX勘察设计院二○一八年十一月报告名称:XXX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工程编号:K2018-247-1完成单位:XXX勘察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人:提交批准人:报告提交日期:二○一八年十一月目录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一)任务由来 (1)(二)场地形成的历史背景 (1)(三)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 (1)(四)工程勘察等级 (5)(五)勘察工作布置、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5)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10)(一)自然地理、气象及水文情况 (10)(二)区域地质构造 (11)(三)不良地质作用 (11)(四)地层岩性及结构特征 (12)三、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4)(一)岩土参数统计与分析 (14)(二)垃圾场填埋区 (14)(三)新建渗沥液调节池 (20)四、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21)(一)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1)(二)垃圾场四周垂直防渗帷幕 (25)五、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31)六、地基土污染分析与土的地腐蚀性评价 (32)(一)地基土污染分析 (32)(二)土的腐蚀性评价 (34)七、结论和建议 (35)(一)结论 (35)(二)建议 (37)附图: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2500)…………………………..1-12、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1000,垂直1:500)…2-1~2-163、钻孔柱状图(1:250)…………………………….3-1~3-254、取样位置图(1:1000)………………………………….4-15、地质环境条件图(1:2500)……………………………5-1 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1页2、标准贯入试验一览表……………………….….………1页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一览表……….…………………….2页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页5、测量成果表…………………………….….……………1页6、注水试验成果表………………………….……….……1页7、压水试验成果表………………………….……….……5页检测报告:1、岩石土质试验报告…………………..…………………3页2、土易溶盐分析报告…………………..…………………3页3、水质分析报告………………………..…………………4页4、渗沥液检测报告……………………..…………………8页附件:1、剪切波速测试报告.……………………..….…………10页2、技术要求和服务要求…………………………………...3页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一)任务由来XXX垃圾填埋场自2005年11月进行试运营,截止目前已经运行13年,目前垃圾填埋场容量已满,已经进入封场阶段。
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

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编号: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报告主体:水文地质勘察部分1. 概述水文地质勘察是环评报告中关键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对规划建设项目所处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评估项目可能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调查范围本次水文地质勘察调查涵盖了项目区域及其周边范围,具体范围如下:(详细描述调查范围的地理位置、面积等信息)3. 调查内容和方法3.1 水文调查(详细描述进行水文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水位观测、流量观测、水质采样分析等)3.2 地质勘察(详细描述进行地质勘察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剖面观测、钻探取样、岩石分类等)3.3 水文地质数据分析(详细描述对所获得的水文地质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等)4. 环境影响评价本次水文地质勘察结果表明,项目可能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详细描述可能的环境影响,如地下水位变化、水质污染等)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基于对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结合项目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详细描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的结果,如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持续时间等)6. 建议和对策为减少和避免项目对水文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详细描述建议和对策,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建立水质监测体系等)7. 结论通过对水文地质勘察的详细调查、数据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估,得出以下结论:(总结研究结果,强调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 参考文献(列举所有在本次水文地质勘察中所使用的参考文献)附录:水文地质勘察相关数据和图表(提供所获得的水文地质数据、剖面图、地质剖面图等附加资料)注意:本报告的主体部分为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报告的其他部分内容为补充材料,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一、引言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在地质和水文条件下的分布、运动、质量及与地下含水层相互关系的学科。
该专项调查报告旨在对某特定地区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详细描述,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概况本次调查针对的研究区位于某特定地区,该地区地理位置在经度XXX,纬度XXX,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包括了XX山脉、XX平原以及XX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水文地质专项调查的目的在于:1.全面了解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分带规律,为后续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推断地下水补给和排泄过程,为该地区水文循环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3.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分析其对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影响,为地下水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四、调查方法与内容(一)数据采集本次调查采用综合性的方法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调查。
其中包括以下数据采集方式:1.野外水文地质观测:通过设置水位观测井和水文地质观测点,定期观测地下水位、水温、水质等参数,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
2.地质勘探:利用电磁波波速测井、钻探、岩芯采集等方式,对研究区地下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进行详细勘探,并获得相关样本。
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使用遥感技术获取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图像数据,并结合GIS进行分析和建模。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本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将进行如下处理与分析:1.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动速度的统计分析:对采集到的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动速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测地下水运动规律。
2.含水层特征的分析:通过采集的岩芯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了解研究区不同含水层的物理特性。
3.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分析:通过采集的水样,在实验室中进行水质分析,了解地下水的化学组成。
五、研究成果(一)地下水资源分布通过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数据,我们得出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图。
该图清晰地显示了地下水的分布、补给和排泄过程等关键信息。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四、水文地质试验五、结论与建议附录:1、井(孔)标高明细表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4、抽水试验综合图5、回灌试验综合图6、水质分析成果表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2、测试地下水温度;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能力;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
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
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
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言新疆石河子拓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拟在147团22连以北沙漠地带建设石河子开发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为评价废弃物处理中心对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新疆石河子拓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新疆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该项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告编写阶段。
受新疆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委托,1.1项目区概况20.3km2,产业规划重点为收集处理园区拟兴建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即固体废弃147 团 22 连以北 1.5km处,地理坐标E86°01′10.3″,N44°44′15.7″(详见图1交通位置图)。
该区域及周边均为荒漠,内有自然形成的低洼地,距工业园区运输距离约30km。
填埋场总占地面积 15 万m2,计划分两期施工,其中一期为本次工作主要研究对象,用地面积 57500m2,容积 345000m3,年填埋固废约为 33333m3,服务年限为10.35 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相关规定,拟建项目属于固体废物填埋场工程,项目建成运行后固体废物可能对土壤造成影响,固体废物渗滤液可能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建设项目分类属Ⅱ类,依据Ⅱ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标准,本项目供水(或注水、排水)规模小,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小,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级别为中等,综合确定本次工作等级为Ⅱ类建设项目一级,勘察区调查评价范围为以固体垃圾堆放场为中心方圆30km2。
1.2工作目的与任务1.2.1工作目的对项目区及其影响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评价,为地下水环境评价及地下水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不包括数值模拟中的地下水动态长观及弥散试验等)提供依据。
1.2.2工作任务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作,基本查明场地3)基本查明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渗透系数;4)基本查明勘查区30km2范围内的潜水、承压水水位埋深情况;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和承压水等水压线图;5)调查了解勘察区200m深度内地层结构、岩性(收集勘察区内现有机井柱状图了解),承压水混合开采时含水层的富水性、单井涌水量、降深、影响半径、渗透系数、水质;6)收集本区域的地下水动态资料,定性分析勘察区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7)调查了解地下水背景值;8)调查了解勘察区内现状污染源的位置、排放方式;9)基于以上数据资料提交勘察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1.3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的专业技术规范和文件有:1)本工程可研报告、任务委托书、合同书;2)《关于石河子开发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一期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量变更的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5)《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6)《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7)《供水水文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1.41)(1:101:50万水文地质测绘、钻探,机民井抽水试验等工作,1:10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设计院,一九九五年)。
该项成果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及再补充一定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玛河流域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第四纪地质地貌,划分了区域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结构及富水性,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可作为本次工作的对比参考资料。
4)《新疆兵团农八师莫索湾安全饮水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1:5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地质勘察分院,二00六年)。
该项成果对147团东部进行了1:50000的水文地质详查,对该团东部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
论证了莫索湾安全饮水项目水源地年开采328×104m3水量水质的可靠性,对水源地机井布局及水源保护措施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所完成的工作量,可作为本次147团东部的水文地质资料,加以利用。
5)《兵团农八师一四七团水文地质勘察报告》(1:5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地质勘察分院,二00八年)。
该项工作较详细论述了一四七团辖区内地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富水性、地下水水质状况,计算评价了地下水资源量。
本次勘察区位于一四七团22连北部沙漠地带,前人几乎未投入勘察工作量,该成果内容对本次勘察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
1.5勘察工作概述1.5.1项目准备工作阶段2011年9月中旬至9月28日为项目接洽阶段,限责任公司(业主)进行了充分沟通,交业主审核,经审批修改完本项目实行主管院水文地质钻探组承担各专业任务。
参加该项目的主1-1、表1-2。
主要设备有: GPS卫星定位仪2部,便携计算机2台,流速流量仪1台,钻机2台,越野服务车2辆。
表1-1 参加主要工作人员及担负工作一览表①文地质技术负责:刘峰②室内试验负责:黄为水③水文地质钻探负责:颜平外业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刘峰、高星、王云智、周金玲、颜平、董林、王青、王忠勇内业主要工程技术人员:①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编写:刘峰②图件编绘:高星③水土测试分析:地勘分院测试中心④报告、图件出版:刘峰、高星、王淑琴、王青表1-2 项目组人员配置表本次外业工作中的测绘工作由于受沙漠交通条件限制我院难以开展,由业主委托专业测量单位对各勘探点高程进行了测量。
外业期间业主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理解,使设计工作量全部完成,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勘察区处于147团22连以北沙漠地带,部分地区属于玛纳斯县六户地辖区,生存及交通条件恶劣,仅有几户私人农场凿建有机井,据调查访问,机井资料丢失,无处查找,前人在此地带未曾开展过勘探孔施工,因此勘察区沙漠地带深部地层资料缺乏,本次勘察工作在区内未投入深度超过35m的勘探孔施工,缺乏对深部地层结构和含水层岩性了解,故本次勘察对35m~200m深度内地层结构资料只能参考147团北部地貌单元相似、靠近沙漠连队的机井资料。
依据合同约定,对资料的真实性无法承担责任。
理工作。
首先对外业勘察的工作成果(外业记录卡片、记录图表、工作图纸及试验数据)进行检查与复核,在此基础上分析编绘图件,根据图件内容编写报告。
2011年11月25日提交了成果报告的出手稿,经院主管水文地质专业的技术领导逐级审核、审定,修改完善后于2011年11月30日提交成果报告。
2 自然地理2.1 地形地貌勘察区处于玛纳斯河冲洪积平原下游细土平原,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357m ~393m之间,地形坡降平均为1~2‰,勘察南部绿洲平原区地形平缓,向北进入沙漠区,分布为多垄沙丘,起伏较大。
按地貌的成因及形态,可划分为冲积平原与风积平原两种地貌单元。
2.1.1冲积平原分布在147团22连以南,为耕作区,零星分布固定沙丘,地形平坦开阔,地形坡降0.5~1‰,海拔高程359m~364m。
地表岩性以粉土为主。
盐渍化现象轻微。
2.1.2风积平原主要分布在147团22连以北沙漠地带,属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边缘的固定沙垅和链状沙丘,地形呈波状起伏,沙垄多呈南北向条状分布,呈马蹄形和抛物线型。
垅间距50~200m,比高一般在5~10m2.2气象2.2.1气候特征①气温据莫索湾147团气象站资料,工作区多年月平均气温为6.48℃。
7月份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5.27℃。
无霜期、年际变化较大,一般在140-198天之间,平均162天。
热量资源完全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特别适应棉花生长。
②降水及蒸发本区降水较少,蒸发强烈,多年月平均降水量13.05毫米,4-10月的作物生育期降水月平均12.52~19.53mm,年有效降水量为156.59mm。
年蒸发量2004.3毫米,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2.8倍,日照时间月均222.28小时(见图2-1)。
③灾害性气候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干旱、暴雨、大风、沙尘暴、雾、雷暴等。
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由于区内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玛纳斯河的天山融雪水及汛期洪水,春季天山冰融量少,夏季汛期推迟,河流径流量小,不能满足春季作物灌溉的需水量,引发春夏旱。
八级以上的大风常引起沙尘暴,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时有发生,对农业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四七团雹灾多出现在4~7月,大多数发生在午后14~20时,少数发生在21~23时。
进入九十年代,莫索湾垦区开展人工防雹影响天气工作,效果显著,虽有雹而不能成灾。
勘察区位于玛纳斯河(以下简称“玛河”)东岸冲积平原下游。
玛河为冰雪消融和大气降水及泉水补给的内陆水系,发源于天山山脉北坡西段依连哈比尔尕山海拔5000m以上的永久冰川地带,是天山北麓最大河流,河道全长324km,流域面积2.43万km2,汇水面积5156km2。
河水流向在山区大致由南向北,在冲洪积平原区向西偏转为北西向。
南部海拔3600m以上的高山区为岩漠或终年积雪,冰川面积约900km2,冰雪融水是河流主要、稳定的补给源。
中南部雪线以下海拔1200~3600m的高中山区降水量400~500mm,天然植被发育以林、草类为主,河网密布,河谷陡峭,为河流径流的形成区;中部海拔700~1200m的丘陵及山间,谷地降水量200~400mm,天然植被较发育,以草类为主;丘陵地形坡度比较缓;山间谷地地形平缓但坡降大;河谷阶地发育,阶坎陡峭,Ⅳ级阶地前缘阶坎高度多大于40m,只有少部分降水汇入河道,是河流径流的转运区;中北部海拔600~1200m的低中山丘陵区降水量200~250mm,地形坡度比较缓,植被不发育,以季节性短命类草为主,为散流区;北部海拔350~600m的山前冲洪积平原降水量150~200mm,河道宽,河水浅,河水渗漏强烈,是河道径流的散失区。
据玛河红山嘴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年内径流量变化较大。
多年平均径流量13.1亿m3,最大年径流量19.41亿m3(2002年),最小年径流量10.32亿m3(1954原因是:干旱年份降水虽少,但山区晴天多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增大;反之,降水多的年份,阴雨天多气温较低,冰川融化量减少;降水量与冰川融化量对河流径流量相互弥补导致了玛纳斯河流域各河流年际径流量比较稳定。
玛河河水水质良好,河水水质矿化度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a 型。
在冰雪融化期和降雨洪水时,河水含沙量大;枯水期含沙量小;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9kg/m3,侵蚀模数为59×104kg/km2。
1999年最大输沙量1748万吨。
玛河现代河床位于勘查区西南直线距离约20km,从施工的勘探孔揭露的地层岩性分析,历史上玛河特大洪水时地表径流曾经到达过勘察区,在30m深度内沉积有薄层的中粗砂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