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应知应会手册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技术交底内容应知应会清单

环境保护技术交底内容应知应会清单

环境保护技术交底内容应知应会清单
1、施工中所挖出的土应堆弃在合理位置,应远离耕地及农田。

2、在运输各种材料过程中,应注意道路、耕地和附近建筑物的保护,运输便道要经常洒水,避免车辆荡起粉尘影响周围环境及对植被造成污染。

3、散装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用篷布覆盖。

4、驻地生活区内要经常洒水,避免出现尘土飞扬对空气造成污染。

5、施工中不得造成与施工范围无关的其他建筑物的稳定破坏,保持周围环境协调。

6、严格保护用地界以外的植被、树木。

7、做好防洪排水工作,防止因施工淹没损坏附近的建筑物。

8、各种机械在作业时,尽量减小噪音污染,避免对周围居民、施工人员的生活及休息带来影响。

9、严禁将生活废水、垃圾及废弃物到附近河道内,保证沿线河流保持清洁和畅通。

10、驻地生活区内设置垃圾点,应统一进行处理,严禁乱丢乱弃,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11、施工现场作业生产的污水,禁止随地排放。

严格控制污水流向,在合理位置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出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12、做好厕所卫生的清理及生活垃圾的堆放和清理,保证空气清洁。

13、混凝土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落措施。

在运输道路上的落地料及时清理。

14、施工现场要清洁干净,做到“工完料净”,工程中的弃碴、废料要远离居民生活区设立弃碴场,不给周围环境遗留工程垃圾。

15、待工程完工后,对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应覆盖热土,恢复耕作条件,其余裸露地表应进行平整,并植草或种植树木绿化,保护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保护应知应会35题

生态环境保护应知应会35题

生态环境保护应知应会35题1.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行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2. 为什么需要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保护地球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人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时,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3.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广可持续发展等。

4.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如何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可以从限制开发、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角度入手。

例如,限制砍伐森林,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约能源等。

6. 如何防治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污染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管、推动清洁生产等途径来实现。

7.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基因库,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推动生态恢复等。

9. 如何推广可持续发展?推广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立法、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套组成整体的生态单位。

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三个层次。

11. 什么是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一群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组成的特定生态系统。

12. 生物种群是指什么?生物种群是在一定地区内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征和遗传结构。

13. 生态恢复的意义是什么?生态恢复是修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恢复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应知应会100点

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应知应会100点

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应知应会100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2·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4·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凡是向已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6·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7·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8·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当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9·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生态文明应知应会知识

生态文明应知应会知识

生态文明应知应会知识1.请你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旧报纸、矿泉水瓶、旧衣物等。

(2)有害垃圾:电池、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3)厨余垃圾:菜叶、剩菜、剩饭等。

(4)其他垃圾:砖瓦陶瓷、渣土等。

2.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时代”,需要人们增强哪些意识?绿色环保意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公德意识。

3.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谈谈治理土地沙化的必要性。

(1)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治理土地沙化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2)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生共荣的整体,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治理土地沙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福人类。

4.破解“沙漠怎么绿,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得,如何可持续”,启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要处理好哪些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

5.简要说明中国在防治荒漠化与土地退化方面积累的经验。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3)当地政府加强财政支持,企业报资及当地民众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4)要注重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

(5)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6.思考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印证了哪些道理?(1)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3)推动绿色发展,要加强政策支持,推进企业和民众参与。

(4)推动绿色发展,要重视发挥科技的作用。

环境保护手册

环境保护手册

环境保护手册现代社会,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家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本手册将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您介绍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一、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首先要修复和防止漏水,不要让水源白白流失。

其次,尽量减少淋浴时间,合理使用洗衣机,不要将水一次性倒掉,尝试多次利用等方法来减少用水量。

记得及时修理漏水龙头等设备,不浪费每一滴水。

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举措。

通过正确的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需要进行分类投放,尽量减少非生物资源的浪费,保护资源的再生利用。

在投放垃圾时,请注意看清楚标识,将垃圾投放至相应的垃圾桶内,做到分类存放。

三、减少能源消耗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比如,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次数,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减少空调和取暖器的使用时间,及时关闭灯光等。

同时,选择环保型产品,将生活和工作中的电器设备升级为节能电器,也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

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是为了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代替开车,尽量减少私家车辆使用,避免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同时,我们也可以推广绿色出行理念,鼓励更多的人共同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五、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一项直接和有效的环境保护行动。

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减少土壤侵蚀,维持生态平衡。

我们可以主动参与植树活动,在适当的时候在自家周围或者公共地方植树造林,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保护野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不捕杀野生动物,不买卖野生动植物制品,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平衡的发展。

应知应会环境保护知识

应知应会环境保护知识

应知应会环境保护知识简介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应知应会的环境保护知识。

知识点一: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资源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们应该遵循“减少、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纸张浪费等。

知识点二:能源的选择能源的选择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优先选择清洁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

同时,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保护生态系统意味着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我们应该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知识点四:废物的处理废物的正确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分类垃圾,将可回收物、有害物质和普通垃圾分开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支持可持续发展,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知识点五:环保法律法规了解环保法律法规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同时,如果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举报。

知识点六: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结论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了解环境保护知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和未来。

参考资料。

中石化印发环保应知应会口袋书

中石化印发环保应知应会口袋书

中石化印发环保应知应会口袋书介绍中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企业之一,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

为了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知识,中石化决定印发环保应知应会口袋书,以便员工随时随地了解环保相关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石化印发环保应知应会口袋书的意义、内容和实施方法。

口袋书的意义1.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环保应知应会口袋书可以让员工随时随地学习环保知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提供环保知识,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展示企业责任:中石化通过印发口袋书展示了企业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口袋书内容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常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要求2. 环境管理制度•中石化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执行情况•员工在工作中应遵守的环境管理制度3.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同工作场所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各类污染物的防治方法和应急措施4.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意义•中石化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成效5.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中石化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价情况口袋书的实施方法1.编写口袋书:中石化可以聘请专业的环保人员编写环保应知应会口袋书,确保内容准确、全面。

2.印制和发放:将口袋书印制成小册子的形式,并发放给所有员工。

3.培训与宣传:中石化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向员工介绍口袋书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4.定期更新:随着环保法律法规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中石化应定期更新口袋书的内容,确保员工始终了解最新的环保知识。

结论中石化印发环保应知应会口袋书是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知识的重要举措。

通过口袋书,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环保相关内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口袋书的内容应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节能减排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口袋书的实施方法包括编写口袋书、印制和发放、培训与宣传以及定期更新。

环境保护知识应知应会

环境保护知识应知应会

环境保护知识应知应会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对我们采取正确的行动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环境保护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应对环境问题。

1. 节约能源能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关闭不必要的电子设备和灯光。

- 使用能源效率高的电器和照明设备。

- 提前关掉不必要的暖气和空调。

-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需要的能源消耗。

2. 减少废物废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 分类垃圾并进行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分开收集。

- 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

- 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如纸张和包装材料。

3. 推广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环境友好的选择,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安装太阳能板可以利用太阳能来供电。

- 风能:风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 水能:水力发电可以利用水资源产生能量。

4. 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参与生态保护的方法:- 鼓励植树造林和绿化城市。

- 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栖息地。

- 禁止乱倒垃圾和污染水源。

5. 环境教育和宣传环境教育和宣传能够提高公众意识,并激发人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下面是一些相关措施:- 提供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 在学校、社区和媒体上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组织环保活动,如清洁运动和种植活动。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环境保护知识,我们可以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为创建一个更加美丽和可持续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 环境保护知识 - 国家环境保护部- 节约能源与环保 - 国家能源局- 环境保护教育 - 环保志愿者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应知应会手册
(ISO14001:2015)
一、环境保护常用名词解释
1.环境保护:指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从而制定出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以保护环境和造福人民。

2.环境污染:指由于人为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环境素质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生息的正常条件。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3.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4.环境影响评价(EIA):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5.环保“三同时”: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6.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7.工业“三废”:指废水、废气、废渣。

8.清洁生产:指不断的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9.循环经济:指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10.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二、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12.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13.悬浮物(S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

14.氨氮: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15.总氮(TN):指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地表水中氮、磷物质超标时,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

16.总磷(TP):水中的含磷化合物,包括正磷酸盐、缩聚磷酸盐、有机磷,是污水中常测的一种污染物。

1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其中规定了10类污染物:SO2,TSP(总悬浮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NOX,NO2,CO,O3,Pb,B[a]P(苯并[a]芘),F。

标准分三级,核心是对人的影响程度:一级:不影响;二级:不伤害;三级:不中毒。

18.空气污染指数(API):指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21.细颗粒物(PM2.5):大气中粒径小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气溶胶)。

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
等有重要的影响。

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2.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日常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固体、半固体(泥状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

23.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固体废物和无机固体废物;按污染特性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物。

按形态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和容器中的液态或气态。

24.固化: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

结构完整的整块密实固体,方便运输。

25.噪声:指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

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论,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声音的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

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

工业区环境噪声最高限值,昼间65db、夜间55db。

三、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26.新《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共有7章,70条。

27.新《环境保护法》五大亮点:(1)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4)按日计罚无上限;(5)明确政府管理。

28.新《环境保护法》中环境保护管理原则:(1)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3)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发展的原则。

(4)坚持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

29.生态保护红线: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30.按日计罚:新《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31.污染环境罪:《刑法》第339条规定,即:“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其徒刑,并处罚金”。

32.排污费:指排污者为其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的污染支付的环境成本。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包括征收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噪声超标四项排污费。

33.环境影响评价分为: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报告书是指项目实施对环境有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以往尚未有过的重大影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是指项目实施对环境影响有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登记表是指项目实施对环境有极小的影响,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

34.环境敏感区:(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环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

(3)社会关注区: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4)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或者已经接近标准限值的地区。

35.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确立为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

四、公司内部环境保护制度
3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