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热化学反应专题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024届高三化学训练专题--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单选题1.(23-24高一下·重庆·阶段练习)研究表明金属铁能与N 2O 、CO 反应,其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B .Fe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加入铁,可使反应的热量变化减小D .Fe +N 2O→FeO +N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23-24高一下·广东江门·阶段练习)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 .()22Ba OH 8H O ⋅与4NH Cl 反应的能量变化B .除去4CH 中少量的24C HC .演示喷泉实验D .新制()2Cu OH 的制备 A .A B .B C .C D .D3.(23-24高一下·四川内江·阶段练习)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 2和NO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23SO (g)+NO (g)SO (g)+NO(g),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①反应在c 点到达平衡①SO 2浓度:a 点小于c 点①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①12Δt =Δt ,ab 段NO 2的消耗量小于bc 段NO 2的消耗量①混合物颜色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①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①逆反应速率图象在此时间段内和上图趋势相同A .3个B .4个C .5个D .6个4.(23-24高一下·河北张家口·阶段练习)下列能量变化与图示能量变化一致的化学反应是A .金属钠与水B .4NH Cl 晶体与22Ba(OH)8H O ⋅混合搅拌C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D .硫酸与NaOH 溶液混合5.(23-24高二下·安徽六安·期中)已知:①()()()21Zn s +O g =ZnO s 2-1ΔH=-348.3kJ mol ①()()()2212Ag s +O g =Ag O s 2-1ΔH=-31.0kJ mol 则()Zn s 与()2Ag O s 反应生成()ZnO s 和()Ag s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2Zn s +Ag O s =ZnO s +2Ag s -1ΔH=+317.3kJ molB .2O=Zn+Ag ZnO+2Ag -1ΔH=+317.3kJ molC .()()()()2Zn s +Ag O s =ZnO s +2Ag s -1ΔH=-317.3kJ molD .()()()()22Zn s +2Ag O s =2ZnO s +4Ag s -1ΔH=+634.6kJ mol6.(23-24高一下·重庆万州·期中)如图是金属和卤素单质X 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稳定性:MgF 2(s)>MgCl 2(s)>MgBr 2(s)>MgI 2(s)B .由MgI 2(s)转化为MgCl 2(s)需要吸收能量C .22.4 L F 2(g)与足量Mg 反应生成MgF 2(s)放热1124 kJD .由图可知,MgBr 2(s)分解吸收的能量比MgCl 2(s)多7.(23-24高一下·北京·期中)已知:()()()2222H g O g 2H O g += 1kJ mol H a -∆=-⋅已知a 、b 、c 均大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1molH 与2O 反应生成水放出的热量为akJB .氢分子变为氢原子需要放出1kJ mol b -⋅的热量C .断开1molH O -键需要的能量为()/4kJ a b c ++D .可通过a 、b 、c 的具体数值判断H H -键与H O -键的相对牢固程度8.(23-24高一下·辽宁·期中)从科技前沿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化学无处不在。
高中化学高考备考专题强化习题——反应热

(1)在大小烧杯之间填充碎泡沫塑料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2)写出表示该反应中和热(-57.3kJ·mol-1)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若改用60mL0.50mol·L-1盐酸和50mL0.55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下同),所求中和热数值____。
④2CO(g)+O2(g)=2CO2(g) ΔH2=-566.0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
B.反应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1
C.甲醇的燃烧热726.64 kJ·mol-1
D.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
14.三硫化磷(P4S3)是黄绿色针状晶体,易燃、有毒,分子结构之一如图所示,已知其燃烧热ΔH=-3677kJ/mol(P被氧化为P4O10),下列有关P4S3的说法正确的是
A.N2H4(g)+O2(g)=N2(g)+H2O(l) ∆H=+267kJ•mol-1
B.N2H4(g)+O2(g)=N2(g)+2H2O(l) ∆H=-133.5kJ•mol-1
C.N2H4(g)+O2(g)=N2(g)+2H2O(g) ∆H=-534kJ•mol-1
反应热高考题汇总

1.(2017全国I卷28)(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 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
2.(2017全国II卷27)(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4H10(g)= C4H8(g)+H2(g) ΔH1已知: ②C4H10(g)+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③H2(g)+ 12O2(g)= H2O(g) ΔH3=−242kJ·mol−1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kJ·mol−1。
3. (2017全国III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 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4.(2017全国III卷28)(3)已知: As(s)+H2(g)+2O2(g)=H3AsO4(s) ΔH1H2(g)+12O2(g)=H2O(l) ΔH22As(s)+52O2(g) =As2O5(s) ΔH3则反应As2O5(s) +3H2O(l)= 2H3AsO4(s)的ΔH =_________。
5(2017天津7)(3)0.1 mol 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 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 的液态化合物, 放热4.28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2017北京26)(1)氯化过程: TiO2与Cl2难以直接反应, 加碳生成CO 和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十年真题汇总1.(2017·浙江高考真题)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2(g)+3H2(g)=2NH3(g) ΔH=-(b-a)kJ/molB.N2(g)+3H2(g)=2NH3(g) ΔH=-(a-b)kJ/molC.2NH3(l)=N2(g)+3H2(g) ΔH=2(b+c-a)kJ/molD.2NH3(l)=N2(g)+3H2(g) ΔH=2(a+b-c)kJ/mol2.(2014·海南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ΔH分别为436 kJ·mol-1、463 kJ·mol-1和495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1/2O2(g)ΔH=-485 kJ·mol-1B.H2O(g)==H2(g)+1/2O2(g) ΔH=+485 kJ·mol-1C.2H2(g)+O2(g)==2H2O(g) ΔH=+485 kJ·mol-1D.2H2(g)+O2(g)==2H2O(g) ΔH=-485 kJ·mol-13.(2016·浙江高考真题)已知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ˉ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ˉ1C.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ˉ1D.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ˉ14.(2009·重庆高考真题)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注:△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中和热)C.S(s)+O2(g)=SO2(g);△H=-269.8kJ/mol(反应热)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5.(2009·四川高考真题)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反应热

第26讲反应热[课程标准] 1.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能从多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一反应热、焓变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焓(H):用于描述物质所具有能量的物理量。
(2)焓变(ΔH):ΔH=H(生成物)-H(反应物),单位kJ·mol-1。
(3)反应热:指当化学反应在一定压强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单位kJ·mol-1。
(4)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对于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有:ΔH=Q p。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正误辨析](1)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2)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一定不能发生反应()(3)一个反应的焓变因反应物的用量和反应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4)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5)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6)反应2SO 2(g)+O2(g)2SO3(g)ΔH=-Q kJ·mol-1(Q>0),则将2mol SO2(g)和1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 kJ的热量()(7)活化能越大,表明化学反应吸收的能量越大()(8)C和H2O(g)、C和CO2、N2和O2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9)Na2CO3溶于水,NaHCO3溶于水均放出热量()答案:(1)×(2)×(3)×(4)√(5)×(6)×(7)×(8)×(9)×一、反应热与能量变化关系图1.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__________。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之六---反应热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3.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 点
不同 点
能量变化
ΔH
反应物的 量
生成物的 量
反应热的 含义
均为放热反应 ΔH<0,单位:kJ·mol-1
1 mol 可燃物(O2 的量不限) 可 能 是 1 mol, 也 可 能是 0.5
mol
不限量
H2O (l)是 1 mol
25℃、101 kPa 时,1 mol 纯物 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 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 和反应生成 1 mol 液态 H2O 时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之六---反应热知识讲解及巩固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考试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
的重要作用。 4.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定义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2
ΔH 的正负 ΔH<0
ΔH>0
键能大小
体系能量 大小
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 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 反应物的总能量 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能量
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 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
形成原因 的总能量比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 能量比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
Q=0.418(t2-t1)kJ ③ 要点三、能源 1.概念 :能源就是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其它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 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能源的分类及应用 :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7讲 反应热 盖斯定律

C
续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反应热的计算
(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4)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3.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多
放热反应
关键能力·提升
考向1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方法点拨】盖斯定律应用三步流程 _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2)碳氧双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____。
考向3 依据信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A
【归纳总结】“五审法”正确判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_
[对点训练4] 依据事实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考向4 标准燃烧热和中和反应热
D
已知三种烃的燃烧热如下表所示:
01
必备知识·梳理
1.反应热和焓变
环境释放
环境吸收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 (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
)概念 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能量变化
(3)书写步骤
(4)注意事项
①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反应条件。
碱稍过量
偏小
6.能源
关键能力·提升
考向1 反应热与能量变化的图像分析
典例1 (2023·徐州模拟)下列有关乙烯在酸催化下与 水反应制乙醇的反应机理,说法正确的是( )
B
图甲
图乙
√
D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质用·标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一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2)焓变①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焓变(ΔH):生成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之差。
③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常用ΔH表示反应热,常用单位:kJ·mol-1。
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①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弱电解质的电离④盐类水解⑤C和H2O(g)、C和CO2的反应①中和反应②燃烧反应③金属与酸或氧气的反应④铝热反应⑤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与水的反应⑥大多数的化合反应3.吸热、放热的原因分析(1)从能量图分析物质能量变化与焓变的关系: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2)从化学键变化分析总结利用键能计算焓变(ΔH),通过ΔH的正、负轻松判断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发生()2.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3.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4.活化能越大,表明化学反应吸收的能量越多()答案 1.× 2.√ 3.√ 4.×一、对反应过程能量图的理解1.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从状态Ⅰ到状态Ⅲ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从状态Ⅰ到状态Ⅱ需要(填“吸收”或“释放”)能量,CO分子(填“是”或“否”)需要断键形成C和O。
(3)从状态Ⅱ到状态Ⅲ形成的化学键是。
(4)将相同物质的量的CO转化为CO2,CO与O比CO与O2反应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可能的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化学反应23.(11分)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广泛应用。
(1) 由磷灰石[主要成分Ca 5(PO 4)3F]在高温下制备黄磷(P 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Ca 5(PO 4)3F(s)+2lSiO 2(s)+30C(s)=3P 4(g)+20CaSiO 3(s)+30CO(g)+SiF 4(g) ∆H ①上述反应中,副产物矿渣可用来 。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4Ca 5(PO 4)3F(s)+3SiO 2(s)=6Ca 3(PO 4)2(s)+2CaSiO 3(s)+SiF 4(g) 1H ∆ 2Ca 3(PO 4)2(s)+10C(s)=P 4(g)+6CaO(s)+10CO(g) 2H ∆ SiO 2(s)+CaO(s)=CaSiO 3(s) 3H ∆ 用1H ∆、2H ∆和3H ∆表示∆H ,∆H =(2)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磷酸结构式见右图)之间脱去两个分子产物,其结构式为 。
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3)次磷酸钠(NaH 2PO 2)可用于化学镀镍。
①NaH 2PO 2中P 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 2+和H 2PO 2-,在酸性等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a ) Ni 2+ + H 2PO 2-+ → Ni + H 2PO 3 -+ (b )6H 2PO 2- +2H + = 2P+4H 2PO 3-+3H 2↑ 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并配平反应式(a )。
③利用②中反应可在塑料镀件表面沉积镍—磷合金,从而达到化学镀镍的目的,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镀。
请从以下方面比较化学镀与电镀。
方法上的不同点: ;原理上的不同点: ;化学镀的优点: 。
【答案】①制水泥② 1H ∆+32H ∆+183H ∆ (2)Na 5P 3O 10(3)+11 Ni 2+ + 1 H 2PO 2-+ 1 H 2O → 1 Ni + 1 H 2PO 3- + 2H + ③ 化学镀无需通电,而电镀需要通电 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镀对镀件的导电性无特殊要求【解析】(1)CaSiO 3可以用来制水泥。
(2)可以运用盖斯定律求解;(3)一个磷酸中的羟基与另一个磷酸的H 之间可以脱水。
“五钠”即五个钠原子,由化合价代数为零可求解。
(2)残缺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配平后一定要检查电荷是否守恒。
HO -P -O -P -O -P -OHOH OH OH OOO否则容易出错;比较化学镀与电镀应该从反应环境和条件以及反应实质和产物方面去分析归纳问题,从方法上分析,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通过外加直流电源,在镀件表面形成的镀层,镀层一般只有镍,而化学镀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镀件直接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在塑料镀件表面沉积镍—磷合金,这是两者的不同;从原理上分析,无论电镀还是化学镀均有电子的转移,均是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这是两者的相同点【考点分析】对热化学方程式含义及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17.(8分)废旧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可实现资源再生,并减少污染。
废旧印刷电路板经粉碎分离,能得到非金属粉末和金属粉末。
(1)下列处理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可实现资源再生,并减污染。
废旧印刷电路板经粉碎分离,能得到非金属粉末和金属粉末。
A.热裂解形成燃油B.露天焚烧C.作为有机复合建筑材料的原料D.直接填埋(2)用H 2O 2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
已知: Cu(S)+2H +(aq)=== Cu 2+(aq)+H 2(g) ΔH=64.39kJ ·mol -1 2H 2O 2(I)===2H 2O(I)+O 2(g) ΔH=-196.46kJ ·mol -1 H 2(g)+12O 2(g)===H 2O(I) ΔH=-285.84kJ ·mol -1在H 2SO 4溶液中Cu 与H 2O 2反应生成Cu 2+和H 2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3)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粉末用10%H 2O 2和3.0 mol ·L -1H 2SO 4的混合溶液处理,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见下表)。
当温度高于40℃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
(4)在提纯后CuSO 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 2SO 3和NaCl 溶液,加热,生成CuCl 沉淀。
制备CuCl 的离子方程式是 ▲ 。
17.(本题8分) (1) BD(2) Cu(s)+H 2O 2(l)+2H +(aq)=Cu 2+(aq)+2H 2O(l) ΔH =-319.68 kJ ·mol -1 (3) H 2O 2分解速率加快 (4) 2+2--322C u+SO +2C l +H O 2C uC l ↓+SO 2-4+2H +20.(10分)联氨(N 2H 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 2H 2与N 2O 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1)已知:2NO 2(g)=====N 2O 4(g) ΔH=-57.20 Kj ·mol -1。
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 2(g)N 2O 4(g)达到平衡。
A.减小NO 2的浓度B.降低温度C.增加NO 2的浓度D.升高温度(2)25℃时,1.00 g N 2H 4(1)与足量N 2O 4(l)完全反应生成N 2(g)和H 2O(l),放出19.14 kJ 的热量。
则反应2N 2H 4(l)+N 2O 4(l)======3N 2(g)+4H 2O(l)的ΔH= ▲ kJ ·mol -1。
(3)17℃、1.01×105 Pa ,密闭容器中N 2O 4和NO 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 (NO 2)=0.0300mol ·L -1、c (N 2O 4)=0.0120 mol ·L -1。
计算反应2NO 2(g)N 2O 4(g)的平衡常数K 。
(4)现用一定量的Cu 与足量的浓HNO 3反应,制得1.00 L 已达到平衡的N 2O 4和NO 2为混合气体(17℃、1.01*105Pa ),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 多少克?20.(本题10分) (1)BC (2)-1224.96(3)根据题意知平衡时:124()0.0120;c N O m ol L -= 12()0.0300c N O m ol L -=K=2422()0.012013.3()0.03000.0300c N O c N O ==⨯答:平衡常数为13.3。
(4)由(3)可知,在17℃、1.01×105Pa 达到平衡时,1.00L 混合气体中:12424()()0.0120 1.000.0120n N O c N O V m ol L L m ol -=⨯=⨯= 122()()0.0300 1.000.0300n N O c N O V m ol L L m ol -=⨯=⨯=则2224()()2()0.0540n N O n N O n N O m ol =+⨯=总 由34C u H N O +〒322()22C u N O N O H O +↑+可得10.0540()64 1.732m olm C u g m olg -=⨯=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1.73 g.12.已知:23233()()()2()22F e O s C s C O g F e s +=+△234.1H kJ =·1mol -22()()()C s O g C O g +=△393.5H kJ =-·1mol - 则22332()()()2Fe s O g Fe O s +=的△H 是A. -824.4kJ ·1mol -B. -627.6 kJ ·1mol -C. -744.7 kJ ·1mol -D. -169.4 kJ ·1mol - A28.(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反应N 2(g)+3H 2(g)2NH 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 反应的ΔH (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
(2)O 2 (g)= O +2(g)+e -∆H 1= 1175.7 kJ ·mol -1PtF 6(g)+ e -1PtF 6-(g)∆H 2= - 771.1 kJ ·mol-1O 2+PtF 6-(s)=O 2+(g)+PtF 6-∆H 3=482.2 kJ ·mol -1则反应O 2(g )+ PtF 6 (g) = O 2+PtF 6- (s)的∆H=_____________ kJ ·mol -1。
(3)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 ·L -1的MgCL 2和CuCl 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已知25℃时K sp [Mg(OH)2]=1.8×10-11,K sP [Cu(OH)2]=2.2×10-20。
(4)在25℃下,将a mol ·L -1的氨水与0.01 mol ·L -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 4*)=c(Cl -),则溶液显__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NH 3·H 2O 的电离常数K b =__________。
【答案】 (1)向左 不改变 (2)-77.6 (3)Cu(OH)2 Cu 2++2NH 3·H 2O=Cu(OH)2 ↓+2NH 4+(4)中 K b =10-9/( (a-0.01)mol ·L -1.9.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 +(aq) +24SO -(aq)+2Ba +(aq)+2OH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12H 2 SO 4(aq)=12K 2SO 4(aq)+H 2O(I); ∆H=-57.3kJ/molC.C 8H 18(I)+252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B7.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41022213C H (g)+O (g) = 4C O (g)+5H O (l) 2878kJ/m o l 2H ∆=- ② 41022213C H (g)+O (g) = 4C O (g)+5H O (g) 2658kJ/m o l 2H ∆=-③ 410229C H (g)+O (g) = 4C O (g)+5H O (l) 1746kJ/m o l 2H ∆=- ④ 410229C H (g)+O (g) = 4C O (g)+5H O (g) 1526kJ/m o l 2H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molB. -2658kJ/molC. -1746kJ/molD. -1526kJ/molA10.低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 2(g )+NO (g )+NH 2(g )150−−−→℃催化剂2H 3(g )+3H 2O (g ) ∆H <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 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C .单位时间内消耗NO 和N 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C17.(8分)下表列出了3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