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酶学与酶工程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酶学与酶工程总结

(完整版)酶学与酶工程总结

➢Lecture 1 酶学与酶工程➢酶的概念:酶(enzyme)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催化剂。

➢➢酶的分类(6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Note:一个酶蛋白可有多种催化活性,相当于多个酶(关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差别) 除水解酶和连接酶外,其他酶在反应时都需要特定的辅酶。

金属在酶催化中的作用:稳定酶构象、参与酶的催化作用(如激活底物)、电子传递体➢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强大的催化能力:加快反应速度可高达1017倍;没有副反应;高度的专一性:各种酶都有专一性,但专一程度的严格性上有所差别;可调节性;➢同工酶的概念: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复)等位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所组成的单体、纯聚体或杂交体,其理化及生物学性质不同而能催化相同反应的酶称同工酶。

同一基因生成的不同mRNA所翻译出来的酶蛋白也列入同工酶的范畴。

酶蛋白合成后经不同类型的共价修饰(如糖基化等)而造成的多种酶分子形式,严格来说不属于同工酶而称为synzyme,但也有人称其为次生性同工酶(secondary isozyme)。

不同种属中催化相同反应的酶称为xenozyme,也不属于同工酶。

➢酶的活性中心指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与底物相结合)和催化基团(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构成酶活性中心的常见基团:His的咪唑基、Ser的-OH、Cys的-SH、Glu的γ-COOH。

➢酶的作用机制➢酶活力的调节➢酶的应用食品加工方面: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代表就是酶的应用,目前已经有几十种酶成功用于食品工业。

如葡萄糖、饴糖、果葡糖浆的生产、蛋白质制品加工、果蔬加工、食品保鲜以及改善食品品质与风味等。

酶工程总结

酶工程总结

酶工程总结酶工程是一门结合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和应用酶的性质、功能和生产过程。

通过酶工程的技术手段,科学家们可以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以实现更高效、经济和环保的酶催化反应。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酶工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酶工程的发展历程酶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酶可以用于工业生产。

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纯化和大规模生产酶仍然是一个挑战。

到了7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人们可以对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并通过大规模培养和纯化技术实现酶的工业化生产。

此后,酶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二、酶的改造和优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对酶的基因序列进行改造,以改变酶的催化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点突变、插入和删除等手段引入新的功能基团或改变催化位点的亲和力,从而改变酶对底物的识别和催化效率。

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变酶的结构、稳定性和热力学性质来优化酶的性能和稳定性。

这些酶的改造和优化工作为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基础。

三、酶的应用领域酶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医药、食品、化工等多个行业。

在医药领域,酶工程可以用于生产各类生物药物,如蛋白质药物和抗体药物。

酶工程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效力,减少副作用,并缩短药物研发周期。

在食品工业中,酶工程可用于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如面包、啤酒和奶制品等。

在化工领域,酶工程可以实现绿色催化,代替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降低能耗和废物排放。

四、酶工程的挑战和前景尽管酶工程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酶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

其次是酶的稳定性和失活问题,酶在非生理条件下易受到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其催化效率。

此外,酶的高成本和低产量也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完整word版)酶工程

(完整word版)酶工程

名词解释1。

酶工程:又叫酶技术,是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技术。

2。

自杀性底物:底物经过酶的催化后其潜在的反应基团暴露,再作用于酶而成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这种底物叫自杀性底物??3.别构酶;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4。

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5。

Mol 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转换的分子数目6。

离子交换层析9比活力11葡萄糖效应13产酶动力学15双向凝胶电泳20固定化细胞21酶化学修饰1.酶的转换数:酶的转换数Kp.又称为摩尔催化活性,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2.酶的催化周期:酶进行一次催化所用的时间。

3.固定化酶的比活力:指每克干固定化酶所具有的6活力单位数,它是酶制剂纯度的一个指标。

4.抗体酶:又称催化行抗体。

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抗体是由抗原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结构免疫球蛋白,要使机体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只要在抗体的可变区赋予酶的催化特性,以及酶的高效催化能力。

是通过人工设计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而获得的一类新的生物催化剂,有些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

5.端粒酶:是一种核酸核蛋白,包含蛋白质和RNA两种基本成分.其RNA组分包含有构建端粒的重复序列的核苷酸摸板序列,在合成端粒的过程中,端粒酶以其本身的RNA组分为摸板把端粒的重复序列加到染色体DNA的末端上,使端粒延长。

6.核酶:核酸类酶。

为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核糖核酸分子。

它可以催化本身RNA剪切或剪接作用,还可以催化其他RNA,DNA多糖,酯类等分子进行反应。

7.KS分段盐析:指在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通过改变离子强度使不同的酶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8.B分段盐析:指在盐和离子强度条件下,通过改变温度和PH使不同的酶或蛋白质分离的方法.9.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

酶工程期末重点总结

酶工程期末重点总结

酶工程期末重点总结一、酶工程概述酶工程是将酶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一门科学,通过对酶的研究和改良,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催化活力、选择性和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酶工程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生物技术、医药化学、食品工程等多个领域。

二、酶的产生和分离纯化1. 酶的产生:酶可以通过天然微生物、重组DNA技术等方法进行生产。

天然微生物通过发酵过程产生酶,而重组DNA技术可以将特定基因导入到宿主微生物中,使其产生目标酶。

2. 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分离纯化通常包括细胞破碎、组织液处理、沉淀和层析等步骤。

其中,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

三、酶的性质和特点1. 酶的性质: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是高度选择性的,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并降低反应的能量活化值。

2. 酶的特点:酶具有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等特点。

由于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因此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反应,减少能耗和废弃物产生。

四、酶的改良和优化酶的改良和优化是酶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提高酶的催化活力、选择性和稳定性,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1. 酶的改造:通过理性设计和随机突变等手段,改变酶的氨基酸序列,以改善其性质。

常用的改造方法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删除突变等。

2. 酶的固定化:将酶固定在材料表面或载体上,增加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常用的固定化方法包括包埋法、凝胶包覆法和共价固定法等。

3. 酶的进化:通过模拟自然界的进化过程,通过多代选择和酶库筛选等方法,获得具有改良性质的酶。

进化方法包括DNA重组技术、DNA重组酶库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五、酶工程在工业中的应用酶工程在工业中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生物能源、纺织印染、制药等多个领域。

1. 生物能源:酶可以催化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能源,如酶解纤维素制备生物乙醇。

2. 纺织印染:酶可以代替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实现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染色和整理。

3. 制药:酶可以用于合成药物和研发新药,如利用酶合成青霉素等抗生素。

酶工程总结

酶工程总结

酶工程: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酶的命名: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和酶,异构酶,合成酶。

酶的生产方法: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

胞外酶:大多数水解酶是微生物为了利用细胞外的大分子而释放到细胞外的酶。

胞内酶:合成后仍留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

易受到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调控。

组成酶: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的合成仅受遗传物质控制。

诱导酶:在环境中有诱导物(底物)存在时,微生物因诱导物的存在而产生的酶。

酶活力: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

酶的比活力:是酶纯度的一个标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mg )蛋白质或RNA 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酶的转换数:Kcat,又称摩尔催化活性,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换的分子数。

酶的催化周期:酶的转换数的倒数。

指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的时间。

催化基团接触残基 结合基团酶活性中心的组成 辅助残基结果残基非必须残基产酶微生物的基本要求:1、无致病性2、发酵周期短3、易于培养,营养要求低4、遗传稳定,不易变异退化5、产胞外酶更好常见产酶微生物:大肠杆菌、醋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根霉、曲霉操纵子包括哪些结构? 调节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结构基因酶合成的调节机制:1乳糖操纵 酶的诱导2 Trp 操纵 酶的阻遏(末端产物调控)衰减子调控 Trp-Trna3 分解代谢物阻遏培养基设计原则:1选择合适的培养物质2营养物浓度和配比3物理化学条件4 优化设计提高产酶的措施:1 添加诱导物2 控制阻遏物浓度 3 添加表面活性剂(增大细胞膜穿透性)4 添加产酶促进剂酶合成的模式1同步合成型 微生物生长便产生酶,进入生长期,酶大量产生,进入平衡期,酶生成停止。

2 中期合成型 大部分为诱导型酶3 延续合成型 (最理想模式)µ 比生长浓度 x 细胞浓度 Rx 细胞生长速率宏观产酶动力学:研究群体细胞的产酶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微观产酶动力学:研究细胞中酶合成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酶学与酶工程重点总结

酶学与酶工程重点总结

酶学与酶⼯程重点总结第⼆章酶学基础⼀、酶的活性中⼼(active center,active site)(⼀)活性中⼼和必需基团1、与酶活性显⽰有关的,具有结合和催化底物形成产物的空间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叫活性部位。

2、活性中⼼可分为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3、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性,催化部位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

4、酶结构概述(1)活性中⼼是⼀个三维实体。

(2)是有⼀些⼀级结构上可能相距较远的氨基酸侧链基团组成,有的还包含辅酶或辅基的某⼀部分基团。

(3)在酶分⼦表⾯呈裂缝状。

(4)酶活性中⼼的催化位点和结合位点可以不⽌⼀个。

(5)酶活性中⼼的基团都是必需基团,但必需基团还包括活性中⼼以外的基团。

5、酶分⼦中的氨基酸残基或其侧链基团可以分为四类1.接触残基2.辅助残基3.结构残基4.⾮贡献残基(⼆)酶活性中⼼中的化学基团的鉴别1.⾮特异性共价修饰:某些化学试剂能使蛋⽩质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反应引起共价结合、氧化或还原修饰反应,使基团结构和性质发⽣变化。

如果某基团修饰后不引起酶活⼒的变化,就可初步认为此基团可能是⾮必需基团;反之,如修饰后引起酶活⼒的降低或丧失,则此基团可能是酶的必需基团。

2.亲和标记共价修饰剂是底物的类似物,可专⼀性地引⼊酶的活性中⼼,并具有活泼的化学基团(如卤素),可与活性中⼼的基团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因其作⽤机制是利⽤酶对底物类似物的亲和性⽽将酶共价标记的,故称为亲和标记。

3.差别标记在过量底物或可逆抑制剂遮蔽活性中⼼的情况下,加⼊共价修饰剂,使后者只修饰活性中⼼以外的有关基团;然后去除底物或可逆抑制剂,暴露活性中⼼,再⽤同位素标记的向⼀修饰剂作⽤于活性中⼼的同类基团;将酶⽔解后分离带有同位素的氯基酸,即可确定该氨基酸参与活性中⼼。

4.蛋⽩质⼯程这是研究酶必需基闭和活性中⼼的最先进⽅法,即将酶蛋⽩相应的互补DNA(cDNA)定点突变,此突变的cDNA表达出只有⼀个或⼏个氨基酸被置换的酶蛋⽩,再测定其活性,可以知道被置换的氨基酸是否为活⼒所必需。

酶工程的一些概念总结

酶工程的一些概念总结

酶工程的一些概念总结一,酶工程基础酶工程是将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置于特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科学的一门科学技术。

二、催化作用及影响因素共价调节酶蛋白分子上的某些残基,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进行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使酶在活性和非活性之间相互转变的过程。

别构调节某些小分子物质与酶的非活化性部位或别位特异性的结合引起酶蛋白构象的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协同效应一个效应物分子与酶的别构中心结合后,对第二个效应物分子的影响称为协同。

酶活力的单位U在特定条件下(25°C,最适底物浓度,最适T,pH和离子强度),美发每分钟内能转化1umol底物反应或催化1umol产物形成所需的酶量,称为1个酶活力的单位。

催量kat在最适条件下每秒钟能使1mol/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1kat=6×10^(7)U酶的比活力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pr或RNA 所拥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既=酶活力(单位)/mg(Pr或RNA)酶的转换数(分子活性或摩尔催化活性) 单位时间内,酶分子的每个活性中心或每个分子酶所能转化的底物分子数,单位min-。

摩尔催化活性=n×催化中心活性。

酶的催化周期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要的时间。

与转换数互为倒数。

六大类酶水解,裂合,连接,转移,氧化还原酶,异构。

按组成分类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多种酶彼此嵌合形成复合体,可催化连续反应。

)邻近效应酶与底物之间具有亲和性,底物有向酶活性中心靠近的趋势,最终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底物在酶的活性中心的有效浓度大大增加的效应叫做邻近效应。

定向效应底物向酶的活性中心靠近,诱导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中心的相关基团和底物的反应基团正确定向排列,同时使反应基团间的分子轨道以正确方向严格正确定位使酶促反应易于进行。

酶的生产通过人工操作获得所需酶的技术过程。

(以下为三种方法)提取分离法采用各种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从动植物组织器官细胞或微生物细胞中将酶提取出来再进行分离纯。

酶工程期末总结

酶工程期末总结

第一章绪论生体内成千上万个错综复杂的生化反应构成了新陈代谢的网络。

这些反应都是在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下有条不紊、绵绵不断地进行着。

可以说生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同时又具有催化剂的功能。

几乎所有生物的生理现象都与酶的作用紧密相关,没有酶的存在,也就没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不自觉地利用了酶,酶的利用最初起源于酿酒、造酱、制饴等生产和生活实践(在我国早在夏禹时代,人们就会酿酒;而在“周礼”中已经有造酱、制饴的记载)。

当然,在古代人们对酶的存在及其所起的作用还缺乏甚至没有认识。

人类对酶的真正认识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1684年比利时医生第一次把引起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称为酵素;后来,Liebig在研究酿酒工程中,首次认为发酵现象是由于酵母细胞中含有发酵酶,是发酵酶催化糖发酵产生了酒精;一般认为真正的酶学研究开始于Buechner的发现,他通过研磨酵母细胞、汲取细胞汁液用于糖发酵的实验,证实了:酶能够以溶解的、有活性的状态从破碎的细胞中分离出来,从而推动了酶的分离以及对酶的理化性质的探讨和研究,促进了对各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酶系统的研究。

历史上,对酶的化学本质的认识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并不认为酶是蛋白质。

Willstatter认为酶不一定是蛋白质,他将过氧化物纯化了12000倍后,酶的活性很高,但检测不到蛋白质,所以他错误地认为酶是由活动中心与胶质载体组成的,活性中心决定酶的催化能力及专一性,胶质载体的作用在于保护活性中心,蛋白质只是保护胶质载体的物质,并以此来解释酶纯度越高越稳定的实验现象。

这一错误观点是由于当时对蛋白质检测水平的限制造成的,而且也与Willstatter当时的权威地位有关。

直到1926年Sumner第一个获得了脲酶的蛋白质结晶,才提出了酶是蛋白质的观点;后来,Northrop和Kunitz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结晶酶,并证实了这些结晶都是纯蛋白质后,酶的蛋白质属性才被人们普遍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cture 1 酶学与酶工程➢酶的概念:酶(enzyme)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催化剂。

➢➢酶的分类(6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Note:一个酶蛋白可有多种催化活性,相当于多个酶(关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差别) 除水解酶和连接酶外,其他酶在反应时都需要特定的辅酶。

金属在酶催化中的作用:稳定酶构象、参与酶的催化作用(如激活底物)、电子传递体➢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强大的催化能力:加快反应速度可高达1017倍;没有副反应;高度的专一性:各种酶都有专一性,但专一程度的严格性上有所差别;可调节性;➢同工酶的概念: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复)等位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所组成的单体、纯聚体或杂交体,其理化及生物学性质不同而能催化相同反应的酶称同工酶。

同一基因生成的不同mRNA所翻译出来的酶蛋白也列入同工酶的范畴。

酶蛋白合成后经不同类型的共价修饰(如糖基化等)而造成的多种酶分子形式,严格来说不属于同工酶而称为synzyme,但也有人称其为次生性同工酶(secondary isozyme)。

不同种属中催化相同反应的酶称为xenozyme,也不属于同工酶。

➢酶的活性中心指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与底物相结合)和催化基团(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构成酶活性中心的常见基团:His的咪唑基、Ser的-OH、Cys的-SH、Glu的γ-COOH。

➢酶的作用机制➢酶活力的调节➢酶的应用食品加工方面: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代表就是酶的应用,目前已经有几十种酶成功用于食品工业。

如葡萄糖、饴糖、果葡糖浆的生产、蛋白质制品加工、果蔬加工、食品保鲜以及改善食品品质与风味等。

常用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葡萄糖异构酶、果胶酶、脂肪酶、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等。

酶在轻工业方面的应用:用酶进行原料处理(发酵原料、淀粉原料、纤维素原料、含戊聚糖的植物原料的处理、纺织原料、造纸原料的制浆、生丝的脱胶处理、羊毛的除垢),用酶生产各种产品(L-氨基酸、核苷酸、酱油或豆酱、制革),用酶增强产品的使用效果(加酶洗涤剂;加酶牙膏、牙粉和嗽口水)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的医药用酶、用酶进行疾病的诊断、用酶治疗各种疾病、用酶制造各种药物➢酶与食品质量安全酶制剂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食品的潜在危害酶催化有毒物质的产生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损失潜在的产毒素性潜在的致病性对策:安全菌株,体外基因毒理学测试,酶制剂的安全评价,酶制剂来源安全性的评估标准➢Lecture 2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核酶(Ribozyme):概念: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RNA。

看课件➢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基因克隆表达的过程基因克隆常用的酶,有什么应用,注意事项(补充后两者)➢Lecture 3 酶促反应✧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理:极高的效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特异性和可调节性特异性: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

酶的这种选择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绝对特异性(absolute specificity):酶只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相对特异性(relative specificity):酶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

立体结构特异性(stereo specificity):酶仅作用于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

机理: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与诱导契合假说(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进而相互结合)可调节性:对酶生成与降解量的调节酶催化效力的调节通过改变底物浓度对酶进行调节等✧两个假说:锁钥假说,诱导契合假说✧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①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Km值的意义,测定(双倒数作图法)影响因素包括有: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具体见课件)Km的意义和作用:1.Km值等于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为Vmax的一半时所需的底物浓度。

2.Km值近似等于ES的解离常数,1/ Km近似地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3.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酶的催化效率。

4.当、温度和离子强度恒定时,Km只和酶及底物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

5.一种酶能催化几种底物时就有不同的Km,其中Km最小的底物一般认为是该酶的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

6.当Km已知时,可求得任何底物浓度下酶活性部位被底物分子饱和的分数(FES)。

7.分辨同工酶:测定几个同工酶对同一底物的Km,可估计这组同工酶是原级同工酶还是次生性同工酶,前者的Km常有差异,后者的则比较接近或相同。

8.探讨代谢规律:肌肉中的A型醛缩酶,对果糖-1,6-二磷酸的Km为3µmol/L,对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的Km分别为1mmol/L和2 mmol/L ,可知其在体内主要催化糖酵解而难于参与糖异生。

9.有助于寻找代谢的限速步骤:如酶1,2,3分别催化A B C D 三步连续反应,三个酶的Km分别为10 mmol/L,1 mmol/L,0.1 mmol/L ,而细胞内A,B,C的浓度相同,可推知酶1催化的A B为限速反应。

10.指导生化实验:利用工具酶来测定某一底物的浓度时,可根据米式公式的积分式来计算工具酶的用量。

工具酶的Km越大,所需加入的酶量也越大。

鉴别抑制类型V 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②有哪些抑制类型,与Km之间的关系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不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予以除去。

碘乙酸(ICH2COOH)是一种烷化剂,可使巯基烷化。

有机磷化合物(丝氨酸的-OH磷酯化)、重金属离子及砷化合物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或酶-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抑制剂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除去。

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酶的活性降低。

(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磺胺药对细菌FH2合成酶的抑制).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相对亲和力及[S];动力学特点:V max不变,表观K m↑。

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使整个反应平衡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因而能削弱或解除这种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底物与抑制剂之间无竞争关系。

抑制剂并非结合于活性中心的底物结合位点,而是此位点以外的基团,如催化基团等。

抑制剂与活性中心结合后也不引起底物结合的立体障碍。

如别嘌呤醇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其氧化产物别黄嘌呤非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S和E 或ES都能结合,两者结合的亲和力相等,I也能和E 或ES结合,两者的亲和力相等。

S和I与酶的结合既不互相排斥,也不互相促进,抑制程度取决于[I];动力学特点:V max↓,表观K m不变。

这种抑制作用不能用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来消除。

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仅与酶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结合,使ES的量下降。

抑制剂只与ES结合;抑制程度取决与[I]及[S];动力学特点:V max↓,表观K m↓。

混合性抑制作用:S和E 或EI都能结合,I也能和E 或ES结合,但亲和力都不相等。

S 和I对E的结合互有影响。

相当于纯非竞争性和部分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混合系统。

③酶的调剂:酶原调节,变构调节,共价调节酶原(zymogen):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

例子:胰蛋白酶原、血液凝固的级联放大作用、胃蛋白酶原、胰凝乳蛋白酶原酶原的激活:在一定条件下,酶原向有活性酶转化的过程。

酶原激活的机理变构调节: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可逆地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此种调节方式称变构调节。

变构酶的特点:1、通常具有四级结构,存在协同效应;2、含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或催化部位和调节部位)。

3、[S]-v关系曲线为S形。

一个效应物分子与变构酶的结合,对第二个效应物分子的结合产生影响,这种效应为协同效应。

别构酶举例: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简称ATCase共价修饰:在其他酶的催化下,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此过程称为共价修饰。

磷酸化与脱磷酸化(最常见)/乙酰化和脱乙酰化/甲基化和脱甲基化/腺苷化和脱腺苷化/-SH与-S-S互变特点:受共价修饰的酶存在有(高)活性和无(低)活性两种形式;具有瀑布效应(级联效应);是体内经济、有效的快速调节方式。

➢Lecture 4 酶的分离纯化➢发酵液的预处理➢细胞的破碎方法➢酶的提取分离方法➢酶的浓缩结晶➢纯化方案的设计与评价➢Lecture 5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为什么要固定化酶,酶固定化的优缺点✧固定化酶: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为什么要固定化酶:酶的优点和缺点优点:高催化效率;高专一性。

缺点:对环境十分敏感;易失活;不能回收。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优点底物产物分开;能回收,可反复使用;易于连续化、自动化✧酶固定化的优缺点优点:➢酶固定化的方法(详见课件)➢酶固定化的性质大多数固定化酶活性下降;提高了稳定性;最适温度也随之提高,不变或下降;pH 和pH-活性曲线常常发生偏移(微环境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K m变化(高级结构变化及载体影响引起酶与底物亲和力变化,又受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影响)固定化酶制备物的性质取决于所用的酶及载体材料的性质。

酶:生物化学性质;动力学参数载体:化学特征;机械性质固定化酶:固定化方法;稳定性等➢细胞的固定化概念:将细胞约束或限制在一定的空间界限内,但细胞仍保留催化活性并具有能被反复或连续使用的活力。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

该细胞能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优点:保持了细胞内酶系的原始状态与天然环境,因而更稳定;保持了细胞内原有的多酶系统,适于多步催化的反应;无需辅酶再生;固定化增殖细胞发酵具有显著优越性。

缺点:细胞内有多种酶,可能有副反应;细胞膜等存在扩散限制作用;载体形成的孔隙大小影响高分子底物的通透性。

➢固定化细胞的分类,制备方法1. 化学法(共价交联)2. 包埋法3. 吸附法➢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的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亲和分离系统/药物控释载体/在食品、制药等轻工、化工领域/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又称生物活性物质修饰的传感器➢Lecture 6 酶的修饰(1)➢酶反应器的概念,类型概念:以酶或固定化酶作为催化剂进行酶促反应的装置➢酶的稳定性和稳定化酶(蛋白质)的稳定性是指酶抵抗各种因素的影响,保持其生物活力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