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处皆学问

合集下载

处处留心皆学问800字作文

处处留心皆学问800字作文

处处留心皆学问800字作文这些一般人谈到大学问家的时候,总是高山止,敬慕之情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又自惭浅薄,喟叹远远弗如。

喟叹之后,便什么也没有了。

一般人的“一般〞,问题就在这里,只知“临渊羡鱼〞,不知“退而结网〞。

“学问〞一词,说起来相当伟大而神秘。

可是有人妙解“学问〞一词说:学问,学问,不就是学一学,问一问吗?细想来,这种解释实在是妙极了,也对极了。

世界上那些大学问家的学问,不就是在学一学问一问中得来的吗?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曾问礼于老子,问音乐于师旷,并留下旷世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是问道于他人。

“学问〞也可以问自己。

所谓问自己,也就是说,看到不懂的东西,遇到不懂的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然后在潜心钻研中解决这个“为什么〞。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便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他努力钻研探索,最后解开了这个谜——发现了万有引力。

英国大创造家瓦特看到壶水开沸顶起壶盖儿,暗自称奇,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一番研究之后,他创造了蒸汽机。

伽利略对前人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有问,屡次观察实验之后,他得出正确的落体规律。

这样的事情简直是举不胜举。

纵观名人们的“问〞, 其实都是留心了身边的事情,而问出了大的学问。

假设说他们有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善于留心,善于钻研。

名人问的东西专业性很强,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我们这些常人问之不及,但多学多问,增长学问,扩大知识面,这亦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有人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其含义就在于:只要你留心于它,它便会告诉你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可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只是这么想就是不这么做,对于身边可以长学问长智慧的东西,往往视而不见,或者看见了却吝惜口舌,不愿意去一问。

不懂又不问自然没学问。

学问是一个人处世的门面。

没有学问,要说说不来,要写写不出,要干的事自然也干不好。

如此以来,在竞争十分剧烈的21世纪,就抢不到饭碗。

生活处处皆学问优秀作文-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含义

生活处处皆学问优秀作文-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含义

生活处处皆学问优秀作文|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含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我想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细腻好学的心。

这天晚上,我吃完晚饭,正准备写作业,却发现墙角有一只壁虎,我急忙用一只脚将它踩住,让它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候,壁虎挣扎一下,它的尾巴突然断了,然后它就匆匆忙忙地逃走了。

但是,它的尾巴却还在原地不停地跳动。

我百思不得其解。

壁虎的尾巴为什么这么容易断呢?没有了尾巴的壁虎能活下去吗?更令我不解的是,它的尾巴断了以后,居然还能跳动,这究竟又怎么一回事呢?
为了找到答案,我翻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壁虎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它的身体有着特殊的结构。

当它遇到敌人而被其抓住了尾巴,它的尾巴的肌肉立刻剧满收缩使其断落,而断了得尾巴还有神经活着,所以才会不停地跳动。

而过了不久,壁虎又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来。

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怀有孜孜不倦的追问精神,就会有新的发现。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发现,但我却从中学到知识而且为之自豪。

初三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

初三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

处处留心皆学问
学习,不仅仅是学别人告诉你的知识.
——题记
在奔腾的人生之河中,我们永远是学生,我们的老师是自然,是社会,是他人,是我们身边的一切.作为学生,我们不能让”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遮蔽了自己探求知识的眼睛,麻痹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一直.因此,生活的路程上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每个人自己脚下的风景.正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在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学说,也正如在平凡的每一个瞬间中,总会有我们的老师出现,他们不随四季的变化而变更,也不随太阳的起落而波动.每一株花草,每一片白云都传授我自然的奥秘;每一个动物,每一丝空气都教导我们身边的意义.其实我们身边的知识有很多,只要你用心观察,用心寻找,你就会发现,生命的音符,色彩都存在着他无穷的知识,只是我们不去探索罢了.”纸上得来终觉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本上的内容只能解释我们生活中一少许的问题,而更大的发现,更多的知识是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开阔的.那张挂在教室很久的人体解剖图却没有得到预想的效果,也许同学们可能没有想到,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只要留心注意一下,他们可能就会获得意外的收获,而这种收获不单单是优秀的学习成绩,还有心灵上的丰富,满足.
所以,正如那位老师所说:”学习,不仅仅是学别人告诉你的知识.”朋友们,就让我们张开梦想的翅膀,去穿越知识王国吧!朋友们,就
让我们用不平凡的眼睛去探索奥秘吧!
我相信,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知识的存在.我们要永远记住:学习不仅仅是接受课本上的知识,更是总结生活中的经验,用心去观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口去述说.我们要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处处有学问作文15篇

生活处处有学问作文15篇

生活处处有学问作文15篇生活处处有学问作文15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处处有学问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活处处有学问作文1著名科学家牛顿,二十四岁时,从苹果离开树枝后,掉到地上,而不是停在空中,这一自然现象中受到某种启发,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推理,最后终于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作个生活有心人,遇事多问问为什么?动动脑筋,你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比喻:水烧开了,水会越来越少,水变成了水蒸气,冬天,水会结成硬硬的冰块,这是水的三种状态;液体状态的水,气体状态的水,固体状态的水。

还有飞机为什么能上天?轮船为什么能在大海上航行?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玩耍,而不被淹死?人为什么要吃饭?……好多好多的新鲜事物,等待我们去了解,许多奇怪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探讨。

生活处处有学问作文2昨晚,一只蚊子狠狠地咬了我,还在我脸上留下一个大红点,真是可恨。

据目击者大姨说,蚊子吃得太饱,飞都飞不动了,扑棱着翅膀直往地上掉。

蚊子能传播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我得想办法消灭它。

蚊子不是喜欢咬我吗?那我就先从自己身上入手,我把花露水涂满了全身,我想等蚊子咬我时,它不就是自寻死路吗?大姨看到了,笑着说:“傻蛋,这是不行的。

你不仅杀不了蚊子,还会伤害自己的皮肤呢?”“那该怎么办呢?”我瞪大眼睛问。

大姨说:“消灭蚊子的方法很多。

比如,在卧室内放几盒揭盖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忍受不了它们的气味就会逃跑。

用空酒瓶装上糖水,蚊子闻到甜酒味就往瓶子里钻,会被糖水粘住致死。

静水和阻塞的水槽都是蚊子繁殖的地方,及时清除房前屋后和室内的积水,可以有效的防止蚊虫的滋生。

这些方法对人体没有副作用,是安全且天然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作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作文

人生处处皆学问,学习去欣赏、效仿他人长处,并借此改进自身短处。

这便是三人之间的真谛。

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篇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作文“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话。

原先我一直不懂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毛”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一起跟着朱老师学硬笔书法。

与毛在一起,我的感觉一直都很好。

个子,我比他高大;长相,我比他帅;脑袋瓜,我也比他聪明。

我一直在大人赞许的眼光和老师的夸奖声中长大。

慢慢地,我觉得反正自己那么聪明,偷一点懒也没关系。

老爸批评我,我还不服气,又哭又闹的。

而被我认为处处不如自己的毛,学得可认真了。

每次交书法作业的时候,他都交给朱老师厚厚的一沓,而且书写工整,纸面清洁。

渐渐地,他的字越写越好,我却进步很慢……一天,朱老师批评了我,我的心情很不好。

回家的路上,老爸对我说:“孔子说过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就是:即使一个很普通甚至笨的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千万不能骄傲,而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

”我觉得老爸说得很有道理。

我要向毛学习!篇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作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是有名教育家孔子说的。

虽说仅有8个字,但意味深长: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有我们所值得学习的,取长补短,才能更有进步。

——题记三人行。

在我们那庞大的作文班里,人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好。

并且,人人还有各自的“绝招”,写的作文也各有特色,各有光彩。

而这特色和光彩便是他人生中的金子,这金子便会把他们变成有用之才。

必有我师焉。

虽然,我们的作文班里是支“精英部队”,但是,大多数写的都是大道理。

个个都写得无底洞似的,令人难理解,难以捉摸。

可是,在今天的作文班里,有一篇作文令我震撼,不是我吹牛,说真的,那是值得我们所敬佩。

那是一篇《这次家长会》,是一位四年级的王丽星写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作文(精选24篇)

处处留心皆学问作文(精选24篇)

处处留心皆学问作文处处留心皆学问作文(精选24篇)处处留心皆学问作文篇1清晨,我在自家的墙角边发现了一张蜘蛛网,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捉了一只小蚂蚱,放在蜘蛛网上。

这时从墙缝里爬出一只蜘蛛,它在蚂蚱身边吐出一股白色的丝,把蚂蚱缠了起来,便回洞了。

我百思不解:蜘蛛为什么回洞了,怎么不吃掉蚂蚱呢?我又继续观察起来,可是等了好久,蜘蛛就是不出来。

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蜘蛛已经把小蚂蚱吃了,网上只留下一只空壳。

我极其奇怪,蜘蛛为什么不吃壳呢?为了找到答案,我翻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蜘蛛捕到猎物后,先将猎物用丝缠绕起来,再吐出一种消化液,注入猎物体内,这种消化液可以溶解由蛋白质组成的昆虫的内部组织,带昆虫一命呼呼后,就会变成汁液。

蜘蛛就可大口大口地吮吸了。

因为昆虫的外壳不是蛋白质组成的,所以蚂蚱的外壳被完整地留在网上。

通过这次意外的发现我知道了蜘蛛吃食的奥秘。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发现,却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留心处处皆学问,看似平凡的大自然,实际上有无穷的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我为我小小的发现感到自豪。

处处留心皆学问作文篇2傍晚,我出去玩,看见有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那东西比他们大的很多。

是个面包屑。

我怀着好奇心驱使着我要跟它们走一趟。

我看见那一群蚂蚁搬着东西,来到了一个大巢穴里,我拿着小木棍拨着巢穴,看见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蚂蚁,我看见《十万个为什么》里说道:那最大的蚂蚁好想是蚁后,那些工蚁和兵蚁拿着这些食物都给蚁后吃,他们一般都不吃。

我很想知道蚁后和兵蚁的寿命一般是多少。

我查了查资料才知道。

原来:蚁群很懂得照顾自己的君主。

蚁后的寿命长达30年,而雄性工蚁的寿命只有几个星期。

全球有超过12000种不同种类的蚂蚁,身体长度从2毫米到25毫米不等。

蚂蚁具有惊人的力量和速度,它们能背负比自己身体重20倍的食物。

蚂蚁有两个胃,一个用于储存自己的食物。

我看了看资料才知道,这小蚂蚁虽然其貌不杨但是小蚂蚁懂得照顾自己的君主,有情有义。

处处留心皆学问出自哪个诗句

处处留心皆学问出自哪个诗句

处处留心皆学问出自哪个诗句1.有关“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名言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有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细心观察产业界中那些自大的、维持不变的、独断的恐龙之所以一夕倒下的原因。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正理观察是对事物有无自性进行分析,进行抉择。

不论如何强大的公司,都不能安于现状,必须随时机警地留意公司内部和外面大环境的变化.要从对小事物的细心观察中找出发现自然奥秘的途径.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去成长。

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

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名人故事

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名人故事

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名人故事《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名人故事》(小学生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很多名人之所以能变得那么厉害,就是因为他们处处留心,能从生活里发现好多学问呢!比如说鲁班,他可是个很有名的工匠。

有一次,他上山砍柴的时候,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

他觉得很奇怪,就仔细观察了那片叶子,发现叶子边缘有很多小齿。

鲁班就想啊,如果把铁片做成这样带齿的形状,是不是就能更轻松地伐木了呢?后来,他就发明了锯子。

这就是因为鲁班留心观察,才有的伟大发明哟!还有牛顿,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也不陌生。

有一天,他在苹果树下休息,一个苹果突然掉下来砸到了他的头上。

一般人可能就觉得倒霉,然后就过去了。

但是牛顿不一样,他就开始想,为什么苹果会往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呢?经过他不断地研究和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这些名人一样,在生活中多留心,说不定也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学到好多知识呢!《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名人故事》(初中生版)同学们,咱们来聊聊那些因为处处留心而成就一番事业的名人吧。

爱迪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发明大王。

他小时候对什么都好奇,总是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孵蛋,自己也想试一试,结果当然没孵出小鸡来,但他这种好奇和留心的劲儿,一直伴随着他。

后来,他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终于发明了电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

再说瓦特,他看到水壶里的水烧开了,蒸汽把壶盖顶得“啪啪”响。

这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瓦特却留了心。

他想,蒸汽既然有这么大的力量,能不能用来推动机器呢?于是,他刻苦钻研,改良了蒸汽机,引发了工业革命。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说不定也能像他们一样有所成就。

《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名人故事》(高中生版)亲爱的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人凭借着处处留心的品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富兰克林,这位美国的杰出政治家和科学家,有一次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放风筝,就是为了验证雷电是不是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处处皆学问
有人说,当下是一个不敢得罪人的社会,尤其是说话,有人分析为何中国的段子流行,因为说领导,领导不高兴;说同级怕影响团结;说下级怕丢选票。

所以大家说段子都高兴,社会风气成了什么样子?你懂得!
写下这个标题时,是我经过一次指责后,从灵魂深处触及到了礼仪教育。

前不久,参加一个活动,共和国演讲界的泰斗彭清一老师生气时的一段话让我大开眼界,也使我受益非浅。

国人声音大,不懂规矩是出了名的。

那是2015年初,
在广州市白云区同泰路1号颐和大酒店召开广东演讲学会开会后,演讲界的泰斗彭清一老师应邀讲话。

老人虽然80多
岁了,但老人演讲起来激情澎湃,眼泪往下流。

当时,在老人演讲时,其中一名嘉宾与另外一名嘉宾交流,也许声音有点大,也许彭老反感人们这么做,他当时指责起来,不到五分钟另一嘉宾又小声耳语,又被他当场训斥了。

随后,再没有人敢冒犯他老人家了,说实在,老人是应该发火的,但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已经习惯了,因为距离老人很近,他的发火把我身边的当编导的湖南小美女吓坏了。

事后,她说:“座在前面是要承担风险的!吓死我了。


年轻时的我们也会发火的,但许多场合我们想发却不敢发火,现实生活折磨得不能发火。

仔细想来,在公共场所自
己好象从来没有发过火,因为大家都不较真。

如今突然看到一个人为这类事发火,自然吓了一跳。

心想如果大家都较真,这个社会肯定上好很多。

网上有讲某位市委书记发现一个女的翻马路栏,他下车追了很远,从此后那女的再也没有做过这类事。

仅仅从生活上讲,我们小节上的不礼貌,到后来养成了不懂“礼仪”的坏习惯。

事后,彭老问我,今天他是不是有一点“过”啊,我连忙说,没有!其实,老人有他自己的道理,顽疾需猛药。

记得当时现场他提问臧克家是谁,连续问了几位文化人,有主持人,有编导,可能人家都年轻,不知道臧克家是谁。

问我。

我点了一下头说“知道”。

他大声批评我:“知道,为什么不站起来回答,这是咱中国人的礼仪!”是啊!我们早已经忘到“爪瓜国”去了。

彭老他敢得罪人,是因为他无所求,他之所以敢得罪人,是因为他得罪得起人。

他说,事后他专门与自己批评的人合影,毕竟对事不对人。

晚饭后,我们送他到房间,他拉着我们不让走,给我们讲他自己的故事。

告诉我们说,这些年他利用书法拍卖帮助筹款400多万——全部支持公益事业:大多数捐给了穷困学生,而他自己至今在北京的家中,只有一辆80年代买的自行车,他说真奇怪,北京的小偷偷自行车可是出名的,但他的自行车一直没有小偷眷顾。

老师提问题,回答是要站起来,这个连三岁孩子都懂得的道理,我们三四十岁的人都忘记了。

见别人口口声叫老师,心底深处真正尊重了吗?我们老说日本人真他妈虚伪,见面就躬身。

是的,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不虚伪,见到认识的人多时,是如何做的,有时正眼都不看别人,还能叫礼仪吗?
是的,我们可以说人多,人口密度比日本还多吗,我曾经去香港,发现大家都自觉排队!这些年我们许多城市越来越漂亮,但有哪一个在软件上能达到这样的?!我们不应该讲客观理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是一切的根源。

在回来的路上,广州德才教育的罗董事长讲了一个在现场发生的小事。

当时服务员倒水碰碎了一个杯子,结果只捡走了大的碎片,小的没有捡起来(我们暂时不讲服务员的责任)。

她发现后,就弯身将几个小的碎片仔细地捡起来。

她说:“参加晚宴的有许多老人,当晚下雨地面潮湿,如果那个老人不小心摔了,手掌正好按住了怎么办?”
当时她没有想谁的责任,而是蹲下来仔细捡了玻璃碎片,在她捡完后交给服务员时还不忘交待一句话:“小心一点,别扎到手,最好纸包一下再放垃圾筒。

”对前一句我们可以理解,对后一句我不解,便问她为什么?她说,怕清洁工不小心抓到,碰伤手怎么办?所以叮嘱服务员包一下。

这时,我明白了,为什么罗董事长年级轻轻,企业有成就,越做越好是有原委的!连这样的小事都考虑的那么仔细,那么深远,能不
成功吗?!
事事处处为别人着想,别人想一步,她想到两步三步,遇事肯定会想得更远,让我打心眼里敬佩。

因为是朋友,与罗董事长一起吃饭时,她总是帮助我们夹菜倒水,最后还买单。

这让我时常感觉尴尬,她说:“帮助别人已经成了自己的习惯了,朋友时常在一起聚聚,不能让别人有负担。

”有事没事我总爱听她讲在到外地或在国外的一些人和事。


优秀是一种习惯。

她讲到自己小时候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是大家闺秀出身,因为当时成份不好,她父母又不在向边,奶奶经常让她干这干哪儿的,不干就会挨打。

她也不想让父母知道,那时,恨死奶奶了,当时奶奶在她眼中简直成了妖婆。

后来,反而培养了她爱干活,爱帮助别人的习惯。

长大后她很感激奶奶,时常与我们聊天中说:“学生时代除外,走上社会后,往往敢于指责我们的,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或挚友,批评的价值更多的是教育和引导!”是的,现在人们误解了别人,把别人的批评当成得罪,其实二者是没有内在联系的,只是现在人们的想法歪了。

当我们出现错误时,只有父母和老师才会指责我们,而他们才是无私地!
罗董事长的话,让我茅塞顿开。

的确,彭老的指责哪里是得罪,分明是指导和教育,让我们更懂得事理,更明白礼仪,只是让我们把小时候学过的再一次捡起来。

今天在办公室写这篇小文时,遇到单位两三个同事对我说话和问事,我
就立即站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躺在椅子上说话了!
学问,学问,需要边学边问,边问边学,人生处处皆学问,经历不完,学习不尽;彭老这位80多岁老人的话时常让我想起亚里士多德的话“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