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过程图
汉字的演变过程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汉字由下列的哪种文字发展而来 (B)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纸草文 D.泥板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秦始皇下令把哪种文字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 A.金文 B.隶书 C.小篆 D.楷书 二、个人爱好 在汉字的所有字体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我的感想
学习完本单元——有趣的汉字之后,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感 受到了汉字的神奇和有趣,还懂得了许多新的知识,知道了仓颉造 字,知道了“册”“典”“删”的来历,知道了错别字大部分都错 在了多笔少画、形近字、粗心……知道了甲骨文的发现,知道了汉 字的演变等。我还学了一首诗歌: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祥。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我非常喜欢书法家写的字,例如王羲之写的《兰亭序》、孙公 权写的《玄秘塔碑》、毛泽东写的《七律· 长征》等 。我非常敬佩 他们,我也想要像他们一样,所以我也要练好字,也像他们一样, 为祖国争光。 返回主页
(从甲骨文单字的数量、构字形式的多样性与成熟性说明甲骨文 的成熟性和完备性)
2.早于甲骨文的早期文字或疑似的早期文字已发现。 3..……
2.金文
司 母 戊 鼎 文 字 拓 片
商代金文中的文字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 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 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图为毛公鼎及铭文。
第五学习主题
小 篆
隶 书
草书
楷书
汉字的演变

此字为“众”。上图从左到右分别为拓片、摹写、漫画、照片图示。 字形为太阳下的三个人,到金文“日”讹变为“目”。
表示众多的意思;也表示某一种身份的人,如同现在的“群众”。 甲骨文中的“众”与“众人”从事农业生产、战争、狩猎、做工等。 是商王朝的劳动者,其身份为奴隶还是平民,众说纷纭。
黄德宽统计,甲骨文中象形字占29.34%,
金文中形声字占45.76%。
B、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
①异体字相对减少; ②偏旁逐渐趋于平直化; ③ 合文大大减少。 所謂合文是指將幾個字合寫成一體,形似一個字, 但認讀時仍當作幾個字對待。甲骨文中的合文多數 出現在數目字中或殷商先公先王的廟號中。例如:
最早传世之作:钟繇《墓田丙居帖》。行书第一: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图为最擅长写行书
图为《兰亭集序》
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的唐人摹本
行书第一 王羲之《兰亭序》
行书 颜真卿《祭侄稿》
行书 欧阳询《千字文》
兰 亭 集 序
汉 字 形 体 演 变 图
“众”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这个字是“男”。(左为拓片,中为摹写,右为图示)。左为“田”,右为 “力”。“力”表示的是一种古代农具“耒”的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 职责,因此,用“男”来表示男人。
A、从楷书开始,汉字的笔画和方块字形已基本定型。
楷书改隶书的波势挑法为横平竖直,方便易认,改隶书的 扁方字形为长方字形,端庄秀丽。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 个性特征比隶书鲜明。
B、楷书是历代正规使用的典范文字。
楷书之祖钟繇(yáo)《宣示表》,书圣王羲之《乐毅论》
汉字字体演变历史

汉字字体演变历史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1、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从商朝开始的。
2、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又称钟鼎文。
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5、隶书:篆书笔画圆转。
符号性显然大加强。
小篆文字规范了,但书写不方便,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6、楷书: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
字形结没有什么变化,书写更为简便。
7、草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字形奔放。
8、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
二、关于汉字1、起源: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贾湖刻符经碳14物理测定,距今约7762年(±128年)历史;还有七千年前的双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遗址刻符、连字成句的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朱文、夏墟的水书。
早期的骨刻文就是丰富的文字系统,后期的属于初步成熟阶段。
这些考古发现可能是汉字起源的重要线索,也可能是各种文字发展的不同源流。
2、20世纪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遗址发掘出的陶器上,发现了更完备的文字。
这是被学者们确认的迄今为止我国有确切时代的最早的文字。
3、简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中国汉字的演变历程甲骨文殷商时代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
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

汉字的演变过程古代汉字的演变大致分为: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过程,1.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最古老而又完备的汉字是殷墟甲骨文,距今有三千多年。
而汉字产生的年代应该比甲骨文早得多。
甲骨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已发现甲骨文单字有4500字左右,可认识的约1700字。
这些是现存的甲骨文与现代简化字的对比图片。
2. 金文:金文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相似,金文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
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
3. 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的一种文字,形体与金文大体一致,具有笔画繁多的特点。
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
4. 小篆:小篆是秦代的统一字体,经过整理、简化,所以异体字大量减少,且字形呈长方,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因为小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5. 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
为了便于书写,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粗细有致的笔画;隶书对汉字字体的改变是巨大的,因此,“隶变”就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
6. 草书:草书是秦隶的草化、连笔而成。
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
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
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称为“狂草”。
7. 楷书:楷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
它完全清除了隶书中残存的小篆的影响,形成了完善的笔画系统。
8.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体,介于草、楷之间,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
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综上所述:汉字经过六千多年的变化,发展成七种不同的结体方式。
“甲金篆隶草楷行”称为“汉字七体”。
汉字历史演变过程

汉字历史演变过程
1、中国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
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3、小篆: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4、隶书:篆书笔画圆转,符号性显然大加强。
小篆文字规范了,但书写不方便,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5、楷书: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
字形结没有什么变化,书写更为简便。
6、草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字形奔放。
7、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
汉字演变

一、字的演变二、构词三、典故成语四、引申等字词城堡有趣的汉字“星”沈晓勤[“星”字的演变]甲骨文的“星”字非常像空寂的夜幕中出现了众多发光的天体。
[含“星”字的词语]①泛称夜空中发光的天体。
斗转星移日月星辰②形容小而明亮的事物。
星星之火星星点点③光芒环绕而令人仰慕者。
明星影星追星[含“星”字的儿歌]天上星,亮晶晶,一闪一闪像小眼睛。
【字词城堡】认识“山”字朋友玲珑“山”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山”的本义:甲骨文的“山”像遥望中连绵起伏的群峰的线条。
山的造字本义是起伏叠嶂的山峰山岭。
“山”的朋友们:山村山顶山峰山川山河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南海北山雨欲来风满楼【字词城堡】头上有“天”吴玉清【“天”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天的甲骨文字形表示(人)头上的(空间)。
造字本义指“人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
【“天”字组词】天空天文天色天长地久天际天涯天河天马行空【注意区分】天大犬字词城堡认识“羊”左芳学了《草原的早晨》,我们认识了“羊”字宝宝。
“羊”字宝宝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小朋友们好,我是象形字“羊”。
古人画一个羊头,来表示“羊”,真聪明啊!关于“羊”的知识羊是哺乳动物,毛、皮、骨、角都可做工业上的原料,肉和乳可供食用。
与“羊”有关的词语羊羔羊毛羊肠小道亡羊补牢顺手牵羊字词城堡请你认识我——羊山东省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王雯我的自画像:(甲骨文)我的名字“羊”和我长的样子很像:两角弯曲、嘴角上扬。
我的明星小伙伴:喜羊羊:聪明机智美羊羊:美丽善良我会变魔术:水+羊= 洋木+羊= 样言+羊= 详大+羊= 美我的成语:亡羊补牢羊肠小道我的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我的惯用语:领头羊:带头的人,有突出能力的人。
字词城堡巧解“天”字左芳【猜字谜】看来是二人,二人很难分。
不像是大夫,却像是工人。
【巧分析】这是一个头部特别大的、正面的人的样子,原来是“头顶”的意思。
直到今天,我们称人或某些动物头顶部分的骨头叫“天灵盖”,就是指的“天”与头顶的联系。
汉字发展演变过程及汉字特点

发展阶段
时间段
代表性字体
字体特点
汉字特点
图画文字阶段
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晚期
原始文字(如陶文)、骨刻文
图画性、象形性
1. 图画性文字,具有表意性质
表音文字阶段
商代至秦代
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
笔画逐渐规整,象形性减弱,符号性增强
2.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
形声字阶段
秦代至现代
隶书、楷书、草书、表意性质的文字,形音义之间存在理据
4. 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汉语的音节,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5. 汉字数量繁多,字形结构复杂
6. 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古今汉语语音变化显著,但汉字字形和字义相对稳定
汉字演变、构成、部首(全)

一、汉字的演变汉字是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隶书(汉)——楷书、草书和行书(晋)。
甲骨文:线条细瘦,大小不一、生动逼真、浑厚自然,容易理解。
金文:笔道肥粗、粗壮丰满,笔势圆转、结构匀称;篆书:匀称齐整、体正势圆,瘦劲挺拔隶书:字形扁方、左右舒展,生动活泼、风格多样。
楷书:形体方正,笔划平正,结体整齐,苍劲有力,笔势刚健。
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气势豪放,潇洒飘逸、奔放雄壮、气势宏伟行书: 遒劲有力,灵活舒展、雄健洒脱、酣畅浑厚、遒劲流利二、汉字的构成——六书“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现在通行的汉字绝大部分是用形声法构成的,即形旁加声旁的方式,形旁表示意义或意义类属,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用形声法造的字使汉字突破了纯表意文字,向表音化迈进了一大步。
1.象形用文字的线条描画事物形象的造字法,只有一个组成部分,是独体字。
“日”,;“月”,;“魚”,,;“眉”,;“齒”,。
“州”,,例如:人日月手爪山鸟鱼羊2.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是独体字。
例如:上下亦本末3.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是合体字。
例如:休牧武从众伐劣信莫步4.形声形声字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意,叫形旁或叫意符。
一部分表读音,叫声旁或叫音声符。
1、左形右声:红棋诂超种编框矿挤记2、左声右形:攻期胡剔影领3、上形下声:宇雾草景霖4、下形上声:想梨裳盒掌5、形外声:问闻闷辨6、外形声:圆阔阁固7、形占一角:疆腾栽裁8、声占一角:旗5.转注同意部首读音相近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
如“老”“考”;“巅”“顶”。
6.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的演变过程图
1.甲骨文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大篆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
3.小篆
也叫“秦篆”。
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
通行于秦代。
4.隶书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
5.楷书
宋宣和书谱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诞生于汉末,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成长壮大到隋、唐极盛,成为占据汉字主导地位且应用范围最广、使用历史最长的现代汉字书体。
6.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狂草出现于唐代。
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以上1—5是按照产生顺序来排列的。
但排在第6的草书的产生要比楷书早。
读错或写错汉字发生的笑话:
1、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
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
问:“能来多少人?好作准备。
”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
”他把“顿”
写成“吨”。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齐。
”
2、学生的作文里写道:“我正走在路上,突然路面出现了一堆牛粪,
我大吃一斤(惊)。
”老师阅后批道:“海量,海量。
”
3、胡主任总是写错字,念错音,笑话百出,却从不虚心学习。
一次,
单位开表彰大会,他把(冯)建国读成(马)建国,引起哄堂大笑,他估计又是念错了什么。
秘书提醒道:“还有两点呢!” 胡主任想纠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说:“大家不要笑了,少两点也没什么关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这一点两点的?”
街头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