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二实验总结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磁场对电流的影响,探究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磁铁、导线、电源、电流表、磁场仪
实验步骤:
1. 将导线绕制成圆圈形,并连接电源和电流表,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将磁场仪放在导线圈中间,记录磁场强度的数值。
3. 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
4. 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并记录此时磁场的强度值。
5. 逐渐增大电流,再次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
实验结论:
1. 当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时,会在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2. 增大电流强度会使磁场的强度增大。
3.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流与磁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安培右手定则。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注意安全。
2. 在实验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发生。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并注意导线圈可能产生的热量。
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聊聊高中物理必修二里超有意思的圆周运动知识点呀!
你想想看,那转来转去的摩天轮,不就是圆周运动的一个超级明显的例
子嘛!就像我们在学习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线速度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物体沿着圆周运动的快慢呀!好比你骑着自行车绕着一个圆形广场转,那你的速度不就是线速度嘛,你骑得越快,线速度就越大呀!这不难理解吧?
还有角速度呢!角速度就像是摩天轮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差不多的概念哦。
你瞧,摩天轮转得快的时候,角速度就大,转得慢的时候,角速度就小咯。
这不就明白了嘛!
向心力可是个很重要的家伙呀!没有它,那些做圆周运动的东西不就飞
出去啦?就像你甩动一个系着绳子的小球,要是没有向心力拉着,小球不就飞走了嘛。
记得老师做那个实验的时候,大家都看得超认真呢!
离心力呢,和向心力相反,但也是存在的哦!哎呀,就好比你坐旋转木马,转得快了,你是不是感觉要被甩出去呀,那就是离心力在“捣乱”呢!
在这些知识点里,是不是超级有趣呀!我们学习这些可不只是为了考试哦,以后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得到呢!你想想,那些赛车弯道,工程师们肯定都考虑了圆周运动的知识呀,不然车怎么能安全快速地通过弯道呢。
所以呀,好好学这些知识,真的超级有用呢!同学们,一起把圆周运动知识点牢牢掌握呀,加油!。
高一必修二物理实验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物理实验知识点实验一:测量天平的灵敏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天平的灵敏度和误差,并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天平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天平上有两个托盘,用来放置待测物体和标准物体。
通过调整天平的调零螺丝,使得天平平衡,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1.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托盘上,将标准物体放在右托盘上。
2. 调整天平的调零螺丝,使得天平平衡。
3. 记录下天平的示数。
如果示数较大,说明待测物体较重;如果示数较小,说明待测物体较轻。
4. 重复实验2-3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振动影响天平的准确度。
2. 天平的托盘要保持平衡,不得有倾斜。
3. 实验结束后,将天平清洁干净,保持良好状态。
实验二:测量直线运动的速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直线运动的速度,并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直线路径上运动的一种运动方式,可以通过实验来测量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从而得到速度。
实验仪器:定滑轮、质量滑块、计时器、直尺等。
实验步骤:1. 将定滑轮固定在桌子上,将质量滑块挂在绳子上,绳子通过定滑轮。
2. 给质量滑块一个初始速度,使其开始运动。
3. 启动计时器,记录下质量滑块经过固定距离的时间。
4. 根据已知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速度。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保持实验环境相对稳定,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2. 测量时间时,要注意准确记录,可以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仪器和归还实验室。
实验三: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弹簧的弹性系数,并掌握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弹簧是一种经过加工使之具有弹性的零件。
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距离和所受外力,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仪器:弹簧、质量滑块、绳子、定滑轮、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下方悬挂一个质量滑块,通过绳子和定滑轮连接。
2. 记录下弹簧的初始长度。
物理必修二动量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二动量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实验中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下面是整理的物理必修二动量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必修二动量知识点1.力的冲量定义: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I=Ft矢量:方向--当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就是力的方向。
过程量: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作用,与力作用的一段时间相关单位:牛秒、N?s2. 动量定义: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速度的乘积--动量p=mv矢量:方向--速度的方向状态量: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动量单位:千克米每秒、kgm/s3. 动量定理∑Ft=mvt-mv0动量定理研究对象是一个质点,研究质点在合外力作用下、在一段时间内的一个运动过程。
定理表示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合外力的冲量决定并量度了物体动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矢量性:公式中每一项均为矢量,公式本身为一矢量式,在同一条直线上处理问题,可先确定正方向,可用正负号表矢量的方向,按代数方法运算。
当研究的过程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急剧变化(打击、碰撞)时,∑F可理解为平均力。
动量定理变形为∑F=Δp/Δt,表明合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物体动量变化率的大小方向,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4. 动量守恒: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这个系统的动量就保持不变,可用数学公式表达为p=p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
Δp1=-Δp2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Δp=0 系统总动量的变化为零“守衡”定律的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上式均为矢量运算,一维情况可用正负表示方向。
注意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中,每一个参与作用的成员的动量均可能在变化着,但只要合外力为零,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合总保持不变。
注意各状态的动量均为对同一个参照系的动量。
而相互作用的系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功、功率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功1.追寻守恒量(1)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①过程:不计一切摩擦,将小球由斜面A上某位置滚落,它就要继续滚上另一个斜面B。
②现象:无论斜面B比斜面A陡些或缓些,小球的速度最后总会在斜面上的某点变为0,这一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
③结论:这一事实说明某个量是守恒的。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
(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4)能量转化:小球从斜面A上下落的过程势能转化为动能;沿斜面B升高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2.功(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三个因素: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力的作用点以地面为参照物的位移(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均可作为参考物);C、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值说明:A、功和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性质、接触面是否光滑、物体质量(1)当 α=2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力既不是阻力也不是动力。
(2)当 0≤α<2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做功的力是动力。
(3)当2<α≤π 时,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做的大小等都无关系。
B 、功是一个过程量,功描述了力的作用效果在空间上的积累,它总与一个具体运动过程相对应。
(3)做功的公式:W =Fl cos α,(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 。
(5)适用于恒力做功3.正功和负功功是标量,由 W =Fl cos α 可知:ππ π功的力是阻力。
对功的理解利用公式 W =Fl cos α 计算时 F 、l 需要带表示方向的正负号吗?提示:功是标量,没有方向,计算时力 F 和位移 l 都只要代入数值就行。
正功一定比负功大吗?提示:功是标量,功的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比较功的大小,只需比较数值的大小,与正负号无关,所以正功不一定比负功大。
2022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背)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知识总结(期末考试版)一、高考热点44条高考热点1:曲线运动与变速运动的关系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高考热点2:曲线运动的合外力曲线运动的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指向曲线的凹侧,速度的方向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高考热点3: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高考热点4:平抛运动的实验在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必须使斜槽的末端水平;每一次实验必须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实验时选择体积小密度大的钢球做实验。
高考热点5:平抛运动的时间只跟竖直方向的位移(高度)有关,与水平方向的速度无关。
高考热点6: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抛体运动;抛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高考热点7:向上的斜抛运动物体先做匀减速曲线运动,再做平抛运动;在最高点处物体的速度不为零。
向下的斜抛运动物体一直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高考热点8:渡河最短时间: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河宽)v d t =min高考热点9:抛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下高考热点10:平抛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变;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每秒内的速度增量相同;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高考热点11:圆周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但曲线运动不一定是圆周运动(曲线运动包括: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
高考热点12: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时刻改变;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的路程相等。
高考热点13: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的角度相等。
高考热点1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时刻改变; 高考热点15:向心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而是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高考热点16:向心力由物体的合力提供,或者由某个分力来提供。
高考热点17: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必修二物理实验归纳总结

必修二物理实验归纳总结物理实验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
在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进行了多项物理实验,下面我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实验一:测量活塞式恒压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活塞式恒压热容器,通过改变气体的体积,观察气体压强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这与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玻意耳定律。
实验二:用牛顿冷却定律研究物体的冷却过程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温度计和恒温槽,通过记录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物体的冷却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
通过拟合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物体的冷却系数,并验证了牛顿冷却定律。
实验三:测量光的折射率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光箱、凸透镜和直尺等仪器,通过测量光线的折射角和入射角,计算出光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折射率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成正比。
这个实验验证了斯涅尔定律,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实验四: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万用表和标准电阻,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不同负载下电压的变化,计算出电池的内阻。
实验结果表明,电池的电动势是恒定的,内阻随负载电阻的增加而增加。
这个实验加深了我们对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的理解。
实验五:测量物体的弹性系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弹簧,通过悬挂不同质量的物体,并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力的关系,计算出物体的弹性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弹性系数与应力和应变之比成正比,验证了胡克定律,并加深了我们对物体的弹性性质的理解。
实验六:测量电子的比电荷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带有偏转电压的电磁螺线管和荧光屏,通过调整电压和磁场的大小,观察电子的偏转情况,并计算出电子的比电荷。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的比电荷与电压和磁场的比值成正比。
这个实验验证了荷质比的概念,并加深了我们对电子性质的理解。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
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2.曲线运动的速度: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变都会造成速度的变化,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变)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二.平抛运动(曲线运动特例)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如果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时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抛体运动开始时的速度叫做初速度。
如果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这个运动叫做平抛运动2.平抛运动的速度: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即为Vx一直保持不变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Vy=gt③合速度:V2=Vx2+Vy2=V02+(gt)2 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θ tanθ=Vy/V0=gt/V03.平抛运动的位移:①水平方向 X=V0t②竖直方向y=1/2gt2 ③合位移S2=x2+y2=(V0t)2+(1/2gt2 )2 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tanα=y/x=V0t/?gt2=2V0/gt三.圆周运动1.线速度V:①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该比值即为线速度②V=Δs/Δt 单位:m/s③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tips:方向时时改变)2.角速度ω: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即角速度② 公式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单位是rad/s3.转速r: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单位:转每秒或转每分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5.关系式:V=ωr(r为半径) ω=2π/T6.向心加速度①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②表达式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转过的圈数)方向:指向圆心7.向心力F=mV2/r=mω2r=m(4π2/T2)r=4π2f2mr=4π2n2mr 方向:指向圆心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①铁路的弯道:②拱形桥:(1)凹形:F向=FN-G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2)凸形:F向=G-FN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③航天器失重: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与飞船座舱的支持力,合力提供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所需的向心力mg-FN=mv2/R v=√gR 时FN=0 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④离心运动(逐渐远离圆心):(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总有沿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复习
实验一: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1实验步骤
①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②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铅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
③确定坐标轴: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 ,O 即为坐标原点,再利用铅垂线在纸上画出通过O 点的竖直线,即y 轴
④确定小球释放点:选择一个小球在斜槽上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球运动轨迹大致经过白纸的右下角;
⑤描绘运动轨迹: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的方法,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
2注意事项
1、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钉有坐标纸的木板竖直,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坐标纸但不接触;
2、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问题一:已知远点求速度
t x v t v x g
y t gt y =⇒==⇒=002221
问题二不知原点求初速度
T
x T x v gT y y 2102
12===-
实验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一实验器材:木板、小车、橡皮筋(若干)、打点
计时器、电源、纸带、钉子2枚
二实验步骤:
1、按图装好实验器材,把木板稍微倾斜,平衡阻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把橡皮筋拉长到一定的位置,理好纸带,
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3换用纸带,改用2条、3条。
同样的橡皮筋进行实验,保持每次实
验中橡皮筋拉长的长度相同。
4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把小车第一次获得的功记为w ,第二
次,第三次。
记为2w ,3w
5对测量数据进行估算,大致判断两个量的可能关系,然后以w 为纵坐标,v 或v 2 (或其它)为横坐标作图
三注意问题:
测量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v
1问题:如何测量小车的速度?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2 问题:纸带上打出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 应该采用那些点来计算
小车的速度?
取点迹清晰且间距均匀的部分
实验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学生电源等。
二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然后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3、更换纸带,重复几次。
4、选择合适的纸带,处理数据。
三实验原理: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若物体下落高度h 时的速度为v ,则mgh=1/2mv2 四注意问题: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2、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3、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选第一、二点间距接近2mm的点迹清晰且各点呈一条直线的纸带。
4如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了下图所示的一段轨迹ABC.已知
物体是由原点O水平抛出的,C点的坐标为(60,45),则平抛物体的初速
度为v0=___________m/s,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v B的大小为v B=___________m/s.(取g=10 m/s2)
2.一个学生在做平抛运动的实验时只描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
任取水平距离Δx相等的三点a、b、c,量得Δx=0.10 m,又量得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
别为h1=0.10 m,h2=0.20 m,取g=10 m/s2,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求出:
(1)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m/s;
(2)物体经过点b时的竖直速度为____________m/s.
3.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
(1)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成水平方向,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必须及时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从这一点画水平线和竖直线作为x 轴和y 轴,竖直线是用___________来确定的.
(3)验证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般方法是:在水平方向从起点处取两段连续相等的位移与曲线交于两点,作水平线交于y 轴,两段y 辆位移之比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他在安装实验装置和其余操作时准确无误,只有一处失误,即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同学在轨迹上任取一点M ,测得坐标为(x,y ),则初速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真实值为___________.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理
1.如图5-8-6所示,是本实验中选定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 ,图中A 为打下的第一点,各相邻点间时间间隔均为T ,有关距离标示在图中,当打点计时器打C 点时,物体动能的表达式为 ;若以打A 点时重物位置为零势能位置,则打C 点时,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为 .
2.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
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5-8-4.其中O 是起始点,A 、B 、C 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 到A 、B 、C 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
⑴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 ,应记作_______cm.
⑵该同学用重锤在OB 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80m/s 2,他用AC 段的平均速度作为跟B 点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则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而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质量用m 表示).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另一位同学根据同一条纸带,同一组数据,也用重锤在OB 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不过他数了一下: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O 数起,图中的B 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9个点.因此他用v B =gt 计算跟B 点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这样验证时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用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用天平称得重物的质量为0.5m kg =,
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某同学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了一条理想的纸带。
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所示(纸带上的O 点是第一个打印点,A 、B 、C 、D 、E 分别是每打两个点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取的记数点,图中数据单位为毫米),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9.8/g m s =。
选择B 点为初始点,D 点为终点,则从打下B 点到打下D 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___p E ∆=J ;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__k E ∆=J 。
(保留3位有效数字)
O A B C 9.51 15.7 12.42 图5-8-4
A B C D E F
S 1 S 2 S 3 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