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谈谈书法审美的标准问题

合集下载

楷书字体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标准

楷书字体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标准

楷书字体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标准楷书,又称正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经典字体。

它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标准,成为了古今中外书法爱好者所推崇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楷书字体的美学价值以及相关的审美标准。

一、楷书字体的美学价值楷书作为一种精美的字体形式,具有以下美学价值。

1. 表现力:楷书字体的线条流畅有力,能够传达书写者的情感与意境。

每一个笔划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呈现出独特的个性与神韵。

2. 稳定性:楷书字体的结构稳定,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字形感。

每一个笔画的结构均协调有序,使得整体字体具有平衡感和和谐感。

3. 庄重大气:楷书字体沉稳而庄重,给人以一种高贵的感觉。

它不仅具有美感,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象征,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

4. 文化价值:楷书字体富有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成就。

它不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与追溯。

二、楷书字体的审美标准在欣赏楷书字体时,人们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其审美标准。

1. 字形规整:楷书字体的字形要求规整、端庄,每个笔画的长度和角度都有严格的标准。

字形的匀称性、整齐性和刚劲有力的结构都是审美的重要标准。

2. 线条流畅:楷书字体的线条要求流畅自然,兼顾虚实,遵循“遒劲有骨”的原则。

线条的粗细、曲直、起伏等要根据字体结构和字意来进行调整。

3. 韵律和谐:楷书字体要求整体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笔画之间有明确的秩序和关系。

每一笔的抬、顿、落都要根据整体的需要而进行精确的安排。

4. 个性特点:楷书字体要求书写者在符合字形规则的前提下,能够在作品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这种个性不仅体现在线条的变化和构图的独创性上,还表现在字体气质的独特性上。

三、结语楷书字体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标准,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从形式上的规整和稳定,还是从文化内涵和审美标准来看,楷书字体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品位。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我们仍然要珍视和传承楷书字体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标准,以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二、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

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

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

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

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

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三、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

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

(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

(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

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

论书法中的美学

论书法中的美学

论书法中的美学【摘要】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代就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通过对书法美学的内涵进行探讨,分析了书法的定义与历史、书法的艺术特点、书法美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书法美学的审美标准等问题。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书写的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书法中,不仅要注重字形的工整美观,更要注重气韵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书法美学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趋势和文化追求。

书法美学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

通过对书法美学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书法这一艺术形式。

【关键词】引言、书法的定义与历史、书法美学的内涵、书法的艺术特点、书法美学与社会发展、书法美学的审美标准、结论、美学、书法、艺术特点、社会发展、审美标准1. 引言1.1 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赋予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书法家们以其独特的笔法和风格创造出了许多传世佳作,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意境的抒发。

书法的美学内涵在于其对于文字形体、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追求,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当代社会中,书法美学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书法也在不断与时俱进。

书法美学的内涵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它既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现代审美的表达。

探讨书法中的美学问题不仅仅是对书法艺术本身的审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探讨。

通过对书法美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2. 正文2.1 书法的定义与历史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古代文字的书写形式奠定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风格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书体和风格,如隶书、楷书、草书等。

书法的发展历程中,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书写技艺的传承,更是对美学审美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历来都是书法艺术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中国古代,书法不仅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还是文人修身养性的途径。

因此,书法的审美标准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效果,还涉及到书写者的内在修养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一些传统书法审美的基本标准:
1. 形神兼备:书法作品既要追求外在形式的美,也要表现内在的神韵。

形,指的是书法的点画、结构和章法;神,则是指书法的气韵、风格和情感。

2. 线条美:书法是以线条为基本构成元素的艺术。

线条的力度、节奏、流畅度和变化都是评价书法美的重要标准。

3. 结构美:汉字的结构是否均衡、协调,字形是否准确、美观,是书法审美的另一个维度。

4. 章法美:章法是指整幅作品的布局和构图,包括字的大小、行距、留白等。

章法美要求作品具有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5. 气韵生动:书法作品要有生命力,要能够表现出书
写者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6. 创新与个性:虽然传统书法强调继承和模仿古人,但是创新和个性也是书法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书法家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展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7. 功力深厚:书法的美还体现在书写者的技艺熟练程度上,包括控笔能力、墨色变化、笔触的精细度等。

8. 意境深远:书法作品除了形式美之外,还应该能够激发观者的思考和联想,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意境。

以上这些标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在实际的书法创作和鉴赏过程中,这些标准往往综合考量,共同作用于书法作品的整体评价。

书法审美观

书法审美观

书法审美观书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既表现了书法家的个人特色,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

在书法审美观方面,我的见解如下:首先,书法审美追求的是“神韵”。

这是指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生命力、灵气和情感等东西。

这种“神韵”是由书法家的内心感受和对墨色的掌控力所造成的。

正因为如此,一次写字,在观感上会产生很大差异。

有时我们看到的字很统一、规整,给人以平和、和谐的感觉;有时则有意想不到的空灵,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

这种“神韵”显然是书法审美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次,书法审美注重“气韵生动”。

在书法中,字形的美丑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气韵生动”。

这种气息是由汉字本身的内涵及书法家的创作心情共同呈现出的,它形态各异,有激昂奔放的气势,也有细腻清幽的文人气韵。

一个好的作品往往会使人联想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它会在观者的心里激起共鸣,引发共情,因此“气韵生动”是书法中不可或缺的审美标准。

再者,书法审美重视“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所呈现出的形态和意义相统一的特点。

在传统书法中常常有“不学庄子,没法写好字”的说法。

庄子主张“自然而不为”,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书法中被诠释为“有墨必泼”.由此可知,写好一副书法作品,在形态上不仅要具体、丰满,写意上还要有所故意,有自己的作品主旨,蕴含有自己观照人生的独特见解。

只有这样,书法作品才会有灵魂,给观者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最后,书法审美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宣扬精神。

在过去,书法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修养内容,他们认为书法是反映人的良知、修持与境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与心灵密切关联的艺术。

书法审美发扬了文人的重义轻利、自我墨宝、自觉自愿、随心所欲的精神。

在现代,人们对书法的理解也更为深入,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身份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其所具有的审美观念,正是宣扬了文人‘凌波微步,罕言寡语'的精神,彰显出中国人的修养和睿智。

综上所述,书法审美观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体现,但是无论哪个时期、哪个阶层的人,书法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评书法作品的几个问题

赏评书法作品的几个问题

赏评书法作品的几个问题如何赏评,整体框架是怎么的?这就是一个赏评体系问题。

书法艺术是书法家与欣赏人之间的审美交流。

书法赏评就是书法家把自己对美的感受、体验、认识和创造,凝聚、结晶于他的作品,欣赏者则通过作品来分析、体味、印证和检验书法家的创造,从而产生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由此书法赏评离不开赏评主体(欣赏者)和赏评对象(书法家及其作品)两个方面。

一、赏评主体:赏评过程与赏评结果始终受赏评主体的四大因素影响着。

1 、审美感悟力。

它是赏评主体的感性认识,先天因素占很大比重。

这也是赏评深化极为重要的基础。

当然后天的熏陶也有利于感悟力的提高。

“屋漏痕”、“锥划沙”等都是感悟力的反映。

2 、情感体验。

它是赏评主体面对书法作品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是在原初感知(感悟力)之上的精神体验。

它一方面推动赏评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赏评对象进行审美补充和再创造;另一方面,激发书家的创造欲望。

一句“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不仅反映了赏评者的艺术想象力,也推动了创作者的创作激情。

3 、人生阅历。

夏云出峰,担夫争道,观公孙大娘舞剑器等等都是因外界事物的触发使书法家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

苏轼一生的跌宕起伏、南北游历成就了多少佳作!赏评者的阅历和见识对赏评品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4 、艺术素养。

对书法史、艺术史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乃至文、史、哲等的文化修养都是书法赏评重要的条件。

二、赏评客体。

理性把握赏评客体的情感内蕴、艺术素养、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及风格特点是书法赏评的主要方面。

1 、情感内蕴。

书法家倾注于书法作品中的情感内蕴是其作品中最富感染力和最动人的因素,最容易引起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

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等。

2 、艺术素养。

书法家的艺术素养在书法作品中更集中表现在其所蕴含的书卷气上。

历代书家都十分注意自身学问的蒙养,而且在评价阐述其对书法艺术、书法创作的观点时充分给予显现。

3 、审美创造。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薈在书法欣赏中,我们知道,优秀的书法作品总会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共鸣。

这螂种共鸣之所以具有超越阶级、]时空的普遍性和永久性,就是因为书法作品总是具有共同美,人们在欣赏中也便有了共通的审美标准,现将主要之点例举如下;1 形态美蚀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哦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很反复品味揣摩的重要嗲因素。

点画形态是否富蝿由于变化,是品评用笔的一个重要标志。

“数画并施,其形个异,众点其列,为体互乖。

”诺“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就势必破坏字体的结构美。

相传王曦之写点“万点异类”;扬疑式的《韭花贴》,几乎找不出一,合乎情理,给欣赏者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用笔的变化美,不仅表现在点画形态上,而且还包括其角度上的微妙变化。

切忌横画如梯架,竖画如栏栏般平齐排列。

尤其是行草书,使转纵横,不见平齐比画的排列。

故善书者贵能于中求平,不齐中求齐,不均称,才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2 质地美莇“质”指点的质地、质感、分量等。

有质的点画,其意味风韵,厚含曛,其表虽朴实而无外饰,其里却螂“藏骨报经,含问包质”,这是一种内在而深刻的美。

王曦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机智文告》、扬凝式的《韭花帖》、苏轼的《寒食帖》,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能给人以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的艺术感受。

这种线条在“内容”上是丰福而充实的。

“笔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

故富有质地.美的点画,其画的两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诶娜凝练,如飞如动,笔韵流畅,无凝带刻板只势。

这种潇洒疾涩的涌笔,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熟练的笔墨技巧及雄建的笔力,是无法达到如此艺术效果的。

3韵律美肁]自然界中事物之动态,如舒卷、的流云、摇曳的垂柳、长空中旋搏击的雄鹰、大地上曲折奔腾的江河、蒁风雨雷电、惊蛇飞鸟,以及人的坐卧、立行、奔走、歌舞等等,往往和书法艺术作品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从而+使静字的纸上的字行,变得神采飞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评价

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评价

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评价硬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审美标准,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和艺术家。

本文将探讨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评价,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硬笔书法艺术。

一、审美标准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书法字形的美感:硬笔书法强调字体的秩序、均衡和谐。

书写的字形应该具有规范的结构和优美的曲线,字形间要保持适当的间距和比例。

优秀的书法作品字形流畅、舒展,让人一目了然,给人以美感。

2. 线条的韵律美:硬笔书法的线条是由细线与粗线、直线与曲线相间组成。

书写时,要注重线条的韵律美,通过控制笔画的粗细、长短和笔画之间的排列,形成和谐的节奏感和动感。

3. 墨色的深浅变化:硬笔书法以黑色墨水为媒介,通过控制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字体的精神和气韵。

墨色浓淡的合理、适宜的运用,能赋予作品以立体感和深度感,增加艺术观赏价值。

4. 空白的利用:硬笔书法注重空白与字体的相互关系。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利用空白,使字体在纸上形成舒展有度的布局,在字形与空间之间形成完美的平衡。

二、评价标准评价一部硬笔书法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字形之美:评价硬笔书法作品时,首先要考察字形的动与静、形与神的关系。

是否符合书写规范,是否具备笔画的明确、连贯和规范。

字形应当清晰流畅,线条的粗细变化适度,形成完整的字体结构。

2. 笔画之美:硬笔书法作品中,笔画的有力感和线条的流畅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笔画应有粗细的变化,有时轻盈、有时有力,展现出书法家的修养和功力。

3. 篆刻与镂空之美:硬笔书法常常运用篆刻的技法,通过重叠、重复,或者刻意刻出字体的楷书和隶书形态,以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镂空也是硬笔书法的一种特殊技法,它通过划破纸面,形成线条的可见和不可见以达到艺术表现效果。

4. 装饰与点缀之美:硬笔书法作品可以加入适当的装饰与点缀,可以是小楷、小篆或隶书的笔画,但要注意装饰与主题的协调,避免过多或过杂的装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书法审美的标准问题
'谈谈书法审美的标准问题
如何鉴赏书法作品,是有一定标准的,本文主要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鉴赏书法作品的几条直观的标准。

书法
在我国传统的艺术宫殿中向来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副书法作品的上品之作,往往令人如痴如醉,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陶醉其中;但是,如何欣赏一副书法作品,却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掌握的,本文主要就如何欣赏一副书法作品提出了若干标准,以希望为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提供品鉴书法作品的工具。

一、可以从书法作品的线条方面入手,欣赏其姿态之美
书法的魅力,在于其一撇一捺、一点一横、一勾一竖都能体现出艺术的深度来,欣赏书法作品,首要的便应该是注重对书法作品线条的品鉴;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均要借助于线条来完成,而线条美的基本要求,则是每条线条要富于变化,在书写者的轻重、缓急、强弱、顿挫、提按、正偏等书写动作中生动的体现出线条的生命力来,充分将书法作品中线条的和谐美与动态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书法线条中和谐美的体现,是整个书法作品中各个书法要素的布局要和谐统一、错落有致,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

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

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

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

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

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我们在鉴赏一副书法作品的时候,往往会用到力透纸背与入木三分这些相类似的词,这里所表现的其实就是书法作品中线条的力度,这些说法,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

从优秀作品中不仅看出书家笔墨技巧的娴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熟,更能看到对作品的“韵”的把握。

即使人产生抑扬顿挫,似高山流水,时而泻于千里之外,时而旋于险滩之间,起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二、可以从书法作品形成过程中国来领略书写者的运笔节奏之美
中国传统的书法作品,讲究创作过程中的运笔技巧,掌握了运笔技巧的,往往其书
品的时候,如行云流水,其所创作的书法作品,笔画的轻重缓急、字形的大小变化、字形的结构、广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牵连飞渡等等的巧妙运用,均有相当大的讲究,从而充分体现出一副书法作品的韵律之美,使整幅作品有种自然的运笔节奏感,使欣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使人精神得到升华的境界。

三、可以从书法作品的整体格局上来
其形体组合之美
以方块文字为书法书写工具的中国传统书法作品中,其对于笔画、结构、章法是相当高讲究的;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

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

字体有长有扁、有疏有密、有古朴有奇宕等等,字写得过于平正、则显得板滞拘瑾;结体过于险绝,又易涉怪迁俗。

所以
应努力做到“平中寓险,险中求平、中宫收紧、左右挥洒、倚侧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别有情趣,这样方可称为艺术。

人们追求的是真情流露、天趣盎然,符合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

四、可以从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上来品味其章法气势之美
谋局布篇到位,才能有一篇好文章,书法作品的创作同样如此,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

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

其必须做到相呼相应,相承相接;虚实相生,空灵相映。

由于汉字的自身特点,书法家们可凭借自己的艺术构思和笔墨技巧,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

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思维形式,有的作品重虚白,气势宽舒静谧,给人以空灵游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有大气磅薄,纵横决荡之感;有的作品苍古秀拔,奇崛危险,有种孤芳自赏感。

书法艺术中注重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而“虚实相生,皆成妙境”的空间美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使人回味无穷。

五、可以充分领略一副书法作品内容的情感之美
一切情语皆景语,反之亦然;书法作品无论怎么褒扬或者贬损,其本质上依然是创作者情感的一种反应与寄托;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作为书法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要力图窥见作者的感情因子。

作为形式艺术的书法,它不仅要求洞悉作品书写技巧、风格,又要领会作品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

六、可以充分了解和感受创作者的心灵意境之美
意境美,是对书法作者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的高度慨括。

字为心声。

作者利用某种特殊的工具,通过书写用点画线条等一系列因素,将心灵中的某种情趣表达出来,这种心灵意境的情趣,往往能使书法作品取得某种神奇的效果。

心灵意境美的体现,他决定了作者的
修养和艺术个性。

对于自然生动的天趣美,能在书法艺术的点画线条、字体结构、行列安排、章法布局中程度不同地比拟吸收,也能在意趣神采、自然韵律,风姿格调、骨力、气势、气脉相通方面,心须意合,若明若暗地从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成为书法艺术的佳作。

对待作品如果真的有了如对待人的一种心态,那么便能敏于捕捉作品的细节与内涵,洞见作品的妙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欣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