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20200517105717)

合集下载

书法传统文化传承

书法传统文化传承

书法传统文化传承:
第一,书法文化具有历史价值。

它充满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代表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传承书法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实现历史沿革,更好地保护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长久性。

第二,书法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强调笔画的精美,而且还有特定的文字表现形式,形式多样,颇有趣味。

书法创作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它不仅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有思想价值,可以传递中国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观。

第三,书法文化具有社会价值。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把山水之间的景观变成文字,把人们的情感表达出来,赋予它们生活的价值观,能够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为社会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书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集美感、趣味、礼仪和思想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融汇了汉字的文字化、表达性和古典气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被认为是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因此传承书法文化的意义非常重要。

当令世界,媒体的发展快速,书法艺术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基至有些开始被遗忘。

为了挽救这一危机;保护书法文化,把它代代相传,传承书法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书法是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

它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又称“书法”。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书法作品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再由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书法教育,早在2006年就定期开展了书法兴趣小组,把每个班级中对书法感兴趣的同学召集到一起共同学习书法、练习书法,并以点带面,吸引了更多学生加入了学习书法的队伍,随着书法小组的不断壮大,2009年我校正式开办了书法课程,每班每周一课时,除此之外,学校还每学期聘请两次知名的书法家到我校进行书法讲座,并与每学期进行两次书法展,评选出若干名“青禾书法家”进行表彰,好的书法作品被学校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等,这些一系列举措,极大调动了学生们学习书法的兴趣。

当然,学习书法对一些同学来说,也是一种相对比较枯燥事情,好多同学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也打过退堂鼓,于是我校对这部分同学首先降低门槛,先从硬笔书法练起,加之鼓励和正确的引导,这些打退堂鼓的同学大部分坚持了下来,并逐渐迷恋上了书法这门艺术。

书法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所以让学生从小学习书法,不仅是对我们文化的更好的传承,更使学生从书法这门艺术中汲取美的滋养,感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书法在国学文化中有何重要性?

书法在国学文化中有何重要性?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学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书法在国学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书法是国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诸多学问,如经学、史学、文学、哲学、艺术等,而书法作为艺术学科之一,是国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书法是传承国学文化的重要手段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作用。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书法的传承,可以将国学文化的精髓传承下来。

书法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手段,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通过书法的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三、书法是培养人的修养和素养的重要途径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修养和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和素养,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

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的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不断地练习和钻研,这也培养了人们的毅力和耐性,提高了人们的自我修养。

四、书法是传承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书法的传承,可以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精神。

书法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通过书法的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书法在国学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文化和艺术之美。

书法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是汉字的“活化石”,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如文学、音乐和绘画,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微妙之处。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书法中体现为刚柔、动静、虚实、方与圆、直与迟、大与小、疏与密等一系列对立的美学范畴。

从这一系列对立的统一和转化中,衍生出具有无限生命意义的气势、风格和面貌,从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所钟爱的书法美学的独特品格。

书法的演变从夏、商、春秋、战国到秦汉,经过250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开始有序发展。

从甲骨文、金文、石刻、简牍、朱墨书法的出现,到篆书、隶书、楷书和其他书法,数百种复杂的字体经过筛选、淘汰,逐渐成型。

甲骨文魏晋时期的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日渐完善。

在此期间,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行书唐代书法家把狂草、婉约的篆书、飘逸的行书推向了极致,还有苏、黄、米、蔡,都是行书、楷书。

中国书法在元末明清时期各具特色。

当时书法的代表人物有赵孟頫、朱允明、董其昌、唐寅等。

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书法艺术起到了承载历史、传承历史文化的巨大作用。

如何让我们的中国书法一直传承下去,从孩子开始是关键。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古人创造了近乎完美的书法技艺。

今天的书法艺术远未达到历史的巅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要发展必须创新,要创新必须先传承,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和方向,创新是成果,给传承注入活力。

一方面,学习研究经典,继承传统。

书法应继承传统技法,坚持书法本源,提高书法的人文精神。

另一方面,合理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因此,要确立书法艺术标准,净化书法创作环境,加强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重视书法教育,从儿童做起,提高中小学学生认读写汉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对书法进行普及性教育,拓宽学生文史方面的知识。

浅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书法进校园的重要性

浅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书法进校园的重要性

浅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书法进校园的重要性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将书法进校园是非常重要的。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

在书法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书法的传承和学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和练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将书法进校园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艺术眼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书法的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独特感悟和体验,让他们从美的角度去审视世界、思考人生。

通过参与书法活动、书法比赛等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将书法进校园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激发学生对美的独特追求和感悟。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书法在校园中的传播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于书法的学习,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浅谈书法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浅谈书法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浅谈书法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杨华写字是种心智活动,书法又是一种艺术。

一个人具有书写的技巧,就显得特别有文化艺术气质。

新加坡的学者通过检测表明,学汉字的儿童比学外语的儿童的智商要高,汉字的学习和书写有其好处,字写得好,功课就会做得整齐、漂亮,人就特有自信。

最显而易见的是:书写有度的人,人生就有法,而字写得乱七八糟的人,人生也多会乱七八糟,就是笔迹与心迹的相表里。

1、紧密联系素质教育,以“书”传“文”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育的有机组合。

书法教育的载体是书写,书写(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人的基本技能,因此说书法(写字)教学也属于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书法(写字)教学身兼对学生的德育、美育两大重任,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2、提倡“提笔就是练字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精神,明确要求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全体教师都应正确、认真地书写作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书法教育的全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

从当前现状来看,书法(写字)教学必须加强,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

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

要了解中国民族文化、懂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是非逾越不可的高山。

同时,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心中升起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的自豪之情,爱国主义是我们心灵的“自然产物”。

3、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写字兴趣还是很浓厚的,特别是他们能得到老师表扬的“红圈”时,更加增强了写字兴趣。

教师的范写,观摩同学的优秀作品,都是提高他们写字水平的途径。

浅谈中国书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中国书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中国书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浅谈中国书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当中国汉字与书法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与古老辉煌,从中华文化的源头走进当代的时候,与中华民族重新构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叙述不期而遇。

与此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来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

综观当今世界,无论东方西方,其主题语境不外乎“转型”二字。

而转型所关注的重点,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文化”上。

其原因在于,人类社会在经历200多年工业文明和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之后,终于发现这种以经济和物质利益为优先和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危及到社会可持续发展。

物质财富不仅并未给人类自身带来持久的幸福与满足,反而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焦虑、浮躁、异化与失望,产生了“富裕中的精神贫困”。

上述种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重新反思,对人类需求的重新认识,而这些新认识正在从根本上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65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同样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除了资源、环境等问题之外,社会也出现了价值紊乱、文化断裂、传统衰微、道德失序等严重现象。

人们认识到,突破瓶颈的根本途径并不仅仅或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应该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重建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

正是由于文化关注的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对文化的本质性意义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使得东西方文明的文化意识在当代得到了空前觉醒。

伴随着全球范围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回归,世界正越来越从经济时代朝着文化时代的方向前进。

因此,当今澎湃于全球的“转型”大潮,本质上是一次文化的转型,核心是价值观的重建。

那么,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上的中国书法,如何认识其当代意义,找到自己的历史定位呢?一:中国书法的起源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论书法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论书法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论书法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07-15T12:01:36.7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作者:刘清泉[导读]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育的领航者,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运用“书法教育”推进传统文化传承进程,凸现书法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刘清泉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济宁 272067摘要:在华夏五千年文化传承中,“书法教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优势,书法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传承符号,书法教育使传统文化具有选择性、传递性、创造性,使我国教育事业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等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无限的文化知识,从而跟随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来提高人类文明素养。

特别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书法教育”构成了冲击,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设置了障碍,为此,导致二者难以有效衔接,无法共融共进发展。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育的领航者,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运用“书法教育”推进传统文化传承进程,凸现书法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作用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中,“书法”艺术占有重要地位,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书法是中国艺术的艺术”。

书法的黑白关系,恰恰最符合中国哲学思想——“道”。

“书法”的表现,将无声艺术与传统文化有效衔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资源,促使学生通过书法教育教学活动,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书法教育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要注重运用书法教育内容,扩容当前教育内涵,使学生的文化思想、艺术思想受到感染和熏陶;以书法教育的包容性和艺术性特征,充分影响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构建出创新、高效的书法教育环境,全面增强书法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促使华夏文明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书法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书法教育、书法活动、书法作品等,具有直观性、视觉性特点,对于彰显文化底蕴、传承文化经典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书法,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汉字的“活化石”,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书法
和中国其他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绘画等一样,集中体现了
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微之处。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阴阳观
念在书法中体现为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迟速、轻重、浓淡、润燥、大小、疏密、离合、奇正、巧拙等一系列相对立的
审美范畴,又由这一系列的对立双方的统一与转换,派生出具有无穷生命意味的气势、风骨、神采等,从而形成书法审美的独特
性格而为千年来的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所钟爱。

难怪著名学者王岳川说,“世界主义立场使我更为尊重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每当
我在国外看到母语汉字或书法艺术,都会产生一种深沉而持久的
激动,难以平息。

这是古老华夏文明给我的精神空气和知识水源,
丧失了这一切作为个体就是无根之人,作为民族就只短暂的呼吸
而走向精神枯萎。


“书法是中国的符号,华夏的代码;书法是龙的传人的脸谱,炎黄子孙的眉发;书法是国粹、精华;书法是历史源远流长,精
深博大,有很深的根,又繁又盛的花;书法是千年不朽的文化”
读了此段赞语,无不使人们产生共鸣,勾起人们的心思:究竟怎
样做到不丢中国人的脸,护好这棵根,让汉字书法千年不老、后
继有人、永放光辉呢?我认为最基本点是从孩子抓起、抓好。

书法和中国其他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绘画等一样,集
中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微之处。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阴阳观念在书法中体现为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
迟速、轻重、浓淡、润燥、大小、疏密、离合、奇正、巧拙等一
系列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又由这一系列的对立双方的统一与转
换,派生出具有无穷生命意味的气势、风骨、神采等,从而形成
书法审美的独特性格而为千年来的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所钟爱。

中国儒道哲学思想形成于先秦,随后在两汉的书法创作中就已经体
现出哲学思想对书法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

东汉崔瑗作《草势》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

”已经体现出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

稍后的蔡邕在《九势》中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更直接的承继了老庄性任自然、反对雕凿的思想。

后世书法家在书法创作和论书时,莫不准此而行。

书法既在观念上受儒道哲学思想
的深刻影响,同时在技法层面亦如此。

论点画,要求藏头护尾、
欹正相生;论墨法,要求浓淡有序、润燥相宜、骨肉不离;论章法,要求首尾照应、顾盼生姿、疏密相间、大小错落。

“中庸”与“和”的儒家哲学思想表露无余。

书法的这些审美特征既是中
国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同时又由历代文人的书法实践在强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认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难怪著名学者王岳川说,“世界主义立场使我更为尊重中国文化的源远
流长。

每当我在国外看到母语汉字或书法艺术,都会产生一种深
沉而持久的激动,难以平息。

这是古老华夏文明给我的精神空气
和知识水源,丧失了这一切作为个体就是无根之人,作为民族就只短暂的呼吸而走向精神枯萎。


我们主张练习书法,尤其是在青少年当中强调书法学习的重
要意义,并不是要使中国出多少书法家,而是以此来教育青少年热爱自己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方
式,懂得一定的书法鉴赏常识,陶冶性灵,获得审美享受。

我们
也不要求青少年学生人人都必须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书法艺术,
而是要在面上进行普及性教育。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无数爱好者穷其一生也未能走出传统、自立面目。

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我们对毛笔的依赖当然不能象古人一样,我们练习书法的时间亦不能跟古人相比,我们的日常书写也主要还得依靠钢
笔等硬笔书写工具。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毛笔文化一棍子打死,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了现代化就必须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那种认为中国的大学教授如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是让人惊奇的
事的荒唐逻辑,注定不会有市场。

数典忘祖永远为中国人所耻。

现代社会的人们在社会竞争的高压下,人性面临被扭曲之痛,因此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用艺术形态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
感、高倡自己的生命主张。

书法艺术这一体现我们民族精神、震
撼过无数中国人心灵世界的艺术形态定能实现中国人诗意的栖
居的美好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