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建筑施工名词解释复习大全

(完整版)建筑施工名词解释复习大全
(完整版)建筑施工名词解释复习大全

第二章桩基础工程(标红色为应熟悉的知识点)

1、桩基础:是由沉入土中的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以承受上部结构重量的一种基础形式

2、摩擦型桩: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向阻力承受的桩

3、端承型桩: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

4、最后贯入度:是指打桩时最后10击桩的平均入土深度

5、缩颈桩:是指桩身某部分缩小,截面积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桩

6、吊脚桩:是指桩尖未与土体接触而悬空,或桩底混进泥沙而形成软弱松散层的桩脚

7、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在桩位上采用人工挖桩孔,每挖一节即施工一节井圈护壁,如此反复向下挖至设计标高,孔底按设计要求还可扩大,经清孔后吊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桩

8、静力压桩:静力压桩是指利用压桩机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一种沉桩方法。静力压桩机工作原理是在预制桩的压入过程中,以桩机重力作为作用力,克服压桩过程中桩身周围的摩擦力和桩尖阻力,将桩压入土中。静力压桩适用于软土地区的桩基施工

第三章砌体和脚手架工程

1、砌体工程:是指用砂浆砌筑普通粘土砖、多孔砖、石材、硅酸盐和混凝土砌块的工程

2、脚手架工程:是指在施工现场为安全防护、人工操作和解决楼层水平运输而搭设的支架,系施工临时设施,也是施工企业常备的施工工具

3、悬挑式脚手架:是指从建筑物内向外伸出或固定于建筑结构外侧的悬挑式支承结构上搭设的脚手架

4、里脚手架:是搭设在建筑物内部的一种脚手架,用于在楼层上砌筑、装修等

5、垂直运输设备:是指担负垂直运输建筑材料和供人员上下的机械设备

6、井架:是砌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垂直运输设备,可用型钢或钢管加工成定型铲平,或用其他脚手架部件搭设

7、施工升降机:又称为施工外用电梯,是一种采用齿轮齿条啮合传动或钢丝绳提升方式,使吊笼做垂直运动的机械

8、流水作业施工法:是指将所施工的对象在立面上分成若干个施工层,在平面上又分成若干个施工段,使每层每段各施工过程所需的劳动量大致想等,各施工队依次进入各段各层作业的施工组织方法

第四章混凝土结构工程

1、模板系统:是指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是混凝土具有规定形状的模型

2、支架系统:是指支持模板,承受混凝土及施工荷载,并使模板保持所要求形状、位置的结构

3、钢框覆面胶合板模板:是以热轧异型钢为框架,以覆面胶合板做面板的一种新型工业化组合模板

4、冷轧带肋钢筋:是以普通低碳钢或低合金热轧圆盘条为母材,经冷轧或冷拔减径后在其表面冷轧成具有三面或两面月牙形横肋的钢筋

5、冷轧扭钢筋:是用?6~?10热轧圆钢,经冷拉、冷轧、冷扭成具有扁平螺旋状的钢筋

6、量度差值:指钢筋弯曲段的外包尺寸与中心线长度的差值

7、对焊原理:是两钢筋成对接形式水平安装在对焊机夹钳中,使两钢筋接触,通过低电压强电流,把电能转化为热能,使接头处钢筋熔化,即施加轴向压力顶锻,使钢筋练成一体,在连接处形成对焊接头

8、电弧焊原理:利用电弧焊机使焊条和焊件之间产生高温电弧,使焊条和电弧燃烧范围内的焊件很快熔化,待其凝固后,形成焊缝或焊接接头

9、电渣压力焊原理:利用电流通过渣池所产生的热量来熔化母材,待到一定程度后施加压力,完成钢筋连接

10、套筒挤压连接原理:利用挤压机压缩套筒,使插于特质套筒内的钢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带肋钢筋之间的紧密咬合来实现钢筋的连接

11、锥形螺纹连接原理:把钢筋的连接端加工成锥形螺纹,通过锥形螺纹连接套把两根带丝头的钢筋,按规定的力矩值连接成一体

12、可泵性:是指用于泵送混凝土必须具有的良好运送性能,即混凝土在输送管道中的流动能力

13、人工捣实:是用人工冲击来使混凝土密实、成型。

14、振动捣实混凝土:是某种振动机械产生的振动能量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已浇入模板的混凝土,使之密实的方法

15、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拌合物经浇筑振捣密实后,即进入静置养护期,其中水泥与水逐渐起水化作用而增长强度。在这期间设法为水泥的顺利水化创造条件,称为混凝土的养护

16、施工缝:是指混凝土浇筑时因某种原因不能连续施工,且停留时间可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事先在适当的位置留置的工作缝

17、分层浇筑法:为使混凝土能振捣密实,应分层浇筑分层捣实,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

18、自然养护:是指在浇筑混凝土的当时当地自然条件下采取湿润、防风、防晒、防冻、保温等措施的养护方法。自然养护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开始或混凝土终凝后立即开始养护

19、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是指冬期施工中,一般把遭受冻结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损失不超过5%的混凝土预养强度值

20、搅拌时间:是指从原材料全部投入搅拌筒时起,到开始卸料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第五章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1、预应力混凝土:是指结构构件在承受外荷载作用前,在其受拉区预先建立起有预压应力的混凝土

2、后张法:是指在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直接在构件上张拉预应力筋的方法。

其施工过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制作时,在预应力筋的部位预先留出孔道,然后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再将预应力筋穿入预留孔内;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并用锚具将其锚固在构件或结构端部,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最后进行孔道灌浆与封头

3、锚具:是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或结构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张拉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4、预留孔道:是指后张法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或结构中,为放置预应力筋预先在混凝土内留设的孔道。

5、预埋金属螺旋管法:是指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或结构制作时,在预应力筋的位置处,预埋金属螺旋管直接成孔的一种预留孔方法

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是指配有无粘结预应力筋靠锚具传力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

7、自锚:指锚具锚固后,使预应力筋在拉力作用下带动锚塞在锚环中自动楔紧而不发生滑移

8、自锁:指锚具锚固时,将锚塞顶压塞紧在锚环内而不致自行弹回脱出

9、锚具的效率系数:是指预应力筋的实际拉断力与预应力筋的理论拉断力之比

10、先张法:是指构件混凝土浇筑前,先张拉预应力筋的方法

施工过程:首先张拉预应力筋并临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后,放张预应力筋,借助于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在预应力筋弹性回缩时,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11、夹具:是先张法中用于预应力筋张拉和临时锚固的工具,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张拉时夹持预应力筋用的张拉夹具、张拉后将预应力筋临时锚固在台座上的锚固夹具

第六章结构安装工程

1、分件吊装法:是指吊装法是指吊装时,起重机在车间内每开行一次,仅吊装一种或两种构件。

2、综合吊装法:是指厂房结构吊装时,起重机在车间内一次开行中,分节间吊装完各种类型的构件

3、旋转法:起重机的起重臂边升钩、边回转,使柱身绕柱脚而旋转,当柱由水平转为直立后,将柱调离地面,然后转至基础上方,将柱插入杯口中的方法叫旋转法

4、滑行法:起重机的起重臂不动,只起升吊钩,柱顶也随之上升,而柱脚则沿地面滑向基础,直至柱身转为直立状态,将柱调离地面,然后转至基础上方,将柱插入柱口的方法叫滑行法

5、屋架扶直:吊装屋架前用起重机将屋架由平卧转为直立,称为屋架扶直

第七章防水工程

1、基层处理剂:是指在施工防水层之前,为了增加防水材料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预先涂刷在基层上的材料

2、冷底子油是由石油沥青加入溶剂制成的溶液

3、刚性防水屋面:是指利用刚性防水材料做防水层的屋面

4、排气屋面:就是在铺贴第一层卷材时,采用空铺、条贴或点粘等方法,使卷材与基层之间留有纵横相通的空隙作排气道的屋面

5、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屋面:是指在细石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拌制而成,硬化后的混凝土产生微膨胀,以补偿普通混凝土的收缩的防水屋面

6、外防外贴法:是在地下结构的墙体做好后,将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贴在需防水结构的墙面上,然后砌筑保护墙

7、内防内贴法:是在地下结构的底板未做以前,先在混凝土垫层的四周砌筑保护墙,然后将卷材防水层铺贴在混凝土垫层与保护墙上,最后再进行地下需防水结构的混凝土底板与墙体施工

8、冷粘法:是指在常温下采用胶粘剂等材料进行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之间粘结的施工方法

第八章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1、涂饰工程:是将涂料施涂在建筑物的基层表面,以形成装饰面层的一种饰面工程

2、裱糊工程:是指把壁纸或墙布用胶黏剂裱糊到室内墙面、顶棚和柱面上以形成装饰层的施工工作

3、干挂安装法:是利用高强度和耐腐蚀的连接固定件,将饰面板挂在建筑物结构的外表面上,饰面板与基层之间留有40~50mm空隙

第八章流水施工

1、顺序施工:是将拟建工程项目的整个建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分项工程,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前一个分项工程完成后,后一个分项工程才开始施工;或前一个工程完成后,后一个工程才开始施工。它是一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施工组织方式

2、平行施工:在拟建工程任务十分紧迫、工作面允许以及资源保证供应的条件下,可以组织几个相同的工作队,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上进行,各自独立地完成所有相同工程对象的施工。这样的施工组织方式成为平行施工组织方式

3、流水施工:是把若干幢同类型建筑物或一幢建筑物,在工艺上分解为若干个施工过程,在平面上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地施工段,在竖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层,然后按照各分项工程性质,组建相应的专业施工队。各专业队按照已定的施工顺序,一次连续地在各施工段上重复完成各自施工过程相同的工作内容,使工程项目整个建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

4、施工过程:是指某一施工对象从开始到完成所经历的全过程的统称,即上述的分项工程或工序

5、施工段:是指为满足流水施工的需要,将施工对象在平面上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劳动量大致想等的施工区段

6、流水节拍: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某专业工作队在某个施工段上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所需的工作延续时间。

7、流水步距: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保证施工顺序满足连续施工、最大限度搭接和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条件下,相继投入同一施工段的时间间隔

8、技术间歇时间:是指在同一施工段的相邻两个施工过程之间为保质或安全因素必须留有的工艺技术间隔,它是由施工工艺或材料性质所决定的间歇时间

9、组织间歇时间:是由组织施工需要而增加的间歇时间

10、有节奏流水施工:是指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彼此都相等的一种流水施工形式

11、无节奏流水施工:是指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都不尽相等的流水形式

12、一般成倍节拍流水:是指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都相等,但不同施工过程在同一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尽相等的一种流水施工

13、加快成倍节拍流水:是指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都相等,不同施工过程在同一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尽相等,但互成倍数关系,即互有一个公约数

第十章网络计划技术

1、双代号:用一条剪线和在箭头箭尾处的两个圆圈来表示一想工作,在剪线上方标上该工作的名称,在剪线下方标上该工作所需的时间,再在圆圈内标上编号,并用箭尾和箭头的编号作为该工作的代号,则一项工作有两个代号,因此称为“双

代号”

2、双代号网络图:完成一项工程或任务的各项工作,根据其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用剪线及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就称为双代号网络图

3、工作:指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

4、节点:是相邻两项工作的交接之点,它表示前面工作结束和后面工作开始的瞬间,即前、后两项工作交接的瞬间。它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5、线路:指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着箭头方向顺序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达到终点节点的通道

6、逻辑关系:是指工作进行时客观存在的一种先后顺序关系,它是正确反映工作相互之间的依赖和制约的一种关系

7、虚工作:是虚拟的工作,既无工作名称,持续时间为零,又不需消耗资源的工作,是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工作

8、工作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本项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

9、关键工作: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在网络图中用粗线表示

10、单代号:即绘图时把表示的工作名称、持续时间和工作代号等标注在节点内,每一个节点有一个代号的表示方法

11、单代号网络图:指组成网络图的各项工作是由节点表示,以箭线表示各项工作的相互制约关系。用这种符号从左向右绘制而成的图形就叫做单代号网络图第十一章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设计: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前提,以施工技术为基础,研究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诸要素之间合理的组织问题

2、工程建设程序:是指工程建设中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

3、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为了扩大再生产而进行的增加固定资产的建设工作

4、建设项目:指具有独立总设计文件和设计总概算,并能按总体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工程完成以后可以形成独立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工程项目

5、单项工程:指具有独立设计文件和设计概算,能独立施工,但工程竣工以后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工程项目

6、单位工程:指具有独立设计文件,能独立组织施工,但工程竣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工程项目

7、施工程序:指建设项目在各施工阶段各工作环节的先后次序

8、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建设项目或建筑群为编制对象,用以指导一个建筑群或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

9、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与组织单位工程施工的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它以最小的消耗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及高质量为目的

10、最小劳动组合:是指某一施工过程要进行正常的施工活动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作业组人数

11、最小工作面:是指一个工人或班组施工时为保证一定效率和施工安全,所必须具备的最小作业面

12、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是单个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期间在施工现场的平面规划图

13、施工流向:是说明各分部、分项工程在平面或竖向上施工开始部位与进展的方向,是解决单位工程在空间上的施工顺序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 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1)求全距 (2)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分组组距 (4)登记次数 (5)计算次数 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 (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7.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 8.累加次数分布表: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9.双列次数分布表: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系统工程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部分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风险——是用危险概率及危险严重度表示的可能损失;是对认识主体可能发生灾害的后果的定量描述,是一定时期产生灾害事件的概率与有害事件危及势的乘积。(危及势是系统功能残缺或丧失后造成的损害的总和。) 风险度——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也叫风险率。 系统——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得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得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安全——是指在系统使用的周期内,应用科学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原理,鉴别危险性并使风险减少到最小限度,从而使系统在操作效率、耗费时间和投资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的状态;是一个相对的状态概念,是认识主体在某一限度内受到损伤和威胁的状态。 安全系统——在一个工程系统运行、维修以致废弃时都需要有各种手段(包括设施和措施)保证系统的上述工作得以安全进行,这些设施和措施的总和便构成系统中的安全分系统,也可简称安全系统。 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1.系统安全分析的含义、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系统安全分析含义: 是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目的: 是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或事故。 系统安全分析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2.安全检查表的作用及优点有哪些? 安全检查表的作用: 安全检查表是分析和辩识系统危险性的基本方法,也是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早在20世纪中期.安全检查表在许多发达同家的保险、军事等部门得到了应用.对系统安全性评价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安全检查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各部门和行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1.具有全面性 2.具有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特点 3.具有直观性 4.具有职责分明的特点 5.具有监督性 6.具有应用广泛性、适于普及的特点 3.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及程序是什么?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 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一般是利用安全检查表、经验和技术先查明危险因素存在方位.然后识别使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触发因素和必要条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程序: 1.准备阶段 对系统进行分析之前,要收集有关资料和其他类似系统以及使用类似设备、工艺物质的

建筑结构检测课程复习题目及答案!!!

建筑结构检测课程复习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工程结构检测:通过一定的设备,应用一定的技术,采集一定的数据,把所采集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一定的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所检对象的某些特征值的过程。 2.地球物理勘探(物探):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 3.超声回弹综合法:采用超声仪和回弹仪,在同一测区分别测量声速值及回弹值,然后根据所建立的测强公式推算该区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法。 4.迫降法:经过人为措施迫使倾斜结构物的较高侧下沉。 5.点荷法:通过对砌筑砂浆层试件施加集中的点式荷载,测定试样所能承受的点荷值,结合考虑试件的尺寸,计算出砂浆的立体强度。 6.工程结构加固:根据检测结果,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增加结构可靠性的过程。 7.回弹测强曲线:通过一系列大量试验所建立的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8.外部粘钢加固法:用结构胶将薄钢板粘贴于混凝土构件表面(一般在受拉区),使薄钢板与混凝土协同工作的一种加固法。 9.荷载试验:指对桥梁按照不同情况进行布置荷载,用来测试桥

梁的各种反应(如应变、挠度、频率)来判断桥梁承载能力的过程。 10.射钉法:用射钉枪将射钉射入墙体的灰缝中,根据射钉的射入量推定砂浆的强度。 二、单项选择题 11.PPIS循环中的I是指(B)阶段。 A、准备 B、实施 C、计划 D、总结 12.桩径1200mm的混凝土灌注桩在声波透射检测中应当埋设(B)个声测管。A、2B、3C、4D、5 13.地基勘探的式不包括(D)。 A、钻探 B、坑探 C、地球物理勘探 D、井探 14.桩基础检测静载试验不包括(A)。 A、单桩水平抗拔静载试验 B、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C、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D、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被测混凝土龄期应为(C) A、40—1000天 B、28—1100天 C、14—1100天 D、30—1100天 16.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不包括(D)。 A、木材顺纹抗压强度 B、木材顺纹抗剪强度 C、木材顺纹抗拉强度 D、木材顺纹抗扭强度 17.著名的结构物倾斜实例不包括(A)。 A、二七纪念塔 B、中国虎丘塔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公式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一、学习指导 统计学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它几乎被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检验领域。本章首先介绍统计学的含义和应用领域,然后介绍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来源,最后介绍统计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本章各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如下表所示。 概念: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统计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的其他应用领域。 概念: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不同数据的特点。 概念: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概念: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的特点。 概念:抽样调查,普查。 数据的间接来源。 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方案的内容。 概念。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统计数据的质量。 概念:总体,样本。 概念:参数,统计量。 概念:变量,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 型变量,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 二、主要术语 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 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21.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22.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23.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四、习题答案 1.D 2.D 3.A 4.B 5.A 6.D 7.C 8.B 9.A 10.A 11.C、12.C 13.B 14.A 15.C 16.D 17.C 18.A 19.C 20.D 21.A 22.C 23.C 24.B 25.D 26.C 27.B 28.D 29.A 30.D 31.A 32.B 33.C 34.A 35.A 36.A 37.D 38.B 39.B 40.C 41.C 42.D 43.C 44.D 45.A 46.B 47.C 48.A 49.C 50.D 51.A 52.C 53.D 54.A 55.B

系统工程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1.系统的定义P1和特征P3 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特征: 1)整体性各个要素都服从实习整体最优目标的需要 2)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某种任务或实现某种目的而发挥其特定功能的。 3)阶层性系统阶层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发展的时间顺序性。 4)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 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特殊关系 5)环境适应性系统是由许多特定功能组成的有机集合体,而这个集合体以外的部分 就是系统的环境。 6)动态性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子系统,都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 2.安全和危险的概念和关系P22 ?安全与危险互为存在前提的的术语。 ?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安全程度用安全性指标来衡量。 ?危险,是人们所不愿意见到的可以造成人身伤害、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的威胁。用危险 概论和危险严重度表示危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可接受的危险,社会允许危险 3.危险和事故的概念和关系 ?危险(Hazard),是导致人员伤亡或疾病,或导致系统、设备、社会财富损失、损坏 或环境破坏的任何真实或潜在的条件。 ?事故(Accident),是导致人员伤亡或职业病,设备、社会财富损失、损坏或环境破坏 的不希望发生的单个或一系列事件。 ?危险≠事故 4.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任务和步骤P27 定义: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应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辨识、分析、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对工艺过程、设备、生产周期和资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任务: 1)危险源辨识 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发事故的类型及后果。 3)设计和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 4)安全措施和对策的实施。对措施效果作出总体评价。 5)不断改进,以求最佳措施效果,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步骤: 1)收集资料,掌握情况。 2)建立系统模型(结构、数学、逻辑模型)。 3)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4)危险性评价。 5)控制方案与方案比较。 6)最优化决策。 7)决策计划的执行与检查。

建筑结构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史上最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注明:红色部分为重点) 1、建筑结构 保持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并行成内部空间的骨架。 2、设计基准期 建筑结构设计所采用的荷载统计参数、和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都需要一个时间参数。 3、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在规定条件下不需要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4、结构上的作用 是指结构产生作用效应的总和.作用效应:内力(N、M、Q、T)和变形(挠度、转角和裂缝等) 5、荷载 凡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属于直接作用,称为荷载,如恒载、活载。 6、荷载 凡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属于间接作用,如基础沉降、地震作用、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焊接等。 7、结构抗力 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 8、结构可靠性 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9、结构可靠度 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10、荷载标准值 在结构使用期间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可变荷载标准值。 11、可变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组合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与该作用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时的作用值。 频遇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仅为设计基准期的一小部分的作用值。 准永久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仅为设计基准期的一半时的作用值。 12、立方体抗压强度 规定以边长为150mn的立方体在( 20土3 °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N/mm2)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用f表示cu 13、混凝土的变形 受力变形:混凝土在一次短期加载、荷载长期作用和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 体积变形:由于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以及温度和湿度变化产生的变形。

包装印刷、名词解释

1.底色去除:把印刷品复合色区域适当减少青、品红、黄油墨量,而以黑色油墨代替的一种工艺。 2非彩色结构:是指在彩色复制中,以三原色油墨构成的彩色区域的灰色或灰色成分均用“非彩色”的黑墨代替,而图像的色相和色彩特性则分别由三原色中的一或两种油墨来再现,即两种原色加黑墨构成的图像。 3.彩色增益:100%非彩色结构工艺,从理论上是理想的,可能的。但由于纸张、油墨和印刷条件的限制,100%的非彩色结构会造成暗调单薄,不厚实,达不到忠实复制的效果,因此须在暗调部分加入(或保留)部分彩色油墨量,这种方法被称为“彩色增益” 4阶调传递 A. 理想的阶调复制曲线 B. 等比例压缩复制曲线 C. 实际阶调复制曲线 a. 亮调压缩复制曲线 b. 暗调压缩复制曲线 c. 中间调压缩复制曲线 d. 中间调拉伸复制曲线 5接触网屏的宽容度: 加网后能获得5%~95%网点图像时,网屏所能容纳的原稿密度范围 6平:半色调图像上最淡的部分网点面积太大,而最深的部分网点面积太小(反差太小)。 7崭:半色调图像上最淡的部分网点面积太小,而最深的部分网点面积太大(反差太大) 8.印刷适性是指采用一定的印刷方式,以必要的印刷速度,必要的印刷数量,必要的印刷质量,进行印刷品的复制时,承印物、油墨、印刷机械、印版和印刷条件相匹配并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印刷适性的重点是研究纸和油墨等印刷材料的适性。 用于某种印刷方式的纸张所具有的适用于该种印刷方式的工艺技术条件的性质,并 保证生产的印刷品达到要求的质量和效果 9平衡水分量: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当纸张吸湿、放湿达到平衡,此时的含水量不再变化,称为~。 10触变性:油墨受到外力作用时由稠变稀,静置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有稠度的现象。 触变现象是体系结构的破坏和形成之间的一种等温可逆过程。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只包括(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假想的,无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称为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 2. (总体)参数(parameter):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 3.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4.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 5. 变量(variable):观察对象个体的特征或测量的结果。由于个体的特征或指标存在个体差异,观察结果在测量前不能准确预测,故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简称变量(variable)。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ation)。根据变量的取值特性,分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6. 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数值,组成的资料。 7.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8. 抽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称为抽样。 9.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于抽样造成的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特点是不能避免的,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10. 误差(error):统计上所说的误差泛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主要有以下二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11.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 12.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大小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CI)。常用的可信度为95%和99%,故常用95%和99%的可信区间。 13. 变异(variation):同质事物间的差别。由于观察单位通常即为观察个体,故变异亦称为个体变异(individual variation)。 16. 平均数(average):也叫平均值,是一组(群)数据典型或有代表性的值。这个值趋向于落在根据数据大小排列的数据的中心,包括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等。 17. 中位数(median):将一组观察值按升序或降序排列,位次居中的数,常用M 表示。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或不规则分布资料和开口资料。所谓“开口”资料,是指数据的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定值。当n 为奇数时,M=X (n+1)/2;当n 为偶数时,M=[X n/2+ X n/2+1]/2。 18.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一种位置指标,以P x 表示,一个百分位数Px 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个部分,理论上有x%的观察值小于Px 小,有(1-x%)的观察值大于Px 。 19.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亦称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dispersion),为标准差与均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100%X s/CV ?=, 变异系数没有度量衡单位,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20. 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在n 次随机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比值 22. 概率(probability):在重复试验中,事件A 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将愈来愈接近一个常数p ,这个常数p 就称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记作P(A)或P 。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 来表示。 23. 统计量(statistic):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24.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以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指标,称为相关系数,又称为积差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总体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ρ表示,而样本相关系数用r 表示,取值范围均为[-1, 1]。 25.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直线回归方程Y ?= a+b X 的系数b 称为回归系数,也就是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表示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改变 b 个单位。 26. 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也称为正常值范围(normal range),医学上常把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绝大多数:可以是90%、95%、99%等等,最常用的是95%。正常人:不是指健康人,而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又称参考值范围,是指特定健康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习惯上是确定包括95%的人的界值。 28. 统计推断(statistic inferenc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含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样本的信息判断总体的特征,这一过程称为统计推断。 29.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SE):在统计理论上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的大小。据此,样本均数的标准差X σ称为标准误。 30. 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由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它包括两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作为对应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又称置信区间。这种估计方法称为区间估计。 33. 95%可信区间含义:如果重复若干次样本含量相同的抽样,每个样本均按同一方法构建95%可信区间,则在这些可信区间中,理论上有95个包含了总体参数,还有5个未估计到总体均数。 34.Ⅰ类错误(type Ⅰerror):统计学上规定,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 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或第一类错误,Ⅰ型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 35.Ⅱ类错误(type Ⅱerror):统计学上规定,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 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或第二类错误,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36. 检验效能(power of a test):又称把握度,即两总体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37. 参数检验:总体分布已知,对其中一些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这类统计推断的方法叫参数统计或参数检验。 38. 参数检验:假定比较数据服从某分布,通过参数的估计量(x , s)对比较总体的参数(μ)作检验,统计上称为参数法检验(parametric test)。如t 、u 检验、方差分析。 39. 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40. 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种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41. 比(ratio):又称相对比,是A 、B 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A 为B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对比的最简单形式。其计算公式为:比=A/B 。 统计学(Statistics ):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 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 ):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 ):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2.系统工程: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的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3.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主要指由自然物(动物、植物、矿物、水资源等)所自然形成的系统,像海洋系统、矿藏系统等。 4.人造系统:人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 5.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6.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二、判断正误 1.管理系统是一种组织化的复杂系统。( T ) 2.大型工程系统和管理系统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F ) 3.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按照其功能要求所确定的。( F ) 4.层次结构和输入输出结构或两者的结合是描述系统结构的常用方式。( T) 三、简答 1.为什么说系统工程时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填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工程,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用的定量方法、模型方法、模拟实验方法和优化方法。系统工程为从事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的相互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简述系统的一般属性 答: (1)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2)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关联性表明这些联系或关系的特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结构问题的基础; (3)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 除此之外,很多系统还具有目的性、层次性等特征。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及解释 1、房地产专业术语 1.房地产:房产与地产的合称,是不动产。 2.五证二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商品房质量保证书》、《商品房使用说明书》 3.商品房:专门用以买卖的房屋。有产权保障,可自由出租抵押。 4.商住房:即可用于住家使用,也可以用于办公的商品房。 5.集资房:由单位统一筹集各需要住房的客户资金,而建造之房屋,通常仅有一整栋的一张产权证,客户没有单独的产权证。 6.安居房:﹙经济实用房=安居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建设的普通住宅。﹙其实行的是土地无偿划拔,住户只拥有该土地的使用权,如需办理国土证,则要另外出资,并享受政府扶持税费减半征收。其房价由政府部门核定,利润只能在3%以下。﹚ 7.跃层:是一套住宅占两个楼层,有内部楼梯联系上下层。﹙一般在首层安排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二层安排卧室、书房、卫生间。﹚ 8.复式:概念上是一层,并不具备完整的两层空间,但层高比普通住宅高,可在局部分出夹层,安排卧室或书房等,用楼梯联系上下。﹙夹层在底层的投影面积只占底层面积的一部分,夹层和底层之间有视线上的交流和空间上的流通。﹚9.错层:纵向或横向剖面中,楼层的几部分之间楼地面高低错开。

10.标准层: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11.高层:8层以上,带有电梯,钢筋混凝土结构 12.多层:7层以下,一般不带电梯,砖混结构 13.骑楼:有雨遮之一楼直道部分 14.裙楼:指建筑体底部较庞大之建筑体,常用于商业、办公 15.承重墙:承受房屋重力的墙,不可任意拆改、破坏 16.非承重墙:一般情况下仅承受自重的墙。 17.剪力墙:承受地震力的钢筋混凝土墙 18.隔墙:用以隔断空间的墙,一般不承重 19.结构墙:主要承受侧向力或地震作用,并保持结构整体稳定的承重墙,又称剪力墙、抗震墙等。 20.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和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 21.消防电梯:专门用以消防灭火电梯,有抽烟排风功能 22.客梯:住户人流用梯有相配套安全配置保障 23.货梯:用以运送货物电梯 24.管道井:用以布置各类管道的空间井道 25.井筒:指大楼电梯、步梯、管道、公共厕所、茶水间集中的地方 26.空气流动:空内通风对流通畅,自然对流的换气能力 27.采光:获得光亮,直接接受自然光线和亮度 28.通风:风(空气)之来源、去路。

印刷术语大全

印刷术语大全 出血:任何超过裁切线或进入书槽的图象。出血必须确实超过所预高的线,以使在修整裁切或装订时允许有微量 的对版不准? CMYK:青、品红、黄、黑---四种印刷颜色。 色域color gamut :可以被彩色打印机处理的全部颜色。 分色color separation :将原稿转化为与彩色印刷过程相兼容的结构形式的方法。 裁切线crop marks :印在纸张周边用于指示裁切部位的线条。 直接制版direct-to-plate :将已排版的数字页面文件由主计算机直接输出到激光制版机,免除了底片的制作 ,也称作 CTP (computer-to-plate)。 照相排字机?lmsetter:激光照排机的另一外名称,主要用于制作图象分色片? 四色印刷four-color printing :用减色法三原色颜色)黄、品红、青)及黑色进行印刷,如果作用橙、栗色 入以褐黄色油墨进行印刷,不应将其称“四色印刷”而应称作“专色印 刷”或“点色印刷”? 灰平衡gray balance:色彩复制过程的重要特性。青、品红、黄油墨或呈色剂的调合可以产生颜色空间中的非彩色中性灰。 平版印刷 planographic printing:用平版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 胶印 offset lithography:印版上的图文先印在中间载体(橡皮滚筒)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 胶印机 offset printing press:按照间接印刷原理,印版通过橡皮布转印滚筒将图文转印在承印物上进行印刷的平版印刷机。 印刷工艺 printing technology:实现印刷的各种规范、程序和操作方法 DTP(Desktop Publishing System):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将图象、文字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进行图象的处理与加工、图形的绘制,然后将图形、图象、文字拼合成整页版面,利用激光照排机将此电子版面输出,成为晒版原版。 CTP(Computer To 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由原稿直接制版,而且实现了计算机出版系统与印刷机直接接口,从原稿到印刷一步完成。 间接印刷 indirect printing:印版上图文部分的油墨,经中间载体的传递,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方式。 原稿 original: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 印版 printing plate: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通常划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 承印物 printing stock: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 制版 plate making:依照原稿复制成印版的工艺过程。 图象制版 image reproduction:用手工、照明、电子等制版方法复制图象原稿的总称。 网目调 halftone,screen tone:用网点大小表现的画面阶调。 阳图 positive image:在黑白和彩色复制中,色调和灰调与被复制对象相一致的图象。 阴图 negative image:在黑白和彩色复制中,色调和灰调与被复制对象相反的图象。 分色 color separation:把彩色原稿分解成为各单色版的过程。 计算机照相排版系统 computerized phototypesetting system:由字符及排版指令输入装置、校改装置、校样输出装置、控制装置及照排主机等组成的成套排版设备。 拼版 make-up:将文字、图表等依照设计要求拼组成版。 晒版 printing down:用接触曝光的方法把阴图或阳图底片的信息转移到印版或其他感光材料上的过程。 打样 proo?ng:从拼组的图文信息复制出校样。 预涂感光平版 presensitized plate:预先涂覆感光层的,可随时进行晒版的平印版,简 称“PS”版。 印后加工 post-press ?nishing:使印刷品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和使用性能的生产工序,例如装订。 双面印 perfect printing:用两块不同的印版,在同一承印物上同时完成正面和反面的印刷。 晒版原版 block copy:用于晒版的图文底片。 润湿装置 dampening system:平版印刷机组成部分,用于输送和调节润湿液的机构。 着水辊 form dampening roller:平版印刷机中将润湿液涂布到印版上的辊。 水斗辊 water fountain roller:从水斗输出润湿液的辊。 串水辊 dampening vibrator:轴向串动的传水辊。 输墨装置 inking unit:胶印机的组成部分,在每一印刷过程之前调节和传递油墨并将油墨均匀地涂布到印版着墨 inking up 通过墨辊将油墨涂布在印版图文部分?

统计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总体:指在同一组条件下所有成员的某种状态变量的集合;或者说是某一变数的全部可能值的集合;或性质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整个集团.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来用作分析、研究的个体称样本。 随机样本:总体中的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为样本单位,由这种方法抽得的样本叫随机样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出一个部分;等概率抽取的样本。)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取为样本。 复置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在每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样本中变量的个数.) 观察值:每一个体的某一性状测定值叫做观察值。 变数:若干有变异的观察值叫随机变数,简称变数。 连续性变数:指在任意两个变量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只有微量差异的第三个变量存在,这样一类变数称为连续性变数. 间断性变数:只能取整数的一类变数。 参数:由总体获得的代表总体的特征数.(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如μσ .)统计数:由样本获得的代表样本的特征数。(描述样本的特征数。) 数量资料(数量性状资料):以测量或称重的方式获取的试验资料称为数量资料。 计量资料、质量性状资料 次数资料:凡是试验结果以次数表示的资料称为次数资料。 算术平均数、众数 几何平均数:变量对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对数, (lg) lg Y G n = ∑ 调和平均数: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倒数, 1 () n H Y = ∑ 中位数:将变量顺序排列,处在中间的变量称中位数,计作M d。极差:一组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极差. 方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对于总体 ()2 2i Y N μ σ - = ∑ ,对于样本 2 2 () 1 Y y s n - = - ∑ 。 (描述变量平均变异程度的统计量.定义为 2 1 2 () 1 n j j Y y s n = - = - ∑ 。) EMS:期望均方,是对均方MS的期望值。 标准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总体标准差: () N Y ∑- = 2 μ σ ,样本标准 差: () 1 2 - - = ∑ n y Y s .(变数的平均变异量.) 标准误:统计数变异度的度量,12 y y y s s - == 。(统计数的标准差。)

建筑结构知识点

建筑结构知识点 名词解释及简答 1.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用来承受荷载和其他间接作用(如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的体系。组成结构的各个部件称为构件。在房屋建筑中,组成结构的构建有板、梁、屋架、墙、柱、基础。建筑结构在建筑物中起骨架作用,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按其随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 3. 永久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4. 可变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 5. 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因:(1)其之间存在粘结力(2)其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3)钢筋至构件边缘的混凝土保护层能够有效地防止钢筋锈蚀,从而保证了结构的耐久性。 6. 钢筋混凝土结构对热轧钢筋的基本性能要求有:(1)具有较高的强度(2)具有较好的塑性(3)具有与混凝土良好的粘结力(4)具有煎熬好的可焊性。 7. 徐变:混凝土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随时间增长而沿受力方向增加的非弹性变形。 8. 将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9. 先张法:先张拉钢筋,后浇筑混凝土。工序:(1)钢筋就位(2)张拉钢筋(3)浇筑混凝土(4)放张。 10. 后张法:先浇筑混凝土,等混凝土养护结硬后,再在构件上张拉预应筋的方法。工序:(1)浇筑混凝土构件(2)张拉并锚固预应力筋(3)当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后,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上,然后拆除张拉机具,锚具留在构件上。 11.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比较:(1)先张法的特点工艺简单,艺术工艺少;施工质量容易保证;不需要在构建上设置永久性锚具;生产成本较低,台座较长,能成批生产;适宜于中小型构件的制作(2)后张法的特点不需要台座等较大设备,构件的制作比较灵活,可在工厂也可以在现场制作。 12. 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因素:(1)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1 (2)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2 (3)混凝土加热养护时,受张拉的钢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3 (4)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4 (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5 (6)环形构件螺旋式预应力钢筋作配筋时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6. 13. 框架:是由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的骨架结构,其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使用比较方便,同时它尚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以及民用建筑中的办公、旅馆、医院、学校、商店和住宅等建筑。 14. 剪力墙结构是:由纵、横方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组成的抗侧力体系,这种体系由于是墙体抗剪力刚度很大,空间整体性强,能较好地抵抗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大大减小了房屋的侧向变形。 15. 钢结构的特点:优点——(1)钢结构的自重轻而强度高(2)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3)钢材更接近于匀质等向体(4)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方便,具有良好的装配性(5)钢材具有不渗漏性,密封性好缺点——(1)钢材易于锈蚀,应采取防护措施(2)钢结构的耐热性好,但防火性差(3)钢结构价格比较昂贵。 16. 钢结构的应用:(1)大跨度结构(2)厂房结构(3)高层建筑(4)塔桅结构(5)板壳结构(6)可拆卸结构(7)轻钢结构 17. 抗震设防目的可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分为哪两大类?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有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类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按采取计量尺度,分类、顺序、数值型数据;按统计数据收集方法,观测、实验数据;按被描述对象与时间关系,截面、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4什么是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举例说明 有限总体指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如若干个企业构成的总体,一批待检查的灯泡。无限总体指总体包括的元素是无限不可数的,如科学实验中每个试验数据可看做是一个总体的一个元素,而试验可无限进行下去,因此由试验数据构成的总体是无限总体 5变量可分为哪几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6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2.系统工程: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的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3.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主要指由自然物(动物、植物、矿物、水资源等)所自然形成的系统,像海洋系统、矿藏系统等。 4.人造系统:人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 5.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6.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二、判断正误 1.管理系统是一种组织化的复杂系统。( T ) 2.大型工程系统和管理系统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F ) 3.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按照其功能要求所确定的。( F ) 4.层次结构和输入输出结构或两者的结合是描述系统结构的常用方式。( T) 三、简答 1.为什么说系统工程时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填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工程,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用的定量方法、模型方法、模拟实验方法和优化方法。系统工程为从事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的相互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简述系统的一般属性 答: (1)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2)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关联性表明这些联系或关系的特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结构问题的基础; (3)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 除此之外,很多系统还具有目的性、层次性等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