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对中国“风水理论”的影响

合集下载

周易对中国风水理论的影响

周易对中国风水理论的影响

泉 。它 体 现 了中 国人 的 形 象 思 维 、辩 证 思 维 和 整 体 思 维 , 对 中 国 思 想 、 文化 、 艺术 和 民俗 等 诸 多领 域 产 生 了 广 泛而 深 刻 的影 响 。 陈立 夫 在 为 黎 凯 旋 《 易 数 浅 说 》 撰 的 《 序 》 中写 道 : “易 经 一 书 , 不 但 是 中 华 文 化 的 本源 , 同时 也 是 中华 文 化 的 枢 纽 , 凡 我 国 古代 的哲 学 、科 学 、兵 学 及 艺 术 , 莫 不依 此 本 源 而 衍 生 ,也 莫 不 依 此 枢 纽 而 向前 发 展 ! ”。而 作 为 我 国传 统文 化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风 水 ,也 深受 其 影响 。 2 . 风 水概 述 风 水 是 根 植 与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上 的 建 筑 文 化 ,它 是 人 类 居 住 、 生存 、繁 衍 、发 展 的 生 态 环 境 。 它 包 括 阳 光 、 空 气 、 水 质 、气 候 、土 壤 、食 物 、 声音 、色 彩 等 各 种 天 文 、地 理 、化 学 、 生 物 等 诸 多 自然 科 学 的环 境 和 社 会 科 学 的 感 官 心 里 因 素 , 时 时刻刻影响着人体的身心健康 。 “ 风水” 的定 义 ,最早 见于 晋代 郭璞 《 葬 书》 : “葬者 ,乘 生 气 也 。五 气 ( 五 行之 气 ) 行 乎 地 中 , 发而 生乎 万物 。人 受 体 于 父 母 , 本 骸得 气 ,遗体 受荫 。 《 经 》 日 : 气 感 而 应 ,鬼 福及 人 。 盖生 者 气 之 聚 ;凝 结 者 成 骨 ,死 而 独 留 ; 葬者 反气 纳 骨 , 以荫 所 生 之 法 也 。 丘 垅 之 骨 , 冈阜 之 支 , 气 之 所 随。 《 经 》 日: 气 乘 风 则 散 , 界水 则 止 。 古 人 聚 之 使 不 散 。行 之 使 有 止 ,故 谓 之 风 水 。风 水 之 法 ,得 水 为 上 ,藏 风 次 之 。 ” 郭 璞 是从 《 周 易》 “ 气 ” 论 基 础 上 提 出 “风水 ”这 个 概 念 的 由 《 周 易 》 而 生 发 的 “ 风 水 ”概 念 是 中 国古 代 特 有 的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 旧 指住 宅 基 地 、坟 地 等 的 自然 形 势 , 如地 脉 、 山水 的方 向等 ,认 为 住 宅 基 地 或 坟 地 周 围 的 风 向 水流 等 形 势 ,能 招 致 住 者 或 葬 者 一 家 的祸 福 , 同时 也 指 相 宅 、 相 墓之 法 。 ” 风 水 作 为 人 与 环 境 关 系 的 建筑 文 化 , 长 期 以来 受 到 中国 历 代 政 府 的 重视 ,唐 太 宗 李 世 民选 吕才 为 首 的 一 批 学 者规 范风 水 典籍 为 一例 . 正如 现代 建 筑 学泰 斗 梁思 成 在 < 中 国建 筑 史 > 中说 ; “ 风 水 是 中 国思 想 精 神 寄托 于 建筑 之 上 。 ” ,而 人 类 的 居 住 问 题 是 一 个 永恒 的话 题 。笔 者 认 为 周 易对 风 水 理 论 的 影 响 主 要 是在 两 个 方 面 :第 一 , 阴 阳学 说 ;第 二 ,天地 人对 立 统 一学 说 。 3 . 阴 阳 学说 对风 水理 论 的影 响 阴 阳学 说是 《 易 经 》 的 主 要 内 容 之 阴 阳概 念 体 现 了中 国人 对世 界 的基 本 看法 。这 种 世 界 观 影 响 了 中 国文 化 的 方 方

易经与风水学的历史背景

易经与风水学的历史背景

易经与风水学的历史背景易经与风水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的背后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背景。

这两个学派虽然不是完全相同的学科,但它们都源于远古时期的观察和研究,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体系。

易经,也称作《周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性哲学著作。

它据说是由周朝的周文王和周公所编纂而成,载有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宜忌占卜文辞。

易经以八卦理论为基础,通过阐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从而推导出万物的生成和变化规律。

易经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被视为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经的基本概念是阴阳和五行。

阴阳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由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对立面构成。

阴阳之间的变化和平衡被看作是所有事物演化的基本规律。

五行理论则将自然界的物质分为五个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并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生克制约关系。

易经中的八卦则是通过将阴阳和五行进行组合,形成了一种符号系统,代表了不同形态和变化状态。

易经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或占卜的文化遗产,它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利用易经的理论来指导国家的政治决策、社会管理和农业生产。

例如,根据易经的占卜结果,历代帝王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战争,以此预测和规划胜利的可能性。

易经还被运用在医学、建筑、音乐等各个领域,以提供指导和帮助。

风水学,又称为堪舆学,是一门通过地理环境来研究人类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学问。

它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文字记载。

风水学的基本理论是地理环境对人的运势和福禄产生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和布置合适的地理环境,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风水学关注于地形地貌、地势地理、风水气场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根据风水学理论,山水和地势的特点会对人的福祉、命运产生影响。

比如,通过选择山水青翠、水流平缓的居住地,可以吸收自然界的正能量,从而保持健康和财富;而居住在山水倒故、环境肮脏的地区,则可能遭遇到厄运和不幸。

《周易》的智慧如何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决策

《周易》的智慧如何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决策

《周易》的智慧如何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决策《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它以卜筮为基础,阐述了一种观察自然、人生哲学和决策原则。

虽然《周易》最初是用来进行卜筮的,但其背后蕴含的智慧却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决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周易》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首先,周易提供了有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

《周易》中的八卦象征着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人生状况,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等。

每个八卦都包含了一种哲学思想和处事原则。

例如,坤卦象征着顺应天命、柔顺与谦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坤卦的思想,学会适应环境和他人,保持谦卑的态度,以此来指导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处理困境的方式。

其次,周易提供了一套决策模式和方法。

《周易》通过六十四卦的组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决策系统。

每个卦都由两个三爻组成,每个三爻都代表着一种局势和态势。

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六十四卦的组合原理,结合实际情况,来评估当前的处境和未来的发展可能。

借助卦辞和爻辞,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问题的本质,找到合适的策略和方向。

这种决策模式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个人决策,也可以应用于组织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

最后,周易提供了一种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周易》中的八卦源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它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逐繁忙的生活,与自然界疏离,忽视了自然界的智慧。

通过学习和运用《周易》,我们可以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观察季节更替和自然现象,从而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共生关系。

综上所述,《周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决策。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还提供了一套决策模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它教导我们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和运用《周易》的智慧,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中,以达到更加高效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通过与《周易》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智慧,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决策能力。

《周易》真的只是一本算命的书吗?

《周易》真的只是一本算命的书吗?

《周易》是一部源远流长的古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只是一本算命的书。

这种观点显然是过于狭隘的,因为《周易》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周易》的意义,带领读者重新认识这部经典之作。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周易》并不是一本算命的书。

它的正式名称是《易经》,意为“易于经世致用”。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家、儒家、墨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共同遗产。

它的核心思想是“变化”,强调事物的变化和演化,以及人类应对变化的智慧和方法。

《周易》不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是一本人生指南。

我们来看看《周易》的内容。

它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个卦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情境和状态。

每个卦又分为上下两爻,每个爻都有阳爻和阴爻之分。

根据这些爻的组合,可以得出六十四种不同的卦象,每个卦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这些卦象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和解释各种事物和现象,但这并不是《周易》的全部内容。

事实上,卦象只是《周易》的一个方面,它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决策的方法。

《周易》提倡“以卦为师”,即通过卦象来领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方法不是简单的算命,而是一种深入思考和洞察的过程。

通过卦象,我们可以了解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和事业,也适用于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

《周易》被认为是“治国之宝”,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法和理念。

《周易》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它强调“天人合一”,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

它提倡“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分、不过度的处世之道。

它倡导“以德为先”,认为道德是人类最高的追求和价值。

这些思想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之作,远不止于一本算命的书。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人生指南,是一种思考和决策的方法,是一种治理方法和理念,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的集合。

浅谈中国吉祥文化(上篇)

浅谈中国吉祥文化(上篇)

浅谈中国吉祥文化(上篇)作者:董易林来源:《小资CHIC!ELEGANCE》2014年第06期董易林:著名易学专家,董易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易林吉祥物品牌创始人。

擅长堪舆风水、周易预测、姓名学等,被誉为“中国现代周易大师”、“中国首席人居环境学专家”,堪称周易文化传承的领军人物,拥有极高的社会知名度,享誉海外。

迄今出版多部风水、姓名学著作,并在多家报纸杂志开辟专栏。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祥祥瑞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进步以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不断丰富发展。

中国吉祥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历史人文的长河中沉淀积累,源远流长。

溯源中国吉祥文化中国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自成系统,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不断丰富和发展,构成了传承有序、与时偕进、系统多元、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中国吉祥文化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民俗文化现象,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法来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并与天体崇拜、图腾崇拜、神祗崇拜、宗教信仰、民俗观念等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相互交融,不断衍生发展,丰富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吉祥文化是传统吉祥观念的产物,是古人祈福、趋吉、避祸等美好愿望的呈现。

由于人类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界的能力有限,加上人们应对自然危害和动物伤害的无力,人们就寄希望于神灵瑞兽来庇佑平安,或祈求得到神灵的力量以狩猎裹腹,吉祥文化伴随而生。

待到农业社会,人们则通过一定的仪式和特殊的道具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吉祥文化观念更加强大,上至天子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深入人心。

在谈中国吉祥文化时,不能绕开中国传统吉祥观念。

中国传统吉祥观念最早源于何时,尚不可考究。

但据流传的文化典籍,可见诸多有关“吉祥”寓意的看法。

《周易·系词上》载:“吉,无不利。

”《周书·武顺》载:“礼义顺祥曰吉。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建筑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建筑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

其易道博大精神,源源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在内,都有深远的影响。

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

对于风水的评价,至今都是毁誉交加,莫衷一是。

1.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与布局的影响1.1对于选址的影响在中国,涉及选址,往往离不开“风水”,而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的。

中国古人凭直觉认知和知识经验积累,总结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以人与自然协调为准则的认知观念和择地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聚落选址和居住环境营建中。

因此,最常见的聚落选址是由风水师进行“堪天舆地”:以风水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观察地理环境的空间形势、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等,按照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方法来确定最有利的聚落位置。

按风水理论选择聚落地理位置,实际上是对气候、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状况等影响人们生存健康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权衡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一追求,风水理论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理论思维,吸收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更以其世俗化而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因此,在对传统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上,一直起着权威的指导作用,上至京都、皇宫、陵寝,下至山村、民舍、坟茔,无不在风水观念的笼罩之下。

可以说,风水是中国传统的地理位置选择理论。

风水理论及其实践之所以能流传千载,关键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中国古人历来认为,天地气交,化生万物,人本是天地之子,因此,人的存在一刻也不能离开孕育他的自然环境,一切都要以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

而自然环境本身,又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有的地方对人十分有利,有的地方则会带来伤害。

因此,作为立身之本的住宅建设,是不应当任意选址的,而要通过实地考察(即相地),找到最吉祥的地点——风水穴,或曰风水宝地。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它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阴阳互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相生,互相转化。

世间
万象都存在阴阳之道,如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等。

万事万物由阴阳之道生发,互相作用,互生转化。

2.变化之道:周易的“变”字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事物随时随地
都在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

只有顺应变化,才能把握时机,创新发展。

3.厚德载物:易经强调“厚德载物”,即人要具备承载、包容、
化育万物的品德和能力。

这种品德包括了仁爱、诚信、谦逊、谨慎、恒心、宽容等。

4.刚柔并济:易经中的“刚健中正”和“柔顺谦逊”是两种不同
的力量,但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刚柔并济,才能成就大事。

5.人生之道:易经中强调了人生之道,如“自天佑之,吉无不
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这些思想都是为了引导人们正确地立身和处理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总之,《周易》中的智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哲学思考和指导,更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谈谈易经中的天、地、人三道

谈谈易经中的天、地、人三道

谈谈易经中的天、地、人三道谈谈易经中的天、地、人三道易经中的天、地、人三道是什么呢?《易经》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而儒门之外,对中国的风水学说有着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易经中的天、地、人三道,欢迎阅读!孔子说:“一阴一阳为道”,昼夜为阴阳,白天为阳,太阳升起,夜晚为阴,月亮出来,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形成了天地阴阳自然现象,所以也叫天道阴阳。

古代人绘画了个阴阳图,叫太极图,就是表达了日月循环往复的阴阳观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每秒发出的光的能量非常巨大,对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万物生长靠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月亮(太阴)是围绕地球旋转的一颗卫星,为地球起着呼吸吐纳的作用,其能量相当巨大,海水的潮长潮落,女人月经的每月周期,人的每时每刻的呼吸运动,都与月亮的作用密不可分。

人的身体温度36,5度,是地球围绕太阳一圈365天的10:1的比例,人的呼吸运动每一呼一吸,是人身体脉搏跳动四次,人的血脉在身体循环一次为4分钟,是月亮围绕地球一圈30天的360度的9:1的比例。

人类离开了太阳、月亮的特定生存环境,就无法生存,这是天道。

地球就是大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由于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形成了自然物象,一年四季五行运动,比如五天一候,一年72候,一月30天,五天一行,就是6个周期,一年十二月360天,72个周期。

形成了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现象,24个节气,一个节气15天,一元5天,三元15天,15天三候。

自然现象构成了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寅卯,木气行正、二月,夏天巳午,火气行四、五月,秋天申酉,金气行七、八月,冬天亥子,水气行十、十一月,四季月辰未戌丑,土气行三、六、九、十二月。

五行气场的能量,形成万物生命的五个基本元素。

对人的影响则木气通于肝脏,火气通于心脏,金气通于肺脏,水气通于肾脏,土气通于脾脏。

木为树木可释放氧气,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氧气;火为太阳可释放热能,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身体温度;金为微量元素可释放人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铁可造血,钙可造骨等等;水为生命之源泉,人离不开水,七天不喝水人就的死亡;土生万物供养生命,无土就会生物灭绝,人就会无法生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对中国“风水理论”的影响
摘要:《周易》对中国“风水”理论
有深远影响,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阴阳理论、方位观念、吉凶观念、气论和乐天知命观念等。

“风水”理论讲究阴阳平衡、五位相得、趋吉避凶、气感而应和天人合一等思想,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而应该辨证地去看待它。

关键词:周易;风水;阴阳;吉凶;
乐天知命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周易》这部奇特的中国古代哲学文
化典籍,体现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对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和民俗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陈立夫在为黎凯旋《易数浅说》撰的《序》中写道:“易经一书,不但是中华文化的本源,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枢纽,凡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兵学及艺术,莫不依此本源
而衍生,也莫不依此枢纽而向前发展!”[1]中国“风水”理论也不例外。

“风水”的定义,最早见于晋代郭璞《葬书》:“葬者,乘生气也。

五气(五行之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法也。

丘垅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郭璞是从《周易》“气”论基础上提出“风水”这个概念的。

由《周易》而生发的“风水”概念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旧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

在1989年版《辞海》中,“风水”之定义“亦称‘堪舆’。

一种迷信。

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尤其是建筑界对“风水”研究者日益增多,发表了
不少论文与专着对“风水”提出了自己的
看法。

有的认为“风水”是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有的认为它是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是神秘色彩、朴素思想、浓厚迷信成分、少许合理因素的经验积演;也有的认为“风水”是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景观学、伦理学、心理学、预测学、人体学、美学于一体,综汇性极高的一门学术等等。

笔者认为,“风水”包含有丰富的内容,不能简单地与“迷信”划等号,我们应该辨证地去看待它,剔除其腐朽和落后的思想,研究其背后的居住理念、环境思想和美学意义。

风水理论受《周易》思想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阴阳理论
《庄子·天下》曰:“《易》以道阴阳。

”阴阳平衡是《周易》重要思想,《系辞》和《说卦》共有5处谈及“阴阳”。

“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不可预测和认识,是神秘的道。

“阴阳之义配日月”,我们又可以从“日月”的运行和特性来了解它。

也就是说,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通过观察天地阴阳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卦象来认识它,比如《乾》卦就是“天行健”,“言阴阳相薄也”。

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我们又可以从中领悟阴阳合美、刚柔有位之奥妙。

《周易》阴阳思想被风水学说充分吸收,阴阳平衡成风水学说重要原则之一。

风水学说中,山以高峻为阴,平衍为阳;曲为阴,直为阳;俯为阴,仰为阳;尖为阴,窝为阳;静为阴,动为阳;山为阴,水为阳。

在风水中,大的格局要体现阳,要有比较多的阳的成分,如要有丰富的水流,有较大面积的平原等。

“阴阳序次,风雨时至,春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 (《国语·周语》),阴阳平衡的地方才具备人们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环境物质条件。

“阳益阳,而阴益阴,阳阴之气固可以类相益损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山无水不变,水无山不合。

动静咸宜,阴阳和谐,才合乎《周易》之道。

其二、方位观念
《周易》谈及“位”有90多处,强调
“中正”、“得位”、“吉位”,警戒“凶位”,《乾》、《坤》二卦可为典型例证。

《乾卦》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何谓“六位”,据《焦氏易林·易林卷第四》解释:“天地即乾坤二卦,六位:震、巽、坎、离、艮、兑”,“六位”即指雷、风、水、火、山、泽,这里其实说的是宇宙万物的形成阶段,万象更新,生机勃勃,这是所谓“成”,也就是“得”位。

《坤卦》:“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这里的“位”也就是指人类学习宇宙天地之道,而端正自己、修身养性,身心都达到美的境界,即“正位”,也就是“合位”。

另外,《周易》中有五位概念。

所谓五位,是指大衍之数中五个天数1,3,5,7,9;五个地数2,4,6,8,10,“五位相得而各有合”,1与2相得,3与4相得,5与6相得,7与8相得,9与10相得,有了“五位”之名。

强调的也是“得位”和“合位”。

1、6北方水,2、7南方火,3、8东方木,4、9西方金,5、10中央土。

堪舆家又将九宫与九色相配,成为“一白、二
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易学中牵涉到方位的有四象、河图、洛书、九宫、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十二辟卦、二十四山、卦气图、六十四卦圆图等。

其中前四种是方形的方位,后六种是圆形方位。

圆形方位从东西南北四位发展到八卦的八位,十二辟卦的十二位,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位,卦气图的七十二位与六十位,直至六十四卦圆图的六十四位。

《周易》及其易学的方位观念对风水影响很大,风水罗盘中几乎包括了易学的各种方位。

而五行相生相克也成为风水学说重要原则之一。

其三、吉凶观念
风水中推算吉凶的理论是从《周易》及其易学中引进的。

《周易》本身就是卜筮之书,讲吉凶。

孔子谈论“吉凶”多而全面。

《周易》有24处出现“吉凶”二字,一处出现在《乾卦·文言》中,其他均出现在《系辞》中。

《系辞上》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周易》判断吉凶的办
法是“观象”,卦辞根据一卦之卦象来判断一卦的吉凶。

《系辞上》曰:“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另外,《周易》“吉”字出现275次,“凶”字出现118次,“吉”明显重于“凶”,这是中国人乐天知命的一个表现。

“吉凶”因为程度不同分为六种情况:“吉”、“吝”、“厉”、“悔”、“咎”、“凶”。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第六篇·吉吝厉悔咎凶解》,释《周易》之“吉”有:吉,初吉、中吉、终吉,贞吉,大吉,元吉,引吉;释《周易》之“吝”有:吝,小吝、悔吝,终吝,贞吝;释《周易》之“厉”有:厉,有厉,贞厉;释《周易》之“悔”有:悔,有悔,悔吝,无悔,悔亡;释《周易》之“咎”有:为咎,匪咎,何咎,无咎;释《周易》之“凶”有:凶,终凶,有凶,贞凶。

“总之,吉者,福祥也;吝者,艰难也;厉者,危险也;悔者,困厄也;咎者,灾患也;凶者,祸殃也。

”吉、利喻好,属于“休”;吝、厉、悔、咎、
凶喻坏,属于“咎”。

虽然有五种不理想的情况出现,但是,言及“悔”时,58次中“无悔”、“悔亡”计29次;言及“咎”159次时就有“无咎”141次,所以,整体上来看,还是吉多凶少。

另外,与“吉”相关的是“元”、“亨”、“利”、“贞”在《周易》中也出现频仍。

《易传·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高亨在《周易古经今注·第五篇·元亨利贞解》中则另有所析:“元,大也;亨,即亨祀之享;利,即利益之利;贞,即贞卜之贞也。

”高亨分析《周易》之“元”有:元吉,元亨,元夫;《周易》之“亨”有:亨,小亨,元亨;《周易》之“利”有:无不利,无攸利,利,不利;《周易》之“贞”有:贞吉,贞凶,贞吝,贞厉,贞,可贞,利贞。

这四个字在《周易》中出现500多次,也大部分是言“吉”多,言“凶”少,如“不利”只出现39次,“贞凶”、“贞吝”、“贞厉”出现26次,如
此等等都足以说明《周易》对“吉”的喜好以及乐观的精神。

而这种思想深深影响风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