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化工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所需理论板数为N/,其相对大小是。C
A、N/>N;E、N/=N;
C、N/VN;D、判断依据不足。
2、 对某双组分理想物系,当温度t=80C时,PA°106.7kpa,PB40kpa,液相
摩尔组成Xa0.4,则与此液相组成相平衡的汽相组成yA为。B
A、0.5;B、0.64;C、0.72;D、0.6
3、恒摩尔流假定主要前提是两组分的分子汽化潜热相近,它只适用于理想物 系。此
变化前、后塔的操作线
Z
y
A
y
Z
X
X
X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10、精馏塔塔顶某理论板上汽相的露点温度为右、液相的泡点温度为t2,塔底
某理论板上汽相的露点温度为t3、液相的泡点温度为t4,试按从大到小顺序将 以上4个温度排列如下:。tqt3>t2鮎
11、 简单蒸馏的主要特点是。
间歇、不稳定、分离程度不高
12、 测得在精馏塔操作中,离开某块理论板的两股物流的组成分别为0.82和
多;
D、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的现象同时 发生。
10、 对于某理想溶液的平衡蒸馏,若维持进料量F、物料温度tF、蒸发室压强
P不变,而将物料浓度Xf增加,贝U气相馏出物组成Xd,气相馏出物量
D。C、A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确定
11、 精馏塔设计时,若F、Xf、Xd、X、V均为定值,将进料热状态从q=1变 为q>1,则设计所需理论板数。B
18、对于二元理想溶液,x-y图上的平衡曲线离对角线越近,说明该物
系。不容易分离
19、在精馏塔设计中,若Xf、Xd、R、q、Xw相同,则直接蒸汽加热与间接蒸汽
加热相比,Nt,间Nt,直;—D。>,>

管国峰版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管国峰版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四章习题1)用平板法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其主要部件为被测材料构成的平板,其一侧用电热器加热,另一侧用冷水将热量移走,同时板的两侧用热电偶测量其表面温度。

设平板的导热面积为0.03m 2,厚度为0.01m 。

测量数据如下:试求:①该材料的平均导热系数。

②如该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为线性:,则λ0和a 值为多少?001825.0)/(4786.0]2/)50200(1[5878.0]2/)100300(1[6533.0)/(6206.02/)()/(5878.01153.201.0/03.0)50200()/(6533.01408.201.0/03.0)200300(/)(1][000002102201121=⋅=++=++=∴⋅=+=⋅=⨯=⨯-⋅=⨯=⨯-∴=-=a C m w a a C m w C m w C m w VIL S t t Q m λλλλλλλλλλλ得)解2)通过三层平壁热传导中,若测得各面的温度t 1、t 2、t 3和t 4分别为500℃、400℃、200℃和100℃,试求合平壁层热阻之比,假定各层壁面间接触良好。

12112)100200()200400(21200400400500(/)(/)(/)(][3213221343232121::::::::)):(:解==--==--=-=-=-=R R R R R R R R T T R T T R T T Q3)某燃烧炉的平壁由耐火砖、绝热砖和普通砖三种砌成,它们的导热系数分别为1.2W/(m ·℃),0.16 W/(m ·℃)和0。

92 W/(m ·℃),耐火砖和绝热转厚度都是0.5m ,普通砖厚度为0.25m 。

已知炉内壁温为1000℃,外壁温度为55℃,设各层砖间接触良好,求每平方米炉壁散热速率。

221/81.247)]92.0/25.0()16.0/5.0()112/5.0/[)551000()//(/][m w b t t S Q i i =++-=-=∑(()解λ4)在外径100mm 的蒸汽管道外包绝热层。

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课后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课后习题解答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26)第三章传热 (32)第四章蒸发 (44)第五章气体吸收 (48)第六章蒸馏 (68)第七章干燥 (84)第八章萃取 (92)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 燃烧重油所得的燃烧气,经分析知其中含CO 28.5%,O 27.5%,N 276%,H 2O8%(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500℃、压力101.3kPa 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olkg M y M i i m /1086.281808.02876.032075.044085.03-⨯=⨯+⨯+⨯+⨯=∑=∴ 混合密度333/455.0)500273(31.81086.28103.101m kg RT pM m m =+⨯⨯⨯⨯==-ρ2.已知20℃下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998.2 kg/m 3和789kg/m 3,试计算50%(质量%)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又知其实测值为935 kg/m 3,计算相对误差。

解:乙醇水溶液的混合密度7895.02.9985.012211+=+=ρρρa a m3/36.881m kg m =∴ρ相对误差:%74.5%10093536.8811%100=⨯⎪⎭⎫ ⎝⎛-=⨯-实实m m m ρρρ3.在大气压力为101.3kPa 的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85kPa 。

若在大气压力为90 kPa 的地区,仍使该塔塔顶在相同的绝压下操作,则此时真空表的读数应为多少?解:''真真绝p p p p p a a -=-=∴kPa p p p p a a 7.73)853.101(90)(''=--=--=真真4.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900 kg/m 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42kPa ,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 ,其读数为58 kPa 。

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13 在填料层高度为5m 的常压填料塔内,用纯水吸收气体混合物中少量的可溶性组分,气液逆流接触,液气比为1.5,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 = 1.2x ,溶质回收率为90%。

今若保持气液两相流量不变,而欲将回收率提高到95%,问填料层高应增加多少m ? 解:原工况下: 8.05.12.1==G L m ()⎥⎦⎤⎢⎣⎡+-⎪⎭⎫ ⎝⎛--=⎥⎦⎤⎢⎣⎡+--⎪⎭⎫ ⎝⎛--=L m G L m G Lm G L m G m x y m x y L m G N L mG OG η111ln 11ln 1ln 112221 ()15.58.09.0118.01ln 8.011=⎥⎦⎤⎢⎣⎡+---= m N H H OG OG 97.015.55=== 新工况下:L,G 不变,m 不变,∴H OG 不变, mG/L 不变,η’=0.95 ()84.78.095.0118.01ln 8.011=⎥⎦⎤⎢⎣⎡+---= 又L 、G 不变,m 不变OG H ∴不变m N H H OGOG 6.784.797.0=⨯='⋅=' 填料层应增加的高度 m H 6.256.7=-=∆14 拟在常压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废气中的氨气。

废气流量为2500m 3/h (标准状态),废气中氨的浓度为15g/m 3(以标准状态计),要求回收率不低于98%。

若吸收剂用量为3.6 m 3/h ,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 = 1.2x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0.7m 。

试求:(1)全塔气相平均吸收推动力;(2)所需填料层高度。

解:(1) h kmol V G /61.1114.2225004.22===h kmol L /2001810006.3=⨯= 摩尔分率 0198.04.22100017151==y ()()000396.0%9810198.0112=-⨯=-=ηy y 0108.061.111200000396.00198.02211=-=+-=x G L y y x 00684.00108.02.10198.0111=⨯-=-=∆mx y y ()⎥⎦⎤⎢⎣⎡+-⎪⎭⎫ ⎝⎛--='L m G L m G L m G 'OG 111ln 11N η000396.002.1000396.0222=⨯-=-=∆mx y y 00226.0000396.000684.0ln 000396.000684.0ln 2121=-=∆∆∆-∆=∆y y y y y m (2) 59.800226.0000396.00198.021=-=∆-=m OG y y y N m N H H O G O G 0.659.87.0=⨯=⋅=15 流率为0.04kmol/(m 2⋅s)的空气混合气中含氨2%(体积%),拟用一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回收其中95%的氨。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化⼯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第五章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空⽓和 CO 2 的混合⽓体中, CO 2的体积分数为 20%,求其摩尔分数 y 和摩尔⽐ Y 各为多少?解因摩尔分数 =体积分数, y0.2 摩尔分数y 0 2摩尔⽐Y.025.1y 1 0 2.【5-2】 20℃的 l00g ⽔中溶解 lgNH 3, NH 3 在溶液中的组成⽤摩尔分数 x 、浓度 c 及摩尔⽐ X 表⽰时,各为多少?解摩尔分数 x 1 / 17=0.01051 / 17100/18浓度 c 的计算 20℃,溶液的密度⽤⽔的密度s998 .2kg / m 3 代替。

3n 1 10 3/ 17kmol溶液中 NH 的量为溶液的体积 V101 10 3 / 998.2 m 3溶液中 NH 3 的浓度n 1 10 3 /173=0.581/mV101 103998 2kmol/.s998 23或c x.0 0105 0 582M s 18.. kmol /mNH 3 与⽔的摩尔⽐的计算1 /17 X0.0106100 / 18x 0 0105或 X. 0.01061 x 1 0 0105 .【 5-3 】进⼊吸收器的混合⽓体中,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10%,吸收率为 90%,求离开吸收器时 NH 3 的组成,以摩尔⽐ Y 和摩尔分数 y 表⽰。

吸收率的定义为被吸收的溶质量Y 1 Y 21 Y 2原料⽓中溶质量摩尔⽐ 1y . 0 111 11 0 1Y1y .吸收器出⼝混合⽓中 NH 3 的摩尔⽐为Y1 Y (1 09)0111 0 0111 2() 1.. . 摩尔分数Y 2 = 0 01110 01098 y 21 1 .Y 2 0 0111 ..⽓液相平衡【 5-4 】 l00g ⽔中溶解 lg NH 3 ,查得 20℃时溶液上⽅ NH 3 的平衡分压为 798Pa 。

此稀溶液的⽓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 E( 单位为 kPa ) 、溶解度系数 H[单位为3kPa) ] 和相平衡常数 m 。

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课后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课后习题解答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26)第三章传热 (32)第四章蒸发 (44)第五章气体吸收 (48)第六章蒸馏 (68)第七章干燥 (84)第八章萃取 (92)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 燃烧重油所得的燃烧气,经分析知其中含CO 28.5%,O 27.5%,N 276%,H 2O8%(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500℃、压力101.3kPa 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olkg M y M i i m /1086.281808.02876.032075.044085.03-⨯=⨯+⨯+⨯+⨯=∑=∴ 混合密度333/455.0)500273(31.81086.28103.101m kg RT pM m m =+⨯⨯⨯⨯==-ρ2.已知20℃下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998.2 kg/m 3和789kg/m 3,试计算50%(质量%)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又知其实测值为935 kg/m 3,计算相对误差。

解:乙醇水溶液的混合密度7895.02.9985.012211+=+=ρρρa a m3/36.881m kg m =∴ρ相对误差:%74.5%10093536.8811%100=⨯⎪⎭⎫ ⎝⎛-=⨯-实实m m m ρρρ3.在大气压力为101.3kPa 的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85kPa 。

若在大气压力为90 kPa 的地区,仍使该塔塔顶在相同的绝压下操作,则此时真空表的读数应为多少?解:''真真绝p p p p p a a -=-=∴kPa p p p p a a 7.73)853.101(90)(''=--=--=真真4.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900 kg/m 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42kPa ,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 ,其读数为58 kPa 。

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化工原理第五章答案

化工原理第五章答案
计算某种材料的导热系数。
• 答案
传热的基本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导热适用于固体 内部传热;对流适用于流体流动时的传热;辐射适用于远 距离传热,无需介质。
• 答案
根据给定的材料属性,利用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可以求出 该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种类、温度和物性 有关。
蒸发与结晶习题解析
简述蒸发和结晶的原理及区别。
重要性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化工专业人才、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它为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方法,有助于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化 工生产。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
单元操作
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中基本的、通用的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蒸馏、吸收、干燥等。掌握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工 程计算方法,对于实现化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
观察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了解流体 阻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操作泵、阀门等 输送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理解液体流动与输 送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流动特性和输送 设备的工作原理。
传热原理与设备实验与实践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掌握传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 理。
观察不同传热方式下的热量传递现象,了解传热系数的影响因 素;操作换热器等传热设备,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
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掌握传热设备的 结构和工作原理。
蒸发与结晶实验与实践
实验目的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 m o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 或 . 3998200105058218s s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 气液相平衡【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0010511710018x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 P 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110170581 101109982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058107980728H c p k m o l m kP a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0010511710018x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07610000105)y m x ===⨯ 或 //.76100076m E p ===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 CO 2 的混合气体中, CO 2的体积分数为 20%,求其摩尔分数 y 和摩尔比 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 =体积分数, y0.2 摩尔分数y 0 2摩尔比Y.025.1y 1 0 2.【5-2】 20℃的 l00g 水中溶解 lgNH 3, NH 3 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 x 、浓度 c 及摩尔比 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摩尔分数 x 1 / 17=0.01051 / 17100/18浓度 c 的计算 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s998 .2kg / m 3 代替。

3n 1 10 3/ 17kmol溶液中 NH 的量为溶液的体积 V101 10 3 / 998.2 m 3溶液中 NH 3 的浓度n 1 10 3 /173c==0.581/mV101 103998 2kmol/.s998 23或c x.0 0105 0 582M s 18. . kmol /mNH 3 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1 /17 X0.0106100 / 18x 0 0105或 X. 0.01061 x 1 0 0105 .【 5-3 】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10%,吸收率为 90%,求离开吸收器时 NH 3 的组成,以摩尔比 Y 和摩尔分数 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被吸收的溶质量Y 1 Y 21 Y 2原料气中溶质量1 1Y Y 解 原料气中 NH 3 的摩尔分数 y 0.11 0 1摩尔比 1y . 0 111 11 0 1y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 NH 3 的摩尔比为Y1 Y (1 09)0111 0 0111 2() 1.. . 摩尔分数Y 2 = 0 01110 01098 y 21 1 .Y 2 0 0111 ..气液相平衡【 5-4 】 l00g 水中溶解 lg NH 3 ,查得 20℃时溶液上方 NH 3 的平衡分压为 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 E( 单位为 kPa ) 、溶解度系数 H[单位为3kPa) ] 和相平衡常数 m 。

总压为 100kPa 。

kmol / ( m解 液相中1 / 17NH 3 的摩尔分数 x0 01051 / 17 100 / 18 .气相中 NH 3 的平衡分压P * =0.798 kPa亨利系数 Ep */x 0.798 / 0.010576液相中n 1 10 3 / 173NH 3 的浓度c101 10 30 581/V998 2.kmol m/.溶解度系数H c / p* 0.581 / 0.7980.728 kmol / (m 3 kPa)液相中 NH 3 的摩尔分数 x1/170.01051/17 100/ 18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y* p */p 0.798/100y *0 798相平衡常数 m . 0 76100 0 0105x ..或 m E / p 76 / 100 0.76【 5-5 】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 21%,试求总压为 101.325kPa ,温度为 10℃时, 1m 3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p* 3.313 106 x ,式中p *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解总压 p 101.325 kPa空气中 O 2 的压力分数 p A /p 体积分数 0.21空气中 O 2 的分压p A * 0.21 101 .325 kPa亨利系数6E 3.313 10 kPa(1) 利用亨利定律 p *A Ex 计算与气相分压 p A 0.21 101.325kPa 相平衡的液相组成为*0.21 101 32562642 10溶液x 3 313 106kmol O /kmol .E.此为 1kmol 水溶液中最大可能溶解6.42 10 6 kmol O 2因为溶液很稀,其中溶质很少1kmol 水溶液≈ 1kmol 水 =18 kg 水 10℃,水的密度999 .7kg / m 3故1kmol 水溶液≈ 18/999.7m 3 水即1836999 76 42 10 kmol氧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 ..故 1m3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6 42 10 6 9997 357 10 4218 . kmol O 3.57 10 4 32 1.14 10 2 kgO2 11.4 g O2(2)利用亨利定律 p*A cA计算Hs = 999 7= 1 676 10 5 / 3H. 6. kPa EM s3 313 10 18 kmol m.1m3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c A p A* H (0.21 101.325) (1.676 10 5) 3.57 10 4 kmol O2/ m3 溶液3 57 104 32 1. 14 10 2 kg O 11.4 g O. 2 2【 5-6 】含 NH体积分数 %的空气 -NH 混合气,在 20℃下用水吸收其中的NH总压为 203kPa。

3 3 3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服从亨利定律。

在操作温度下的亨利系数E80kPa 。

试求氨水溶液的最大浓度, kmol NH3/ m3溶液。

解气相中 NH 3的摩尔分数y0.015总压 p 203kPa,气相中 NH 3的分压p*A py 203 0.015kPa(1)利用亨利定律 p* Ex 计算与气相分压p 相平衡的液相中NH3的摩尔分数为p A* 203 0.015 0 038180Es 998 2 3NH 3水溶液的总浓度 cM skmol / m 18水溶液中NH 3的最大浓度c A 998.2 0 0381182.11kmol NH 3 / m3溶液(2)利用亨利定律 p*A cA计算H80 s = 998 2 3 kPa)E . =0.693 kmol/(mkPa, H EMs 80 18c A p A* H (203 0.015) 0.693 2.11 kmol NH 3 /m 3溶液【 5-7 】温度为20℃,总压为0.1MPa 时, CO2水溶液的相平衡常数为m=1660。

若总压为1MPa 时,相平衡常数m为多少?温度为20℃时的亨利系数 E 为多少 MPa ?解相平衡常数m与总压 p 成反比,p 0.1MPa 时m 1660,p ' 1MPa时m' m p = 16600.1=166p '1亨利系数 E mp m' p ' 166 MPa【 5-8 】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 NH 3,进入吸收塔的混合气中,含 NH 3 体积分数为 6%,吸收后混合气中含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出口溶液的摩尔比为 0012kmol . NH 3/kmol 水。

此物系 的平衡关系为 Y*0.76 X 。

气液逆流流动,试求塔顶、塔底的气相传质推动力各为多少?解 已知 y 1 0.06 ,则 Y 1 y 1 / 1 y 1 0.06 / 0.940.0638已知 y 2 0.004 ,则 Y 20.004 / 1 0.004 =4.02 103已知 X 1 0.012 ,则 Y 1* 0.76 0.012 0.00912已知 X 20 ,则 Y 2*塔顶气相推动力Y 2Y 2 Y 2* =4.02 10 3塔底气相推动力Y 1 Y 1 Y 1*0.0638 0.00912 0.0547【 5-9 】 CO 2分压力为 50kPa 的混合气体,分别与 CO 2浓度为 0.01kmol / m 3 的水溶液和 CO 2浓 度 为 0.05kmol /m 3 的水溶液接触。

物系温度均为 25℃,气液相平衡关系p 1 . 662 105 xkPa 。

试求上述两种情况下两相的推动力(分别以气相分压力差和液相浓度*差表示),并说明 CO 2 在两种情况下属于吸收还是解吸。

解温度 t 25℃ ,水的密度为s997kg / m 3混合气中 CO 2 的分压为 p 50kPa 水溶液的总浓度 cs97 kmol / m 3 水溶液M s18(1) 以气相分压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①液相中 CO 的浓度 c A0.012320 01 4液相中 CO 2 的摩尔分数xc A / c . =1 805 10997 / 18 .与液相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p 1 662 105 x1 . 662 105 1 . 805 10430kPa *.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推动力 p p p* 50 30 20kPa (吸收)② 液相中 CO 2 的浓度 c A 0.05kmol / m 3 水溶液液相中 CO 的摩尔分数 xc A / c0.059.02742997 /18与液相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p* 1.662 105 x 1.662 105 9.027 10 4150 kPa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推动力p p* p 150 50 100kPa (解吸)(2) 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与气相 CO 2分压 p 50kPa 平衡的液相组成为p50 x*1 6621051 662 105 ..平衡的液相浓度①液相中 CO 的浓度 c A0.01 kmol CO 2 / m 水溶液23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推动力为c c *A c A0.016660.01 0.00666kmol / m 3(吸收)②液相中 CO 的浓度 c A3水溶液2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推动力为c c A c *A0.05 0.016660.0333kmol / m 3(解吸)吸收过程的速率【 5-10 】如习题 5-10 附图所示,在一细金属管中的水保持25℃,在管的上口有大量干空气( 温度 25℃,总压流过,管中的水汽化后在管中的空气中扩散,扩散距离为l00mm 。

试计算在稳定状态下的汽化速率,2kmol /( m s) 。

解 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3.2895kPa习题 5-10 附图从教材表 5-2 中查得, 25℃, 101.325kPa 条件下, H 2O 在空气中的分 子扩散系数 D 0.256cm 2 / s 0.256 10 4 m 2 / s 。

扩散距离 Z 100mm 0.1m ,总压 p 101.325 kPa 水表面处的水汽分压p A1 3.2895kPa 空气分压p B 1 pp A1 101.325 3.289598.04 kPa管上口处有大量干空气流过,水汽分压p A2空气分压 p B 2 101.325kPa空气分压的对数平均值为p2p 13 289599 8BB.p Bmp B 2101 325. kPalnln .p B 198 04.水的汽化速率Dpp A1p A2N ApBmRTZ0 256 10 4101 3253 2895 0 345 10 7 2.298 01 .kmol / m s 8 314 99 8. .. . .【 5-11 】 用教材图 5-10(例 5-4 附图)所示的装置,在温度为 48℃、总压力为 101.325kPa 条件下, 测定 CCl 4 蒸气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